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面向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儿童阶段尤其要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小学生好奇心强,动手劲头足,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他们是一群可塑性极强的群体。那么科学课任课教师必须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而探究科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
人们的传统观念:在小学课程里,语文、数学是重要课程,其他都不重要,科学课只是副课,不仅每周的课时少,而且配备的科学课的教师不是专业的,有的是兼职,课堂上照本宣科,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只是宣读,原本教材中的一些抽象知识不便于讲解,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里只是采取应付态度,毫无课堂艺术之感,更别说学生收獲多少。还有的干脆就不开科学课,学生发下的科学课本只有自己简单看看,没有丝毫重视。这样做的后果是:等孩子在以后真正地接触自然、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时候,认为无所适从,陌生感油然而生,当然学起来也会更吃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造成对他们思维的一种禁锢,虽然他们在以后努力学习,可是他的思维观念、创新高度已然无法达到所期望的顶点。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教师,我们应该改变认识,发挥山区优势,为开好科学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开展实地观察
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直接地或借助某些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仅指看、摸、听、尝、嗅等活动,还意味着理解或从理性上领会;它既包括信息的输入,又包括信息的初步加工过程。在平时教学中,一般有以下几个程序。
1.创设情境,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好观察对象,即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发现”,启发、诱导并激发学生观察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组织观察活动,根据学生制订的观察计划,提供观察的对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独立观察或大组交流。教师提供的观察对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好的观察对象(包括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的源泉。学生能发现什么,要看教师准备的观察对象是什么,蕴含什么样的科学概念。
3.对观察所得信息作出分析,观察中不仅有被动的生理反应(感知),更有信息的接受和加工过程。对观察所得的信息,观察者必须进行合理的分析,其中既有正确与错误的选择,本质与非本质的判断,更有运用自身已有知识结构对信息进行抽象、概括等积极的思维活动。
三、引导探究学习
课堂是教师的“阵地”,也是学生的“战场”。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不能避实就虚。否则就会陷入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圈子里。读式课堂文化就是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组织科学学习活动必须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己研讨、研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对于不同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仅凭教师的每一堂课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更多的、更合理的时间应留给师生共同解决学习困难、研究学习课题和探索知识奥秘。比如养蚕和种花的活动要持续很长时间,在课堂上只能讲解养殖方法,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养殖体会,这样课后才会更好地观察和记录。尤其是那些后进生,引导他们克服学习困难,解开学习的心结,带领他们进入广博的科学知识领域里学习、探索,让他们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他们越有机会表现自己,就越会更积极地投入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习积极性提高,在不断的表现中产生自我发展的要求和愿望,由此推动他们主动把握机会,争取机会,甚至创造机会,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四、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法就是运用小品、短剧或实况模拟等形式进行模拟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由一部分学生担任各种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表演,认真注意与活动目标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这种活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角色扮演法常用的模式有两种:(1)换位模式。在角色扮演时,表演者暂时放弃自我行为,扮演他人角色,例如:扮演某个科学家、某个医生、某个同学、某个残疾人或某个虚构的人物等,让学生从被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去讲话、思考、行动和处理问题,从中体验感情、发现问题。(2)易境模式。在角色扮演时,表演者以自我出现,但虚构一种自己所处的环境,例如到某自然保护区、到某自然水域考察、到某种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到某种专业实验室等。在这种条件下,角色扮演者可以创造特定的环境,演示特定的现象,引导其他学生同时进入情境,学习或练习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使学生在模拟的、人为的但又近似真实的环境中体验感情,而这种体验不会导致实际生活中失败的风险。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只要遵循科学教学规律,优化教学结构中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无形为有形、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静态为动态,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
一、提高思想认识
人们的传统观念:在小学课程里,语文、数学是重要课程,其他都不重要,科学课只是副课,不仅每周的课时少,而且配备的科学课的教师不是专业的,有的是兼职,课堂上照本宣科,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只是宣读,原本教材中的一些抽象知识不便于讲解,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里只是采取应付态度,毫无课堂艺术之感,更别说学生收獲多少。还有的干脆就不开科学课,学生发下的科学课本只有自己简单看看,没有丝毫重视。这样做的后果是:等孩子在以后真正地接触自然、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时候,认为无所适从,陌生感油然而生,当然学起来也会更吃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造成对他们思维的一种禁锢,虽然他们在以后努力学习,可是他的思维观念、创新高度已然无法达到所期望的顶点。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教师,我们应该改变认识,发挥山区优势,为开好科学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开展实地观察
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直接地或借助某些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仅指看、摸、听、尝、嗅等活动,还意味着理解或从理性上领会;它既包括信息的输入,又包括信息的初步加工过程。在平时教学中,一般有以下几个程序。
1.创设情境,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好观察对象,即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发现”,启发、诱导并激发学生观察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组织观察活动,根据学生制订的观察计划,提供观察的对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独立观察或大组交流。教师提供的观察对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好的观察对象(包括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的源泉。学生能发现什么,要看教师准备的观察对象是什么,蕴含什么样的科学概念。
3.对观察所得信息作出分析,观察中不仅有被动的生理反应(感知),更有信息的接受和加工过程。对观察所得的信息,观察者必须进行合理的分析,其中既有正确与错误的选择,本质与非本质的判断,更有运用自身已有知识结构对信息进行抽象、概括等积极的思维活动。
三、引导探究学习
课堂是教师的“阵地”,也是学生的“战场”。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不能避实就虚。否则就会陷入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圈子里。读式课堂文化就是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组织科学学习活动必须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己研讨、研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对于不同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仅凭教师的每一堂课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更多的、更合理的时间应留给师生共同解决学习困难、研究学习课题和探索知识奥秘。比如养蚕和种花的活动要持续很长时间,在课堂上只能讲解养殖方法,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养殖体会,这样课后才会更好地观察和记录。尤其是那些后进生,引导他们克服学习困难,解开学习的心结,带领他们进入广博的科学知识领域里学习、探索,让他们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他们越有机会表现自己,就越会更积极地投入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习积极性提高,在不断的表现中产生自我发展的要求和愿望,由此推动他们主动把握机会,争取机会,甚至创造机会,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四、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法就是运用小品、短剧或实况模拟等形式进行模拟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由一部分学生担任各种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表演,认真注意与活动目标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这种活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角色扮演法常用的模式有两种:(1)换位模式。在角色扮演时,表演者暂时放弃自我行为,扮演他人角色,例如:扮演某个科学家、某个医生、某个同学、某个残疾人或某个虚构的人物等,让学生从被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去讲话、思考、行动和处理问题,从中体验感情、发现问题。(2)易境模式。在角色扮演时,表演者以自我出现,但虚构一种自己所处的环境,例如到某自然保护区、到某自然水域考察、到某种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到某种专业实验室等。在这种条件下,角色扮演者可以创造特定的环境,演示特定的现象,引导其他学生同时进入情境,学习或练习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使学生在模拟的、人为的但又近似真实的环境中体验感情,而这种体验不会导致实际生活中失败的风险。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只要遵循科学教学规律,优化教学结构中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无形为有形、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静态为动态,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