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模式构建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着眼点之一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已使人们充分感到,必须按照时代特征和变化特点,在教学中构建“探究创新-主体参与”新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培养有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富于创新的人。在教学中,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自己思索、探索和解决问题,把学习知识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
近几年,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二、模式内涵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具体表现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体参与、大胆创新“。
三、理论依据
1、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善循教授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为了将来胜任工作,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胜利,为了不变成“文盲”,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知识。可见,对知识的探究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学习技能,而是现在乃至未来的生存能力。
3、从小学教育学理论来看,小学生具有崇敬、信赖、服从老师的“向师性”,同时也会愈来愈多地显示出自己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新 科 教基础教育NewS.E.性,即与前者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他们自主独立的意识已经开始发展,渴望能够自己独立的学习和行动。二者之间却不矛盾,而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教师愈是注意尊重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愈能得到学生对自己的信赖和爱戴,愈益显示出学生的“向师性”。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主动的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模式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1、明确目标是得出结论的先决条件。说明文颇具理性,教师应创设一种严谨、洗练的逻辑推理空间,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把学生带入课堂。
2、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能动性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
3、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他又说:“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万物莫相异,每个学生更是有各自的特点与长处。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学生一无所知,一无所获,都在积极地大胆地尝试。教师要抓住机遇,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智力操作活动,启发学生思维。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求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5、赞可夫说过:“如果教师让每个学生都具有的那些不相同的智慧、情感、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就会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很大的成效。”在教学实践中,就有很多学生的设计思路与众不同,这不就是“不相同的智慧”吗?为什么不让他们得以展示呢?尝试不就是为了创新吗?于是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求异,“谁有不同的见解?”这样,既给了学生表现智慧的机会,也给其他学生造成一种刺激,引发创造。
6、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向。”“授人以鱼”只能使人内心涌起短暂的乐趣;“授人以渔”才能使人终身收益,其乐无穷。因此,我们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7、在实践模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改的前沿信息,善于反馈家长的评价性信息,善于总结学生的过程性信息。应把新的理念归结为“三条主线”:一是在作业布置上要体现“1+1>2”的新思想,打破常规的作业模式,重视人的发展,让孩子学会学习,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二是充分理解“三个空白“即“课前空白(让学生通过检索资料、深入实践初步感知所学内容)、课中空白(课上不是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依据预习掌握的知识给老师提问题或学生间相互提问题)、下课前空白(结论性的知识不是教师去总结,而是由学生来发现)”;三是充分运用“四新一定式”。即: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实验,用新的教学方法驾驭课堂,用新的教学内容感染学生,用新的作业形式发散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创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形式。
“探究创新——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的几节课上,更应大胆尝试在其他学科的实施。英国教育家斯宾说过:“教学时应该引导儿童去探索,自己去推论”。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个人经验,倡导学生集自然、科学、社会及人文各科的实践活动于一体,激发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在过程中探索,在过程中收获,在过程中终身收益。通过我们的改革和探索,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感受到“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的学生真正走向自由,走向卓越。
(作者地址:通辽市科尔沁区西六方学校,内蒙古通辽,02800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着眼点之一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已使人们充分感到,必须按照时代特征和变化特点,在教学中构建“探究创新-主体参与”新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培养有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富于创新的人。在教学中,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自己思索、探索和解决问题,把学习知识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
近几年,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二、模式内涵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具体表现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体参与、大胆创新“。
三、理论依据
1、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善循教授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为了将来胜任工作,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胜利,为了不变成“文盲”,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知识。可见,对知识的探究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学习技能,而是现在乃至未来的生存能力。
3、从小学教育学理论来看,小学生具有崇敬、信赖、服从老师的“向师性”,同时也会愈来愈多地显示出自己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新 科 教基础教育NewS.E.性,即与前者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他们自主独立的意识已经开始发展,渴望能够自己独立的学习和行动。二者之间却不矛盾,而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教师愈是注意尊重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愈能得到学生对自己的信赖和爱戴,愈益显示出学生的“向师性”。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主动的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模式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1、明确目标是得出结论的先决条件。说明文颇具理性,教师应创设一种严谨、洗练的逻辑推理空间,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把学生带入课堂。
2、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能动性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
3、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他又说:“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万物莫相异,每个学生更是有各自的特点与长处。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学生一无所知,一无所获,都在积极地大胆地尝试。教师要抓住机遇,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智力操作活动,启发学生思维。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求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5、赞可夫说过:“如果教师让每个学生都具有的那些不相同的智慧、情感、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就会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很大的成效。”在教学实践中,就有很多学生的设计思路与众不同,这不就是“不相同的智慧”吗?为什么不让他们得以展示呢?尝试不就是为了创新吗?于是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求异,“谁有不同的见解?”这样,既给了学生表现智慧的机会,也给其他学生造成一种刺激,引发创造。
6、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向。”“授人以鱼”只能使人内心涌起短暂的乐趣;“授人以渔”才能使人终身收益,其乐无穷。因此,我们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7、在实践模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改的前沿信息,善于反馈家长的评价性信息,善于总结学生的过程性信息。应把新的理念归结为“三条主线”:一是在作业布置上要体现“1+1>2”的新思想,打破常规的作业模式,重视人的发展,让孩子学会学习,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二是充分理解“三个空白“即“课前空白(让学生通过检索资料、深入实践初步感知所学内容)、课中空白(课上不是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依据预习掌握的知识给老师提问题或学生间相互提问题)、下课前空白(结论性的知识不是教师去总结,而是由学生来发现)”;三是充分运用“四新一定式”。即: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实验,用新的教学方法驾驭课堂,用新的教学内容感染学生,用新的作业形式发散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创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形式。
“探究创新——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的几节课上,更应大胆尝试在其他学科的实施。英国教育家斯宾说过:“教学时应该引导儿童去探索,自己去推论”。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个人经验,倡导学生集自然、科学、社会及人文各科的实践活动于一体,激发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在过程中探索,在过程中收获,在过程中终身收益。通过我们的改革和探索,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感受到“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的学生真正走向自由,走向卓越。
(作者地址:通辽市科尔沁区西六方学校,内蒙古通辽,0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