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国画收藏逐渐被人重视。90年代末期稍有一些“小名头”画家的作品,一般也要卖到四位数以上。记得十五六年前,我有一位朋友很喜欢国画,买不起,托人搞来了一幅著名画家、教育家谢瑞阶老先生1981年8月份创作,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国家接待厅题名为《大河上下浩浩长春》的国画宣纸有限印刷品,拿给我们几个朋友一起欣赏。实际上欣赏的愉悦,是囿于客观条件所形成的一种标准而产生的,标准设置越高,喜悦的概率就越低。好在此画当时被誉为象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社会主义山水画的里程碑,没有机会上人民大会堂观摩,能够看到宣纸有限印刷的复制品,当然,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
有中国画开始,就有山水画。山水画在东晋时,主要还是人物画的衬托和装饰手法。山水景色作为主要的表现内容加以描绘,是从五代南唐开始的。当时有南北两派,在南方,江南山水画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据杨仁恺主编的《中国书画》介绍:“山水被作为人们世代生息的环境加以描绘。……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善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风景,尤能体现风雨明晦的变化。”但在瓷器上以山水风景作为主要装饰手法,要比南唐至少晚了700年,现在可以看到的,明代晚期已经有了这方面雏形的作品,但数量很少。
由于绘画技法的发展,特别是青花原材料的创新,清代康熙青花的五种色阶,能更好地表现国画的水墨效果,青花山水在清代康熙时期有了发展。乾隆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当时的绘画名家对瓷绘逐步产生影响,以后一直到清末民初,写意山水画作为主要的纹饰,又有了进一步的创新。晚清时期还出现了以瓷为纸,借鉴中国画浅绛山水的技法,在众多的瓷器品种中新创了浅绛彩山水画,也成了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大亮点。
清代中晚期,文房用具特别是哥釉笔筒上,绘青花山水风景纹饰的特点反映得很充分。哥釉表面的米黄釉色和开片纹,给人以绢的质感,并表现出一种清雅的古韵,其绘瓷艺术又展现了自南唐董源,直至清代张宗苍等众多名家墨笔山水的画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效果。
我在收藏方面设置的标准不高,所以对这类东西至少比较偏爱,找了几只这种类型的笔筒,供欣赏。
哥釉青花笔筒特征
哥釉青花较早是在明代万历时烧制,清代康熙以后都有制作。据耿宝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鉴定》介绍:万历哥釉青花“大多胎体粗糙厚重,衔接痕明显,底足处理多不规整,釉面米黄色或黄色,开片的纹路并非常见的黑色,而是粉红色。”我接触的清代哥釉青花笔筒,大都与上述特征相似。
有中国画开始,就有山水画。山水画在东晋时,主要还是人物画的衬托和装饰手法。山水景色作为主要的表现内容加以描绘,是从五代南唐开始的。当时有南北两派,在南方,江南山水画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据杨仁恺主编的《中国书画》介绍:“山水被作为人们世代生息的环境加以描绘。……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善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风景,尤能体现风雨明晦的变化。”但在瓷器上以山水风景作为主要装饰手法,要比南唐至少晚了700年,现在可以看到的,明代晚期已经有了这方面雏形的作品,但数量很少。
由于绘画技法的发展,特别是青花原材料的创新,清代康熙青花的五种色阶,能更好地表现国画的水墨效果,青花山水在清代康熙时期有了发展。乾隆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当时的绘画名家对瓷绘逐步产生影响,以后一直到清末民初,写意山水画作为主要的纹饰,又有了进一步的创新。晚清时期还出现了以瓷为纸,借鉴中国画浅绛山水的技法,在众多的瓷器品种中新创了浅绛彩山水画,也成了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大亮点。
清代中晚期,文房用具特别是哥釉笔筒上,绘青花山水风景纹饰的特点反映得很充分。哥釉表面的米黄釉色和开片纹,给人以绢的质感,并表现出一种清雅的古韵,其绘瓷艺术又展现了自南唐董源,直至清代张宗苍等众多名家墨笔山水的画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效果。
我在收藏方面设置的标准不高,所以对这类东西至少比较偏爱,找了几只这种类型的笔筒,供欣赏。
哥釉青花笔筒特征
哥釉青花较早是在明代万历时烧制,清代康熙以后都有制作。据耿宝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鉴定》介绍:万历哥釉青花“大多胎体粗糙厚重,衔接痕明显,底足处理多不规整,釉面米黄色或黄色,开片的纹路并非常见的黑色,而是粉红色。”我接触的清代哥釉青花笔筒,大都与上述特征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