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代禅诗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7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晋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禅诗也随之应运而生。许多著名僧人留下了名篇,很多诗人也写了一些具有禅意的诗歌。禅诗具有独特的魅力,其中蕴含的哲理启人深思,许多优秀禅诗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它也成为了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禅诗,最初是指佛教内部宣扬佛理的诗,比如佛教高僧的示法诗、开悟诗和颂偈诗等等。这些宣扬佛理的诗的特色是富有佛家的思想,有深刻的哲理。
  1.示法诗
  示法诗是历代高僧所写具有深刻哲学思想的诗。如著名的《六祖示法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在世间广为流传,意思是说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在这首诗的背后是佛教的大智慧,大境界,阐述了有无、内外的哲理。世上本来就是空的,很多杂念都是人心中的虚妄产生的。
  2.开悟诗
  开悟诗,是指开启智慧明悟道理。生活中的一个现象,一件小事都能让禅师们开悟。据传,香严智闲整理牧园,忽然拿了块瓦片随手打在竹子上,听到瓦裂,于是开悟了。还有一首著名的洞山开悟诗,内容是:“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凭么会,方得契如如。”诗的写作背景是洞山一日过河时,他忽然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水面上,于是他忽然开悟而作此诗。诗表面上是写自己与影子的关系,实则是说,不能向其他人去求道,而是要自己悟道,而道无时无地不在。
  3.颂偈诗
  颂偈诗是专指赞扬佛教佛法的诗,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礼佛时所唱的颂词。有一首《净土咏》:“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佛教的美好净土,希望能够让世俗大众向往佛教、修习佛法,这是一首典型的赞扬佛教的诗。
  除了宣扬佛理的诗,还有一类是具有禅意禅趣的诗,如山居诗、禅寺诗和游方诗等。这类诗反映了僧人和信佛的文人修行悟道的生活,通过描写幽深空寂、世外桃源般的山林风光胜景,表现僧人、文人内心的淡泊宁静。
  1.山居诗
  唐代,禅诗比较盛行,尤其是诗人将禅诗的意境化入山水田园诗,使这类诗歌往往读起来有一种超脱世外的意境。“诗佛”王维后期的诗很多就是此类。王维早年官居高位,想要施展自己的才能,后来遇到乱世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如《终南别业》一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其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为很多人喜欢,意思是随意而行,不知不觉来到流水的尽头,无路可走就坐了下来看云。这两句诗颇有佛教随性的意味,“白云、流水”不仅是客观的景物,更是诗人内心的外化,表现了作者对一切都不在意,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心境。
  2.禅寺诗
  禅寺本身就是佛教的一种象征,想到禅寺就有一种宁静安详之意境,这也构成了诗人产生禅悟诗思的特定对象。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一首典型的禅寺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禪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首诗题目“题破山寺后禅院”告诉我们写作对象是禅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禅寺深处的后禅院花木繁茂,清香扑鼻,这些美景似乎不应该出现在禅寺中,似乎与佛教提倡的六根清净相违背,这样写恰好含蓄曲折地表现佛教不是禁一切欲,僧侣内心也有对美的追求。最后两句写佛教的钟磬之音,晨钟暮鼓,让人警醒,让人沉浸在幽深宁静之中。
  3.游方诗
  游方,主要指僧人为修行问道或化缘而云游。 除了僧人的游方,也可指参禅的文人雅士的游方修行。白居易被称为“云水居士”,“云水”是指到处行脚参学者。他曾经在很多佛寺居住过,留下了一些名篇。白居易在苏州天平山的一间古寺住过,经常在午斋之后,手持念珠,在白云泉旁边静坐念佛,并在此留下一首《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这首诗的创作有些类似佛教僧人的顿悟,看着汨汨流响的清泉,心境豁然开朗,这首诗于是在心中流淌而出。
  “云自无心水自闲”颇有禅意。白云随风飘逸,自由来往,清水流淌不息,达到了佛法无心与清闲的境界。在最后两句,诗人发问,既然如此,那么这流逝不息的泉水,又何必离开清幽的佛寺,奔冲到山下去,令人间添加不必要的波浪呢?这恰好又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
  纵观诗歌长河,禅诗虽然不是主流,但是给人们吹来了一缕春风,它使中国诗歌艺术更加意味隽永,更加哲理丰富、飘逸洒脱。佛教的真善美,让人们可以走出现实的功利,佛教的淡泊宁静,让人们可以超脱于世外。人们可以在禅意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去体悟一种生命的质朴与纯真的美。
其他文献
新《课标》对写作有着明确的界定,并提出了教学的目标。即写作是一项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活动,是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过程。在展开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入手,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具有个性的创造性表达,从而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由这一要求可以看出,在开展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学生创造性发展的需求
摘 要: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选课走班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层教学模式呈现出新的态势,分层方式更为客观化、更具层次性。“教学目标明确分层、教学方法分层细化、教学内容清晰分层以及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客观分层”是贯彻新课程改革体制下的分层教学,提高A层学生史能、夯实B层学生史识、提高C层学生史趣,促使各层学生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有
近日,一好友找到我抱怨说,孩子上小学时作文每次都只扣一两分,现在上了初中,每次作文都扣个十来分,实在着急,我带的学生多次获得作文大赛的奖项,想让我给孩子讲讲写作的技巧。家长的这种心态,我能理解,但又真的不知道和他怎么说。写作是什么?法国的玛格丽特·杜拉斯说:“关于写作,我无言以对,此乃神奇之功,对此我一无所知。”大师们都这样讲,如今让我一个小小的初中语文老师来谈写作,我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过去
诗歌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长期处于式微的地位,一方面,受制于考试指挥棒,由于诗歌在考试中所占份额很少,中考中无外乎默写,高考中虽设古诗词鉴赏,也与现代诗歌绝缘。另一方面,因为文体的原因,教学中很难出彩,初高中的学生也不喜开口朗诵。那么,如何扭转诗歌教学的这种局面,让师生能共同沉浸于诗歌,了解、发现并享受这一种优美的文学体裁呢?BYOD为诗歌教学带来了一股春风!  一、《再别康桥》BYOD课型初尝试 
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内在精神生命。写作,就是学生内在精神生命的文字倾诉。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先有郁于内的精神生命,然后才有形于外的语言文字。一个学生精神生命层次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作文立意的深浅,精神生命的丰盈与枯竭直接关系到其作文内容的丰满与贫乏。为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须把目光前移一下,从关注学生外在的文字转移到关注学生内在的精神生命成长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抓住作文教学的根本。几年来,我以此
摘 要: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一听到写作,脑袋就炸了,不知如何下笔,甚至一听到要上写作课,就很恐惧,这对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水平,是现在教师的最大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 情境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21  在新课改的带动下,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有目的的設定一些具体的场景,用最直观的方法
美国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费斯勒通过观察,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一、职前教育阶段。此阶段是特定的角色储备期,通常是指学院或大学所进行的师资培育,也包括从事新角色或新工作的再训练。二、入门阶段。此阶段通常指教师入职的前几年,是教师步入学校系统和学习教学工作的初期。三、能力建立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努力增进教学技巧和能力,也设法求得新的教学材料、方法和策略。所以,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容易接
[摘 要:数学是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但是,传统的数学教育体系中,往往非常强调对解题技巧的学习和掌握,让很多学生误以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做题的过程,而忽略了数学学习中的其他方面。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德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在当前“国学热”的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使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的教学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将先进而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尽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从而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学习能力。  一、营造恰当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古诗词具有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的特  点,因此教师若以文化知识为核心进行教学,初中生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进而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对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有着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科学而精确的教学目标,还要“以生为本”,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根据学情选择教学资源,制定教学方法,搭建课文文本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