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教育相对懈怠的农村教育环境下,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个别落后的农村,其语文教学质量考核机制、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等方面凸显不足。有的地区还与现行的《教学大纲》背道而驰,脱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工作。为了解决现有我区小学语文教学滞后现象,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切实提高汉语文课堂教学,小学生是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使他们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重视对他们整体素质的培养,不断为小学课堂中注入新鲜的血液,确保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述以下心得:
关键词:小学汉语文;教学策略;兴趣;方法
汉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生是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使他们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重视对他们整体素质的培养,不断为小学课堂中注入新鲜的血液,确保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这篇文章提出了我国现在小学汉语文教学的现状,同时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1、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改变。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要改变的首先是教学方式。以前的语文课,总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唱独角戏,学生已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也无意中把他们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
1.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请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的欣喜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1.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2、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整个语文学习中,最大的基础莫过于识字写字,词语积累和句子类的学习了。假如把整个语文知识比作一棵树,则在这棵树的成长过程中,识字写字,词语积累就是树的根,句子就是树枝、树干,至于段落,文章则是树的外在风貌和内在精神的整合,是一棵树。谁人皆知,树靠的是根,没有了根,也就没青翠、伟岸、挺拨的树。可见,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初学语文的人来说,是无比的重要了。小学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与学生后面汉语文的学习有着重大关联。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抓起。只要基础夯实了,就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着手抓拼音、字、词、句、段,听、说、读到能力,学会使用工具书。达到熟练的掌握,熟练的运用,从而为高年级的阅读、习作、语言交际等做铺垫。而高年级学生除了继续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外,应重点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提高,逐步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的要求。在习作上要懂得谋篇布局,不管是纪实作文还足想象作文,都要做到思想健康、条理清晰、语句流畅,能运用自己学过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
3、在教授汉语文时,注意教学新方法的探索
基于藏语、汉语知识结构等语言要素的种种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有着显著的区别。汉语文的教学方法,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按照主导地位是学生的基调,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路子;突出学生的实践运用,帮助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汉语文教师一定要从这个大原则出发,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3.1每一篇课文都是典型的语言素材。新教材所选的篇目与生活紧密相连,语言都平实质朴,符合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大多数文章都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最佳语言材料,这样,学生也很容易寻找到生活与课文的结合点。汉语文老师就要精心准备新课的备案,创造一个语言环境,把学生引入创设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说话的动力。藏族汉语文教学应坚持功能、结构、文化三位一体。学生年龄还小,学了能有效地运用,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课前几分钟说话训练,注重优化课堂教学,以阅读为主线,提高课堂效率,并将课内语言训练扩展到课外语言实践,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
3.2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活学活用。汉语文教材中包含有大量富有時代气息和文化内涵的语言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中的许多练习,就必须让学生熟悉自己的生活、周围的环境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等内容,而且要善于发现语文与生活相联系的地方。这样,学生学习语文才不至于死记硬背,才能够切实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
3.3通过写作训练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由于藏族学生不自觉地用母语的思维模式组织第二语言,致使作文与口语中病语、倒装句连篇等现象在低年级阶段屡见不鲜。所以教师要紧抓重点,结合语言结构特点,在对照中进行指导。在写作中尤其要引导激发藏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在讲评中,可采用“作品传观”、“优秀作文欣赏”等方法激励藏族学生进步。
4、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项较为繁重的互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压力较大,很多的学生都会对老师保持胆怯的心理,有问题也不会提出来,在学习中不懂装懂,因此要想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就必须时刻保持着亲切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克服胆怯心理,在课堂上才会大胆发言,使课堂变得活跃。如果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教师也不能够一味地指责批评,否则只会让学生在以后就不敢发言了。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纪,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眼神给学生以提示,而不能够当着所有学生的面给予批评,最好是在课后找这个学生单独谈,问清楚原因,根据原因作出适当的批评。如果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够全面准确,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特点,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给予这些同学以肯定,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在学习和课堂纪律等方面有了进步,教师就要毫不吝啬的给与表扬。另外,在课堂氛围的营造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这样会影响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厌学。
关键词:小学汉语文;教学策略;兴趣;方法
汉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生是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使他们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重视对他们整体素质的培养,不断为小学课堂中注入新鲜的血液,确保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这篇文章提出了我国现在小学汉语文教学的现状,同时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1、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改变。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要改变的首先是教学方式。以前的语文课,总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唱独角戏,学生已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也无意中把他们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
1.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请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的欣喜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1.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2、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整个语文学习中,最大的基础莫过于识字写字,词语积累和句子类的学习了。假如把整个语文知识比作一棵树,则在这棵树的成长过程中,识字写字,词语积累就是树的根,句子就是树枝、树干,至于段落,文章则是树的外在风貌和内在精神的整合,是一棵树。谁人皆知,树靠的是根,没有了根,也就没青翠、伟岸、挺拨的树。可见,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初学语文的人来说,是无比的重要了。小学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与学生后面汉语文的学习有着重大关联。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抓起。只要基础夯实了,就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着手抓拼音、字、词、句、段,听、说、读到能力,学会使用工具书。达到熟练的掌握,熟练的运用,从而为高年级的阅读、习作、语言交际等做铺垫。而高年级学生除了继续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外,应重点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提高,逐步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的要求。在习作上要懂得谋篇布局,不管是纪实作文还足想象作文,都要做到思想健康、条理清晰、语句流畅,能运用自己学过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
3、在教授汉语文时,注意教学新方法的探索
基于藏语、汉语知识结构等语言要素的种种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有着显著的区别。汉语文的教学方法,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按照主导地位是学生的基调,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路子;突出学生的实践运用,帮助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汉语文教师一定要从这个大原则出发,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3.1每一篇课文都是典型的语言素材。新教材所选的篇目与生活紧密相连,语言都平实质朴,符合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大多数文章都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最佳语言材料,这样,学生也很容易寻找到生活与课文的结合点。汉语文老师就要精心准备新课的备案,创造一个语言环境,把学生引入创设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说话的动力。藏族汉语文教学应坚持功能、结构、文化三位一体。学生年龄还小,学了能有效地运用,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课前几分钟说话训练,注重优化课堂教学,以阅读为主线,提高课堂效率,并将课内语言训练扩展到课外语言实践,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
3.2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活学活用。汉语文教材中包含有大量富有時代气息和文化内涵的语言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中的许多练习,就必须让学生熟悉自己的生活、周围的环境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等内容,而且要善于发现语文与生活相联系的地方。这样,学生学习语文才不至于死记硬背,才能够切实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
3.3通过写作训练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由于藏族学生不自觉地用母语的思维模式组织第二语言,致使作文与口语中病语、倒装句连篇等现象在低年级阶段屡见不鲜。所以教师要紧抓重点,结合语言结构特点,在对照中进行指导。在写作中尤其要引导激发藏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在讲评中,可采用“作品传观”、“优秀作文欣赏”等方法激励藏族学生进步。
4、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项较为繁重的互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压力较大,很多的学生都会对老师保持胆怯的心理,有问题也不会提出来,在学习中不懂装懂,因此要想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就必须时刻保持着亲切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克服胆怯心理,在课堂上才会大胆发言,使课堂变得活跃。如果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教师也不能够一味地指责批评,否则只会让学生在以后就不敢发言了。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纪,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眼神给学生以提示,而不能够当着所有学生的面给予批评,最好是在课后找这个学生单独谈,问清楚原因,根据原因作出适当的批评。如果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够全面准确,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特点,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给予这些同学以肯定,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在学习和课堂纪律等方面有了进步,教师就要毫不吝啬的给与表扬。另外,在课堂氛围的营造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这样会影响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