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田汽车近日深陷汽车丑闻不能自拔。2月5日,丰田公司在日美两大市场召回刹车系统出现问题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预计总量为27万辆。这是丰田公司继2009年底的“脚垫门”和2010年1月的“踏板门”后,再次卷入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召回。而后宣布卡罗拉或将召回,将使得丰田召回门事件进一步升级。
据悉,丰田在美国发布第二次大规模召回后,其零售市场份额下滑多达5个百分点,从1月21日的17.5%降至2月中旬的12.1%。自从去年11月份以来,丰田已在美国市场召回超过六百万辆汽车,大多数都是因为油门相关问题。
处理危机方式让人腹诽
面临着召回事件的逐步升级,也暴露了丰田在处理危机方式上的偏差,使得丰田在被召回的道路上越陷越深。美国运输部部長拉胡德近日就批评丰田公司在油门踏板安全问题上的反应过于迟钝,在美国政府施压后,丰田才同意大规模召回车辆。
而丰田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远远。在接下来的普锐斯问题上,也暴露出其不老实的一面。据丰田方面称,公司已经从2010年1月份起开始采取相应措施,在普锐斯生产中更改了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电脑程序,而接到投诉的销售商也对问题普锐斯进行了维修。这意味着接到相关投诉后,丰田召回措施的公布比生产技术改进措施要晚一些。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丰田知错就改的做法可圈可点。但是却忽略了一个前后顺序问题。安全问题瞬息变化,厂家的主动召回是在与时间赛跑,早一些公布召回方案,就有可能减少一例召回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多挽救一条生命。
而丰田前后倒置的应急方案,自然会引发相关消费者的质疑和不满。
丰田汽车将东进西退?
众所周知,日美两国之间就汽车双边贸易问题之争曾先后持续数载,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磕磕绊绊。丰田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可谓来之不易。但是此次丰田因安全问题出现纰漏,很有败走滑铁卢之险。
据相关媒体报道,受召回事件影响,丰田1月在美国市场销量骤降16%,数年来首次月度销量跌破10万辆关口,预计2月销量还将继续下降。而同样为日系车辆佼佼者的本田,同样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担忧。在美日系车辆必然受此影响。
以安全和经济著称的日系车辆,盘踞美国及欧洲市场十几年,堪称世界汽车行业成功运作的典范。但是受此召回门事件影响,将会严重影响其品牌形象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势必造成销售量的下挫。因此,丰田在美市场萎缩或已成不争事实。而其全球战略也必将调整,延缓继续开拓步伐。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虽然丰田车辆此次形象大打折扣,影响在美市场,但是相对于欧美市场,亚洲及非洲市场由于市场远未饱和处于发展期,因此,汽车行业仍有大的发展前景。经过此次风波,丰田将逐步转移市场重心,重点开拓东南亚等亚洲市场。凭借日系车辆的优势,将会很快打开市场,扭转颓势。东南亚汽车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中国市场将受挫 竞争更激烈
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丰田在中国的召回行动不下4次,先后有凯美瑞、威驰、卡罗拉等在中国畅销的车型被召回,涉及车辆超过100万辆。虽然相对于美国等市场,中国丰田召回数量尚属少数,但是对于十几年倾力耕耘的中国市场影响力也不可低估。 “召回大王”这个称呼,就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丰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频现安全问题的无奈和不满。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语曾被中国消费者所熟知,但是丰田此回能否扭转其负面品牌形象尚存未知。不过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丰田召回门事件的影响,中国2010年汽车市场更存变数,质量与低成本之间的平衡将更多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低成本不能等于质量差
根据各大汽车企业2009年底陆续发布的产销计划,2010年中国车市的规模或将达到惊人的1800万辆。无疑,2010年中国仍将蝉联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的位置。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更加红火。但丰田汽车目前遭遇的“召回门”却增加了消费者对汽车质量的担忧。
丰田汽车之所以能够打进美国市场并站稳脚跟,与其低成本战略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丰田近期进行的一系列召回,却暴露出一些汽车厂商急于求成造成的恶果。汽车厂家在利用通用件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的时候,如何才能牢固地把握住质量的底线,成为把在所有车企面前的一道选择题。业界认为,丰田近年来在全球的大举高速扩张为质量危机埋下了隐患。以丰田引以为傲的“丰田生产方式TPS”为例,旨在通过彻底消除浪费以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短期交货”,通过自动化和准时化生产两大理念确保生产效益。但是现在看,丰田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成功抓住了成本控制和效益的核心,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质量、设计和监控的底线。
由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清华汽车工程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CAAS)》,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2009年中国车主的投诉比2008年大幅上涨了39.7%,这个数字几乎与2009年中国车市增长的幅度同步;而尤为让人担心的是,在中国车主的这些投诉中,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比例达到45.8%,高居第一。汽车质量,成为中国车主在过去一年里最不满意的购车和用车体验。
如何在实现市场扩张、经济份额增长的同时,保证汽车质量和安全,将成为考验汽车企业的一道难题。
文/哈建伟编辑/梁峥
据悉,丰田在美国发布第二次大规模召回后,其零售市场份额下滑多达5个百分点,从1月21日的17.5%降至2月中旬的12.1%。自从去年11月份以来,丰田已在美国市场召回超过六百万辆汽车,大多数都是因为油门相关问题。
处理危机方式让人腹诽
面临着召回事件的逐步升级,也暴露了丰田在处理危机方式上的偏差,使得丰田在被召回的道路上越陷越深。美国运输部部長拉胡德近日就批评丰田公司在油门踏板安全问题上的反应过于迟钝,在美国政府施压后,丰田才同意大规模召回车辆。
而丰田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远远。在接下来的普锐斯问题上,也暴露出其不老实的一面。据丰田方面称,公司已经从2010年1月份起开始采取相应措施,在普锐斯生产中更改了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电脑程序,而接到投诉的销售商也对问题普锐斯进行了维修。这意味着接到相关投诉后,丰田召回措施的公布比生产技术改进措施要晚一些。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丰田知错就改的做法可圈可点。但是却忽略了一个前后顺序问题。安全问题瞬息变化,厂家的主动召回是在与时间赛跑,早一些公布召回方案,就有可能减少一例召回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多挽救一条生命。
而丰田前后倒置的应急方案,自然会引发相关消费者的质疑和不满。
丰田汽车将东进西退?
众所周知,日美两国之间就汽车双边贸易问题之争曾先后持续数载,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磕磕绊绊。丰田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可谓来之不易。但是此次丰田因安全问题出现纰漏,很有败走滑铁卢之险。
据相关媒体报道,受召回事件影响,丰田1月在美国市场销量骤降16%,数年来首次月度销量跌破10万辆关口,预计2月销量还将继续下降。而同样为日系车辆佼佼者的本田,同样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担忧。在美日系车辆必然受此影响。
以安全和经济著称的日系车辆,盘踞美国及欧洲市场十几年,堪称世界汽车行业成功运作的典范。但是受此召回门事件影响,将会严重影响其品牌形象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势必造成销售量的下挫。因此,丰田在美市场萎缩或已成不争事实。而其全球战略也必将调整,延缓继续开拓步伐。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虽然丰田车辆此次形象大打折扣,影响在美市场,但是相对于欧美市场,亚洲及非洲市场由于市场远未饱和处于发展期,因此,汽车行业仍有大的发展前景。经过此次风波,丰田将逐步转移市场重心,重点开拓东南亚等亚洲市场。凭借日系车辆的优势,将会很快打开市场,扭转颓势。东南亚汽车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中国市场将受挫 竞争更激烈
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丰田在中国的召回行动不下4次,先后有凯美瑞、威驰、卡罗拉等在中国畅销的车型被召回,涉及车辆超过100万辆。虽然相对于美国等市场,中国丰田召回数量尚属少数,但是对于十几年倾力耕耘的中国市场影响力也不可低估。 “召回大王”这个称呼,就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丰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频现安全问题的无奈和不满。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语曾被中国消费者所熟知,但是丰田此回能否扭转其负面品牌形象尚存未知。不过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丰田召回门事件的影响,中国2010年汽车市场更存变数,质量与低成本之间的平衡将更多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低成本不能等于质量差
根据各大汽车企业2009年底陆续发布的产销计划,2010年中国车市的规模或将达到惊人的1800万辆。无疑,2010年中国仍将蝉联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的位置。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更加红火。但丰田汽车目前遭遇的“召回门”却增加了消费者对汽车质量的担忧。
丰田汽车之所以能够打进美国市场并站稳脚跟,与其低成本战略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丰田近期进行的一系列召回,却暴露出一些汽车厂商急于求成造成的恶果。汽车厂家在利用通用件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的时候,如何才能牢固地把握住质量的底线,成为把在所有车企面前的一道选择题。业界认为,丰田近年来在全球的大举高速扩张为质量危机埋下了隐患。以丰田引以为傲的“丰田生产方式TPS”为例,旨在通过彻底消除浪费以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短期交货”,通过自动化和准时化生产两大理念确保生产效益。但是现在看,丰田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成功抓住了成本控制和效益的核心,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质量、设计和监控的底线。
由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清华汽车工程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CAAS)》,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2009年中国车主的投诉比2008年大幅上涨了39.7%,这个数字几乎与2009年中国车市增长的幅度同步;而尤为让人担心的是,在中国车主的这些投诉中,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比例达到45.8%,高居第一。汽车质量,成为中国车主在过去一年里最不满意的购车和用车体验。
如何在实现市场扩张、经济份额增长的同时,保证汽车质量和安全,将成为考验汽车企业的一道难题。
文/哈建伟编辑/梁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