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和基础环节,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科学教育实施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存在哪些误区,又有哪些改进的实施策略呢?这是本文旨在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问题;实施策略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涵义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误区
(一)目标价值取向有偏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有的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本质的理解不够准确,总是把关注点放在让幼儿说出活动的知识点或科学原理,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认为活动目标没有达到。
(二)缺乏环境的熏陶
良好的环境会给人潜移默化的熏陶。花哨的幼儿园布置,不利于幼儿静下心来思考和观察周围的环境。而针对科学教育方面、科学素养的环境创设得更少。
(三)科学活动与生活脱节
幼儿园里存在两种现象:一是较少有专门的科学活动;二是没有针对实验材料进行的专门教学活动,没有引导和生活联系,与幼儿生活脱节;三是选取的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变成了活生生的灌输,填鸭式的机械学习。忽视幼儿的直接经验感知,忽视与生活的联系。
(四)科学活动游戏化不够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有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还是习惯于按自己的意识主宰幼儿,进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忽视幼儿情绪的体验,忽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有在材料的提供方面也没有做到材料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没能有效引发幼儿自主活动的兴趣和为不同需要的孩子提供有利条件。
三、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和价值取向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儿童多看、多听、多想、多操作,与材料充分接触,通过亲身体验、探索获得关于科学的概念、知识技能和体验。科学教育要看重目标的达成,但是更要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过程,专注的、科学的探索精神以及认真观察、测量、尝试等不同方法的尝试,幼儿有探究欲望、乐于探究、动手操作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是重点。
(二)创设探究的环境,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1. 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建立尊重平等的师幼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创设一个“爱”的环境,营造宽松、自由、平等、理解、合作的氛围,避免对生活细节或教育教学活动管得太严、管得太死,对幼儿的探索实践活动要给予更多的肯定、支持和鼓励,要善于运用启发的话语、善解的眼神、和蔼的表情感染幼儿,增强幼儿活动的自信心,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得到快乐的体验。
2. 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可充分利用所有的空间,创设有利于科学教育活动的环境,一是公共环境的利用,如走廊、墙壁、楼梯间等地布置关于科學发明、科学家故事、科学游戏展示、最新科学资讯等宣传壁画,摆设和吊挂科技小作品,营造浓厚的科学教育环境氛围,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二是功能室的利用,建造大型科学宫,其中包括物理宫、化学宫、天文地理宫、生物园等功能室,每个功能室内配置了丰富的科学游戏材料,为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创设专业的、系统的环境;三是班级环境的利用,每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班级植物角,科学区域,进行观察和操作实验,为幼儿开展自由探究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
(三)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
1. 取材生活化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为什么切了放久的苹果会变颜色?为什么头发摩擦后会带电?豆豆是怎么发芽的?不倒翁为什么不倒?……这些生活中孩子喜闻乐见的,蕴含着科学道理的生活经验,都可以成为科学教育的内容,经过教师设计的科学游戏,把复杂的道理变成简单的科学游戏,激发幼儿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实现快乐游戏、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科学游戏中,需要用到一些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收集和制作也应该实现生活化。如果教师设计的游戏,实验材料难以找到,或者是幼儿学习完了以后,想自己回家再做一次的,就变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如活动“气垫船”中,教师设计的游戏中,利用吹纸杯感受气压,利用纸碗、吸管、气球制作气垫船。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为实验材料,让幼儿感受气垫的作用,并亲自制作气垫船。试想,这个活动中,如果只有枯燥的知识道理的传授,而没有好玩的游戏和感受亲自制作的快乐,孩子会喜欢这样的科学活动吗?答案是否定的。
2. 导入生活化
科学活动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幼儿,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找准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两者相结合的情境导入活动,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贴近幼儿的生活,沟通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环境因素的刺激下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拓展了幼儿的思路,使幼儿较快地进入探索状态。
3. 过程生活化
传统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师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讲解,做到先声夺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日常生活中幼儿是自由的,不受各种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做、想。活动过程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联系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 (四)科学活动向游戏化发展
1. 创设游戏化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
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创设游戏化的探究情境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感受科学的奥秘。在“地震了”活动中,老师利用音频和故事,让孩子置身于地震的紧张气氛中,让孩子把自己用积塑搭建的房子进行晃动,感受有沙和没有沙,有支撑和没支撑的情况下,房子的晃动情况。
2. 变复杂的科学知识为简单的科学小游戏
很多看似深奥的科学道理,可以转化成一些简单好玩的科学小游戏,让幼儿感受到的是科学的有趣、好玩,想再去探索,那么这样的科学教育才是有效的。空气摸不着看不到,孩子很难理解。相反,如果把关于空气的知识,变成简单好玩的科学游戏,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在“空气在哪里”活动里,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塑料袋、渔网、报纸、扇子、气球等生活中信手拈来的物品,让幼儿自由探索,找找空气在哪里。孩子们有的追、有的吹、有的抛,不亦乐乎地寻找和证明空气的存在。这样的科学游戏,显然要比生硬地告诉孩子,空气在我们周围要来得具体、实在。如我们让幼儿了解水的特征,打破了在桌面上用玻璃杯进行比较的形式,而是把幼儿直接带到玩水池。水池里,有塑料、木制、玻璃等不同材质,有可漏水、可吸水的瓶子、水管、海绵、水枪等。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纷纷跳入水中。通过玩耍,孩子们不仅发现了水是透明的、流动的,还发现了不同玩具在水中的沉与浮,哪些材料可以吸水,运水等。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园在科学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所以,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更新科学教育的观念,加强老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探索科学教育的有效方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參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秋玲.小班科学活动应游戏化[J].早期教育,2001(11).
[3]冯雅静.科学探究活动游戏化的策略[J].早期教育,2010(10).
[4]杨君青.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和应答的艺术[J].早期教育,2010(10).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问题;实施策略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涵义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误区
(一)目标价值取向有偏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有的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本质的理解不够准确,总是把关注点放在让幼儿说出活动的知识点或科学原理,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认为活动目标没有达到。
(二)缺乏环境的熏陶
良好的环境会给人潜移默化的熏陶。花哨的幼儿园布置,不利于幼儿静下心来思考和观察周围的环境。而针对科学教育方面、科学素养的环境创设得更少。
(三)科学活动与生活脱节
幼儿园里存在两种现象:一是较少有专门的科学活动;二是没有针对实验材料进行的专门教学活动,没有引导和生活联系,与幼儿生活脱节;三是选取的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变成了活生生的灌输,填鸭式的机械学习。忽视幼儿的直接经验感知,忽视与生活的联系。
(四)科学活动游戏化不够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有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还是习惯于按自己的意识主宰幼儿,进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忽视幼儿情绪的体验,忽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有在材料的提供方面也没有做到材料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没能有效引发幼儿自主活动的兴趣和为不同需要的孩子提供有利条件。
三、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和价值取向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儿童多看、多听、多想、多操作,与材料充分接触,通过亲身体验、探索获得关于科学的概念、知识技能和体验。科学教育要看重目标的达成,但是更要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过程,专注的、科学的探索精神以及认真观察、测量、尝试等不同方法的尝试,幼儿有探究欲望、乐于探究、动手操作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是重点。
(二)创设探究的环境,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1. 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建立尊重平等的师幼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创设一个“爱”的环境,营造宽松、自由、平等、理解、合作的氛围,避免对生活细节或教育教学活动管得太严、管得太死,对幼儿的探索实践活动要给予更多的肯定、支持和鼓励,要善于运用启发的话语、善解的眼神、和蔼的表情感染幼儿,增强幼儿活动的自信心,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得到快乐的体验。
2. 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可充分利用所有的空间,创设有利于科学教育活动的环境,一是公共环境的利用,如走廊、墙壁、楼梯间等地布置关于科學发明、科学家故事、科学游戏展示、最新科学资讯等宣传壁画,摆设和吊挂科技小作品,营造浓厚的科学教育环境氛围,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二是功能室的利用,建造大型科学宫,其中包括物理宫、化学宫、天文地理宫、生物园等功能室,每个功能室内配置了丰富的科学游戏材料,为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创设专业的、系统的环境;三是班级环境的利用,每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班级植物角,科学区域,进行观察和操作实验,为幼儿开展自由探究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
(三)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
1. 取材生活化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为什么切了放久的苹果会变颜色?为什么头发摩擦后会带电?豆豆是怎么发芽的?不倒翁为什么不倒?……这些生活中孩子喜闻乐见的,蕴含着科学道理的生活经验,都可以成为科学教育的内容,经过教师设计的科学游戏,把复杂的道理变成简单的科学游戏,激发幼儿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实现快乐游戏、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科学游戏中,需要用到一些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收集和制作也应该实现生活化。如果教师设计的游戏,实验材料难以找到,或者是幼儿学习完了以后,想自己回家再做一次的,就变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如活动“气垫船”中,教师设计的游戏中,利用吹纸杯感受气压,利用纸碗、吸管、气球制作气垫船。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为实验材料,让幼儿感受气垫的作用,并亲自制作气垫船。试想,这个活动中,如果只有枯燥的知识道理的传授,而没有好玩的游戏和感受亲自制作的快乐,孩子会喜欢这样的科学活动吗?答案是否定的。
2. 导入生活化
科学活动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幼儿,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找准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两者相结合的情境导入活动,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贴近幼儿的生活,沟通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环境因素的刺激下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拓展了幼儿的思路,使幼儿较快地进入探索状态。
3. 过程生活化
传统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师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讲解,做到先声夺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日常生活中幼儿是自由的,不受各种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做、想。活动过程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联系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 (四)科学活动向游戏化发展
1. 创设游戏化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
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创设游戏化的探究情境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感受科学的奥秘。在“地震了”活动中,老师利用音频和故事,让孩子置身于地震的紧张气氛中,让孩子把自己用积塑搭建的房子进行晃动,感受有沙和没有沙,有支撑和没支撑的情况下,房子的晃动情况。
2. 变复杂的科学知识为简单的科学小游戏
很多看似深奥的科学道理,可以转化成一些简单好玩的科学小游戏,让幼儿感受到的是科学的有趣、好玩,想再去探索,那么这样的科学教育才是有效的。空气摸不着看不到,孩子很难理解。相反,如果把关于空气的知识,变成简单好玩的科学游戏,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在“空气在哪里”活动里,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塑料袋、渔网、报纸、扇子、气球等生活中信手拈来的物品,让幼儿自由探索,找找空气在哪里。孩子们有的追、有的吹、有的抛,不亦乐乎地寻找和证明空气的存在。这样的科学游戏,显然要比生硬地告诉孩子,空气在我们周围要来得具体、实在。如我们让幼儿了解水的特征,打破了在桌面上用玻璃杯进行比较的形式,而是把幼儿直接带到玩水池。水池里,有塑料、木制、玻璃等不同材质,有可漏水、可吸水的瓶子、水管、海绵、水枪等。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纷纷跳入水中。通过玩耍,孩子们不仅发现了水是透明的、流动的,还发现了不同玩具在水中的沉与浮,哪些材料可以吸水,运水等。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园在科学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所以,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更新科学教育的观念,加强老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探索科学教育的有效方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參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秋玲.小班科学活动应游戏化[J].早期教育,2001(11).
[3]冯雅静.科学探究活动游戏化的策略[J].早期教育,2010(10).
[4]杨君青.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和应答的艺术[J].早期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