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现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而产生这种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影响是不同的。有的是以提高效率为目的,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用牺牲一定的公平作为代价。而有一些则是既损失效率,又妨碍公平的。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该充分了解各种产生收入差距的原因,并对其影响有足够的认识。
关键词:收入差距;公平;效率
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5-0049-03
在我国,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收入差距问题并不是简单予以缩小就能解决的,而是一种对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取舍问题。
一、产生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及影响
(一)市场竞争产生的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合理拉大收入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企业之间和个人之间。
企业之间的竞争。通过竞争,使那些更有能力创造价值,有更广阔发展空间的企业存活下来。而那些生产技术落后,不善于抓住市场机遇的企业则面临破产。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竞争中壮大自己。为了保证本企业不在下一次的竞争中失败,企业必须加强管理,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这种竞争虽然会导致不同企业效益的差异,使不同企业职工所获报酬不同,拉大了他们之间收入的差距。但这种收入差距能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是人们可以接受的。
个人之间的竞争。通过竞争,使那些个人素质高,工作能力强,适应市场,业绩突出的人获得更高的报酬。在这种收入差距的激励下,人们会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来改善生活水平。这也同样是有益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当然,竞争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由于个人条件不同,机遇不同,同样的努力不一定获得相同的回报。但总的来说,竞争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教育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效率。
(二)城乡分割的体制及政策导致的收入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伟认为:公平指的是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权利平等,不公平首先是指在利用资源的机遇上不平等、不公平,由于体制和政策而造成的社会成员在资源利用上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
1.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空间
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与农村的劳动力流动不充分有很大的关系。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一方面,城镇人口的收入显著增加,与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农村人口仍然停留在手工耕种阶段,农业现代化程度极低,导致人均收入水平上升缓慢。同时,由于农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取消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利益的政策和规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有所缓解。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加了农村居民的非农收入,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方说,劳动力流动在一些富裕地区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在一些贫困地区却起到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富裕地区,外出劳动力主要来自一些低收入家庭。而在贫穷地区,他们则主要来源于中等偏上收入的家庭。这个问题就要求国家给予贫困地区以相当的扶持力度,使其有能力通过进城务工等增加非农收入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因为这是市场机制本身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2.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建国初期,城乡收入差距不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落后、城镇也比较落后的缘故,典型的城乡共穷。为了发展城镇工业,国家一度实行了工农业“剪刀差”。用农业创造的财富转移给城镇工业,促进城镇发展,但也促成了城乡的不平衡发展,使农民不能充分进行资金的积累,进行生产资料的更新,拉大了城乡的差距。
3.农民的税费负担过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在农业税取消之前,广大农民相比于城市工人承受着更大的税费压力。农民的收入原本就普遍低于城市人口的收入,再加上农业税费负担较重,结果导致城乡个人可支配收入差距拉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又进一步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在外国农民使用镰刀锄头的时候我们同样使用镰刀锄头,当外国农民拥有大片农场、开拖拉机播种、用飞机喷洒农药时,我们仍然是镰刀锄头。直到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取消农业税,关注“三农”问题之前一直是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致使我们现在要用更大的代价来弥补以前的损失。
可见,政策体制因素所引起的收入差距扩大化问题在以牺牲公平为代价后,却没有取得更高的效率。
(三)市场化程度低和管理不完善造成的收入差距
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市场化改革还不成熟、不完善,机会平等原则远未实现,这也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完善所导致的收入差距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下面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
1.垄断所产生的收入差距
垄断企业,凭借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控制产品价格,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与竞争性企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可以肯定的是,垄断作为与竞争相对的概念,是不利于经济社会成长的。在我国,产生垄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时期大量国有垄断企业的存在,而改革后又没有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仅以国有银行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在我国,由于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允许个人和企业开办银行的,由于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使其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也拉大了国有银行职工与其他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显现出极大的不公平,造成人们心理失衡。同时,它也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抑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得在与世界接轨的今天,银行业仍然显得十分幼稚,没有能力与国外的私营银行进行竞争,降低了我国银行业的效率。可见,由于垄断所产生的收入差距问题是既无公平又损害了效率,其后果相当严重。
2.有的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和寻租行为所产生的收入差距
有的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和寻租行为所产生的收入差距问题是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也是由于体制不健全,管理不完善所造成的。这种差距扩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巨大的利益使这些政府官员的收入大大增加,形成暴富阶层,超出了合理范围。拉大了其与普通社会成员的差距,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使人们丧失对政府的信任,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对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第二,权钱交易不仅造成腐败官员本身的暴富,更重要的是由腐败、权钱交易所造成的市场配置不合理。即腐败可以让少数人或少数厂商以比市场低的成本获得稀缺资源,并利用这种稀缺资源谋取暴利,拉大了这部分人同其他大部分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创造财富获取收入的人的差距。这种影响所造成的后果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则是相当大的。削弱了人们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创造财富和收入的积极性,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表现出极大的不公平。很容易激起人们的不满情绪,激化矛盾,甚至导致政府形象受损,人民对政府不再信任等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这种影响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它既影响效率又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公平,是最应该坚决予以打击的。
3.市场上的欺诈和投机行为所带来的收入差距问题
由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存在法制不健全和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诱惑下,以钻法律空子和管理空子为手段获取收入,如偷税漏税,制假贩假,缺斤少两,坑蒙拐骗等。这些人靠钻法律和管理的空子发了财,成为暴富阶层,严重地危害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沉重地打击了诚实劳动,奉公守法的人,是一种绝对的不公平,也拉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而且是明显的不合理的差距。
二、对缩小我国收入差距的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不同原因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对经济的影响不同,我们既不能听任收入差距任意拉大,又不能取消一切收入差距。也就是说,我们要正视收入差距问题的存在,并区别对待收入差距,正视合理差距,尽可能地减少并消除不合理差距。
(一)承认并肯定合理的收入差距
那些由于市场竞争所产生的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能够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我们要承认它,并发挥其对社会成员的激励作用。当然,对这种原因所引起的收入差距也要适当控制,使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限制并取缔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对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冲击所产生的心理不平衡,主要来自于不合理收入差距的一面,它扭曲了人们的心理,从而产生的消极、不满甚至怨恨情绪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也有失分配的公平。对此,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矫正和打击,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加强监督,健全市场体系
对于垄断行业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对有些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要在一定范围内取消国家特许的垄断,允许国内外资金进入竞争,创造条件,让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以形成竞争的市场。消除高额垄断利润,同时对垄断产品价格进行控制,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实行国家公务员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坚决打击不法收入,加强廉正建设。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法律制裁来威慑腐败现象的发生,增大其通过腐败,权钱交易等寻租行为带来不合理收入的成本。通过加强社会监督,让民众更广泛地加入到监管体制中来。出台更便捷的举报机制。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腐败的机会,而且还可以缓解人们心态的不平衡,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2.进一步调整税收政策和农村政策
国家可以进一步通过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调节各社会阶层的收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如进一步完善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在适当的时候开征遗产税、赠予税等税种,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并加强税收征管,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加大收入调节力度,形成收入再分配机制。
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打破城乡分割、地区壁垒,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人口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农村政策方面要继续增加公共财政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继续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种粮补贴,使得我国农业有长足的发展;并鼓励农村劳动力输出,妥善解决其留守子女的生活问题以及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工子女的读书问题。
3.加强扶贫、教育培训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对低收入家庭的救济和扶持也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的重要方面,而且我们不仅要予以物质上的扶持,还要给予其受教育的机会,帮助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老有所养,这可以改变人们的投资预期,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提高消费水平。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合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李实、魏众、古斯塔夫森.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分配[J].经济研究,2000,(04).
关键词:收入差距;公平;效率
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5-0049-03
在我国,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收入差距问题并不是简单予以缩小就能解决的,而是一种对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取舍问题。
一、产生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及影响
(一)市场竞争产生的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合理拉大收入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企业之间和个人之间。
企业之间的竞争。通过竞争,使那些更有能力创造价值,有更广阔发展空间的企业存活下来。而那些生产技术落后,不善于抓住市场机遇的企业则面临破产。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竞争中壮大自己。为了保证本企业不在下一次的竞争中失败,企业必须加强管理,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这种竞争虽然会导致不同企业效益的差异,使不同企业职工所获报酬不同,拉大了他们之间收入的差距。但这种收入差距能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是人们可以接受的。
个人之间的竞争。通过竞争,使那些个人素质高,工作能力强,适应市场,业绩突出的人获得更高的报酬。在这种收入差距的激励下,人们会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来改善生活水平。这也同样是有益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当然,竞争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由于个人条件不同,机遇不同,同样的努力不一定获得相同的回报。但总的来说,竞争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教育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效率。
(二)城乡分割的体制及政策导致的收入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伟认为:公平指的是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权利平等,不公平首先是指在利用资源的机遇上不平等、不公平,由于体制和政策而造成的社会成员在资源利用上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
1.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空间
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与农村的劳动力流动不充分有很大的关系。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一方面,城镇人口的收入显著增加,与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农村人口仍然停留在手工耕种阶段,农业现代化程度极低,导致人均收入水平上升缓慢。同时,由于农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取消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利益的政策和规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有所缓解。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加了农村居民的非农收入,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方说,劳动力流动在一些富裕地区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在一些贫困地区却起到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富裕地区,外出劳动力主要来自一些低收入家庭。而在贫穷地区,他们则主要来源于中等偏上收入的家庭。这个问题就要求国家给予贫困地区以相当的扶持力度,使其有能力通过进城务工等增加非农收入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因为这是市场机制本身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2.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建国初期,城乡收入差距不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落后、城镇也比较落后的缘故,典型的城乡共穷。为了发展城镇工业,国家一度实行了工农业“剪刀差”。用农业创造的财富转移给城镇工业,促进城镇发展,但也促成了城乡的不平衡发展,使农民不能充分进行资金的积累,进行生产资料的更新,拉大了城乡的差距。
3.农民的税费负担过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在农业税取消之前,广大农民相比于城市工人承受着更大的税费压力。农民的收入原本就普遍低于城市人口的收入,再加上农业税费负担较重,结果导致城乡个人可支配收入差距拉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又进一步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在外国农民使用镰刀锄头的时候我们同样使用镰刀锄头,当外国农民拥有大片农场、开拖拉机播种、用飞机喷洒农药时,我们仍然是镰刀锄头。直到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取消农业税,关注“三农”问题之前一直是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致使我们现在要用更大的代价来弥补以前的损失。
可见,政策体制因素所引起的收入差距扩大化问题在以牺牲公平为代价后,却没有取得更高的效率。
(三)市场化程度低和管理不完善造成的收入差距
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市场化改革还不成熟、不完善,机会平等原则远未实现,这也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完善所导致的收入差距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下面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
1.垄断所产生的收入差距
垄断企业,凭借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控制产品价格,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与竞争性企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可以肯定的是,垄断作为与竞争相对的概念,是不利于经济社会成长的。在我国,产生垄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时期大量国有垄断企业的存在,而改革后又没有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仅以国有银行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在我国,由于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允许个人和企业开办银行的,由于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使其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也拉大了国有银行职工与其他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显现出极大的不公平,造成人们心理失衡。同时,它也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抑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得在与世界接轨的今天,银行业仍然显得十分幼稚,没有能力与国外的私营银行进行竞争,降低了我国银行业的效率。可见,由于垄断所产生的收入差距问题是既无公平又损害了效率,其后果相当严重。
2.有的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和寻租行为所产生的收入差距
有的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和寻租行为所产生的收入差距问题是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也是由于体制不健全,管理不完善所造成的。这种差距扩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巨大的利益使这些政府官员的收入大大增加,形成暴富阶层,超出了合理范围。拉大了其与普通社会成员的差距,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使人们丧失对政府的信任,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对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第二,权钱交易不仅造成腐败官员本身的暴富,更重要的是由腐败、权钱交易所造成的市场配置不合理。即腐败可以让少数人或少数厂商以比市场低的成本获得稀缺资源,并利用这种稀缺资源谋取暴利,拉大了这部分人同其他大部分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创造财富获取收入的人的差距。这种影响所造成的后果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则是相当大的。削弱了人们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创造财富和收入的积极性,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表现出极大的不公平。很容易激起人们的不满情绪,激化矛盾,甚至导致政府形象受损,人民对政府不再信任等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这种影响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它既影响效率又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公平,是最应该坚决予以打击的。
3.市场上的欺诈和投机行为所带来的收入差距问题
由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存在法制不健全和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诱惑下,以钻法律空子和管理空子为手段获取收入,如偷税漏税,制假贩假,缺斤少两,坑蒙拐骗等。这些人靠钻法律和管理的空子发了财,成为暴富阶层,严重地危害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沉重地打击了诚实劳动,奉公守法的人,是一种绝对的不公平,也拉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而且是明显的不合理的差距。
二、对缩小我国收入差距的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不同原因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对经济的影响不同,我们既不能听任收入差距任意拉大,又不能取消一切收入差距。也就是说,我们要正视收入差距问题的存在,并区别对待收入差距,正视合理差距,尽可能地减少并消除不合理差距。
(一)承认并肯定合理的收入差距
那些由于市场竞争所产生的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能够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我们要承认它,并发挥其对社会成员的激励作用。当然,对这种原因所引起的收入差距也要适当控制,使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限制并取缔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对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冲击所产生的心理不平衡,主要来自于不合理收入差距的一面,它扭曲了人们的心理,从而产生的消极、不满甚至怨恨情绪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也有失分配的公平。对此,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矫正和打击,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加强监督,健全市场体系
对于垄断行业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对有些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要在一定范围内取消国家特许的垄断,允许国内外资金进入竞争,创造条件,让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以形成竞争的市场。消除高额垄断利润,同时对垄断产品价格进行控制,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实行国家公务员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坚决打击不法收入,加强廉正建设。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法律制裁来威慑腐败现象的发生,增大其通过腐败,权钱交易等寻租行为带来不合理收入的成本。通过加强社会监督,让民众更广泛地加入到监管体制中来。出台更便捷的举报机制。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腐败的机会,而且还可以缓解人们心态的不平衡,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2.进一步调整税收政策和农村政策
国家可以进一步通过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调节各社会阶层的收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如进一步完善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在适当的时候开征遗产税、赠予税等税种,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并加强税收征管,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加大收入调节力度,形成收入再分配机制。
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打破城乡分割、地区壁垒,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人口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农村政策方面要继续增加公共财政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继续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种粮补贴,使得我国农业有长足的发展;并鼓励农村劳动力输出,妥善解决其留守子女的生活问题以及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工子女的读书问题。
3.加强扶贫、教育培训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对低收入家庭的救济和扶持也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的重要方面,而且我们不仅要予以物质上的扶持,还要给予其受教育的机会,帮助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老有所养,这可以改变人们的投资预期,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提高消费水平。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合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李实、魏众、古斯塔夫森.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分配[J].经济研究,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