寻找迷失的链条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过渡物种被认为是生物漫长进化路上“迷失的链条”。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寻找它而不遗余力,但都收获寥寥。
  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是在1862年出现的。这一年,首个始祖鸟的遗骸被发现。它被认为是“有羽毛的恐龙”,是处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物种,标志着恐龙向鸟的过渡。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祖鸟都是过渡物种的一个“孤本”。
  不过,难觅其踪并不代表没有,为青蛙找到始祖就是个可喜的例子。
  青蛙的老祖宗是蝾螈。蝾螈与娃娃鱼有着直接亲缘关系,是两栖类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可要一个物种跑到另一个物种里去归宗认祖终究不像那么回事。青蛙真正的始祖,肯定不能说是一只蝾螈,而应该是某种过渡物种。
  加拿大的一个古生物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后来被命名为“霍通的老青蛙”的小动物。这只被认为是青蛙始祖的小动物长约11厘米,头部、脊椎和牙齿明显兼具青蛙和蝾螈的特点:脚踝像蝾螈一样有两块融合的骨骼,四肢结构也与蝾螈相似,但其头部的结构和宽度都像青蛙。它被认为是介于蝾螈和青蛙之间的过渡物种。
  青蛙的始祖到底是谁,可能很多人并不关注,但“人类是如何得到双腿的”却是个很令人着迷的问题。如果青蛙有思维能力,它们对此可能一样饶有兴趣。人类和青蛙在探寻“我们来自何方”时,有相当长的一段路可以一起走,因为彼此都是四足动物。
  地球生命起源于海洋,而鱼类的出现则为地球的繁荣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鱼类从水里走上陆地,进化为四足动物,最终,人类诞生了。可是,在这一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进化事件中,同样有一根链条迷失了。是谁同时兼具鱼类和四足动物的双重身份第一次光顾陆地呢?童话里倒是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美人鱼。可毕竟是童话,当不得真的。
  鱼石螈化石的发现一度刺激了科学家们兴奋的神经。为证明鱼石螈就是那根“迷失的链条”,科学家还为它认了个祖宗——真掌鳍鱼。
  真掌鳍鱼与早期两栖动物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有些科学家认为,从真掌鳍鱼到陆生脊椎动物在进化上只差爬上陆地那短短的一步了。而迈出这一步的,是鱼石螈。
  对于真掌鳍鱼的演化,科学家作了这样的模拟:残暴的泥盆纪太阳将水塘晒得日益干涸,一些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真掌鳍鱼为生活所逼,不得不拖着鳍“走”上陆地。它们没有脚,当然也没有脚趾,可不走就意味着等死,就算是慢慢挪也得找口水来喝。
  这一“走”,不但让真掌鳍鱼走上了一条活路,也踏上了一条进化之路。它们的身体开始为适应新环境而出现微妙变化:鳍慢慢变成四肢,然后为了行动更加方便又长出脚和趾头。一路走过来,到最后就不是它们自己了,而是走着走着就成了我们的祖先——四足动物。鱼石螈,就是它们“走”出来的结果。
  事实上,鱼石螈由真掌鳍鱼直接进化来的可能性非常小,虽然二者相似之处很多,但差异仍然是巨大的。鱼石螈已经是完全成形的四足动物,而真掌鳍鱼虽然模样怪异了点,但还是如假包换的鱼类。
  鱼石螈不是真正的答案,不是我们所要找的“美人鱼”。它担当不起过渡物种这个角色。我们需要的,是中途一度出现的某个家伙,而不是待在路的尽头坐享其成的鱼石螈。
  在真掌鳍鱼寻找生机的路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美国科学家在加拿大的埃尔斯莫尔岛找到了一种生活在3.7亿年前的古怪生物的化石。这种被命名为“提克塔利克”的古生物可能是一种鱼类,却有着显著的陆地动物的特征,头部由颈支撑,适合抬起。可别小看了颈部的重要意义,如果动物长时间离开水面,那么就必须要有坚固的颈部,以让头可以自由地转动。
  科学家认为,“提克塔利克”这种新发现的生物,正是水栖动物向陆生动物过渡的“中间动物”,是真掌鳍鱼和鱼石螈的“中介”。
  随着越来越多的过渡物种的化石被找到,進化链条将不断完善、完整,同时也印证了达尔文的预言。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做了一个假设:一定有无数的中间类型曾经存在过,这些中间类型以微细的级进把每一群中的一切物种联结在一起。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类似的“预言”其实也发生在比目鱼身上。
  比目鱼不是过渡物种,但它身上隐藏着一个关于过渡物种的“惊天预言”。很多生物学家都认为,在进化过程中,比目鱼的眼睛绝对不是某一天突然一拍脑袋就跑到另一边去的,在两眼左右对称的鱼和两只眼睛长在同一边的比目鱼之间,一定存在某种中间类型。
  比目鱼的生长,本身就是个“预言”。刚刚来到这个世上的比目鱼一点也不像它们的父母,至少是缺少了最重要的家庭标志——它们的两只眼睛是正儿八经长在两侧的。当幼小的比目鱼一天天长大,奇迹出现了,其中一只眼睛就像没有伙伴耐不住寂寞的孩子,悄悄向另一侧转移,直到跟另一只眼睛接近才停住脚步。
  眼睛的移动,不能仅仅看做是比目鱼的一种成长。在科学家眼里,这是隐藏在基因里的遗传记忆,是一个“预言”。这个神奇的过程中,说明在比目鱼之前,存在两眼不对称但又尚未长在同侧的过渡物种——“歪眼鱼”。
  第一个找到“歪眼鱼”的是美国人马特·弗雷德曼。他对几块“歪眼鱼”化石进行分析后发现,有种生活在远古第三纪的鱼类的眼睛不对称,但还没有越过中线达到同一侧,并且这种不对称程度都一致,这就排除了它们的眼睛是在形成化石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形的可能。这些化石表明,比目鱼的确存在过“歪眼鱼”这种过渡物种。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約翰和大卫要徒步翻越一座雪山。出发不久,他们就遭遇了可怕的暴风雪。冰冷的雪片迷住了他们的双眼,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刺透了他们的肌骨,更为可怕的是,黑夜马上就要来临。约翰告诉大卫,如果不能在天黑之前赶到修道院,他们必将被冻死在山路上。  两人艰难地转过一段悬崖,突然,听到崖下有个微弱的声音在呼救。约翰对大卫说:“我们千万不能耽搁,不然,我们都将被冻死在风雪中。愿上帝保佑他!”  大卫说:“我不能让他死
期刊
宋朝那位著名的州官田登,是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而出了名的。这件事在宋朝的庄季裕的《鸡肋篇》和陆游《老学庵笔记》中都有记载。这位州官因为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就像鲁迅的《阿Q正传》中说的阿Q,因为头上有癞疮疤,就不喜欢人家在他面前说“癞”,以及一切近于“癞”的音。  在田登管辖范围内的老百姓,则凡是与“登”字同音的字也就都不许用了,以至在他衙门里干的人,一不小心就挨了板子
期刊
在后天环境中,有许多偶然因素都可能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同走向。加拿大研究人员表示,颜色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常在红色背景中生活和工作的人在记忆、校对等准确性测试方面得分较高,而在蓝色背景下生活和工作的人则表现出了更出色的想象和创造力。由于红色和蓝色容易对人的认知和行为产生不同影响,这些发现可以在室内装饰、广告和服装设计等方面加以利用。  红色代表了警戒和潜在危机,蓝色则展现开阔与包容;红色表征
期刊
因扎吉是身穿9号球衣纵横意甲十年的帅哥球星。  意大利米兰是世界时尚之都,连英国的贝克汉姆都绕了地球整整一圈,变着法子要到米兰踢球,可见米兰时尚之风盛行到何种程度了。米兰豪门AC米兰俱乐部自然藏龙卧虎,只不过在一干豪华阵容中也隐藏着一员非常低调却实用的战将:他不是首发阵容的主力前锋,却穿9号球衣;他不是联赛进球功臣,却是冠军杯奇兵;他不是重金引进的大牌外援,却代表着意大利队参加了三次世界杯并拿到世
期刊
武侠小说中,往往都有小人投毒,大侠银针试毒,发现银针变黑的桥段。很多小说中甚至还有毒物毒性的排行榜,什么“孔雀胆、鹤顶红、番木鳖、断肠草”之类。金庸的《飞狐外传》中又描写了一种毒物至尊——号称无药可解的七星海棠,程灵素用自己的生命为胡斐解毒的情节让众多读者扼腕长叹,不过七星海棠估计金大侠自己也没见过。  其实,揭去毒药神秘的外衣,不外乎是一些有毒元素的作用,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孔雀胆是否有毒,大
期刊
汉朝东方朔著《十洲记》中记载了神奇故事。说的是天汉三年(前97年),汉武帝刘彻有天兴致来了,带着一帮人到深山里去打老虎。也不知道刘彻是真的力大如牛还是没太掌握好射箭的方法技巧,反正他一使劲,就把弓弦给拉断了。按理说,作为皇帝,弄坏了一张弓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刘彻拉断的这把弓并不是寻常的弓,而是祖上传下来的宝弓。把老祖宗的“珍物”给毁了,刘彻一脸的不高兴,顿时没了打猎的心情。  回去之后,过了
期刊
读初中的时候,学校两旁都是水塘和菜地,围墙边栽着成排的大桉树,茂密的枝叶遮天蔽日,将外面的天空遮掩得严严实实。某天中午,站在学校的后操场上,从被砍掉了几棵树的豁口处向外眺望,只见空旷的远端,一条隐隔在绿树丛中的大马路上,如同蚂蚁搬家一样的车辆,正在泛着无形气浪的耀眼阳光下循环不已,就像是一群没有任何目标、只是到处乱撞的没头苍蝇。那一刻,心像是被什么刺了一下,升腾起一股毫无来由的怅惘——人生一世,难
期刊
有一个打麻将的家伙,输光了人民币,拿出小包,拽出一叠美元,要求继续玩。另外几个人有点鄙视,但还想继续玩,没钱怎么办?又不愿意借。民主讨论后决定,接受美元,但是美元按1 ∶ 6兑换人民币。只有美元的赌徒没办法,只好接受。假设打麻将的4个人,另外3個不接受美元,游戏就玩不下去了。如果一定要玩,就只能像电影里一样,拿出真金白银,拿出房契、地契,玩实物了。  赌桌上美元按1 ∶ 6兑换人民币,其实是美元贬
期刊
T-Shirt的诞生绝对是一个奇迹,上至工厂老板,下至学生少年,男女老幼穿着它都不会觉得突兀。T-Shirt就像万能服装,似乎适合任何气质,任何年龄,任何身份的人穿着,但是它又为你保留充分的空间去发挥个性。到底是谁这么有才,发明了如此populor的服装呢?  T-Shirt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时期。在古罗马的硬石餐厅里,展示着恺撒大帝曾经穿过的一件T-Shirt,特别的是,这件衣服的胸前写着“我来了
期刊
阿富汗,一个陌生的名字,对这个国家的认识只有地图上那几个文字。又有些熟悉的整天在新闻里听到。这个我以为那是个难以得到快乐和安详的地方,当作者用描写细致而又直白的语言,把这个故事一点一点展现在我眼前时,我才知道阿富汗这个地方也曾春暖花开,羊肉串的香味儿飘在街道每个角落,那里的孩子们也可以无忧无虑地追逐风筝。  26年前的喀布尔,两个少年在蓝天下,快乐地追逐着满天的风筝。那个叫阿米尔的男孩是少爷,在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