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学对腹水症的认知关系探究

来源 :中国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werof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藏医、吠陀医学、中医有关腹水症的文献对比研究的方式,阐述藏医腹水诊疗学的理论特点及经典、验方、流派等。藏医腹水诊疗学系一个独立存在且特色鲜明的学科,在历史的演进当中基本上未受到外来医学的影响,其中更是不乏一些至今仍具有极高临床应用及研究价值的内容。本文旨在以专业视角呈现藏医腹水诊疗学,给腹水研究提供另一种思维模式,并使之服务于新的腹水整合医学。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篇名检索"、"主题检索"及"全文检索"3种方式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李安宅",并结合其他来源的相关论著,对当前学界李安宅研究作初步评估。这3种检索结果直观反映了李安宅研究"核心区"、"关联区"及"边缘区"的情况。总体上看,1990年前后李安宅、于式玉夫妇遗著的出版,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2006年起,国内李安宅研究的兴起,汪洪亮、陈波等学者作用较大。文章结合林则徐等较为成熟的人物研究及任乃强等刚兴起的人物研究,对李安宅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可能进路进行分析。文章认为,撰写具有人类学味道以及思想史、学术史意
文章着重探讨瞻对工布朗结事件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区历史及汉藏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1865年,工布朗结被击败后,清廷将瞻对交由西藏地方政府管理,以补偿其对瞻用兵的损失,并试图利用格鲁派的影响力教化难以驯服的当地百姓。西藏地方政府通过派遣驻瞻藏官,得以将瞻对纳入其统治范围,进而以此为基础将势力延伸到康区北部,对康区地方层面权力关系以及后来清廷与西藏地方政府争夺康区统治权的斗争均产生了重大而深远之影响。
在著名的汉译藏传密教文献集成《大乘要道密集》中,收录有一篇宁玛派文献《服石要门》。本文首先对该文本的藏文原本的出处及其所属的教法系统作了初步的分析,继而在藏汉文本对勘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一个新译本。最后通过借助宁玛派相关的道次第论著,详细解读了该文本所涉修法的具体内涵与旨趣,并对该修法在宁玛派乃至整个藏传密教中的地位与意义作了综合评价。
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文化调适,学术界的理论支持明显不足,社会资本理论具有较强的阐释力,这既是新维度,也是新思路。梳理并分析生态移民社会资本拥存现状,找出具体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能加快移民文化适应的速度。
2014年11月21日到23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与西藏和四省藏区文化保护与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联合举办的"西藏和四省藏区文化保护与现代化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来自中央统战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西藏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四川省委党校、
藏传佛教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甘肃藏传佛教爱国主义传统的历史事实,可以看出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爱国爱教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坚持爱国爱教是藏传佛教坚持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如何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是必须坚持佛教中国化发展方向,结合佛教教义阐释,系统宣传藏传佛教爱国主义;二是应把爱国主义传统作为藏传佛教各教派的戒律底线。三是应把继承爱国主义传统作为宗教人士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宗教人士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陈那的《集量论》与法称的《释量论》是佛教量学的主要理论系统论著,对于量的性相,虽然在《释量论》的《成量品》中已经提出"量是无虚妄知"、"且非知叉能显"二偈,但后世印度学者却有不同的看法与解释,传至西藏后,经藏传佛教学者加以辩证抉择,提出个人的主张,使量学的研究更为深广。藏传佛教主要派系都有对《释量论》中有关量的性相解释,各有不同主张。本文以法称以降的印度佛教学者、藏传佛教主要派系学者对量的性相以及所发挥的新意等量的性相作为论述重点,进一步探讨《释量论》对量的性相真义。
因明逻辑作为一种研究人们思维模式及其规律的学科,基于它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及开发智力方面的积极意义,因明学者从利益自我和利益他人两方面强调它的积极功效。从前提与结果方面来说,利益自我是前提,利益他人是结果;从思维与语言方面来说,利益自我体现于内在思维方式,利益他人表现于外在语言表述。本文则对其中的"利益自我"的四种方法或四项范畴,即"现量"、"似现量"、"比量"、"似比量"在汉藏因明体系中的内涵、外延、称谓及逻辑特征进行阐述和比较,使因明逻辑向更严谨、更规范、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2015年7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因明学研讨会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和五台山十方堂联合主办,来自北京、西藏、内蒙古、香港、上海等地的近五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和高僧大德参加了会议。
阿拉善阿旺丹德尔拉然巴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期,精通蒙、藏及古梵文的著名学者和佛学大师,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蒙藏语法大师、辞学家、翻译家、宗教哲学家、因明学家、文学家的美誉。本文通过对阿旺丹德尔拉然巴因明学著作研究的介绍,期望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这位对蒙藏佛教文化交流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学者,并对他本人及其他对佛教逻辑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关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