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刮大风

来源 :芳草·文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遥出版小说集《二弟的碉堡》《硬起来的刀子》《我们迅速老去》《流年》《村逝》《柔软的佛光》《闪亮的铁轨》和长篇小说《大地》。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十月》《上海文學》《山西文学》《黄河》等刊物优秀作品奖。
  一
  这个年本来是陈继清这些年过得最踏实的一个。
  腊月二十六从太原的雇主家忙完回到村里,第二天去县城市场置办年货。看到什么陈继清都想买一些。
  丈夫说:“少买些,过了初三商店就开门了。”
  陈继清笑笑不说话。
  难得今年手头宽松,又是女儿萌萌读了大学后在家过的第一个春节,正月十五开学前,她想一家人好好团聚一下。猪肉、羊肉、整鸡、菜蔬都不用说,还买了五条带鱼、一斤虾、五斤黄花鱼。两条活鲤鱼,养在洗衣服的大铁盆里。
  以前,陈继清家从来不买水产,更不用说海鲜。贵,而且不会做,弄上半天,腥不啦叽的谁都不爱吃。
  自从陈继清参加完“吕梁护工”培训,当了半年保姆,会做各类海鲜了,也知道海鲜有营养。
  女儿到青岛读了半年大学,胃口变了,顿顿饭想吃大米。那天陈继清一进家,就看见养在盆里吐泥的蛤蜊,是女儿自己买回来的。
  陈继清问女儿想怎样吃,她会三种做法。女儿说:“妈,我来做,在青岛,我去同学家学会了做这道菜。”
  女儿做的是清炒蛤蜊。她说海鲜就吃个鲜。女儿把吐完泥的蛤蜊冲了几次,锅里放油,油热了放切好的葱姜蒜末。陈继清问:“不用辣椒?”女儿回答,“不用。”
  炒到蛤蜊吐水了,女儿加上盐、料酒,盖上锅盖。陈继清又问:“不用加水?”女儿回答,“不用,蛤蜊含水,把吐出来的水吸干就炒好了。”
  几分钟后,女儿揭开锅盖,锅里的水已经干了。女儿用铲子翻了几下说:“炒好了!”往出铲。女儿动作不熟练,一只蛤蜊蹦出来,蹦到女儿脚上,女儿跺跺脚。
  这就炒好了?陈继清有些怀疑。女儿把蛤蜊盛到盘子里,对陈继清说:“妈,你尝尝,可鲜了。”陈继清半信半疑地一尝,果然很鲜,没有她想象中的腥味儿。
  “这么简单?”她有些不相信地问。“妈妈你炒肉不也几下就炒好了?”女儿反问道。陈继清望着女儿明亮的眼睛,发觉女儿好像又长高了些。
  女儿回来这几天,每天有同学跑来找她玩。以前住在租来的屋子里,一间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屋子挤三个人,女儿从来不敢带同学们来家里。现在丈夫看墓园,一排五六间房子,他们都可以用。读了大学,女儿人也自信了。
  陈继清看到女儿同学来,刚开始为自己家住在墓园不好意思,怕女儿同学们看见有想法。但这些孩子们不仅没有表现出半点儿嫌弃的样子,反而很好奇。确实,这个墓园修得太漂亮了,假山、池塘、松树、柏树都有,夏天池塘里还有锦鲤,假山边有草坪,比大部分人家的院子都弄得漂亮。
  找女儿的同学几次谈到在国外许多墓园是风景。有个戴眼镜,很清秀的男孩说:“在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一个诗歌派别,就叫墓园诗派。”说完他还吟了一首诗。那首诗很长,陈继清只记住一句,“贫寒压制了他们高贵的襟怀”。当时听到这句,她感觉就是在说她,一股热烘烘的东西冲上她胸口。
  陈继清喜欢这些孩子们,很想和他们在一起,但她知道孩子们大了,都有自己的秘密,她怕影响他们,总是躲到别的屋子里,收拾已经很干净的家,准备饭菜。但她的耳朵一直支棱着,不是有意偷听他们说话,她是想更好地了解女儿。
  陈继清不在跟前孩子们很放松,他们除了回忆以前的事情,更多的是谈现在的学校,所在的城市,新的同学。明明都是一个县的人,却咬起舌头说普通话。陈继清听上几句,自己的舌头也发痒起来,想起她上“吕梁护工”培训班和在城里当保姆的日子。
  陈继清想,日子和日子就是不一样,以前几十年的日子就像浸湿后粘在一起的月份牌,黏糊糊的每天和每天差不多,自从参加了护工培训,忽然清爽起来,每天都有新东西。这样想着,仿佛证明她的想法似的,一桌子菜就做好了。陈继清做了大半辈子饭,以前只会像萌萌姥姥一样,做简单的几样,现在不仅会做一些稀罕的菜,而且种类还很多。
  晚上,天只要稍稍黑一点点,陈继清就把下户时雇主为了感谢她而送的灯笼点亮。两团红簇簇的光像左边一个太阳,右边一个太阳,照得陈继清心里暖呼呼的。这时,陈继清真有种幸福的感觉。
  正月初五,县人社局刘主任一个电话,打断了陈继清的幸福。
  人社局这么大的领导,陈继清以前想都没想过能接触上,以前,见个乡镇干部她都紧张。可是,参加护工培训,上户当保姆,不知不觉就熟了。
  刘主任对陈继清说:“北京需要个保姆,大姐你去不去?”
  北京!刚听到这两个字时,陈继清心里猛地亮了一下。从小在课本上就学习北京,北京是首都,有天安门、长城、故宫、圆明园,陈继清很小的时候就想去北京看看,可是今年五十岁了,还是没有去过北京。但很快她担心起来。毕竟,以前最远只在太原干过,北京那么大,那么远!再说,北京啥没有,为啥要到她们县找保姆?
  刘主任发现陈继清在犹豫,她说:“过春节,北京的保姆都回老家了,雇主急着初八上班之前找一个,相信咱们吕梁护工,才托人问呢!知道你肯吃苦,又勤快,还有眼色,我才想到你,人家是电视台的主持人呢!”
  陈继清心里本来有顾虑,比如,雇主以前的保姆不知道她初八上班吗,怎么就不回来了?自己去了北京干得能让人家满意吗?但一听对方是主持人,马上愿意了七八分。萌萌就是学播音主持的,要是自己认识一位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女儿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或许能帮上忙。
  陈继清的心突突跳了起来,她问:“人家有啥要求?我可以吗?”这时她自卑起来,害怕被看不上。
  刘主任在电话那头哈哈一笑,“陈继清,你得相信自己呀,而且也得相信我的眼光。愿意的话你们视频上先见个面,聊一聊,有啥要求人家会给你讲。”   “正月初八前就去?”陈继清忽然又犹豫了。这几天和女儿、丈夫待一起,是她这么多年来最开心的几天,她想等到过了十五女儿开学后再去。
  “初八前!”刘主任肯定地回答。“往后了,人家在北京也能找下。”
  陈继清和对方连上视频。是个年轻的女主持人,看样子比她女儿大不了几岁,但是给人很干练的感觉。视频地点应该在雇主自己家,卡其色羊绒衫、米黄色筒裙、赤脚穿着双毛茸茸的拖鞋,她看起来很随意,却给陈继清坐在新闻联播直播间的感觉。女主持人眼角、嘴角挂着几分凌厉,说话时声音不算特别高,但语速很快,每一个字陈继清却都能听得清清楚楚。陈继清想这就是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水平,她本来想提几个问题,但一紧张忘了,而且似乎人家把她想问的都想到了,陈继清只能一直“嗯、嗯”地点头。
  几分钟后,对方点了点头,陈继清看到她细长白皙的脖子上有条极细的金链子晃了晃,像云团边上镶着道金线。面试结束了。陈继清松了口气,却还有几分紧张。
  女人站起来,手机画面一转,房间的各个部位出现在视频里,客厅、书房、卧室、厨房、卫生间,每一个房间都很大,闪着炫目的光,地上有堆啥东西,一闪而过。手机晃过的一刹那,陈继清还看到各色各样几十双鞋,红色的、黑色的、棕色的、黄色的、褐色的、白色的,皮鞋、运动鞋、翻毛鞋,有的像一盏红酒杯,有的像條船……陈继清咽了口唾沫,瞧瞧自己脚下为了面试,特意换上的过年买的鞋,又想想女儿和丈夫的鞋,全家人所有的鞋加起来,大概也不如主持人一个人的十分之一多。陈继清想女儿要是以后当了主持人,是不是也能有这么大一个房子,但她觉得不需要这么多的鞋。
  陈继清开始收拾东西。她本来就没有多少东西可收拾,再说年前刚回来,过了十五就准备出去,就那些东西,一会儿就收拾好了。可是她心里发慌,主持人只给了她个地址:朝阳区八里庄南里丽景湾小区,让她到了打电话。她不知道八里庄南里在北京哪个方位?到了北京怎样出站?怎样坐地铁?更让她不放心的是女儿。
  本来打算帮女儿收拾行李,现在竟要比女儿先离开家。陈继清心里乱乱的,拿起女儿的洗面奶,剩下半瓶了,得买个新的。已经立春了,青岛比她们这儿热,换季的衣服要准备好。女儿说过年时新买的皮鞋夹脚,应该给她再买双新的。运动鞋也得买一双。凉鞋呢?陈继清甩了甩脑袋,怎么光想鞋?女儿爱吃她炒的瓜子。
  她赶紧挖了几碗,把炉子上的火调小,用水、盐和面粉把瓜子拌起来,倒进铞子里慢慢炒起来。
  陈继清心里急,给女儿的好多事还没办,但炒瓜子是个慢活儿,必须不断地来回翻,炒过头就焦了,翻不到有的生有的熟。
  铞子里丝丝冒出水汽,盐的味道湿漉漉的。慢慢地瓜子的香味儿出来了,这时瓜子里面还是湿的,陈继清继续慢慢翻着。铞子里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来,瓜子碰撞的声音越来越清脆,通过手中搅瓜子的笤帚能感觉到瓜子轻了,香味儿也越来越浓。陈继清加快速度,这时一不留神就炒过了……她抓起几粒尝了尝,正好,赶忙端起铞子往出倒。铞子有余温,如果倒得慢了,有的瓜子就焦了。
  陈继清把瓜子倒出去,又尝了一粒,正好。
  上高中那会儿,同学们都往学校带零食,陈继清舍不得给女儿买零食,每次给女儿带的都是炒瓜子。女儿说陈继清炒的瓜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瓜子,大家都爱吃,每次一去就被抢光了。
  家里到处飘散着瓜子的香味儿。陈继清把猪肉、羊肉、虾、带鱼、黄花鱼和留下的那条活鲤鱼都拿出来,本来是准备一直吃到十五的。
  王一萌从同学家回来,一进院子闻到炒瓜子的香味儿,她大声喊:“妈,炒瓜子了?”然后看到桌子上的菜,闻到锅里正在炖的鱼,包了半笼屉的饺子,她说:“今天的菜好丰盛啊!”
  陈继清说:“萌萌,你开学需要啥咱们下午进城去买,你帮妈订一张后天去北京的票。”
  “北京?”王一萌吃惊地问。
  “有个电视台主持人请保姆,人社局刘主任推荐妈去,人家已经答应了。”
  “哪个台的?还没过十五呢!”
  “是啊,赶得太急了,要是过了十五等你开学就好了,但必须初八前就去。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说不定你毕业后找工作还能用上人家。”陈继清搓了搓手说,“没好意思问哪个台的,一问好像不信任人家,人家让我看房子了,年龄比你大不了几岁,那么大的房子,看布置也不像普通人。”
  陈继清马上要去北京当保姆打乱了家里的节奏,本来这段时间应该最闲,现在却最忙乱,可是忙些啥,谁也没个头绪,只是觉得应该把过年准备的那些东西尽量吃完,陈继清一走,没人做了,吃饭的人也少了。陈继清则不停地帮女儿收拾东西,她不知道自己这次一走过多长时间才能回来,当保姆和做月嫂不一样,没个天数。
  众人忙乱了一天,吃过晚饭后,陈继清打开电视,不停地换台,她想知道自己要去的雇主是哪个台的主持人。把三十几个频道转了一圈,没有见到那个女孩。她想女孩住在北京,一定是在北京的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便把频道锁定在家里能收到的中央一台到中央七台和北京卫视。她害怕看这个台的时候把女孩主持的那个台错过,便走马灯似的换台,可是眼睛看花了,也没有看到女孩。
  陈继清躺到床上后,心里兵荒马乱的,以前一直想去北京,尤其想去天安门看看升国旗,现在要去北京了,却胆怯起来。她隔一会儿肚子里就有尿意,上了几次厕所,索性不睡了,把除夕家里人换下来的衣服洗了一遍,然后拿出参加护工培训时的笔记本,认真看起来,直到鸡叫,才昏昏沉沉又睡着了。
  第二天,陈继清醒来时,看到枕头边放着女儿过春节时买的风衣。女儿看见她睁开眼,懂事地说:“妈,你把这件风衣穿上吧,去北京穿得好一点。”
  陈继清赶忙坐起来拒绝,“萌萌,妈有衣服,当保姆也不是做客人,你在外边读书,穿不好遭人小看。”
  年前陈继清陪女儿逛商场时,一眼就看出女儿喜欢这件风衣。它确实漂亮,豆青的颜色,靓丽又不张扬,像家里祖传下来的那只清代的盘子。款式也大方,女儿穿上后,陈继清马上感觉面前像站着一株挺拔的小白杨。可是她们翻了翻标签,一千多,即使八折的促销价,也得八百多。看到这个价钱,陈继清和女儿都没有说话,她们的眼睛甚至都没有看对方,女儿默默脱下试穿的衣服,走出商场。出来之后,陈继清松了口气。   接下来,她们逛了许多地方,类似的风衣也不少,但女儿穿上后,没有一件有刚才那种效果。逛到后来,女儿意兴阑珊,说:“妈,我累了,咱们回家吧。”陈继清说:“萌萌,你要是喜欢刚开始那件,咱们返回去买下吧。”说这些的话的时候,陈继清感觉自己心上有个发条,一圈圈往里拧。女儿说:“妈,用不着买风衣了,青岛天气热,过了十五去了就穿不着了。”陈继清心里一松问:“你想吃啥?”
  那天回到家后,陈继清左想右想,自己做得不对,应该给女儿把那件风衣买下,长这么大,女儿除了笔记本电脑,没有主动要过什么,衣服根本没穿过什么品牌的。
  大年三十那天,陈继清专门进了趟城,她看到那件衣服还在,放心了,躲在柜台边。她想等到商场关门时,衣服一定会降价,就像过了中秋节月饼会降价一样。一关门,再来就过完年了,过完年,暂时谁还买新衣服。她等着是怕有人把这件衣服买走,万一有人来买,她就赶紧抢着买下,八百多就八百多吧。
  幸运的是,年三十这天买衣服的人很少,人们来了商场里大多是买点儿蔬菜、水果,准备过年。陈继清等到中午商场要关门时,过去磨价钱。许多商家收拾好东西离开商场,保安催促她们离开时,陈继清才把这件衣服买下。五百元,足足省了三百多。
  买回这件衣服女儿很欢喜,在家里舍不得穿,只有外出走亲戚和见同学时才穿,总共也没穿几次,现在竟要送给陈继清。陈继清摸了摸衣服,放到一边。一仰头,看见太阳穿过屋檐下的那两只灯笼,红彤彤的,虽然早上把里面的灯熄了。
  二
  陈继清坐在地铁十号线上,大挎包牢牢夹在腿中间,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广告墙,想这就是北京。来之前,女儿给她画了一张地图,陈继清牢牢记住在十里堡下,地铁D口出来后,要朝东走,第一个十字路口往南拐。
  她不知道东在哪边,问旁边报刊亭的人。到了十字路口,又不知道南在哪边。东张西望时,闻到一股浓郁的肉香,一扭头,看见右手马路边支着个大锅,卖现煮的卤肉,旁边写着“周黑鸭”三个黑字。旁边大筛子里堆着油汪汪的鸭脖、鸭头、鸭架、鸭肠等东西,灯光下泛着红光。陈继清的肚子不由咕地响了一下,早上出来时,吃得打嗝,可从那时到现在,只吃了一包泡面,一颗自己带的煮鸡蛋。她咽了口唾沫,像迷路的小孩朝四周打量,看到一座灯火通明屋顶尖尖的建筑,上面写着丽景湾酒店。陈继清想丽景湾小区应该快到了,她朝着灯火璀璨的地方走去。路过两家便利店,一家修手机交话费的,一处卖衣服的,一家卖安徽板面的,它们一家挨一家,挤在狭小的平房里,像人嘴里一排不整齐的牙齿。陈继清想到县城里那些将要拆除的房子,不明白北京为啥还有这样的地方。
  继续往前走,陈继清看到一个短头发小胡子男人的头像。陈继清认得他是鲁迅。然后看到“鲁迅文学院”几个大字。她多少有点儿激动,想这是个有文化的地方,丽景湾小区紧挨着它,一定也是个有文化的地方,陈继清想起她的雇主陈幂,已经给她打过几个电话,问她走哪里了。
  陈继清穿过马路,来到丽景湾酒店大堂门前,两个穿制服的保安正在指挥一辆车,陈继清看到他们,亲切感出来,她问:“丽景湾小区在前面吗?”一位保安热情地说:“大姐,旁边就是,往前走上一百米就看到大门了。”
  陈继清往前走,看到右手边是个公园,一位穿着黑色运动服,头上箍着条蓝色头巾的男人在跑步,几只喜鹊在光秃秃的树顶上鸣叫。
  陈继清顺着电话里的声音,来到一号楼一单元三十三层,东边的门虚掩着,她还是小心地敲了三声。
  一进门,陈继清好像又来到了火车站杂乱无章的地下通道。屋子里都是东西,从屋门到客厅沙发不长的一段距离,地上躺着酒瓶子,东倒西歪的高跟鞋,比人还高的布偶熊,大大小小装着各类土特产和礼品的纸盒子,墙角还有两块装完东西没有扔的纸板箱,折回来靠墙立着,几乎触到了天花板。陈继清想起视频里看到的房间,张望了一下,那些东西都在,陈幂只让她看到了上面华丽的部分。
  沙发上的女孩站起来向陈继清招手,她比视频里看到的还年轻,再细看,好像有点儿憔悴,陈继清担心起来。
  女孩继续招手,陈继清不知道把挎包放哪里,地上都是东西,她只好背着挎包,吃力地在东西的缝隙间找地方,踮着脚尖往前走。到了沙发跟前,还是不知道挎包放到哪里,局促地拎着它站着。
  陈幂拍拍沙发,示意她坐下。陈继清坐下,把挎包搁在自己腿上。陈幂说:“里面有宝贝啊?”陈继清不好意思地笑笑,很认真地回答说:“一些行李和衣物。”说着她瞄了瞄地上,把几本杂志摞一起,扶正了几只高跟鞋,小心地拎在一边,腾出块地方,把挎包放下。
  陈幂打了个长长的呵欠,屋内明亮的灯光下,她的脸色有些惨白,还有些颗粒。陈继清以为陈幂嫌她来晚了,不耐烦。忙理了理风衣下摆解释道,“我早上五点就出门走的……”
  陈幂打断她的话说:“我一会儿出去有个应酬,你把房间先收拾收拾,那是我的卧室。”她指着一间屋子说,“你睡北面那个吧,就咱们俩,以前的保姆就住那个。”陈继清赶忙点头。陈幂又打了个呵欠,嘟嘟囔囔说:“我去换衣服,收拾一下。”说完掩着嘴进了卧室。
  陈继清没想到交代這么简单,她还没来得及介绍自己呢。看着满屋子的东西,陈继清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陈幂的呵欠传染了陈继清,她感觉很困,一连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怕把东西丢了,一直没敢闭眼。
  她想到陈幂的呵欠,这么累了,还出去应酬?真辛苦!
  “咕,咕!”陈继清的肚子又叫了,满以为一到地头首先能热乎乎吃口饭。陈继清听着陈幂卧室里窸窸窣窣的声音还在响,她飞快地打开挎包,取出两颗煮鸡蛋,顿了顿,装进口袋里,把挎包链拉上。又听了听,拿出一颗,飞快地剥了皮,咬了一半,陈幂卧室的门突然开了,陈继清赶忙把剩下的另一半塞嘴里,用手捂住嘴,鸡蛋皮塞进口袋里。
  陈幂望了望她,指着地下说:“大姐,我出去了,先帮我收拾一下房间吧,东西太多了。”陈继清赶忙点头,用劲把鸡蛋咽下,噎了一下。   收拾整齐的陈幂站在满地的垃圾中,陈继清发现有种异样的美。她脸色不再惨白,上面的颗粒也不见了,看起来光彩照人。陈继清想到天空中皎洁的月亮。
  陈继清看了下表,已经快十点。在村里,这个时间人们都基本开始睡觉了。
  陈幂一出去,陈继清赶忙去了厨房,喝了几口凉水,把鸡蛋顺下去。
  与热闹的客厅相比,厨房里很是荒凉,好像从来没有使用过,都是灰尘。
  房间里只剩下陈继清,她站在窗口朝南张望,城市中一片灯火,辽阔得没有尽头,看了会儿,恍然间她看到墓园的两盏红灯笼在风中摇晃。陈继清揉揉眼睛,再揉揉眼睛,屋子里暖气烧得很热,她脱下风衣,还想再把外边的裤子脱掉,却停下来。高楼中间的那条马路明明是黑色的柏油路,她刚才走过,但现在看起来,像村外那条被多少人走过踩得发白的黄土垫的小路。
  陈继清足足花了两个小时,地板上的东西还没有整理完,她没有丝毫力气了,把自己的水杯找出来,从饮水机上接了杯水,掏出刚才装进口袋里的那颗鸡蛋。鸡蛋收拾厨房时挤破了,陈继清小心地剥掉上面的碎皮,几口把鸡蛋吞了下去,好像更饿了,可是包里已经没有吃的东西。陈继清连喝了三杯水,肚子有些胀,胃里好像更空了,她想起刚才路过的卤肉店,要是买上一个鸭头,再买上两馒头,就美了。
  陈继清想起自己家里的一大堆食物,猪肉没吃完,带鱼没吃完,还有粉条、豆腐、白菜,她后悔出发前没有多吃些,咽了口唾沫,继续干起活儿来。
  十二点半的时候,陈幂还没有回来,陈继清望着收拾得差不多的房间,一点儿也不想动了。这么多年,除了除夕守夜,她从来没有这么晚睡过,即使当月嫂时,也是孩子醒来照顾一下。陈继清感觉脚踩在地板上软绵绵的,头也晕乎乎的。她的胃已经饿过去,不饿了。除了垃圾,她还收拾起一堆东西,她拿不准这些东西是要扔掉,还是继续留着。
  陈继清想去睡觉,又觉得有些不妥,毕竟第一天来。她把地拖了一遍,把柜子擦了一遍,实在累得不行了,便靠着自己的挎包,在沙发上迷迷糊糊睡着了。
  陈继清是被开门声惊醒的。她睁开眼睛,看见陈幂带着一身酒气摇摇晃晃走进来,歪到沙发上躺着不动了。陈继清看表,两点多了,她以为表出问题了,晃晃手腕,指针在动;又把手放到耳朵边听了听,铮铮的声音响着。
  陈幂在沙发上喊:“帮我脱一下鞋,累死了。”
  陈继清以为自己听错了,陈幂肯定不会让人帮着脱鞋,陈继清打算去厨房里给陈幂倒杯水。
  “人呢,给我把鞋脱了!”陈幂继续嘟囔着说。
  陈继清意识到刚才没有听错,就是让她给她脱鞋,她涨红了脸。除了给小时候的女儿和喝醉酒的丈夫脱过鞋,她从来没有给别的人脱过鞋。听其他保姆讲过,有些人挺难伺候,还有的人讲,在北京当保姆,雇主是个退休的老教授,居然爱占女人便宜,经常故意碰她的屁股。陈继清以前遇到的雇主都挺好的,没想到这次……
  陈继清胡思乱想间,陈幂睁开了眼睛,有点儿不高兴地说:“给我脱鞋。”
  陈继清生气了,自己是来当保姆的,不是当老妈子的。
  “我好难受!”陈幂突然干呕了一下,脸抽在一起,像只受伤的小猫。
  陈继清心里骂,活该!但还是帮她把鞋脱了下来。陈继清想,就这么一次,她喝多了,就当给闺女脱,下次再让她脱鞋,扭头就走人,不伺候这种家伙。
  陈幂的丝袜底下湿漉漉的。
  接着她又干呕了一下,脸抽在一起。
  陈继清赶忙去倒水。
  陈幂接过水,喝了两口,冲进卫生间。
  陈幂从卫生间出来,脸上湿漉漉的,水渍还没有擦干,丝袜上有几块呕吐溅上的污渍。她摇摇脑袋说:“给我炖碗汤,醒酒汤,冰箱里有东西。”
  陈继清点了点头问:“现在?”
  “马上。我饿死了。”陈幂说着进了卧室。
  陈继清看了看表,快三点了。她打了个呵欠去炖汤。陈继清怪自己没脑子,好伺候,人家早从北京找下保姆了,还用从外地找?
  十分钟后,香味儿冒出来,又把陈继清的饥饿勾引起来。她把火调小,没想到等到半夜要炖碗汤,要是煮面条,煮饺子,炖大米,她可以给自己也做上一份。
  陈继清继续待在沙发上,房间里到处是酒味儿。炉子上的汤汩汩响着,陈继清判断着里面水剩下多少,她仿佛看到水的颜色已经渐渐变得发白,像朵正在盛开的花,她的肚子越来越饿。
  汤炖好后,陈继清望了望窗户外面,有几家楼房屋子里还亮着灯。这么晚那些人不睡觉在干什么?
  陈继清把汤盛出来,不多不少,正好一碗,颜色浓浓的,都是各种食材的精华。陈继清想起女儿读高三的时候,每天回来喊累,她给女儿熬皮蛋瘦肉粥、红枣小米粥,煮豆浆,但从来没炖过汤,要是当时给女儿炖上这样的汤补补脑子和身体,女儿可能考得更好。
  陈继清敲门,里面没有反应。陈继清轻轻推了一下,门没有锁,开了。卧室比客厅里的气息更浑浊,陈继清把汤轻轻放床头柜上,给陈幂掩了掩被子,退出来。
  第二天陈继清很困,还是六点钟就起床。她不知道陈幂的生活习惯,不知道她早上爱吃什么,昨天依稀听她说九点钟上班,她呆呆坐了会儿,继续收拾房间。
  天渐渐亮了起来,晨光照在陈继清收拾过的客厅,与昨天相比大变了样,就像她想象中节目主持人家该有的样子。陈继清不敢在地板上面走,不敢在沙發上面坐,她害怕破坏自己忙活了半夜的杰作。她把挎包放在收拾好的那些不知道该不该扔的“垃圾”跟前,找了本杂志坐上去,等陈幂醒来。
  七点多,陈幂还没有动静,陈继清害怕她上班迟到,便想先凑合做点儿早饭,以后陈幂想吃啥给她做啥。
  陈继清打开冰箱,昨天炖汤时没细看,现在看见满当当的冰箱里一半地方塞满了化妆品,另一半地方是各种各样的补品营养品,陈继清的胃抽搐了一下。
  陈继清翻了翻刚收拾好的各地土特产,有些已经快过期了。从里面找出一袋沁州黄小米,一袋铁棍长山药,熬了个山药小米粥。但主食的食材却没有。陈继清想起以前当保姆,早上可以做片汤儿、面条、稀饭、拌汤、豆腐脑、奶、豆浆、馒头、油条、包子……少说也能搭配五六样,现在却什么也没有。她只好边熬粥,边擦洗昨天已经擦洗干净的厨房。   终于陈幂揉着眼睛出来了,边走边打着呵欠说:“困死了。”陈继清看着她的样子,想起高三时叫女儿起床。
  八点一刻,陈幂出门去上班。她画着精致的妆容,衣服一丝不苟,高跟鞋铮亮,和电视里看到的那些干练漂亮的节目主持人一模一样,和昨晚回来时完全两个样子。
  陈继清把餐桌收拾干净。刚才她喝了一碗粥,还是觉得肚子里空荡荡的,她得出去找点儿吃的,买些菜蔬米面,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
  小区门口的公园里飘来音乐声,陈继清被吸引,不由走了进去。水泥硬化的场地上,有几十个人在跳广场舞。她们穿着红色打底的白条运动服,随着音乐做出整齐划一的动作,一看就练习了好久。陈继清听到熟悉的旋律时,不由自主扭了扭身子,她想这些人命真好,自己可没时间来跳舞。
  一个人突兀地出现在陈继清的视野里。她站在整个队伍最前面,上身穿着件棕色格子西服,下身是迷彩服;脚上的袜子一只是红的,一只是绿的;梳着条粗大的辫子,在音乐声中乱跳,但没有一个动作合拍,没有一个动作和别人一样。
  陈继清意识到这个人精神有问题,盯住她看。
  一曲完了,随着音乐的停止精神有问题的女人停了下来,陈继清松了口气。可是,很快新的一曲开始,女人又开始跳起来,还是乱七八糟,没有一点儿章法,把整个队伍都搞乱了。
  陈继清望了望那些穿统一运动服的人,她们好像已经习惯了这个神经病女人,没有人在意她,大家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出整齐划一的动作。
  陈继清为这个女人难受,也为这些运动服难受。
  一连换了三首歌,女人一直在那儿瞎跳。陈继清搁记着自己的事情,不能老看她,朝街上走去。几只喜鹊在地上蹦蹦跳跳嬉闹。
  陈继清路过鲁迅文学院的时候,停了下来。白天来看,这个院子不是很大,但很安静,大门和旁边的侧门上都挂着锁子,陈继清想它是学校,应该也在放假。她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准备给女儿看。
  陈继清在小街上徘徊了半天,进了一家最小最简陋的卖早点的铺子,凭她的经验,门店越小越简陋,东西越便宜。果然,她吃了两根油条,三块钱,和太原差不多,但陈继清还是有些心疼。
  买好菜蔬和米面往回走时,陈继清往跳广场舞的地方看了看,没有人了,几片枯叶在地上顺风翻着跟头。
  那个精神有问题的女人哪里去了?
  公园里静悄悄的,那些喜鹊也不见了。
  三
  半个月了,陈继清始终在愤懑中。
  这些天陈幂最少有十天在外面应酬。应该说陈幂在外面应酬,陈继清不用做饭了是好事,可是陈幂每次回来都是晚上一两点钟,而且喝多了酒,吆喝陈继清帮她脱鞋,给她炖汤。
  陈继清刚来时下过决心,陈幂再喊她脱鞋就不干了,可是接下来两天陈幂没有出去应酬,当陈继清放松警惕时,她又跑出去应酬,回来喝多,让陈继清给脱鞋。陈继清看着陈幂难受的样子,不忍心不管她,但心里实在窝火,脱鞋这种事,左右脚一蹬就完成了,为啥陈幂非要麻烦别人?自己到底要不要干了?
  左右摇摆间,女儿开学了。
  剛开学,女儿便给她打来电话,她兴冲冲地说:“妈,我找了份家教,以后的生活费不用家里出了。”
  陈继清一听就急了,她打长工、短工,当月嫂、保姆,知道伺候人不容易,供女儿读大学,就是希望她不要重复她的老路。女儿当家教,虽说是做教师,但万一遇到不听话的孩子,刁蛮的家长呢?陈继清马上回答:“萌萌,你赶紧退了吧,好好学习就行。妈能供起你。”
  女儿说:“妈,我长大了,能管了自己了,当家教挺锻炼人,好多同学都在干。”
  陈继清劝不通女儿,不敢率性辞职了,想找到下家再说。
  女儿开学不久,鲁迅文学院也开学了。陈继清每次路过这儿,看见里面进出的人,想这都是些作家,一股敬仰之气就生出来。这些人大多比女儿年龄大,许多人戴着眼镜,进出背个书包。她想这些人这么大年龄了还在读书,女儿还不到二十岁,读书却在打工,更加心疼女儿。
  其实,若没有脱鞋这种事,在陈幂家待着蛮清闲的。每天陈幂早上八点一刻出门上班,中午不回家吃饭,晚上假如回来的话,做顿晚饭;不回来的话,提前给她炖碗汤。剩下就是收拾收拾家,洗洗衣服,陈幂每天都要换衣服。
  即使陈幂偶尔不出去应酬,也待在自己房间里不出来,好像总是在打电话。陈继清搞不清楚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陈幂不出来,陈继清待在房间里不自然,怕动静大吵了她,干啥都是蹑手蹑脚的。剩下陈继清一人时,没事儿干,不停地收拾家,可是家里收拾得越干净,她心里越空旷。
  陈继清经常怀念以前当保姆和月嫂的日子。虽然比现在累得多,有时伺候一家老小四五口人,有时是照顾孕妇、产妇,但那种忙,让她有种充实感、成就感。尤其是她做出的饭菜一家老少都啧啧称赞。产妇缺奶了,她调理几天奶多了。婴儿哭闹,母亲以为病了,她一看长了痱子,抹点儿爽身粉就好了。那时虽然她也经常半夜起来给婴儿冲奶,哄孩子睡觉,经常一晚上起好几次,但她觉得这是应该做的。
  陈继清收拾完家没事儿干时,便看电视,她想在电视里看到陈幂,看看她怎样工作。
  陈幂家的电视能收好多台,中央台和北京卫视的不用说了,各个地方台都能收到。陈继清还是挑北京的看。可是每天从早到晚把这些台看个遍,一次也没有看到陈幂。陈继清想问问陈幂到底在哪个台当主持人,可是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一段时间过去,陈继清迷上了美食频道。每天干完活儿就寻找美食频道,不光认真看和听,还仔细做笔记。看完一个,马上再换另一个。陈继清想以后换主家时,她可以做更多的美食,来了北京,炖汤技术越来越高,还学会做许多新菜,可是陈幂在家里吃饭时候太少,操作机会不多。
  来了的第十五天,陈继清去了天安门一趟。她本来想一早起来去看升国旗,可是早上要给陈幂做饭。
  陈继清是中午到的天安门,看到飘扬国旗的那一刻,她眼窝有些发热,自己真的站在天安门广场了!她拿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给女儿发过去。那天正刮风,天空瓦蓝瓦蓝的,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天安门城楼真的在放射着金光,毛主席慈祥地望着她,左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右边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陈继清听见自己的心脏扑通扑通在跳,她从来没有听见过心跳的声音这么大。她不光听见自己的心脏在跳,还听到好多人的心在跳,她不敢动,怕一动就听不到这种声音。直到腿站得发麻了,才买了两面小国旗,离开天安门。
  北京其他地方陈继清哪儿都没有去,因为一出门就要花钱。坐公交最少一块,跑得越远花钱越多;地铁更贵,一般都得五块,来回就得十块。
  每天早上陈幂上班之后,陈继清收拾完家就下楼,到小公园看人们跳广场舞。这是陈继清一天中难得的不孤独的时候。
  几天下来,陈继清已经摸准规律,九点钟跳广场舞的人们解散,但她不知道她们几点开始,早上起来她忙得没时间出来。
  陈继清每次看到人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就觉得好看。这些跳舞的人陈继清都注意过,长得很普通,要是苛刻点说,没有一位长得好看。其中有几位年龄很大了,厚厚的脂粉掩饰不住松弛的皮肤和深深的皱纹。她们这些人单独走到人群中,没有人会多看一眼。但是她们成了集体,随着音乐一跳起舞来,马上能让人忘记她们的年龄和皮肤,她们的动作像风中起舞的树枝,像河中荡漾的水波,即使她们抬抬手,踢踢腿,转个圈,陈继清都觉得挺和谐,挺好看,即使这些舞蹈大多是重复的动作。
  可是精神有问题的女人打破了这种和谐,每次陈继清来她都站在队伍最前面,像面部光洁的人脸颊上长了个疤瘤,像规划整齐的屋子前面搭起了一座违章建筑,音乐一响起就乱跳,把那种不和谐放大。奇怪的是陈继清的目光一旦转到她身上,很难再离开,即使看别人时,也要不时瞧瞧她。
  陈继清想,这个女人要是一个人跳,没有音乐伴奏,或许跳起来没这么难看,就是一个人乱扭罢了,或许人们还会同情她。可是她偏偏要凑到一群人中间,而且要站到最前排,惹人厌!陈继清每次看到这个女人,就像擦玻璃时看到玻璃上有个黑点子,想把它擦掉。
  跳舞的人都是附近小区的,每次结束后,她们三三两两聊着天回家,没有一个人搭理精神病女人。精神有问题的女人等到所有的人都走了以后,骑着辆老式的二八自行车慢慢离去。她住在哪里,怎样找到这里的,干什么维持生计?对陈继清都是个谜。女人跳舞的时候,那辆自行车就放在她旁边,像匹安静的马。
  有一次,陈继清跟踪了女人一会儿。
  女人刚跳完舞,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边走边呼呼喘气,身上散发出像马匹出汗后的味道。陈继清喊了声大姐,女人没反应,继续撇开腿往前走,走着,清了清嗓子,痛快地朝旁边绿篱中的侧柏吐了口痰,跨上自行车走了。
  陈继清呆呆地站在原地,看见痰顺着侧柏的叶子滑下来。
  九点钟过后,公园里就冷清了,人们约定好似的纷纷去干别的事情了。跳广场舞的不见了,遛鸟的,晨跑的,坐在路边给人免费量血压的,超市里促销商品的,比融化的雪消失得快,连来过的痕迹都看不出来。
  有时,陈继清站在跳广场舞的地方,耳边还回想着刚才的音乐,但足有两个篮球场大的地方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偶尔,她模仿着那些人的动作,扭扭腰,旋转旋转身子,馬上觉得有人偷窥似的停住了,她便想那个奇怪的女人。
  回到陈幂家,陈继清将所有的家具擦一遍,地拖一遍,这是陈继清能给自己找到的活儿。看着地板上家具上到处映着自己的影子,家里好像热闹了些。陈继清想起自己屋里的那些老家具,一个榆木做的阳柜,一个核桃木做的穿衣镜,她每天擦拭,大前年省里到他们村任职的第一书记看到这两件家具,欢喜得不得了。他说:“多么好的包浆啊,你啥时候不想要了,给我留下。”
  陈继清忙活完家具和地板,就打开电视寻找美食频道。她渴望漫不经心换台时,突然看到陈幂。
  隔上几天,陈继清给女儿打个电话,鲁迅文学院和公园里这个跳舞的女人是陈继清的老话题。
  鲁迅文学院陈继清从来没有进去过,只是经常在门口看。院子里有几棵高大的梧桐和松树,有两个凉亭,南边一个,北边一个。还有两栋楼,也是南边一栋,北边一栋,南边的很矮,只有二层,北边的高些,五层。那些作家们她根本不知道谁是谁,但和女儿谈论这个,陈继清觉得和谈论别的不一样,她想所有当保姆的人大概都不如她看到的作家多,想到这里,她就自豪。
  这个女人,陈继清既可怜,又厌烦。她对女儿说:“你说,她为啥非要往那些人中间凑呢,根本没人搭理她。她跳得真难看,一往那儿站,把人家整体给破坏了!”
  女儿说:“妈,你别多管闲事!人家那些人还不嫌弃,你凑啥热闹,你想跳也去跳跳。”
  女儿这样一说,陈继清忙说:“我哪会管人家,妈没时间跳舞,等你大学毕业了。”
  每次都是陈继清讲半天,女儿却很少讲学校和家教的事情,陈继清问啥,她回答啥,都是一两句,陈继清再多问,女儿就笑着说:“妈,说了你也不知道。”然后找理由挂电话。
  陈继清心里有些委屈,自己待北京,每天伺候人脱鞋,还不是为了女儿。但委屈上几天,还是她主动给女儿打电话。
  也许太闷了,陈继清经常想神经病女人的问题。她想那些跳舞的人可以换个地方,让这个女人找不到。或者歇上几天,她白跑几次,或许就不来了。
  一天,陈继清看着她们跳舞又胡思乱想,突然所有的人都转了个身,变得背朝精神病女人,精神病女人依然乱跳着,滑稽可笑,可是她的可笑影响不到舞蹈队的整体了,她就像个掉队的学生,站在了最后面,那几十个人动作看起来依然整齐划一,和谐优美。但是,随着音乐,这几十个人又转了回来,女人又恢复到站在最前面,变得很可笑。陈继清想,为啥这些人不转过身体去,保持刚才那种状态,让这个女人站在她们后面跳?
  九点钟到了,音乐一停止,人们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去。陈继清拦住领舞的说:“大姐,你们为啥不脸朝那边跳,这样那个人就站在队伍最后面了,你们每天看着她不别扭吗?”陈继清说完这句话之后,脸微微发烫,不由朝精神病女人望去,女人推着自行车,脸正望着这边,不知道在说她。
  领舞的有些惊愕地望着陈继清,没有反应过来她在说什么。陈继清硬着头皮又说了一遍,但越说声音越低。   这次,领舞的听清楚陈继清的意思了,她咧开嘴笑了笑说:“老乡,这个办法好!”她换好衣服,喊上自己的伴儿离开了。
  精神病女人看到人走完了,也要离开,推着自行车往前走了几步,不小心踩在什么上面仰天摔倒。陈继清心里咯噔了一下,赶紧跑上前。女人半个身子倒在绿篱上,自行车压在身上,车轮还在转。陈继清先把自行车扶起来,立好,然后去扶女人,她闻到了更强烈的马匹出汗的味道,她想起自己以前在村里待的日子。
  女人后脑勺磕了个大包,手腕被树枝擦破了,在流血。陈继清忙掏出卫生纸帮女人擦血。女人擦完血,揉着后脑勺朝陈继清嘿嘿笑。陈继清心里又咯噔了一下,她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朴实的笑容了。
  陈继清踩着脚蹬转了一下,自行车没问题。
  四
  第二天,陈继清想早点儿赶到小公园,看看那些跳舞的人转过身子没有?转过去的话精神病女人怎么样?她隐隐后悔自己昨天提的建议。可是她必须先得把饭做好。
  煎鸡蛋,打豆浆,炒青菜。陈幂爱吃七分熟的煎鸡蛋,青菜不能炒黑,要保持原来的绿色,做到这些都不难,但需要用心。来了陈幂家,陈继清没有出过一次问题。今天正好一月到头,该发工资的日子,陈继清绝不允许自己这个时候出问题,她努力压住焦虑,火候比以前把握得都好。
  陈幂吃完饭,收拾自己去了,没有提工资的事情。陈继清赶紧洗锅、洗碗,打扫卫生。八点一刻陈幂出门,陈继清听到电梯停下,陈幂进去,她数了六十下,往门外走。
  陈继清几乎是跑到小公园的。人们已经在跳广场舞,方向还和原来一样,没有变。陈继清有些失望,目光向队伍前面望去,却意外地没有看到那个女人。
  没有了精神病女人,舞蹈队动作完全整齐划一,像小区终于拆除了违章建筑,但陈继清看了一会儿,觉得缺了点儿什么,以前那些让她觉得挺漂亮的动作看起来不再吸引人了。
  陈继清想到女人昨天摔的那一跤,有些不安,她安慰自己,应该没问题,昨天把她扶起来时还冲自己笑了一下,只是头上碰了个包,手腕擦伤那块问题不大。
  好不容易看到一个有些面熟的人,陈继清上前,指着队伍最前面问:“前几天站在那儿跳舞的那个女人没有来?”对方摇摇头回答:“奇怪,以往每天早早就来了,今天没看见。”
  陈继清有些失落,以前每天盼望这个女人消失,现在她没有来,自己竟有些不习惯。她呆呆地望了会儿跳舞的人群,没有了兴趣,沿着公园中间那条小径往前走,希望返回来时一眼看到这个女人。
  陈继清走了好几个来回,女人一直没有来,她遇到了刚来丽景湾小区时跑步的那个男人,他头上还是箍着条蓝色头巾,运动衣却换成了灰色的。当时她根本没有看清楚这个男人的相貌,但那条蓝头巾给她的印象太深刻了。陈继清在鲁迅文学院门口见过他,出来取快递。他大概已经跑了有一会儿,腋窝那儿湿漉漉的。陈继清想起女人身上的汗味儿。
  广场舞结束的时候,陈继清跑到领舞的面前问:“今天那个女人没有来?”领舞的认出了她,说:“老乡,真奇怪,她在这儿跳了好几年了,从来没缺过,比我们正式队员都守时,今天却没来。”
  领舞的换好衣服,看见陈继清还在旁边站着,就说:“她没来,我们就没换方向,大家商量过了,脸朝这边习惯。”
  陈继清问:“你知道她家在哪儿住吗?”
  “不知道。”
  陈继清一连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女人在哪里住。
  跳舞的人走完了。陈继清走到女人昨天摔跤的地方,这块地方和小径同别的地方完全一样,压倒的绿篱恢复了正常,没有半点儿人摔过跤的痕迹。陈继清待了会儿,回了家。
  打开美食频道,陈继清看不进去,干别的也心不在焉。半下午时,她又去公园。这时公园里的人又渐渐多起来,推着小车哄孩子的,骑着摩托等快递单子的,打太极拳的。陈继清还看到了喜鹊,它们不怕人,跟在那个推车的女人后面,捡小车里孩子掉下的食物。
  陈继清在人们早上跳舞的场地上站了站,朝街上走去。路過鲁迅文学院,她停下来,渴望有个作家出来,可是半天里面静悄悄的。她继续往前走去,路过便利店,修手机的交话费的,卖衣服的,卖安徽板面的,都没有停,最后在卖鸭脖的地方停下。那个大筛子摆出来了,上面却什么也没有,但异常浓郁的香味儿已经从旁边屋子里飘出来。
  陈继清走上前问:“有鸭头吗?”她不清楚卖鸭子的地方明明鸭头、鸭脖、鸭舌、鸭腿、鸭架、鸭肠都卖,为啥光写卖鸭脖?
  “马上就好。”一位头发很长,遮住半边眼睛的中年男人不紧不慢地用大笊篱捞锅里的东西,陈继清看到了刚到北京时路过这里那些油汪汪的东西。
  “要多少?”男人问。
  “一个鸭头。”陈继清说。
  男人的动作停了一下。
  “一个鸭头多少钱?”
  “六块!”
  “给我一个鸭头,再搭配点儿土豆、海带、豆腐皮,凑够十块钱就行。”陈继清怕男人不卖给她似的,边说边掏出十元钱。
  陈幂晚上有应酬。陈继清十点钟开始炖汤。十二点的时候,汤炖好了,陈幂还没有回来,陈继清用微火温着汤,坐在沙发上换电视频道,已经没有美食节目了,陈继清几次睡意涌上来,用力压回去。
  终于,房间门响了,陈继清赶紧跑过去开门。陈幂跌跌撞撞进来,吐着酒气,摇摇晃晃歪倒在沙发上,把手中的坤包一扔,闭上眼睛。还没有等她开口,陈继清帮她把鞋脱下,去端炖好的汤。今天的汤不冷不热,正好喝。陈继清端起事先准备好的清水,让陈幂先漱口,然后喝汤。
  陈幂睁开蒙眬的眼睛问:“我醉了吗?”
  陈继清说:“没有。”
  陈幂口齿不清地说:“我没醉。”把汤喝下去。
  陈继清扶她进了房间,陈幂没有提一句工资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陈继清起床做饭。陈幂从卫生间出来后,说:“姐,一月到了,给你工资,微信转账可以吗?”陈继清的脸红了,虽然钱是自己挣的,但还是有些紧张。她回答说:“行,微信挺方便。”   陈继清看着微信上多出来的钱,感觉有些不真实。以前在老家,在太原,从来没有一月挣过这么多钱,况且这一个月几乎多半时间都在闲着,不像以前那么忙。
  陈继清胡思乱想着把饭端上来,陈幂和以前一样,吃饭不怎么多说话,陈继清知道她吃完饭就要去化妆,化完妆就要上班去,她想和她多说几句话,她想说的话太多了,可是她不知道说什么。
  慌乱中,陈继清把牛奶杯碰翻,几滴溅在陈幂的睡衣上,白花花的牛奶在棕色的实木地板上流淌。陈继清赶紧拿抽纸去擦陈幂的睡衣,陈幂说:“上午洗洗吧!”陈继清又赶紧拿墩布去拖地。
  这样手忙脚乱一通,陈幂已经吃好饭,化妆去了。陈继清打开微信,不时望几眼刚收到的钱,她忽然觉得待在这里挺好。
  八点一刻,陈幂上班去了。陈继清把陈幂的睡衣放到脸盆里,洒上洗衣液,放好水,揉了两把,跳起来。陈继清擦干净手,穿好衣服往外边走。出了小区大门,听见音乐声,然后看到跳舞的人,她脚步放缓了些。到了跟前,陈继清的目光首先朝最前面望去,没有那个女人,也没有她那辆笨重的自行车。几十个人跟着音乐的节奏,缓缓地舞动着身体,她们还是脸朝西,原来的方向。
  陈继清揪住旁边一位舞剑的老人问:“以前总是站在最前面的那个女人没有来?”
  “那个神经病,不知道咋回事没看见。”
  陈继清心里一暗,继续看这些跳舞的人。
  她发现她们的舞姿根本不优美,动作也不整齐,抬手的时候,有的人抬得快,有的人抬得慢,抬的高低也不一样,有的人还用手掩着嘴打呵欠。她们的衣服,都是一样的运动服,可是有几个人大概没穿好,白色的裤子上有些可疑的污渍。陈继清不清楚自己怎么以前会被这样的舞蹈吸引?还没等到九点钟,她就回去了。
  陈继清回到房间,把陈幂的睡衣洗干净,给女儿转了一千块钱。女儿大概在上課,没有接收。陈继清把陈幂的床单、被罩拆下来,放进洗衣机里,一个月了她竟没有给陈幂洗过卧具,陈幂居然也没有和她提过。
  洗完床单被罩,陈继清又把厨房里所有东西认真擦洗了一遍,然后是卫生间。不知不觉干到中午,陈继清有些累,打开电视,有个美食频道正在做清蒸蒜蓉虾。女儿在青岛,吃虾应该容易些,但虾在青岛可能也比较贵,陈继清想女儿回来给她做。
  正想着女儿,女儿打来电话。她说:“妈,你给我的钱收到了。本来我当家教可以挣够生活费,可是前几天上课时,人家说我的英语发音不标准,你说气不气人?”
  陈继清听着女儿愤怒的声音,一阵后怕,幸亏没有意气用事辞掉这份工作。她告诉女儿不要再找家教了,安心学习。
  挂了电话,陈继清继续想那个女人。
  下午,陈继清去公园里,见人就问那个女人的消息。公园里许多人一说起这个女人都知道,却没有一个人和她说过话,没有一个人留意过她的情况。
  陈继清越想越觉得可怕,自己要不是打问这个女人的消息……来北京一个多月了,也没几个人和自己说过话,要是自己哪天也有个啥事……
  陈继清回到家里,收到陈幂的信息,晚上不回来吃饭了。陈继清打开电视,正在播放美食节目,她却没兴趣了,把台换来换去。陈继清奇怪陈幂是主持人,却为啥在电视里看不到她?
  陈继清推开陈幂卧室的门,房间里一贯地凌乱。陈继清习惯了给她扫地、拖地、擦拭家具,却从来不动她的东西。
  桌子角落摆着一张全家福照片,是在海边拍的,陈继清以前注意到了,但没有细看。现在她把照片拿起来,里面那个小女孩应该就是陈幂,她仰着头笑着,掉了颗门牙,依稀能看出现在的轮廓。旁边一对儿中年男女也在笑,脸上都是阳光。陈继清想,啥时有空闲了,叫上丈夫一起去青岛看看女儿,也在海边玩玩。
  第三天早上,陈继清做好饭,端到桌子上后,不好意思地对陈幂说:“陈老师,您自个儿吃饭吧,我出去有点儿事,一会儿回来收拾东西。”陈幂点了点头。陈继清心里说了声对不起,去了公园里。
  时间比以前早,人们却早已开始跳舞了,那个女人还是不在。
  陈继清想,等等吧,她或许晚点儿会来。等到八点一刻,女人还没有来,陈继清望着小区大门,阳光有些耀眼。陈幂开着车出来,左拐进入鲁迅文学院那条路上。陈继清不想看这些人跳舞了,她不清楚这些人就这几个动作每天跳来跳去有啥意思。锻炼身体,办法有的是,像她一样劳动就得了。
  陈继清在量血压的地方站住。穿白大褂的女孩问:“大姐,您量血压吗?免费的。”陈继清点了点头坐下。女儿量完后露出两只酒窝笑着说:“大姐,您低压七十八,高压一百一十九,很正常。”
  陈继清说:“我心慌。”女孩拿起听诊器听了听她的心脏,说:“大姐,有些杂音。要不您去我们的诊所进一步做个检查。”陈继清慌乱地点了点头,接过女孩手中的广告宣传单,往前走了一段路,看见女孩被树挡住,她把传单扔进垃圾桶里。
  那个女人还没有来。
  陈继清望望周围,这么多人,没有一个人认识。自己要是那个女人,突然不见了,会不会有人注意?丈夫从来不打电话,女儿的电话都是她主动打。陈继清突然很想家。
  陈继清默默上了楼,桌子上剩下的饭已经凉了,她简单热了热,根本没有尝出啥味道就吃下去。然后洗锅,洗碗,擦桌子……
  做完所有家务,陈继清坐到沙发上有些喘气,她打开电视,啥台也不想看,任凭电视机响着,坐了半天,然后关掉它,把脸重新洗了一遍,刷了牙,换上干净的衣服,下了楼。
  阳光照在陈继清脸上,热乎乎的,她用手拢了拢头发,进了小公园,公园里一个人也没有。陈继清找了把椅子坐上去。开始周围特别安静,后来几只喜鹊飞过来,一直在她头顶叫。陈继清站起来,走到女人摔跤的地方,啥也没有。
  走到鲁迅文学院门口时,看到楼门口站着好多人。作家们大概下课了,有的人缓缓扭动着腰,有的人把两只手伸到背后互相勾……他们离她有段距离,每个人像缩小了一截儿。陈继清第一次看到鲁迅文学院里面有这么多人,她舍不得离开,一直站在门口望着。他们在说话,在笑,因为远,陈继清听不到他们说什么,笑什么,但她就那样着迷地望着他们。   过了一会儿,他们都进了北面那栋高一些的楼。楼门口的阳光更耀眼了,照在空无一人的台阶上,陈继清眼睛有些发酸。鬼使神差地,她对着墙壁上鲁迅的头像,讲起了对女人的担心。
  讲完之后,陈继清看到鲁迅的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她心里轻松了些。
  陈继清继续往前走,走到地铁站口。有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在散发传单,她拦住一个要去坐地铁的男人问:“先生,您健身吗?我们是丽景湾健身房的。”陈继清打量这个男人,至少比女孩年轻十岁,除了肚子有些大,人挺精神的。男人摇了摇头进了地铁站。
  陈继清往前走。她等路过女孩身边时,女孩拦住问她,她会回答,“我的身体好着呢!”可是陈继清经过女孩身边时,女孩仿佛没有看到她,目光转向她后边的人。
  陈继清折身往丽景湾小区走去,太阳越来越大,她感觉有些热。
  五
  陈继清慢慢接受了这种生活。
  她不再关心为什么在电视上总看不到陈幂,也不再想精神病女人为啥不来跳舞了。半夜陈幂喊她脱鞋时,虽然心里还有些不情愿,但是动作毫不迟疑,尽管天气越来越热,陈幂脚上有了味道。
  到了月底,陈继清又领到一月工资,她想北京有钱人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就图个享受,自己虽说干的活儿不算多,但谁能经常半夜三更给人脱鞋,炖汤,就当挣了一部分精神损失费。
  陈继清给女儿打电话,问女儿需要不需要买什么衣服?女儿说想去报个英语培训班,有外教的那种,专门训练口语。陈继清毫不犹豫给女儿打去三千元。
  两个月时间,陈幂家里完全变了样,每件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到处被陈继清收拾得清清爽爽,好像面积比以前大了许多,也敞亮许多。陈继清觉得这才像个主持人的家。要是陈幂不外出参加应酬,且喝得醉醺醺的,每天吃上她的饭菜,比现在更健康。可這陈继清做不了主。也许,电视台的人必须去应酬。
  陈继清不再每天往小公园跑了,吃完早饭,收拾家。收拾完家,看电视。电视看累了,睡觉。每天白天把晚上的觉补得满满的,到了一两点钟陈幂喊陈继清时,她弹簧一样就起来了,精神比以前好了许多。
  闷的时候,陈继清就看微信零钱通里的钱,每天几毛钱的利息,让她感觉这些钱在不断地生钱。丈夫待在农村里,忙活一年也攒不下多少钱。
  这天天气预报一早就发出橙色预警,有大风。
  陈幂吃饭时心事重重,喝了一半粥推开碗,脸色有些灰暗。陈继清想问问她是不是遇上啥不开心的事了,还是因为天气?但她不敢询问,来这儿这么多天了,她和陈幂其实没有怎样交流过,在她心里,陈幂只是雇主。陈继清便小心翼翼,放慢动作。
  陈幂化妆时叮叮当当,光洗面奶就碰翻了三次,洗手池里的水溢了出来也不关水龙头。
  陈继清担忧地望着她。这段时间陈幂挺烦躁,但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子,陈继清想自己来了北京这么长时间,没有见过一次陈幂家里的人,她感觉多少有些不正常。她又想到女儿一人在青岛,假如碰上事怎么办?更加担忧陈幂了。
  陈幂上班去了之后,陈继清进了陈幂卧室,上次见到的那张全家福照片意外地摆在枕头边,记得以前都在桌子上。陈继清拿起这张照片,端详了半天,确定里面这个女孩就是陈幂,但在旁边微笑着的中年男女脸上,她看到一丝阴影,上次她没有发现。陈继清端详了几次,叹口气,想出去吹吹风。
  在老家,刮大风是常有的事,风一刮起来,黄漫漫的,吹得啥也看不见,风过后,屋子里到处都是土,但有时烦闷了,刮一次大风心里痛快些。来了北京,虽然见过刮风,但没见过刮大风。北京这么多树,这么多花,刮大风啥样子?陈继清张开双臂,想起墓园里的那两盏红灯笼。
  陈继清穿上外套,出了门。大风还没有刮起来,但小风已经开始刮,小区里的树和花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哗响,像吹哨子在集合。
  陈继清想去公园里看看,那里树和花更多。
  没想到一眼就看见了那个精神有病女人,她还是站在队伍最前面,穿着蓝色竖条衬衫,褪色的黑纯棉裤子,在用劲儿瞎跳。旁边放着她的自行车,风吹着车轮好像在慢悠悠行走。
  女人的动作还和以前一样,挂念了她这么长时间,陈继清以为不会再对她的动作纠结,但还是感到难看死了。
  陈继清再看其他跳舞的人,红色运动上衣,白裤子,随着音乐她们一起抬手,一起踢腿,一起扭胯,有了这个女人,她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好像又变得好看了。
  陈继清觉得不可思议。
  她扭头朝别的地方望去,看到了箍着蓝头巾的男作家,他正朝她跑过来,一缕头发没被包住,被风吹得飘来飘去。
  陈继清往小路中间走了走,拦住跑过来的作家问:“这个女人啥时候来的?”
  作家擦了把额头上的汗,喘着气反问道:“早就来了,每天不是在这儿吗?”
  “前几天她不是不在吗?”
  作家摇摇头,慢慢地说:“前几天我没注意她。”
  陈继清把头转向跳舞的人群,精神病女人站在那儿,越看越别扭。
  风停了,正好一曲舞也结束。领舞的说:“咱们今天学几个新动作,对颈椎有好处。”说着她开始做示范动作。陈继清也把头仰起来,努力往高抬,随着脖子的伸长,她的脚尖踮了起来。领舞的说:“不能踮脚尖!把脚尖放下来,继续往高仰脖子。”其他人跟着她努力往高仰脖子,像一群觅食的鹅。
  精神病女人突然冲进仰脖子的人群,呵呵叫着扑向离她最近的人。那个人听见声音,赶忙嫌弃地躲开。精神病女人继续喊叫着往前冲,她跑到哪儿,人们就哈哈笑着躲开哪儿,整齐的队伍被冲得七零八落。有个年龄大的人躲得慢,被神经病女人抱住,她双手抓住这个人的胳膊,扭动起身子来,要和她一起跳舞。这个人惊骇得大叫,用劲儿挣扎,可是力气不如精神病女人大,挣扎不开。散开的人群看到纠缠着的两个人,赶忙围上去,纷纷往开拉精神病女人。费了很大劲儿,人们才拉开她。这个被解救出来的人吁吁喘着气,用劲儿揉被弄疼了的胳膊。精神病女人喘着气,继续呵呵笑着,寻找下一个目标。   风又刮起来了,领舞的女人喊:“大家排好队,排好队!”人们提心吊胆地望着精神病女人,离她远的人先站好。精神病女人看着渐渐恢复的队形,从癫狂状态中清醒,她重新站到队伍最前面,等待音乐响起。精神病女人一走开,那些躲避她的人马上回到自己的位置,队伍像刚开始那样整齐。
  音乐响起来,人们又开始跳舞,精神病女人也兀自跳着,仿佛忘记了刚发生的事情。
  天骤然暗下来,没有云,却看不到太阳。
  风大了,树叶像受了惊吓的野鸭子嘎嘎尖叫着,头顶上无数树枝往下掉。跳舞的人们惊叫着往广场中间躲,队伍一下散了,有几个人撞在一起,差点儿摔倒。
  谁也没想到风会这么大。
  精神病女人却依旧伴着音乐跳着舞,她更兴奋了,嘴里呵呵叫着,双手举在头顶上,衣服被风掀起,好像长了双翅膀,要飞起来。没有了其他人,她的动作好像没那么难看了,甚至有几分说不出的味道。
  女人站的地方紧挨着绿篱,头顶就是树,一根树枝掉在她的自行车上,自行车像鹿头上长了只角,倒在地上,女人不去管,还在兴奋地跳着。好多树叶掉在她头上、身上。她不管不顾,尖叫着,继续跳着舞,树叶好像都围着她转。
  陈继清感觉到女人心中的畅快,她也想跑到广场上,痛痛快快跳一回,但理智阻拦住她。她奔向女人,要拉着她躲到广场中间。
  风摇晃着树,像要把它们拔起来。
  陈继清脚下噼里啪啦都是树枝树叶,风从她身边吹过,后背凉飕飕的。她拉住了女人。女人甩开她,继续跳着。陈继清再次冲上去。女人突然抱住她,压在她身上。陈继清好像听到一阵惊呼声,然后是更大的风声。女人抱她的地方热乎乎的,女人呼出来的气扑到她脸上,有些发甜,发酸。
  风很快停了,像来的时候一样突然。陈继清推开女人,看到很多人围了过来,然后她看到女人头顶上的血,像酱油一样,有些发黄,流到脸上才变成了鲜红的。
  “这个神经病,还会救人!”有人惊讶地喊。
  “她是本能去保护别人。”一个戴眼镜的说。
  人们指指点点。女人捂着头,嗬嗬地叫疼。
  陈继清明白了刚才不是这个女人护着她,树枝就掉在了她头上。她不清楚女人怎么会这么敏捷地发现树枝掉了下来。她拉着女人走向附近的诊所。
  一群人簇拥着她们,有人帮女人推着自行车,大家继续议论刚才的事情。人们不光赞扬神经病女人,也赞扬陈继清,赞扬她们帮助别人。这是陈继清来了北京后第一次得到的赞扬,还是这种情况……她愿意受伤的是自己。没想到大城市人和人的关系也可以这么近。
  医生剃掉女人的一些头发,给她缝了几针,包扎好。
  女人的脸看上去有些微微发肿。
  跳舞的人群散了,地上铺着密密麻麻的树枝树叶。
  陈继清想感谢感謝女人,请她喝杯茶,顺便问问她的其他情况,她真的想帮帮她。
  这个点儿陈幂不可能回来,陈继清把女人领回家。
  女人进了屋子,脸忽然放起光来,站在门口不敢迈步。陈继清想她大概从来没有进过这样豪华的房间,她得意自己把房子收拾得干净。
  陈继清拿来一双拖鞋,摆在女人前面。女人茫然地看着鞋,不知道啥意思。陈继清做了个示范动作,示意女人脱下自己的鞋,换上脱鞋。
  女人脱下鞋,陈继清看见她的袜子脚跟磨破了,纤维一缕缕的,露出肉,几个脚趾头破了洞,脚趾甲又黑又长。陈继清皱了皱眉头,领她进了屋子。
  女人在沙发上坐定后,陈继清给她泡了杯茶,女人望着房间四处打量,眼神里充满了羡慕、渴望。精神病人也知道个好哩。陈继清忽然想让她看看房间,自己收拾得这么用心,却没被别人注意到,陈幂白天基本不在。
  陈继清把女人拉起来,指着客厅说:“这是客厅,有三四十平方米,你坐的沙发是真皮的。”然后又领着女人进了厨房、卫生间,女人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呼出来的气扑到陈继清脖子上,她痒痒的。然后又看了阳台,空着的那个卧室,自己住的卧室。看完这一切之后,陈继清在陈幂的卧室前停住,她觉得似乎不应该让她进这间屋子,可是女人自己推开了门走进去,陈继清只好跟进去。
  女人一脚踩在什么东西上,发出尖利的叫声,陈继清和女人都吓了一跳。
  原来是只“尖叫鸡”,金黄的身子,头冠、脖子、脚上有几圈红。女儿上高三的时候买过一只,压力大、特别烦的时候,女儿就用劲捏它,一捏,它发出受虐后尖利的叫声,女儿的情绪会慢慢平静下来。没想到陈幂这儿也有一只,陈继清以前没注意到。
  在陈幂卧室里待了不到一分钟,陈继清就拉着女人出来。女人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那只尖叫鸡,一捏一捏,发出尖利的叫声,陈继清和女人都呵呵笑。
  茶水不热了,正好喝。陈继清给女人端起来,同时打开电视。
  门铃突然响起来。“谁啊?”陈继清纳闷这个时候有人按门铃,问了一句。
  女人捏了一下尖叫鸡。
  门铃继续响,陈继清不情愿地去开门。
  打开门,陈继清愣住了,原来是陈幂。她怎么这个点儿回来了?陈继清想到屋里的女人,有些紧张,她说:“屋里有个人。”
  陈幂似乎没有听到她的话,表情怔怔地进了门。陈继清想到她早上的烦躁,更加紧张。
  “这是谁?”陈幂看到女人惊呼着问。
  没有等陈继清回答,女人惊慌中捏了一下尖叫鸡,发出刺耳的怪叫声。
  “还拿我的东西!你怎么领了人进来?你们怎么规定的?穿我的拖鞋!”陈幂顿时爆发了。
  陈继清要解释,神经病女人从沙发上冲过来,推了陈幂一把,陈幂没防住,一屁股坐在地上。
  “她还打人!”陈幂尖叫起来。
  大风又刮起来了,玻璃啪啪响,一个塑料袋儿被风卷起来,贴在玻璃上像窥视屋里的三个人。
  陈继清赶紧去扶陈幂,神经病女人要离开,却像不小心飞进屋子里的小鸟,找不到门乱飞。尖叫鸡被踩在脚下,不时发出凄厉的叫声,最后长长地发出一声哀鸣,瘪了下去,被踩爆了。   神经病女人终于穿上了自己的鞋,呼呼喘着气,拧门锁,拧了几下没有打开,着急地用头撞。门咚咚响着,一下比一下声音大,女人头上包扎好的伤口崩开了,血从绷带里渗出来。陈继清打开门,女人冲出去,摁了两下电梯开关,没有等,撞开楼梯的消防门,跌跌撞撞跑下去。
  屋子里一下安静了。
  太阳从落地玻璃照进来,照得屋子暖呼呼的。尖叫鸡躺在地板上,像块儿新鲜的带辣椒的香蕉皮,陈幂揪了张纸巾,提着它的腿扔进垃圾桶。
  陳继清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陈幂盯着她,平静地说:“你走吧。”她掏出一把钱,“这是这些天的工资。”
  一股怒火窜上陈继清脑袋,陈幂喊她脱鞋的场景一次次冒出来,陈继清以为自己不在乎了,还是很在乎。
  她一把推开她喊道:“走就走!”女儿同学吟过的那首诗突然清晰地出现在陈继清脑海,“贫寒压制了他们高贵的襟怀”。陈继清一次次念着这句诗,收拾自己的东西,她想一定要好好培养女儿,让她读完大学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读博士,有了出息就不用再伺候人了。
  陈继清不知道今天宣判陈幂父亲的结果出来了,陈幂奔波了这么多天,见了那么多人,还是没把父亲的事解决。父亲一出事,她在电视台当主持人也就黄了。本来,台里的领导已经答应,让她当主持人。实习期满后,父亲出事的风声传了出来,她像件闲物一样被搁置起来,连试着上镜的机会都没有。这下完全不可能了。
  陈继清回到老家,是阴历三月上旬,浇地的节令,她脱下风衣换上自己平常的衣服就去了地里,她想回来得正是时候,毕竟丈夫的腰不好,把地种下,再出去找工作。
  村里人们看到陈继清,总有人问她北京的事。陈继清讲天安门,地铁,鲁迅文学院,头上箍头巾的作家。人们听得不过瘾,继续问,她就讲:北京的风好大……
  有一次陈继清玩手机,忽然在上面看到一条新闻:因涉嫌贪污受贿,xx省xx县原县长陈xx,被检察机关依法逮捕。屏幕上出来的陈xx戴着手铐,和照片中陈幂的父亲非常像。陈继清仔细看了看,时间是她离开丽景湾小区的那一天。
  陈继清回想丽景湾小区的种种事情,似乎明白了一些,又有好多地方想不通。她拿起手机拨陈幂的电话,拨了一半,有电话打进来,是县人社局刘主任的。
  刘主任说:“北京需要个保姆,大姐你去不去?”
  (责任编辑:郭海燕)
其他文献
王子瓜一九九四年生于江苏徐州,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青年诗人,兼事翻译、评论。  X射线与空书包  一种单向的观看:  我们胡乱地张望而它短暂的  访问,已经结束,  鲜艳的脏器已被把握。  护士小姐请我们尽快离开,  以免它对人的内部  造成难以觉察的伤害。  每年去体检,我们仍然  不了解它,正如不了解  灵魂为何甘愿居住在此身。  不是我们的眼睛,为了  欣赏尘世的美妙或者  长久地凝视
期刊
听觉的梅  点状、细小的。  枝条上,一只隐晦的耳蜗  一个纸质窃听器  众多匍匐的秘密,被一朵花  发生、蔓延。  俗世中的赞美  已经忽略了它的本质  不动声色,它潜伏  于时间之隙  春天试图用一副毒药引诱  夏天嘈杂  被人注满虚荣的火焰  它仍置身事外。  假寐,抑或在等去年的  敲门人。几滴秋露  何以安生,何以埋葬  一根枝条的长度;一行归鸦  何以涂黑整个旅程。  谁的一生  会将
期刊
与万物碰击  窗外的雨一败涂地  但它的过程是挺进  许多时候我们以胜利的方式  走完失败的一生  或许世间没有胜利可言  所有的结局都是滚落一地的果子  腐烂。破损。沾满灰尘。爬满虫蚁  人世如此不堪,我们还是要像雨滴一样内心清澈  與万物碰击,弄出自己的声响  我最爱的部分没有什么能抵达  说出来的从不是最爱的部分  文字只能踩在软糯的泥沼上跳舞  就像一棵孤独的树  向四方伸展枝丫  你总以
期刊
三月早晨  起风了,鸟并没有低飞  院子里的花,甘愿  接受雨滴的重量  每一种事物除本身外  还需要承载更多的不同的早晨  无视吹落的部分,泥滩的部分  愈发挺拔的部分  植物的感官是冷静的,不恐惧体验这些  就这样,这些生命的花朵照亮了那些远去的人  哀悼的人,站在雪地发呆的人  我的精神,停留在这样的早晨  两个,三个,一样的未来早晨  读《暖房中的塞尚夫人》  深蓝色,粉红色,淡褐色,翠绿
期刊
钢厂的澡堂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钢厂  那没有莲蓬的澡堂  就像烧红的钢锭终于淬火  兄弟们赤条条地跳进水中  溅起一朵朵浑浊的热浪  就像烤干的鱼儿  在水池里突然复活  忍不住要大叫———  真是爽呀,爽!  水呀水,漂浮著烟尘  是红河潮,是黄河浪  这么多色彩在胸前荡漾  水呀水,像女人温柔的手指  轻轻抚摸着疲惫的身躯  抚摸着肌肉、胎记和伤疤  还有渐渐苏醒的欲望  是啊,这是火与水的
期刊
太白湖醉酒  我的沉默和太白湖一样  恰当的时节,携一壶酒而来  李太白的诗篇在脑际萦绕  一个诗人醉酒后  江心寺的钟声愈发清越  轻扣门环,会不会  有太白飘然开门,道一声问候  我踩着楚国的门户,在水府洞天间  拜访古人,他们会不会和我畅饮大醉  我寻找诗仙,他也有和我一样的生活  相同天空下,里面充满谜语的神奇  夕阳垂落,孤独袭来,需要找一个人  他不用懂琴棋书画,不用懂  诸子百家的书
期刊
我又见到了德天瀑布  见你一面  一下就过了二十八年  有时在梦里  有时,又不在梦里  这遥远的天地  以为不应是人间的存在  就一直隐隐约约  像深处的位置泛出的花  德天大瀑布  从友人的镜头传过来  真真切切,像极了一声美好的呼唤  让梦,回到了梦  你还是第一次时的那个样子  还是青年时的那个青年  你也永远不会老去  朝着前方的地老天荒  见到你就是一种福分  有福的人,也应该是走过许
期刊
1  湖躺下,水草也躺下  流水吹着口哨  吓得迎湍而上的白鱼  一跳三尺高  2  船滑行在绸缎上  星星挤眉弄眼  长嘴的野鸟说  月亮在跟踪  3  湖里有个深潭  渔姑不让鱼们居住  说是怕搅浑龙宫  太子始终没有回  4  有朵睡莲开  别的睡莲也耐不住寂寞  芬芳引来黑蜂  蜻蜓退出阵地  5  青蛙哼几句小曲  野鱼就冲到丝草的广场上  一圈又一圈的旋转  扭起迎春的秧歌  6  贝
期刊
牛真实的样子  牛的雕塑,总是被人  雕个倔强的头而臀部扬起  显出角斗时的姿势  而我记忆中的牛,大多时候吃着  田坑地边悠闲的嫩草  尤其让我好奇的是  那些有着锯齿的嫩芭茅  竟从来没有割破过他们的舌头  趴着歇息时,就在树下  不紧不慢地回味一天的遇见  掺合着美滋滋的唾液  而系着时,眼神总是迷茫的  苍蝇在他的眼前飞来飞去  说他爱恋且奋蹄那一亩三分地  只是诗人的一鞭之辞  放牛娃娃
期刊
我听到喉咙滚过闷雷  聊一聊黄昏吧。细察它的光亮  在天地之间  霹雳如刃,坦荡如湖面闪烁的鳞片  渡鸦言之无物  粗厉的叫声,句句钻心  一切都在急速消逝  顺从于夜色和杂草般疯长的欲望  我在书桌前,被文字抱紧  一本旧著,潜藏温暖  总会有血肉之躯拒绝僵化  时间的牙齿  磨碎尘埃……我听到喉咙滚过闷雷  像前行的落日  在无尽的黑暗中,由近及远  回家  清明过后,差不多看不到枯枝了  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