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主要体现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只发挥主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只有 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我认为,要形成这种“活力”,要使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模式要发生变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
一、还给学生课堂阅读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是,当前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1、应该建立一个平等的对话场,是把阅读空间还给学生的前提。在平等和谐的对话场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学习内容敞开心扉进行互动交流,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他们愿意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告诉别人,在真诚的沟通中,互相借鉴,互相启迪。每个人都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智慧火花的碰撞,在参与中品尝阅读带来的快乐。
2、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促进个性发展。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活动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
我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跳出传统教学框架的束缚,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开放教学。当学生把课文当作一篇旅游材料介绍读的时候,心中已激起要深入了解海底世界的欲望。当我问:“如果我们现在就去美丽的小兴安岭,你首先想到那里干什么?”学生小手如林:“我喜欢收集枫叶,我想看看能不能收集到一些美丽的枫叶。”“我也想去那儿,不过我是想去看有趣的黑熊。”“小兴安岭太美丽了,我想到大森林捉迷藏。”“我最想看看松鼠,是怎么收藏松子过日子。”由于教师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学生潜伏在心底的学习热情被极大激发,使得他们的情感空间得到最大限度地延伸和扩展。这时,我引导学生寻找志趣相同的伙伴一起研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趁机布置学习任务:假设你是一名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如果你擅长朗读,可以用美美的朗读吸引游客;如果你有绘画天赋,可以把你观赏到的美丽景物向游客描绘出来;如果你的文笔不错,可以写段导游解说词;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喜爱的方式向游客介绍。由于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迫不急待地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这时的课堂完全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作伙伴,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学习方法。或三五成群,交头接耳;或两两相对,喃喃细说;或三两人一起激情朗读;手舞足蹈有之,低头作画有之。老师完全尊重学生的选择,并给他们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阅读、思考。学生呢,极强的自主性表现出高涨的积极性,他们不再把阅读当作一件苦差事,投入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沉浸在自主选择带来的喜悦中。
二、还学生自由提问的空间。
教师在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后,學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就会产生千奇百怪的问题和答案,此时,我们就应该把学生脑中个性化的见解和感受及时地释放出来。让学生提问更自由“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学而有疑,疑则有异。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几种现象:有时是问题还未解决已经下课了;有时是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教师事先没有想到而无定论的;有时学生的质疑是与本课关系不大,解决起来费时,但确有意义的问题。当课堂中出现了其中任何一种情况,我们教师不要将问题搁置,也不要“快刀斩乱麻”下个定论,应采取存疑的方法,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给学生留下探索的余地,引导他们课后通过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动手实践等途径去研究,留到恰当的时机交流解决。这样就尊重了学生语文实践中的感受,呵护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予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空,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学习真正成了他们生命的历程。这样,学生才能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创新,才能感到自己是个新知的发现者、研究者。
三、还学生说话的空间。
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老师应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允许学生说话,让学生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培养敢想敢说、勇于提问,勇于争辩的创新品质。
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要允许学生插话。他们插话常常是不由自主、脱口而出。这种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可能就是学生思维灵感火花的迸发。当它出现时,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积极诱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让学生说话,要允许学生失言。当学生得到表达的充分自由以后,失言也就不可避免。在插话与争论中出现的失言,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为表达和思维发展的不均衡而辞不达意,可能是因为一时思路不畅而结结巴巴,可能是因为暂时性的思考目标转移而答非所问,等等。对于这些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失言,老师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此类失言、失态,此时,老师亲切的目光、倾听的神情、鼓励的言语、精当的点拨,会使学生得到放松,消除胆怯和懊恼,最终豁然开朗而信心倍增。
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展示,我们的学生将会更加茁壮,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多彩,我们的成绩将会更加耀目。
一、还给学生课堂阅读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是,当前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1、应该建立一个平等的对话场,是把阅读空间还给学生的前提。在平等和谐的对话场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学习内容敞开心扉进行互动交流,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他们愿意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告诉别人,在真诚的沟通中,互相借鉴,互相启迪。每个人都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智慧火花的碰撞,在参与中品尝阅读带来的快乐。
2、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促进个性发展。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活动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
我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跳出传统教学框架的束缚,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开放教学。当学生把课文当作一篇旅游材料介绍读的时候,心中已激起要深入了解海底世界的欲望。当我问:“如果我们现在就去美丽的小兴安岭,你首先想到那里干什么?”学生小手如林:“我喜欢收集枫叶,我想看看能不能收集到一些美丽的枫叶。”“我也想去那儿,不过我是想去看有趣的黑熊。”“小兴安岭太美丽了,我想到大森林捉迷藏。”“我最想看看松鼠,是怎么收藏松子过日子。”由于教师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学生潜伏在心底的学习热情被极大激发,使得他们的情感空间得到最大限度地延伸和扩展。这时,我引导学生寻找志趣相同的伙伴一起研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趁机布置学习任务:假设你是一名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如果你擅长朗读,可以用美美的朗读吸引游客;如果你有绘画天赋,可以把你观赏到的美丽景物向游客描绘出来;如果你的文笔不错,可以写段导游解说词;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喜爱的方式向游客介绍。由于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迫不急待地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这时的课堂完全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作伙伴,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学习方法。或三五成群,交头接耳;或两两相对,喃喃细说;或三两人一起激情朗读;手舞足蹈有之,低头作画有之。老师完全尊重学生的选择,并给他们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阅读、思考。学生呢,极强的自主性表现出高涨的积极性,他们不再把阅读当作一件苦差事,投入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沉浸在自主选择带来的喜悦中。
二、还学生自由提问的空间。
教师在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后,學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就会产生千奇百怪的问题和答案,此时,我们就应该把学生脑中个性化的见解和感受及时地释放出来。让学生提问更自由“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学而有疑,疑则有异。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几种现象:有时是问题还未解决已经下课了;有时是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教师事先没有想到而无定论的;有时学生的质疑是与本课关系不大,解决起来费时,但确有意义的问题。当课堂中出现了其中任何一种情况,我们教师不要将问题搁置,也不要“快刀斩乱麻”下个定论,应采取存疑的方法,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给学生留下探索的余地,引导他们课后通过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动手实践等途径去研究,留到恰当的时机交流解决。这样就尊重了学生语文实践中的感受,呵护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予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空,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学习真正成了他们生命的历程。这样,学生才能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创新,才能感到自己是个新知的发现者、研究者。
三、还学生说话的空间。
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老师应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允许学生说话,让学生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培养敢想敢说、勇于提问,勇于争辩的创新品质。
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要允许学生插话。他们插话常常是不由自主、脱口而出。这种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可能就是学生思维灵感火花的迸发。当它出现时,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积极诱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让学生说话,要允许学生失言。当学生得到表达的充分自由以后,失言也就不可避免。在插话与争论中出现的失言,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为表达和思维发展的不均衡而辞不达意,可能是因为一时思路不畅而结结巴巴,可能是因为暂时性的思考目标转移而答非所问,等等。对于这些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失言,老师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此类失言、失态,此时,老师亲切的目光、倾听的神情、鼓励的言语、精当的点拨,会使学生得到放松,消除胆怯和懊恼,最终豁然开朗而信心倍增。
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展示,我们的学生将会更加茁壮,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多彩,我们的成绩将会更加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