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高建筑品质、提升居住的健康舒适度,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装配式建筑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品质。
【关键词】装配式;绿色;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但建造方式大多仍以现场浇筑为主,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规模化程度较低,与发展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以及先进建造方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装配式建筑优势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领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着力点。相较于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可缩短施工周期25%~30%,节水约50%,减低砌筑抹灰砂浆约60%,节约木材约80%,降低施工能耗约20%,减少建筑垃圾70%以上,并显著降低施工粉尘和噪声污染。同时,绿色的建造方式在节能、节材和减排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对助推绿色建筑发展、提高建筑品质和内涵、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具有支撑作用。此外,相较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还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隐患,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模数化设计,延长建筑寿命。
2、装配式建筑发展
2.1政策支持
2016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提升工程质量,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
住建部于2017年3月出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对发展装配式建筑做了具体规划。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出台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整体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各地在推进装配式建筑發展过程中,注重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在土地出让、规划、财税、金融等方面制定了相关鼓励措施,创新管理机制,确保装配式建筑平稳健康发展。
2.2取得成就
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工厂化装配式建筑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北京市、杭州市、广安市等30个城市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等195个企业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示范城市分布在东、中、西部,装配式建筑发展各具特色;产业基地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央企,产业类型涵盖设计、生产、施工、装备制造、运行维护、科技研发等全产业链。在试点示范的引领带动下,装配式建筑逐步形成了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全国各地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壮大。据统计,2015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7260万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7%。2016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1.14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4.9%,比2015年同比增长57%。2017年1-10月,全国已落实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约1.27亿平方米。
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力度不断加大。“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已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年已批复了21个项目,开展了近200个课题研究工作。据住建部消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及现代木结构技术等都得到了较好地研发和应用,部分单项技术和产品研发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及装修全过程推广应用,提升了装配式建筑技术水平。
3、装配式建筑存在不足及对策
装配式建筑有许多传统建筑无法比拟的优点,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仍高于传统住宅的成本;设计存在局限性,缺乏结构体系优化研究;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落后,复杂构件的安装很难满足精度要求。受限于这些因素,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及推广。具体表现为,装配式建筑率大城市优于小城市,大企业建造优于小企业。对此,国家将按照“一体两翼,两大支撑”的工作思路,即以成熟可靠适用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为“一体”,发展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和BIM信息化技术为“两翼”,创新体制机制管理和促进产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品质,平稳健康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结语:
装配式建筑规模的扩大直接带动了设计、施工、部件生产、装配化装修、设备制造、运输物流及相关配套等全产业链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在提升本地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的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各科研机构应加强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的开发研究,对装配式建筑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加强体系优化研究,制定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法;针对装配式建筑特点,应结合BIM等最新技术利用工业化管理的方式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推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必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
作者简介:
周玉亮(1983-)男,工程师。
【关键词】装配式;绿色;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但建造方式大多仍以现场浇筑为主,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规模化程度较低,与发展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以及先进建造方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装配式建筑优势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领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着力点。相较于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可缩短施工周期25%~30%,节水约50%,减低砌筑抹灰砂浆约60%,节约木材约80%,降低施工能耗约20%,减少建筑垃圾70%以上,并显著降低施工粉尘和噪声污染。同时,绿色的建造方式在节能、节材和减排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对助推绿色建筑发展、提高建筑品质和内涵、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具有支撑作用。此外,相较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还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隐患,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模数化设计,延长建筑寿命。
2、装配式建筑发展
2.1政策支持
2016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提升工程质量,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
住建部于2017年3月出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对发展装配式建筑做了具体规划。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出台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整体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各地在推进装配式建筑發展过程中,注重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在土地出让、规划、财税、金融等方面制定了相关鼓励措施,创新管理机制,确保装配式建筑平稳健康发展。
2.2取得成就
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工厂化装配式建筑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北京市、杭州市、广安市等30个城市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等195个企业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示范城市分布在东、中、西部,装配式建筑发展各具特色;产业基地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央企,产业类型涵盖设计、生产、施工、装备制造、运行维护、科技研发等全产业链。在试点示范的引领带动下,装配式建筑逐步形成了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全国各地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壮大。据统计,2015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7260万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7%。2016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1.14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4.9%,比2015年同比增长57%。2017年1-10月,全国已落实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约1.27亿平方米。
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力度不断加大。“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已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年已批复了21个项目,开展了近200个课题研究工作。据住建部消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及现代木结构技术等都得到了较好地研发和应用,部分单项技术和产品研发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及装修全过程推广应用,提升了装配式建筑技术水平。
3、装配式建筑存在不足及对策
装配式建筑有许多传统建筑无法比拟的优点,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仍高于传统住宅的成本;设计存在局限性,缺乏结构体系优化研究;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落后,复杂构件的安装很难满足精度要求。受限于这些因素,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及推广。具体表现为,装配式建筑率大城市优于小城市,大企业建造优于小企业。对此,国家将按照“一体两翼,两大支撑”的工作思路,即以成熟可靠适用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为“一体”,发展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和BIM信息化技术为“两翼”,创新体制机制管理和促进产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品质,平稳健康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结语:
装配式建筑规模的扩大直接带动了设计、施工、部件生产、装配化装修、设备制造、运输物流及相关配套等全产业链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在提升本地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的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各科研机构应加强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的开发研究,对装配式建筑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加强体系优化研究,制定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法;针对装配式建筑特点,应结合BIM等最新技术利用工业化管理的方式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推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必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
作者简介:
周玉亮(1983-)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