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果要在高考作文中达到“丰富”这一评分标准,考生就要在考前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追求丰富而巧妙的修辞,灵活的句式及摇曳多姿的结构。同时,要善于借用他人经典语言,扩大选材范围,灵活使用素材,积极运用立体思维意识去丰富自己的文章。
【关键词】高考作文;形式;内容;丰富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在发展等级里,有一个“丰富”的赋分项。它希望考生在知识、涵养、文学、审美等方面能够表现出一种丰厚的积淀,而这种积淀基本来源于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内在资源(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积累)和外在资源(从各种知识载体中获取的信息)。
高考中,考生的文章要达到“丰富”这个层次,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充分调动内外资源,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追求作品的“丰富”性。
在文章的形式上,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⒈语言表达多用修辞。在课本中,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经典语言,它们大多都是修辞的功劳。为了确保运用修辞的准确性,考生可以把课本中那些规范传神的句子各记数例,在训练中加以比照,逐渐地形成善用修辞的语言特点。⒉灵活搭配句式。文章中句式过于单一,势必显得呆板,缺乏灵动性。如果有意识地把长句短句、整句散句错落有致地安排在文章中,则能给人一种时疾时徐、时高时低、时柔时刚韵律丰富的音乐美。⒊起伏跌宕的结构安排。平直而没有变化的结构会损害文章的形式美,削弱读者的阅读兴趣。为此,在写作训练中,考生不但要追求文章的结构完整,而且要根据文体特点巧妙安排多种记叙方式或论证思路,让文章的内部结构既严谨且富于变化。
在文章内容上,考生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训练。⒈多引用他人的经典语言。在平时的听、说、读、写中,考生一定会见到大量的精彩语言,它们要么言简意赅,要么辞藻华美,要么意蕴丰富。只要考生在写作练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引用它们,久而久之,这些语言材料便会内化为考生自己的知识积淀,应考时按需要引用即可。⒉选材上要扩大跨度。无论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考生争取从命题的中心出发,积极选取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范围、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素材运用到文章中。选材一味地局限于一个时代或范围,就不能体现考生知识视野的丰富性。⒊巧换角度,活用素材。多数考生文章内容之所以单薄的原因还是素材积累太少。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提高考生积累素材的主动性。其次要训练考生活用素材的能力。就以陶渊明为例,他的一生既可以佐证“‘出’和‘入’”这一命题,又可佐证“感情与认知”的命题;既可以佐证“心灵的选择”这一命题,又可佐证“安”这一命题……关键是考生在训练时,要学会语言论述角度的转换,要能把仅有的素材引到不同思想的表现上来。⒋运用立体思维。考生在训练中,无论是记事写人,还是绘景状物,都要有意识地拓宽思维空间,否则便会走进平面化、片面化、绝对化的误区。写景要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点有面;记事要有纵向的发展,还要有横向的穿插;写人既要体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又要揭示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证明论点既要阐述它在纵向时间范围内的合理性,又要论证它在横向空间范围内的正确性。学生在训练中,只要能有意识地进行立体构思,那么定会克服无话可说、内容单薄及主题牵强的缺点,更能增强作品的丰富性。
【关键词】高考作文;形式;内容;丰富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在发展等级里,有一个“丰富”的赋分项。它希望考生在知识、涵养、文学、审美等方面能够表现出一种丰厚的积淀,而这种积淀基本来源于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内在资源(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积累)和外在资源(从各种知识载体中获取的信息)。
高考中,考生的文章要达到“丰富”这个层次,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充分调动内外资源,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追求作品的“丰富”性。
在文章的形式上,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⒈语言表达多用修辞。在课本中,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经典语言,它们大多都是修辞的功劳。为了确保运用修辞的准确性,考生可以把课本中那些规范传神的句子各记数例,在训练中加以比照,逐渐地形成善用修辞的语言特点。⒉灵活搭配句式。文章中句式过于单一,势必显得呆板,缺乏灵动性。如果有意识地把长句短句、整句散句错落有致地安排在文章中,则能给人一种时疾时徐、时高时低、时柔时刚韵律丰富的音乐美。⒊起伏跌宕的结构安排。平直而没有变化的结构会损害文章的形式美,削弱读者的阅读兴趣。为此,在写作训练中,考生不但要追求文章的结构完整,而且要根据文体特点巧妙安排多种记叙方式或论证思路,让文章的内部结构既严谨且富于变化。
在文章内容上,考生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训练。⒈多引用他人的经典语言。在平时的听、说、读、写中,考生一定会见到大量的精彩语言,它们要么言简意赅,要么辞藻华美,要么意蕴丰富。只要考生在写作练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引用它们,久而久之,这些语言材料便会内化为考生自己的知识积淀,应考时按需要引用即可。⒉选材上要扩大跨度。无论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考生争取从命题的中心出发,积极选取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范围、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素材运用到文章中。选材一味地局限于一个时代或范围,就不能体现考生知识视野的丰富性。⒊巧换角度,活用素材。多数考生文章内容之所以单薄的原因还是素材积累太少。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提高考生积累素材的主动性。其次要训练考生活用素材的能力。就以陶渊明为例,他的一生既可以佐证“‘出’和‘入’”这一命题,又可佐证“感情与认知”的命题;既可以佐证“心灵的选择”这一命题,又可佐证“安”这一命题……关键是考生在训练时,要学会语言论述角度的转换,要能把仅有的素材引到不同思想的表现上来。⒋运用立体思维。考生在训练中,无论是记事写人,还是绘景状物,都要有意识地拓宽思维空间,否则便会走进平面化、片面化、绝对化的误区。写景要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点有面;记事要有纵向的发展,还要有横向的穿插;写人既要体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又要揭示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证明论点既要阐述它在纵向时间范围内的合理性,又要论证它在横向空间范围内的正确性。学生在训练中,只要能有意识地进行立体构思,那么定会克服无话可说、内容单薄及主题牵强的缺点,更能增强作品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