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5例睾丸扭转的临床资料。结果:彩超检测血流情况的结果表达(CDFI)是诊断急性睾丸扭转的可靠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睾丸存活率的关键,术中应同时固定对侧睾丸。
【关键词】睾丸扭转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83-02
急性睾丸扭转最常见于青春期(12~18岁),峰值发病年龄14—16岁。由于附着于睾丸附睾的系膜引带过窄使睾丸可以像钟摆一样自由旋转,且青春期睾丸体积增大了5~6倍而更容易发生扭转。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推测原因可能是左侧精索更长。睾丸扭转也常见于寒冷季节,推测是由于提睾肌收缩使得睾丸上升和旋转。扭转发生时,静脉血供阻断,出现水肿,但随之而来的动脉阻断则可引起出血,最终导致睾丸坏死。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25例急性睾丸扭转患者的诊治资料作一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5例,年龄15~45岁。左侧16例,右侧9例。首次就诊时间2h~7天。首诊确诊19例,首诊被误诊为急性睾丸附睾炎5例,泌尿系结石1例。15例患者在睡眠中发病,8例发病前有剧烈活动史,2例发生在性生活后。
所有患者起病均有突发性阴囊剧痛,且逐渐加重,伴发热、呕吐18例。体检:患者患侧睾丸肿胀压痛明显,质地硬,与附睾分界不清,Prehn征(阴囊抬高试验)阳性19例。
彩超检查主要表现为睾丸和附睾在阴囊内扭转所致位置改变,附睾位于睾丸前方或侧方;睾丸和附睾内无血流或血流明显减少24例,血流无明显减少1例。
2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率100%,表现为睾丸附睾血供消失或减弱。23例病人行手术探查。其中21例为鞘膜内型,2例为鞘膜外型。2例手法复位,22例手术复位固定术,1例行睾丸切除术。
3讨论
睾丸扭转又叫精索扭转,多发生在青少年,其次为1岁以内的婴儿,12~18岁阴囊急诊中占65%[1]。临床上睾丸扭转分为鞘膜内型和鞘膜外型两类。钟锤畸形是导致睾丸扭转的解剖基础。鞘膜内型多见,好发于青春期,其常见原因是鞘膜壁层在精索的止点过高,睾丸系膜过长或睾丸引带过长或缺如,均增加了睾丸的活动性、睾丸附睾后外侧有一小部分无鞘膜覆盖而直接附着于阴囊壁,有固定作用,当睾丸附睾完全被鞘膜包绕而缺乏这种固定时,易发生睾丸扭转。鞘膜外型少见,常发生于新生儿及1岁以内的婴儿,主要由于患儿睾丸的后外侧与阴囊壁直接附着处多薄弱,使睾丸固定不良。本组资料平均发病年龄16.7岁,30例中25例小于20岁。鞘膜内型睾丸扭转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一侧阴囊内睾丸疼痛,呈持续性,可加剧病放射到股沟及下腹部,伴恶心呕吐。发病初期可触及睾丸附睾的解剖关系及位置异常,但几小时后即不能区分阴囊内部结构。由于提睾肌痉挛及精索扭转缩短,睾丸想向上移位或在横位,患者由于睾丸向上提起而致局部疼痛加重,此体征可作为诊断的佐证。一般无泌尿系症状,阴囊透光试验阴性。鞘膜外型睾丸扭转是鞘膜及其内容物全部扭转。临床表现主要是患儿哭闹,同侧阴囊红肿,阴囊内肿块可比正常睾丸大数倍,不透光,不能触及正常睾丸。在新生儿表现为阴囊肿硬、疼痛和压痛。睾丸扭转易与急性睾丸炎、附睾炎混淆,导致误诊误治,最终睾丸切除等严重后果,甚至出现医疗纠纷。我们的资料中3例为外院误诊为急性睾丸附睾炎,予保守治疗而未进一步检查者,导致睾丸坏死不得已切除睾丸。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除了依据睾丸扭转特有体征进行鉴别外,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及与睾丸附睾炎鉴别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为首选检查方法。本组所有病人均行彩超检查,阳性率达100%。为减少睾丸扭转的误诊,我们的体会是: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凡青少年患者,阴囊一侧肿胀、疼痛,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地体格检查,避免未做任何检查而粗心的诊断为急性睾丸、附睪炎。检查时不要因为阴囊触痛而粗略体检。要重视睾丸扭转特有体征的检查,如患侧睾丸与附睾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睾丸向上移位、固定,提睾肌反射消失,kehn症等;这些体征对睾丸扭转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睾丸扭转时,应尽早行手术探查。一般扭转在10h以内复位者,睾丸可以存活,无严重不良后果;24h内复位者约半数可回复睾丸功能;超过24h多不可避免发生睾丸坏死和萎缩。健侧睾丸是否手术预防固定尚有不同意见。一般认为睾丸解剖异常多为双侧性,应常规手术固定健侧睾丸[2]。本组所有病人均同时行对侧睾丸固定术。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的急症,诊治过程重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尽快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应尽早手术探查,以挽救睾丸。
睾丸扭转后对侧是否固定,目前尚有争议,主张在手术时应同时进行对侧睾丸固定术[注:睾丸固定术的方法很多,对于每一个病人,在手术前应具体检查隐睾的位置,以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和手术方法。对于腹股沟管内的隐睾,大都可以用腹股沟斜切口完成手术。[3]。因为造成睾丸扭转的解剖异常或睾丸扭转的诱发因素多为双侧性,手术应常规行对侧睾丸预防性固定[4],应尽可能减少对侧睾丸发生扭转的可能性。笔者采用睾丸鞘膜翻转法固定睾丸,减少了睾丸固定后萎缩的可能性。
【关键词】睾丸扭转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83-02
急性睾丸扭转最常见于青春期(12~18岁),峰值发病年龄14—16岁。由于附着于睾丸附睾的系膜引带过窄使睾丸可以像钟摆一样自由旋转,且青春期睾丸体积增大了5~6倍而更容易发生扭转。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推测原因可能是左侧精索更长。睾丸扭转也常见于寒冷季节,推测是由于提睾肌收缩使得睾丸上升和旋转。扭转发生时,静脉血供阻断,出现水肿,但随之而来的动脉阻断则可引起出血,最终导致睾丸坏死。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25例急性睾丸扭转患者的诊治资料作一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5例,年龄15~45岁。左侧16例,右侧9例。首次就诊时间2h~7天。首诊确诊19例,首诊被误诊为急性睾丸附睾炎5例,泌尿系结石1例。15例患者在睡眠中发病,8例发病前有剧烈活动史,2例发生在性生活后。
所有患者起病均有突发性阴囊剧痛,且逐渐加重,伴发热、呕吐18例。体检:患者患侧睾丸肿胀压痛明显,质地硬,与附睾分界不清,Prehn征(阴囊抬高试验)阳性19例。
彩超检查主要表现为睾丸和附睾在阴囊内扭转所致位置改变,附睾位于睾丸前方或侧方;睾丸和附睾内无血流或血流明显减少24例,血流无明显减少1例。
2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率100%,表现为睾丸附睾血供消失或减弱。23例病人行手术探查。其中21例为鞘膜内型,2例为鞘膜外型。2例手法复位,22例手术复位固定术,1例行睾丸切除术。
3讨论
睾丸扭转又叫精索扭转,多发生在青少年,其次为1岁以内的婴儿,12~18岁阴囊急诊中占65%[1]。临床上睾丸扭转分为鞘膜内型和鞘膜外型两类。钟锤畸形是导致睾丸扭转的解剖基础。鞘膜内型多见,好发于青春期,其常见原因是鞘膜壁层在精索的止点过高,睾丸系膜过长或睾丸引带过长或缺如,均增加了睾丸的活动性、睾丸附睾后外侧有一小部分无鞘膜覆盖而直接附着于阴囊壁,有固定作用,当睾丸附睾完全被鞘膜包绕而缺乏这种固定时,易发生睾丸扭转。鞘膜外型少见,常发生于新生儿及1岁以内的婴儿,主要由于患儿睾丸的后外侧与阴囊壁直接附着处多薄弱,使睾丸固定不良。本组资料平均发病年龄16.7岁,30例中25例小于20岁。鞘膜内型睾丸扭转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一侧阴囊内睾丸疼痛,呈持续性,可加剧病放射到股沟及下腹部,伴恶心呕吐。发病初期可触及睾丸附睾的解剖关系及位置异常,但几小时后即不能区分阴囊内部结构。由于提睾肌痉挛及精索扭转缩短,睾丸想向上移位或在横位,患者由于睾丸向上提起而致局部疼痛加重,此体征可作为诊断的佐证。一般无泌尿系症状,阴囊透光试验阴性。鞘膜外型睾丸扭转是鞘膜及其内容物全部扭转。临床表现主要是患儿哭闹,同侧阴囊红肿,阴囊内肿块可比正常睾丸大数倍,不透光,不能触及正常睾丸。在新生儿表现为阴囊肿硬、疼痛和压痛。睾丸扭转易与急性睾丸炎、附睾炎混淆,导致误诊误治,最终睾丸切除等严重后果,甚至出现医疗纠纷。我们的资料中3例为外院误诊为急性睾丸附睾炎,予保守治疗而未进一步检查者,导致睾丸坏死不得已切除睾丸。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除了依据睾丸扭转特有体征进行鉴别外,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及与睾丸附睾炎鉴别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为首选检查方法。本组所有病人均行彩超检查,阳性率达100%。为减少睾丸扭转的误诊,我们的体会是: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凡青少年患者,阴囊一侧肿胀、疼痛,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地体格检查,避免未做任何检查而粗心的诊断为急性睾丸、附睪炎。检查时不要因为阴囊触痛而粗略体检。要重视睾丸扭转特有体征的检查,如患侧睾丸与附睾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睾丸向上移位、固定,提睾肌反射消失,kehn症等;这些体征对睾丸扭转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睾丸扭转时,应尽早行手术探查。一般扭转在10h以内复位者,睾丸可以存活,无严重不良后果;24h内复位者约半数可回复睾丸功能;超过24h多不可避免发生睾丸坏死和萎缩。健侧睾丸是否手术预防固定尚有不同意见。一般认为睾丸解剖异常多为双侧性,应常规手术固定健侧睾丸[2]。本组所有病人均同时行对侧睾丸固定术。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的急症,诊治过程重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尽快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应尽早手术探查,以挽救睾丸。
睾丸扭转后对侧是否固定,目前尚有争议,主张在手术时应同时进行对侧睾丸固定术[注:睾丸固定术的方法很多,对于每一个病人,在手术前应具体检查隐睾的位置,以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和手术方法。对于腹股沟管内的隐睾,大都可以用腹股沟斜切口完成手术。[3]。因为造成睾丸扭转的解剖异常或睾丸扭转的诱发因素多为双侧性,手术应常规行对侧睾丸预防性固定[4],应尽可能减少对侧睾丸发生扭转的可能性。笔者采用睾丸鞘膜翻转法固定睾丸,减少了睾丸固定后萎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