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运动使听力残疾学生的情绪稳定,能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听力残疾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体育能发展听力残疾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是对听力残疾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和长期严格要求的身体素质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力残疾;心理;运动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特殊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之一,要求各级政府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特殊教育的支持与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使得特殊教育体系的建设日益完善,更多残疾儿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由于特殊教育在诸多方面的进步,表现为特殊儿童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他们显得更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一、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特征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食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這些情感体验在听力残疾学生身上尤为放大。周围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他们产生不小的影响,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孤独
在青少年时期开始,自我意识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孤独感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听力残疾学生因生理上有了缺陷后,活动的场合范围变小,交流沟通的对象有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孤独感也会不断的增强。
(二)自卑
这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这种情感存在于每个听力残疾学生的心中,因为生理上的缺陷会导致学习,生活上遇到许许多多多的挫折和困难,这种困难会随着他们与更多的外界环境的接触时表现出来。他们从亲属以及社会关系中得不到帮助和理解,甚至遭到厌弃和歧视,这都是听力残疾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缺陷,但又不能正确接受而产生的自卑。
(三)直接、简单
对待事情大多数听力残疾学生的判断是直接的,对或错、好或不好、想或不想都不会思考太多,言语表达时不会拐弯抹角,对待他人也不会隐藏自己情绪。他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是看到表面的现象,而不太注意事物的内在联系,他们偏重于物质世界,直接表达情感,而不习惯深入探索。
(四)情感强烈,容易猜疑
听力残疾学生的情感强烈又不稳定,情感都表现在外,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后产生的自卑感,会让他们及其的敏感,在与同龄人接触中有时不被接纳,正常人之间的交谈,如果他们不及时了解原因,他们就会不高兴、猜疑,过着暴躁和误会。
二、体育教学对听力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听力残疾学生兴趣的发展
听力残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以兴趣为主,把教学内容处理的活泼、生动。充分利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直接兴趣,提高教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体育残生浓厚兴趣时,才会主动而轻松的接受教育。
(二)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听力残疾学生个性的完善
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维护要形式,以增进身体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不仅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将是体育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听力残疾学生不仅可以广泛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社会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通过有系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可以正确的排解自身的负面思想,积极的面对自身个性中缺点,用体育运动的方式发泄内心的宣泄。引导听力残疾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性格,弥补自身的缺点。
(三)体育有助于培养听力残疾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它是个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因人而异,对待身体素质能力强的听力残疾学生,可以设置较高的教学目标,让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后达到提高自身能力和加强意志品质的目的。对待身体素质较差、意志品质薄弱的听力残疾学生,应减小目标难度,帮助他们选择正确努力方向,引导他们完成小目标,体验这种喜悦感和成就感后,树立自信心,达到培养自身意志品质的目的。
三、结论
体育活动能让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通过练习不但可以增强听力残疾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残疾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使他们形成勇敢机敏的品质,形成强烈的集体主义思想。体育课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培养听力残疾学生的平衡能力,提高听力残疾学生身体的控制能力、定向能力、提高视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既要教知识、技能。又要重视发展听力残疾学生的语言。每节体育课中都要锻炼听力残疾学生的听力,培养学生得灵敏性,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动手能力。让听力残疾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哪方面有特长,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发展自身的潜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敏刚,吴雪,陈静.残疾人心理健康及其体育锻炼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 (2).
[2]徐国喜.试论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 (4).
[3]王志毅.体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4]唐征宇.体育运动对残疾人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 (48).
[5]柯建华.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院报,2011,23 (4).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力残疾;心理;运动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特殊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之一,要求各级政府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特殊教育的支持与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使得特殊教育体系的建设日益完善,更多残疾儿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由于特殊教育在诸多方面的进步,表现为特殊儿童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他们显得更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一、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特征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食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這些情感体验在听力残疾学生身上尤为放大。周围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他们产生不小的影响,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孤独
在青少年时期开始,自我意识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孤独感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听力残疾学生因生理上有了缺陷后,活动的场合范围变小,交流沟通的对象有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孤独感也会不断的增强。
(二)自卑
这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这种情感存在于每个听力残疾学生的心中,因为生理上的缺陷会导致学习,生活上遇到许许多多多的挫折和困难,这种困难会随着他们与更多的外界环境的接触时表现出来。他们从亲属以及社会关系中得不到帮助和理解,甚至遭到厌弃和歧视,这都是听力残疾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缺陷,但又不能正确接受而产生的自卑。
(三)直接、简单
对待事情大多数听力残疾学生的判断是直接的,对或错、好或不好、想或不想都不会思考太多,言语表达时不会拐弯抹角,对待他人也不会隐藏自己情绪。他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是看到表面的现象,而不太注意事物的内在联系,他们偏重于物质世界,直接表达情感,而不习惯深入探索。
(四)情感强烈,容易猜疑
听力残疾学生的情感强烈又不稳定,情感都表现在外,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后产生的自卑感,会让他们及其的敏感,在与同龄人接触中有时不被接纳,正常人之间的交谈,如果他们不及时了解原因,他们就会不高兴、猜疑,过着暴躁和误会。
二、体育教学对听力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听力残疾学生兴趣的发展
听力残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以兴趣为主,把教学内容处理的活泼、生动。充分利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直接兴趣,提高教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体育残生浓厚兴趣时,才会主动而轻松的接受教育。
(二)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听力残疾学生个性的完善
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维护要形式,以增进身体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不仅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将是体育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听力残疾学生不仅可以广泛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社会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通过有系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可以正确的排解自身的负面思想,积极的面对自身个性中缺点,用体育运动的方式发泄内心的宣泄。引导听力残疾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性格,弥补自身的缺点。
(三)体育有助于培养听力残疾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它是个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因人而异,对待身体素质能力强的听力残疾学生,可以设置较高的教学目标,让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后达到提高自身能力和加强意志品质的目的。对待身体素质较差、意志品质薄弱的听力残疾学生,应减小目标难度,帮助他们选择正确努力方向,引导他们完成小目标,体验这种喜悦感和成就感后,树立自信心,达到培养自身意志品质的目的。
三、结论
体育活动能让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通过练习不但可以增强听力残疾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残疾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使他们形成勇敢机敏的品质,形成强烈的集体主义思想。体育课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培养听力残疾学生的平衡能力,提高听力残疾学生身体的控制能力、定向能力、提高视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既要教知识、技能。又要重视发展听力残疾学生的语言。每节体育课中都要锻炼听力残疾学生的听力,培养学生得灵敏性,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动手能力。让听力残疾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哪方面有特长,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发展自身的潜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敏刚,吴雪,陈静.残疾人心理健康及其体育锻炼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 (2).
[2]徐国喜.试论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 (4).
[3]王志毅.体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4]唐征宇.体育运动对残疾人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 (48).
[5]柯建华.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院报,2011,2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