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中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开始不断提升,其中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创新 教育 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43-02
前言:创新是国家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技术创新是生产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高职院校承载着培养学生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创新层面上,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目标。
1.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创新培养上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依旧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1学校实际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大部分学校还停留在口号、理念和培养规划层面,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因为当前社會对技术工人和理工类人才的需求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普通技术类學生毕业后就业率并不低,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可以立即得到就业,创新能力并不是制约就业率的主要因素,所以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一直没有提到与基础技术培养相等同的教育地位,并且对于创新能力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和实践环境也缺少切实有效的操作经验和探索欲望。
1.2创新引导能力缺失
对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学校引导能力依旧不足,这也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创新培养改革的发展。创新引导能力的缺失,突出表现在教师课上、课下时间的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不足,学生的创新意识缺少教师专业知识的支持和鼓励,因此不少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缺少创新能力培养的渠道,想创新却缺少具体方向。
1.3缺少创新实践环境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大多是理论教育,仅有的实践教育也是针对设备使用和了解的基础实践,因此想利用学校的资源完成设备的熟练应用较为困难。众所周知,创新的出发点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而出现的提升效率的改进意识,因此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在缺少实践应用的土壤中就难以产生创新的意识和思路。
2.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提升措施
2.1教师专业引导培养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培养,必须建立以教师引导为基础的创新培养方式。教师的引导是对学生创新的方向性引导,通过在教学中加强对专业发展现状、企业发展方式的教学,提高专业技术的前瞻性普及,帮助学生建立创新的框架。除此之外,教师引导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学生已经初步形成的创新课题和创新内容进行专业技术层面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技术层面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促进学生创新成果的展示。
2.2企业需求推动型创新培养
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培养,还需要从企业与市场的角度进行对接。通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高职院校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建立相对应的创新培养方式。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首先,要建立属于高职院校的市场分析组织,提高市场发展数据分析能力。第二,通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企业出资,学校出力的创新与实践基地,让学生拥有实践创意的环境和渠道。第三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通过学生自己与市场的联系,来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战环境中检验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培养能力。
2.3激励因素推动型创新培养
激励因素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同时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应当加大应用的力度。学生在校期间,大多对荣誉的需求超过经济上的需求,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院系之间的技能比赛、科技创新比赛,来增加高职院校内部的创新氛围。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设立创新奖学金,来对在校期间有关突出表现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在当前以及未来的高等教育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其人才培养机制与人才培养成果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经济的发展由创新来推动,创新的提升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对此高职院校应当不断转变当前的教学育才理念,提高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建立起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体系,提高突破桎梏的能力,以适应未来激烈的竞争。
参考文献:
[1]安波,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以专业为依托,以学术性社团为载体[J]. 《科教文汇旬刊》, 2015(7):82-83
[2]陆丽婷、滕珍珠,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探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江苏科技信息》, 2016(25):38-39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创新 教育 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43-02
前言:创新是国家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技术创新是生产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高职院校承载着培养学生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创新层面上,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目标。
1.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创新培养上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依旧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1学校实际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大部分学校还停留在口号、理念和培养规划层面,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因为当前社會对技术工人和理工类人才的需求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普通技术类學生毕业后就业率并不低,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可以立即得到就业,创新能力并不是制约就业率的主要因素,所以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一直没有提到与基础技术培养相等同的教育地位,并且对于创新能力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和实践环境也缺少切实有效的操作经验和探索欲望。
1.2创新引导能力缺失
对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学校引导能力依旧不足,这也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创新培养改革的发展。创新引导能力的缺失,突出表现在教师课上、课下时间的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不足,学生的创新意识缺少教师专业知识的支持和鼓励,因此不少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缺少创新能力培养的渠道,想创新却缺少具体方向。
1.3缺少创新实践环境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大多是理论教育,仅有的实践教育也是针对设备使用和了解的基础实践,因此想利用学校的资源完成设备的熟练应用较为困难。众所周知,创新的出发点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而出现的提升效率的改进意识,因此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在缺少实践应用的土壤中就难以产生创新的意识和思路。
2.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提升措施
2.1教师专业引导培养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培养,必须建立以教师引导为基础的创新培养方式。教师的引导是对学生创新的方向性引导,通过在教学中加强对专业发展现状、企业发展方式的教学,提高专业技术的前瞻性普及,帮助学生建立创新的框架。除此之外,教师引导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学生已经初步形成的创新课题和创新内容进行专业技术层面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技术层面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促进学生创新成果的展示。
2.2企业需求推动型创新培养
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培养,还需要从企业与市场的角度进行对接。通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高职院校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建立相对应的创新培养方式。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首先,要建立属于高职院校的市场分析组织,提高市场发展数据分析能力。第二,通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企业出资,学校出力的创新与实践基地,让学生拥有实践创意的环境和渠道。第三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通过学生自己与市场的联系,来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战环境中检验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培养能力。
2.3激励因素推动型创新培养
激励因素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同时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应当加大应用的力度。学生在校期间,大多对荣誉的需求超过经济上的需求,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院系之间的技能比赛、科技创新比赛,来增加高职院校内部的创新氛围。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设立创新奖学金,来对在校期间有关突出表现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在当前以及未来的高等教育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其人才培养机制与人才培养成果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经济的发展由创新来推动,创新的提升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对此高职院校应当不断转变当前的教学育才理念,提高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建立起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体系,提高突破桎梏的能力,以适应未来激烈的竞争。
参考文献:
[1]安波,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以专业为依托,以学术性社团为载体[J]. 《科教文汇旬刊》, 2015(7):82-83
[2]陆丽婷、滕珍珠,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探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江苏科技信息》, 2016(2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