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性矿物学:潜藏的缤纷世界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baba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矿物磨成薄片后,我们就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光学性质以及微观结构。偏光镜能帮我们更好地辨别矿物并观察它们的性质,从而推测该矿物标本及其来源信息。图中矿物的颜色,大部分并非真实颜色,是经过偏光处理后产生的光学效果。
  白云母(Muscovite,钾云母或云母)
  白云母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主要出现于花岗岩,以及云英岩、矽卡岩等变质岩中。晶体呈片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高温性、隔热性、弹性和韧性。图为矽卡岩中的自云母集合体,每一片白云母上有很多平行条纹。
  绿泥石(Chlorite)
  绿泥石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通常呈细小的鳞片状、纤维状、土状、放射状,质地均匀的可作玉石。绿泥石通常由石榴子石、辉石等含镁铁的矿物经过低温热液蚀变而成。
  石榴子石(Garnet)
  石榴子石是一种岛状硅酸盐矿物,具有良好晶形的粒状晶体,其生长条纹非常规则。石榴子石可以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形成,也可经过矽卡岩化等变质作用形成。
  阳起石(Actinolite,闪石石棉)
  阳起石是一种链状硅酸盐矿物,主要形成于变质作用。晶体为长柱状、针状或毛发样,通常呈细放射状、棒状或纤维状的集合体,质地细腻的集合体可作玉石,是和田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之一,纤维状也可作石棉。
  玄武岩气孔充填绿泥石
  玄武岩是一种火山岩,由地下炽热的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固结而成。通常有很多气体(如SO<sub>2</sub>、CO<sub>2</sub>、H<sub>2</sub>O等)伴随着岩浆一起喷发,这些气泡被包裹在岩浆里被压扁,冷却固结后形成椭圆形气孔,称为火山岩的气孔构造。这些气孔后期又被富含矿物质的溶液填满,溶液不断结晶出矿物(如绿泥石),直到充满整个气孔,称为火山岩的杏仁构造。
  海蓝柱石
  (Glaucophane,蓝闪石)
  这是含有蓝闪石的切片,很可能来自一块蓝片岩(变质岩的一种)。根据变質岩的性质,我们可以推测这块蓝片岩的所在地曾经历过高压、低温的变质过程,如板块俯冲等。
其他文献
水稻盘育抛秧栽培具有省力、省工、省水、省种、省秧田且提高产量等优点。笔者从1993年开始,将此项技术结合生产实际,先后进行了育苗营养土配比、壮苗培育、抛栽密度、化学
为了缩短掘进循环时间,法国SECOMA公司与INTRAFOR公司将凿岩和装运两种设备结合成一体,设计成一种凿岩-装载机组(附图),在Peyrolles平巷掘进和Provence运河工程中试用。这种
我工区担负着全矿大部分矿石、废石和井下用料的运输任务,活地多,战线长,任务重。以前由于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工区职工在《鞍钢宪法》的
冶金部于1979年7月12日召开了冶金矿山采掘设备科研工作会议。会议检查了今年科研计划执行情况,总结了近些年来冶金矿山采掘设备科研工作,提出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并制订了冶金
期刊
阿巴拉契亚山是北美东部的一座南北向山脉,其核心部分由一道道平行的子脉组成。这座古老山脉主体部分形成于石炭紀后期,那时各大陆块正聚合成盘古大陆,而阿巴拉契亚山就是在大陆碰撞挤压下形成的褶皱山。  这条山脉曾经十分高大,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化,如今大部分山体海拔只剩几百米。蓝岭是阿巴拉契亚最东侧的子脉之一,也是美国乡村文化的摇篮之一,孕育了著名的歌曲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蓝
期刊
本试验以中熟杂交稻“协优2374”为供试组合,采用盆栽,对二晚旱床育秧播期、播量、栽期、栽插深度和抽穗期温度与结实率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适期早播(6月22~27日)、稀播(每公
覆盖在皑皑白雪之下的梅里“太子十三峰”,是举世闻名的“神山之首”,古老的传说和宗教信仰让它拥有独特的神秘气质。  位于云南西部横断山脉,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是“太子十三峰”的主峰。从古近纪到新近纪,印度和亚欧大陆碰撞,如今的全球海陆格局基本形成。亚欧大陆阻挡了印度板块北进的路线,喜马拉雅山在挤压下升起;—部分受阻的印度次大陸转往东扩展,遭到早已融入亚欧大陆的扬子地块阻拦,形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
期刊
辽宁省1996年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稳定性分析王海新安玉明吴占鹏荣书亮徐兆林(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阜新123000)(庄河市农业局品种区域试验是鉴定新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产量表现,通过多点
在20亿年前的元古宙,这里曾是一片大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在海底堆积,形成了厚厚的沉積岩层。直到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后期,这里才在拉勒米造山运动中隆升成科罗拉多高原。1000万年前,在北美大陆西部的板块俯冲活动下,科罗拉多高原及其附近区域的地形发生了变化,发源于落基山的科罗拉多河被迫改变了自己的轨迹,转向了这片高原。科罗拉多河在高原上不断侵蚀、切割,最终造就了这条长达数百千米的大峡谷。如今,在科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