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能决定他今后的发展,中国早就有“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古训;孔子也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明了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一个人受益终生。诸多实践证明,凡是在各个领域里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显得重要。笔者作为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在此方面进行了专门的学习和探讨,在这里与广大读者共同商榷。
一、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上新课之前,老师总会让学生回家预习新课。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往往先读通文章,然后标上小节号,再把美丽的词语用记号笔作上记号,接着把难写的或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查字典寻找答案,最后看一看课后问题,会回答的先回答,从文中找一找答案,不会的等老师上课讲解。这样能充分提高听课效果,让老师一点就通。
提前预习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习惯,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如果学生能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事先将最基本的知识落实,抓住重点,发现问题,带着疑问上课,不仅能促进对知识的吸收,也能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几乎将预习之事搁在了一边,把所有问题都拿到课堂上解决,导致课堂教学任务繁重,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读写,在读写的过程中,学生均会遇到疑难字、词,仅靠课堂上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务必让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明白这种习惯应当让学生养成,可实际操作起来却重视不够,没有相应的要求督促与指导。其实,我们应通过一些具体的要求来督促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比如,每篇课文的生字词,预习时就应让学生自己弄懂,课堂上教师抽查,抽学生读音释义,或板书于黑板上,形式不一,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养成查工具书自己解决字音、词意等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还有,可定期从课本中挑选一些字词,设计字词练习,组织字词教学课,让学生比赛谁注音释义的词多。同时,还应强调平常写作中碰到拿不准的字词一定要查工具书,不许用拼音代替,不许空起来。通过这些具体的做法、要求来督促学生养成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这样,学生不会读、不会写、不理解的字词就逐渐减少,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会终生受益。
三、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学生写作素材的根本记录。教给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也是教给学生有层次、有详略的写作方法。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
四、培养广泛阅读、积累知识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书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他还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自己语文能力的获得时,说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应是“三七开”。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五、培养勤于笔记的习惯
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中勤记笔记也是必不可少的。听过的知识很容易忘记,但记下的知识会永远留在书本上,以备遗忘之时拿出来翻看阅读、重新识记。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会板书主要内容,还会再三强调重点,学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要点认真作好笔记。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勤于笔记的习惯。
六、培养勤于练笔的习惯
语文学习少不了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作文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每每提起作文总会有一种畏惧的心理。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平时对生活关注、观察得太少,另一方面是懒于动手、练笔不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勤于练笔。勤于练笔,能记录下许多灵感、素材,能训练写作和书写的速度。我们可以用让学生坚持写日记的方式来培养其勤于练笔的习惯,多鼓励学生一旦有灵感显现的时候,赶紧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一旦养成了勤于练笔的习惯,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收获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中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可见一个人的习惯将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们教育者要在学生初步形成性格的时候,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受益终身。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显得重要。笔者作为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在此方面进行了专门的学习和探讨,在这里与广大读者共同商榷。
一、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上新课之前,老师总会让学生回家预习新课。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往往先读通文章,然后标上小节号,再把美丽的词语用记号笔作上记号,接着把难写的或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查字典寻找答案,最后看一看课后问题,会回答的先回答,从文中找一找答案,不会的等老师上课讲解。这样能充分提高听课效果,让老师一点就通。
提前预习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习惯,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如果学生能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事先将最基本的知识落实,抓住重点,发现问题,带着疑问上课,不仅能促进对知识的吸收,也能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几乎将预习之事搁在了一边,把所有问题都拿到课堂上解决,导致课堂教学任务繁重,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读写,在读写的过程中,学生均会遇到疑难字、词,仅靠课堂上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务必让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明白这种习惯应当让学生养成,可实际操作起来却重视不够,没有相应的要求督促与指导。其实,我们应通过一些具体的要求来督促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比如,每篇课文的生字词,预习时就应让学生自己弄懂,课堂上教师抽查,抽学生读音释义,或板书于黑板上,形式不一,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养成查工具书自己解决字音、词意等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还有,可定期从课本中挑选一些字词,设计字词练习,组织字词教学课,让学生比赛谁注音释义的词多。同时,还应强调平常写作中碰到拿不准的字词一定要查工具书,不许用拼音代替,不许空起来。通过这些具体的做法、要求来督促学生养成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这样,学生不会读、不会写、不理解的字词就逐渐减少,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会终生受益。
三、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学生写作素材的根本记录。教给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也是教给学生有层次、有详略的写作方法。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
四、培养广泛阅读、积累知识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书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他还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自己语文能力的获得时,说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应是“三七开”。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五、培养勤于笔记的习惯
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中勤记笔记也是必不可少的。听过的知识很容易忘记,但记下的知识会永远留在书本上,以备遗忘之时拿出来翻看阅读、重新识记。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会板书主要内容,还会再三强调重点,学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要点认真作好笔记。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勤于笔记的习惯。
六、培养勤于练笔的习惯
语文学习少不了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作文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每每提起作文总会有一种畏惧的心理。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平时对生活关注、观察得太少,另一方面是懒于动手、练笔不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勤于练笔。勤于练笔,能记录下许多灵感、素材,能训练写作和书写的速度。我们可以用让学生坚持写日记的方式来培养其勤于练笔的习惯,多鼓励学生一旦有灵感显现的时候,赶紧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一旦养成了勤于练笔的习惯,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收获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中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可见一个人的习惯将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们教育者要在学生初步形成性格的时候,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