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武术和泰国拳,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战术战略;一个历史悠久,功力精湛,具有五百年的历史传承,训练残酷,打法刚猛凶狠,这两个东方搏击术的碰撞,令世人瞩目,心驰神往。本文从对中国散打和泰拳的发展背景,技术特点,竞赛规则和较量情况的分析比较入手,进而找出中国散打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中国散打与泰拳抗衡可借鉴的方法途径,使中国武术更好的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关键词:散手 泰拳 比较 借鉴
中图分类号:G85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217-01
1.1 研究对象
以历届中泰对抗赛,参赛选手及比赛结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为写作本论文作者查阅了大量有关武术散打运动与泰拳运动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泰拳的发展历史和训练方法,以便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丰富、详实的依据。
访谈法:对山东省武术部分武术前辈进行访谈,面对面的了解散打和泰拳各进攻基本技术的动作结构的异同,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第一手资料。
观察法:观看散打和泰拳比赛的录相,对运动员比赛中各种进攻技术的运用情况及其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比较法: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对散打和泰拳各进攻基本技术的动作结构的异同,以及运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2 对武术散打运动与泰拳运动的对比研究
2.1 发展背景
散打的发展背景:散打是中华武术徒手搏击运动的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散打属于武术的搏斗项目,她是以踢、打、摔、拿等为主要技击动作,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现代散打运动的发展则是在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开展起来的,她是汲取了现代西洋拳的竞赛形式以及技术优点,并且结合中国散手自有的技术特点和比赛实践,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体育竞技之体系。
泰拳的发展背景:泰拳是一种实战性极强且威力巨大的徒手搏击术,自古以来,泰拳就以其凶悍残忍、凌厉无比而著称于世,泰拳手曾多次远征欧美各国,以独特的技艺把空手道、跆拳道、自由搏击和拳击的高手们打得一败涂地,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泰拳以无可争议的事实确立了在世界武坛的重要地位。泰拳的发展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相传是由泰国古暹罗王所创;也有传闻是在二千多年前由中国云南省传入。泰拳的群众基础十分广泛,也正由于这个原因,泰拳久盛不衰,并且发展成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武术运动,并且成为一个独立的武学体系。
2.2 技术特点
综合各种教材和多名教练员、运动员对散打与泰拳各种进攻基本技术的阐述,按照拳法、腿法、摔法、肘法、膝法五类技术。
散打的技术特点:中国散打属于搏击类项目,它主要以踢、打、摔、拿为主,散打运动动作变化多样,强调技术的综合性,鼓励多花样、精彩;以灵活多变的腿法和独特的快摔技著称,其踹腿能力和快摔技术使对手防不胜防。散打的进攻技术分为踢、打、摔3大类。所谓踢打法,即为腿法和手法。踢打法共性特征如下:速度快、力量重、力点准、预兆小、方法巧。
泰拳的技术特点:泰拳强调的是动作的杀伤力度,以重挫对手为制胜的目标,不拘形式,只求实用;比赛时多采用立体进攻,进攻凶狠、硬打硬攻、意志顽强;尤其以鞭腿、膝法和肘法著称。边腿、肘法和膝法是泰拳的特长,泰拳没有套路运动,纯对抗性;泰拳腿、脚异常坚硬、身体抗击打能力强;擅长肘、膝技;勇往直前、强攻硬取是泰拳的主要技术风格。
2.3 竞赛规则
2010年3月19日中泰拳比赛规则:第一,每场比赛采用5局制,打满5局决定胜负,每局比赛毛打3分钟(以前各种对抗赛均为2分钟),局间休息1半分钟。第二,中间可以使用摔法,泰方也可使用膝和肘供给,击中身体有效部位得一分(前几届中泰争霸赛,也可以使用摔、膝、肘,但摔得1分、膝肘不得分)。第三,为使比赛更具有悬念,让选手每局比赛都全力以赴,本次比赛每局结束并不当场宣布局分,而是等比赛结束后才亮分(以前比赛每局结束后亮分)。
根据中国散打1998年规则,中国散打的赛制为3局2胜,每局净打2min;禁击部位是后脑、颈部、挡部;禁用方法是肘膝、用拳连击头。得分标准是3分、2分、1分;比赛场地是擂台无绳圈8m×8m;护具为护齿、护裆、护胸、护腿、护脚背。而泰拳的规则是:5个回合每回合3min,中间休息2min,累计得分;禁击部位是后脑、裆部;禁用方法是摔;得分标准是每回合胜者得5分,负得3~5分;比赛场地为擂台有绳圈7.3m×7.3m;护具为护齿、护裆。
3 中国散打的缺点和不足及其可借鉴之处
3.1 缺点和不足
(1)抗打击能力差:与泰拳手相比, 中国散打运动员在技战术上的训练和水平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功力训练却远远不及。正因为如此,历次中泰比赛中,多次出现我方选手重击对手不倒,对手重击我方选手,我方选手因抗打不行而败北的局面。同时,由于功力水平与对手有较大差距,也造成了我方选手因心理上惧怕对手而大多处于被动局面,间接造成了比赛的失利。
(2)肘法、膝法不足:肘、膝方面,泰拳的肘、膝法有相对优势;摔法方面,散打摔法中的主动摔技术因对方凌厉的肘、膝技术的限制,严重受挫,而接腿摔技术由于离对手身体距离较远,不易受对手肘、膝攻击等优点,在中泰对抗赛中表现出绝对优势。
(3)灵活但缺乏力度:拳法方面,散打拳法速度快,技巧性强,但欠缺力度,杀伤力不够,往往造不成实质有效的伤害;泰拳拳法虽然不及散打灵活,不及散打速度快,但是其成功率高,且力度大,杀伤力强,几乎拳拳造成实质性的伤害。相传,我国一代技术宗师李小龙,曾受到泰拳高手的挑战,并与之交手,虽取胜,但亦被对手击成重伤,修养数月才恢复。他对对手的攻击力和抗击力非常惊叹,并潜心钻研提高功力的方法。
(4)耐力不足:体力方面,我们有待提高,从几次比赛中,中方运动员体力普遍不如泰拳手;这点我们回忆5月4日在澳门的比赛,泰方中途违约,要求将原来“如果一方以3:0领先,则为该场比赛的胜方”改为“所有比赛都必须打满五局”,其目的就是以为中方运动员的体力不如他们,并希望在后面的两局比赛中以技术性击倒中方拳手的缘故。这说明我们的散打运动员锻炼的时候较泰拳选手缺乏耐力,不擅长打持久战。
3.2 借鉴
增强身体的抗打击能力:散打作为一种对抗性比赛,对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只有如此,才会尽量的减少中国散打运动员的弱点,有利于中国散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世坤.泰国拳[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
关键词:散手 泰拳 比较 借鉴
中图分类号:G85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217-01
1.1 研究对象
以历届中泰对抗赛,参赛选手及比赛结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为写作本论文作者查阅了大量有关武术散打运动与泰拳运动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泰拳的发展历史和训练方法,以便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丰富、详实的依据。
访谈法:对山东省武术部分武术前辈进行访谈,面对面的了解散打和泰拳各进攻基本技术的动作结构的异同,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第一手资料。
观察法:观看散打和泰拳比赛的录相,对运动员比赛中各种进攻技术的运用情况及其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比较法: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对散打和泰拳各进攻基本技术的动作结构的异同,以及运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2 对武术散打运动与泰拳运动的对比研究
2.1 发展背景
散打的发展背景:散打是中华武术徒手搏击运动的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散打属于武术的搏斗项目,她是以踢、打、摔、拿等为主要技击动作,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现代散打运动的发展则是在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开展起来的,她是汲取了现代西洋拳的竞赛形式以及技术优点,并且结合中国散手自有的技术特点和比赛实践,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体育竞技之体系。
泰拳的发展背景:泰拳是一种实战性极强且威力巨大的徒手搏击术,自古以来,泰拳就以其凶悍残忍、凌厉无比而著称于世,泰拳手曾多次远征欧美各国,以独特的技艺把空手道、跆拳道、自由搏击和拳击的高手们打得一败涂地,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泰拳以无可争议的事实确立了在世界武坛的重要地位。泰拳的发展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相传是由泰国古暹罗王所创;也有传闻是在二千多年前由中国云南省传入。泰拳的群众基础十分广泛,也正由于这个原因,泰拳久盛不衰,并且发展成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武术运动,并且成为一个独立的武学体系。
2.2 技术特点
综合各种教材和多名教练员、运动员对散打与泰拳各种进攻基本技术的阐述,按照拳法、腿法、摔法、肘法、膝法五类技术。
散打的技术特点:中国散打属于搏击类项目,它主要以踢、打、摔、拿为主,散打运动动作变化多样,强调技术的综合性,鼓励多花样、精彩;以灵活多变的腿法和独特的快摔技著称,其踹腿能力和快摔技术使对手防不胜防。散打的进攻技术分为踢、打、摔3大类。所谓踢打法,即为腿法和手法。踢打法共性特征如下:速度快、力量重、力点准、预兆小、方法巧。
泰拳的技术特点:泰拳强调的是动作的杀伤力度,以重挫对手为制胜的目标,不拘形式,只求实用;比赛时多采用立体进攻,进攻凶狠、硬打硬攻、意志顽强;尤其以鞭腿、膝法和肘法著称。边腿、肘法和膝法是泰拳的特长,泰拳没有套路运动,纯对抗性;泰拳腿、脚异常坚硬、身体抗击打能力强;擅长肘、膝技;勇往直前、强攻硬取是泰拳的主要技术风格。
2.3 竞赛规则
2010年3月19日中泰拳比赛规则:第一,每场比赛采用5局制,打满5局决定胜负,每局比赛毛打3分钟(以前各种对抗赛均为2分钟),局间休息1半分钟。第二,中间可以使用摔法,泰方也可使用膝和肘供给,击中身体有效部位得一分(前几届中泰争霸赛,也可以使用摔、膝、肘,但摔得1分、膝肘不得分)。第三,为使比赛更具有悬念,让选手每局比赛都全力以赴,本次比赛每局结束并不当场宣布局分,而是等比赛结束后才亮分(以前比赛每局结束后亮分)。
根据中国散打1998年规则,中国散打的赛制为3局2胜,每局净打2min;禁击部位是后脑、颈部、挡部;禁用方法是肘膝、用拳连击头。得分标准是3分、2分、1分;比赛场地是擂台无绳圈8m×8m;护具为护齿、护裆、护胸、护腿、护脚背。而泰拳的规则是:5个回合每回合3min,中间休息2min,累计得分;禁击部位是后脑、裆部;禁用方法是摔;得分标准是每回合胜者得5分,负得3~5分;比赛场地为擂台有绳圈7.3m×7.3m;护具为护齿、护裆。
3 中国散打的缺点和不足及其可借鉴之处
3.1 缺点和不足
(1)抗打击能力差:与泰拳手相比, 中国散打运动员在技战术上的训练和水平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功力训练却远远不及。正因为如此,历次中泰比赛中,多次出现我方选手重击对手不倒,对手重击我方选手,我方选手因抗打不行而败北的局面。同时,由于功力水平与对手有较大差距,也造成了我方选手因心理上惧怕对手而大多处于被动局面,间接造成了比赛的失利。
(2)肘法、膝法不足:肘、膝方面,泰拳的肘、膝法有相对优势;摔法方面,散打摔法中的主动摔技术因对方凌厉的肘、膝技术的限制,严重受挫,而接腿摔技术由于离对手身体距离较远,不易受对手肘、膝攻击等优点,在中泰对抗赛中表现出绝对优势。
(3)灵活但缺乏力度:拳法方面,散打拳法速度快,技巧性强,但欠缺力度,杀伤力不够,往往造不成实质有效的伤害;泰拳拳法虽然不及散打灵活,不及散打速度快,但是其成功率高,且力度大,杀伤力强,几乎拳拳造成实质性的伤害。相传,我国一代技术宗师李小龙,曾受到泰拳高手的挑战,并与之交手,虽取胜,但亦被对手击成重伤,修养数月才恢复。他对对手的攻击力和抗击力非常惊叹,并潜心钻研提高功力的方法。
(4)耐力不足:体力方面,我们有待提高,从几次比赛中,中方运动员体力普遍不如泰拳手;这点我们回忆5月4日在澳门的比赛,泰方中途违约,要求将原来“如果一方以3:0领先,则为该场比赛的胜方”改为“所有比赛都必须打满五局”,其目的就是以为中方运动员的体力不如他们,并希望在后面的两局比赛中以技术性击倒中方拳手的缘故。这说明我们的散打运动员锻炼的时候较泰拳选手缺乏耐力,不擅长打持久战。
3.2 借鉴
增强身体的抗打击能力:散打作为一种对抗性比赛,对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只有如此,才会尽量的减少中国散打运动员的弱点,有利于中国散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世坤.泰国拳[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