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Infortrends Research Group(下面简称IRG)最近发布了一项预测,称:根据对北美民用数码相机的调查,结果显示传统胶卷相机(不包括一次性相机)将在2008年几乎为数码相机所取代。这条消息的传播,给了不少人一个震惊:照相已快不用胶卷了!那么,有了数码相机后,我们还会用胶卷吗?这是一个现实的,广大摄影爱好者、影像工业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选数码还是选胶片?
对广大业余照相者而言,究竟该用胶卷照相,还是用数码成像?大家在选购时所关心的无非就是这三方面的因素:好不好,贵不贵(花费多少)和是否方便。
好不好,是指最终得到的影像或图片质量是否令人满意。一幅好的影像或图片(抛开拍摄对象、构图等人为的因素),应是影调好、景物细部再现好、色彩还原好、图像清晰等等。就分辨率而言,目前所用胶卷的解像率多在100-120线对/mm水平,好的达140线对/mm;若取100线对/mm水平,则35mm负片每画幅上的像素是1728万;若取140线对/mm水平,相当于3388万。而数码相机方面,2000年以来,陆续推出400万、500万、600万以及更高像素的数码相机,如Nikon D100是600万像素。Sony DSC-F828为800万像素,柯达DSC Pro14n专业相机达1389万像素, Canon EOS 1Ds采用1130万像素的CMOS芯片。此外1600万像素的CCD芯片已经开发成功。同时数码相机的其它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因此,在影像清晰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但是,由于采用CCD记录影像时存在向红外方面漂移的特性和对强光和阴影部分细节记录的损失。数码成像在彩色还原、细部表现等方面,还是有些逊色。综观各项性能,总体来说,数码成像的质量与传统成像的质量大体相当,前几年人们谈论较多的数码成像的质量问题(与传统成像比较)正在淡化。
一般顾客选择购买所考虑的第二个主要因素是价格。据统计,国内购买数码相机时以价格为第一考虑因素的,占66.7%。数码新产品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这是一个普遍规律。退回去几年,当今看来尚属低档次的数码相机的价格也相当高,例如35万像素的柯达DC-3 1997年在日本市场上的价格折合人民币约3000多元。随着应用的普及和市场的扩大,数码相机的价格正在快速下落。2001年上市卖1600元左右的柯达Easy Share DX3215(130万像素),当今降价至800元左右。但是,当前数码相机的价格,与传统胶卷相机比,仍然高。画面还算不错的300万级像素数码相机,一般还需约两三千元。
顾客考虑购买的第三个要素,是方便与否。与传统成像比,数码成像主要在这方面具有优势,诸如借助液晶屏显示以了解拍照成功与否的即时性,数码影像可通过 Internet网远距离传输,借助软件可对影像做修补、修改处理等等。当然数码成像当前也还存在一定的劣势(网上服务除外),这就是数码冲扩系统的普及情况还比不上传统胶片,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日本和欧洲,影像服务亭和数码彩扩店已基本建立起来,但远不及传统成像那样发达。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边远城市这个差距更大。
从以上三个方面粗略的分析中不难得出结论,当前数码和传统应各有其市场。
国际权威人士对数码成像和传统成像发展趋势的预测
1、数码成像还将继续高速发展,传统成像市场将在一定程度上被数码成像挤占,这是显而易见的趋势。但是,多快?占多少?从事数码和从事传统成像的各抒已见。
2001年6月份,美国柯达公司负责数码影像的Lewis先生称,柯达公司继续在数码相机和数码网络服务方面加大投资并不意味着柯达要急转弯,并认为胶片不会消失。
柯达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niel A.Carp在2002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称,胶卷仍将盛行几十年,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仍有很大的市场。
富士胶片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古森重隆称,富士公司二十年前开始研究印刷制版电脑化,想进入和胶片说再见的时代,但二十多年过去了,出版界仍然离不开胶片。他认为银盐仍具竞争力,而且技术还在不断进步,数字照相将取代银盐的说法是错误的,数字和模拟(成像)正携手创造新市场。
Epson美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ohn Lang预计,2004年全球数字相机的销售额将达到54%而超过胶卷相机。
美国Adobe Systems公司图像业务部副总裁Brian Lamkin预计,2006年消费者拍摄影像的50%将是数字影像。
IRG的预测是按北美的实情和发展趋势来展望全球恐怕会出现偏差。此外,就是工业发达的北美,也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层次。日本80%的家庭拥有传统相机,欧洲为75%,估计北美也在此范围左右。5年时间要命令中低收入的阶层抛掉传统相机,更新或购数码相机,并不是一件易事。此外,IRG的主要论点是数码服务的快速完善。但是,完善数码服务的速度,按本文前面列举的照相新闻网络的预测,难于在2008年赶上传统影像服务网络的水平。因此,上述其他几家的预测似乎更切实际。
2、数字成像同传统成像正逐步融合,共同发展。数字成像冲击传统成像的同时,也促进了它的发展,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全球银卤彩色相纸的消耗,随着数码成像的快速发展,不仅没有使彩色胶卷有所停顿(预计会下降),反而逐年上升。这得益于传统成像和数字成像的融合——这就是数字彩扩系统(输入的是数字影像,输出的是用银盐相纸制成的照片)。另一重要的融合便是美国Applied Science Fiction公司(以下简称ASF公司)的发明DFP(胶片数字处理)技术。用传统相机和彩色胶卷拍摄之后,不再对胶卷做传统的冲洗加工(既耗时间,又污染环境),而是将经照相曝光后的胶卷,经过干粉显影处理,然后扫描形成影像。该技术2000年对外展示,然后在美国和欧洲试点获得成功。2003年,柯达公司已对外宣布,与ASF公司达成协议,并且已将ASF公司的技术应用于照相小亭。采用这种方法,1个胶卷,在完成拍摄后的7分钟内便可将所拍的全部图像转到数字光盘上,也可以用所得到的数字文件打印出彩色图片。这样,用传统相机和彩色胶卷拍照也能快速得到图像并拥有数码照相的某些优越性。此外,采用胶片数字处理技术后,彩色胶卷中用于产生色彩的成色剂(用量大,且昂贵)可以省去,胶卷生产工艺简化,胶卷的制造成本将大幅度下降。DFP技术将为传统相机和彩色胶卷创造新的市场前景,历史悠久的传统相机在数字化时代将再展身手。
总结
从以上的实际数据和多方面的分析,我想我们应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照相既用数码相机,也用胶卷(将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数码成像和传统成像将进一步融合,共同发展。
选数码还是选胶片?
对广大业余照相者而言,究竟该用胶卷照相,还是用数码成像?大家在选购时所关心的无非就是这三方面的因素:好不好,贵不贵(花费多少)和是否方便。
好不好,是指最终得到的影像或图片质量是否令人满意。一幅好的影像或图片(抛开拍摄对象、构图等人为的因素),应是影调好、景物细部再现好、色彩还原好、图像清晰等等。就分辨率而言,目前所用胶卷的解像率多在100-120线对/mm水平,好的达140线对/mm;若取100线对/mm水平,则35mm负片每画幅上的像素是1728万;若取140线对/mm水平,相当于3388万。而数码相机方面,2000年以来,陆续推出400万、500万、600万以及更高像素的数码相机,如Nikon D100是600万像素。Sony DSC-F828为800万像素,柯达DSC Pro14n专业相机达1389万像素, Canon EOS 1Ds采用1130万像素的CMOS芯片。此外1600万像素的CCD芯片已经开发成功。同时数码相机的其它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因此,在影像清晰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但是,由于采用CCD记录影像时存在向红外方面漂移的特性和对强光和阴影部分细节记录的损失。数码成像在彩色还原、细部表现等方面,还是有些逊色。综观各项性能,总体来说,数码成像的质量与传统成像的质量大体相当,前几年人们谈论较多的数码成像的质量问题(与传统成像比较)正在淡化。
一般顾客选择购买所考虑的第二个主要因素是价格。据统计,国内购买数码相机时以价格为第一考虑因素的,占66.7%。数码新产品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这是一个普遍规律。退回去几年,当今看来尚属低档次的数码相机的价格也相当高,例如35万像素的柯达DC-3 1997年在日本市场上的价格折合人民币约3000多元。随着应用的普及和市场的扩大,数码相机的价格正在快速下落。2001年上市卖1600元左右的柯达Easy Share DX3215(130万像素),当今降价至800元左右。但是,当前数码相机的价格,与传统胶卷相机比,仍然高。画面还算不错的300万级像素数码相机,一般还需约两三千元。
顾客考虑购买的第三个要素,是方便与否。与传统成像比,数码成像主要在这方面具有优势,诸如借助液晶屏显示以了解拍照成功与否的即时性,数码影像可通过 Internet网远距离传输,借助软件可对影像做修补、修改处理等等。当然数码成像当前也还存在一定的劣势(网上服务除外),这就是数码冲扩系统的普及情况还比不上传统胶片,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日本和欧洲,影像服务亭和数码彩扩店已基本建立起来,但远不及传统成像那样发达。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边远城市这个差距更大。
从以上三个方面粗略的分析中不难得出结论,当前数码和传统应各有其市场。
国际权威人士对数码成像和传统成像发展趋势的预测
1、数码成像还将继续高速发展,传统成像市场将在一定程度上被数码成像挤占,这是显而易见的趋势。但是,多快?占多少?从事数码和从事传统成像的各抒已见。
2001年6月份,美国柯达公司负责数码影像的Lewis先生称,柯达公司继续在数码相机和数码网络服务方面加大投资并不意味着柯达要急转弯,并认为胶片不会消失。
柯达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niel A.Carp在2002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称,胶卷仍将盛行几十年,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仍有很大的市场。
富士胶片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古森重隆称,富士公司二十年前开始研究印刷制版电脑化,想进入和胶片说再见的时代,但二十多年过去了,出版界仍然离不开胶片。他认为银盐仍具竞争力,而且技术还在不断进步,数字照相将取代银盐的说法是错误的,数字和模拟(成像)正携手创造新市场。
Epson美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ohn Lang预计,2004年全球数字相机的销售额将达到54%而超过胶卷相机。
美国Adobe Systems公司图像业务部副总裁Brian Lamkin预计,2006年消费者拍摄影像的50%将是数字影像。
IRG的预测是按北美的实情和发展趋势来展望全球恐怕会出现偏差。此外,就是工业发达的北美,也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层次。日本80%的家庭拥有传统相机,欧洲为75%,估计北美也在此范围左右。5年时间要命令中低收入的阶层抛掉传统相机,更新或购数码相机,并不是一件易事。此外,IRG的主要论点是数码服务的快速完善。但是,完善数码服务的速度,按本文前面列举的照相新闻网络的预测,难于在2008年赶上传统影像服务网络的水平。因此,上述其他几家的预测似乎更切实际。
2、数字成像同传统成像正逐步融合,共同发展。数字成像冲击传统成像的同时,也促进了它的发展,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全球银卤彩色相纸的消耗,随着数码成像的快速发展,不仅没有使彩色胶卷有所停顿(预计会下降),反而逐年上升。这得益于传统成像和数字成像的融合——这就是数字彩扩系统(输入的是数字影像,输出的是用银盐相纸制成的照片)。另一重要的融合便是美国Applied Science Fiction公司(以下简称ASF公司)的发明DFP(胶片数字处理)技术。用传统相机和彩色胶卷拍摄之后,不再对胶卷做传统的冲洗加工(既耗时间,又污染环境),而是将经照相曝光后的胶卷,经过干粉显影处理,然后扫描形成影像。该技术2000年对外展示,然后在美国和欧洲试点获得成功。2003年,柯达公司已对外宣布,与ASF公司达成协议,并且已将ASF公司的技术应用于照相小亭。采用这种方法,1个胶卷,在完成拍摄后的7分钟内便可将所拍的全部图像转到数字光盘上,也可以用所得到的数字文件打印出彩色图片。这样,用传统相机和彩色胶卷拍照也能快速得到图像并拥有数码照相的某些优越性。此外,采用胶片数字处理技术后,彩色胶卷中用于产生色彩的成色剂(用量大,且昂贵)可以省去,胶卷生产工艺简化,胶卷的制造成本将大幅度下降。DFP技术将为传统相机和彩色胶卷创造新的市场前景,历史悠久的传统相机在数字化时代将再展身手。
总结
从以上的实际数据和多方面的分析,我想我们应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照相既用数码相机,也用胶卷(将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数码成像和传统成像将进一步融合,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