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永胜他留文化考察与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他留文化是永胜边屯文化的两大人文品牌之一,也是云南边屯文化中最具复合特征和代表性的文化。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田野调查法三种方法来研究永胜独特的他留文化,并对它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期望他留文化的精神内涵世代传承,与时俱进。
  关键词:永胜;他留;他留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地方文明进步的标志,其发展和繁荣程度,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他留文化是永胜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也是一种宝贵文化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精神财富,现实的传承和未来的发展仍然是必须认真破解的重大课题。他留文化是永胜边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进行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不仅可以保护和弘扬边屯文化,强化云南文化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而且它具有深远的产业意义,取决于它是一笔丰富的产业资源,尤其是旅游产业资源。他留文化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也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不止是一种理念,它是一种活着的、有生命的、不断变化着的文化,不断开发与他留文化相关的文化、艺术、旅游活动项目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一、他留文化的发展渊源
  历史和文化始终紧密相连,既没有不创造文化的历史,也没有脱离特定历史阶段,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文化。丽江永胜他留文化的产生就和永胜的土司文化紧密相关。
  (一)他留人
  他留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彝族支系按族别称谓划分为水田、他留、崀峨、乡谈、他谷、土家、纳咱、支里等八个支系,从崀峨人中分离出来的一支自称“他鲁粟”,即他留人之先民。他留山是永胜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塞,他留人是永胜高氏土司治下的重要军事力量,他留人在他留山的居住,有着浓厚的军事色彩[1]。元朝末年,北胜世守高氏将他鲁粟集中起来,按下千户之数360户伍组建成一支常备武装——亲军,在灵源箐口建小吉都兵寨。至明末清初,世守高氏又将营盘扩建为城堡,将他鲁粟定名为他留人,城堡定名他留城,“他留”一名正式载入史册。
  (二)他留文化
  他留文化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彝语支民族在老原生文化形态部分,主要包括他留婚俗、丧葬礼仪、语言、服饰、民间歌舞乐器、民间传说、饮食、传统节日等,这是他留人的土著文化,也是主体文化;二是他留人接受汉文化之后形成的他留坟林文化和他留民居建筑文化,属于他留人的吸纳融合文化。他留坟林和他留民居建筑外观形式上较直观地吸纳了汉族风格,但文化内涵上融进了他留文化精神,是彝(他留)汉文化融合的结晶[2]。他留人敬畏自然、祭祖感恩的文化传统贯穿在他们整个文化系统中,培育了健康的审美观念、生态观念和道德价值[3]。
  二、他留文化的具体内容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留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婚恋习俗文化、丧葬文化、碑林文化、铎系文化、纺织技艺文化等等,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4]。
  (一)饮食
  他留人传统生计方式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5]。他留人的饮食为一日三餐,和汉族无异,主食是大米,副食有小麦、玉米、大豆、蚕豆等。他留人喜欢喝茶,与传统的饮茶有区别,成年男女一日三餐不可少,他留人把每餐喝茶和吃饭分开。
  (二)服饰
  火草和各种麻类是他留人织布的原料,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他留火草麻布最大的特点就是耐穿、冬暖夏凉、防治风湿。火草麻布纺织技藝是他留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留人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6]。他留服饰从穿戴场合来讲,有劳动服、礼服、结婚服、和孝服之分;以传统的穿戴年龄来讲,有童装、青年装和老年装之分。男性服饰一般比较简单,只有一种,而女性服装种类较多,从童装至老年装。
  (三)住宅民居
  白墙青砖青瓦,捎带斗拱飞檐,呈布局严谨的四合院,为汉式土木结构建筑,是彝汉文化融合的见证。
  (四)祭祀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他留人最隆重的节日粑粑节,这个节日是他留人缅怀祖先,表示悼念的祭奠活动,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以户为单位,要做从大到小比例匀称的十二个糯米粑粑,放在瓷盘上垒成塔型,由户主端着,全家老小跟随于后去宗支山祭祖。他留人严肃的祭祀活动后面,他们需要的是一种释放,不仅是表达对祖先的怀念,更多的是在坚守着一种信仰[7]。
  (五)婚俗
  他留人的家庭组成是一夫一妻制,他留人的婚恋是神秘而奇异的,女青年到了结婚的年龄,就住进家里准备好的一间恋爱交往活动场所的房房间即“青春棚”[8],在“青春棚”里接待男朋友,他留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终成眷属,必须要“过七关”,即姑娘洗礼仪式结束,换上黑裙子进入“青春棚”,分别由七个有经验的小伙子作为领路人传授恋爱的技巧和方法,同样的小伙子的“七关”又由七个小姑娘分别完成。“过七关”,他留语叫“查无逮”。这种“过七关”其隐喻的神圣性,过程的奇异性,任务的艰巨性,令外人匪夷所思,这也是他留人婚俗的精髓所在[9]。他留男女可以先生育孩子再举行结婚仪式,这也就是云南十八怪之背着娃娃谈恋爱。他留人实行男女自由结合的双系对偶婚制,青春棚也成为了他留人崇尚爱情自由的象征[10]。
  (六)宗教
  在原始宗教信仰上,他留人信奉万物有神、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又因居住在山间,靠山吃饭,故尤为崇拜山神[11]。
  (七)丧葬
  他留人的丧葬仪式体现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也是社会关系的象征性展现[12]。他留人的丧葬仪式,保留了比较原始的习俗,反映出古代他留人对灵魂来生,神鬼等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守旧性和顽固性。他留人的丧葬礼仪,必须请两位丧葬主持人,一位是本民族的“铎系”,是他留人的祭司,由他主持丧葬仪式;另一位是汉族先生,凡涉及到汉族礼仪,都由他处理和协调解决。作为宗教的实践者,铎系被赋予“神性”,作为文化的保存者,铎系又被誉为“智者”。铎系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素养,是他留人世代相传的神圣宗教文化知识的保存者[13]。   (八)坟林文化
  他留人的坟林文化体现了他留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这里碑与碑之间的距离非常近,所有碑文都使用汉字镌刻,万余座古墓碑森然而立,在向活着的人昭示着生与死的边界。石刻上有神兽、花鸟、祥云等图案和浮雕,它们线条古朴,神态各异,憨态之中又见灵动之意。6000余座牌坊式墓碑和近万座无碑墓葬鳞次栉比,其不凡的气势和精湛的石刻造型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三、发展他留文化的对策及建议
  发达国家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历程表明,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文化资源,有效地挖掘文化资源的价值,将现有的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举措[14]。他留文化作为特殊的文化资源,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情感价值、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有待于我们深入发掘和开发利用。永胜发展应着眼大局,认识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15]。永胜未来的产业建设需要把他留文化资源变成产业资源,这样不仅能够丰富他留文化的内涵,还能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具体建议如下:
  (一)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
  通过开展各种民间民族文化活动对他留文化进行宣传,比如坚持他留粑粑节、梨花节、宗支节等民族传统节日。采取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领域,提升宣传质量,增强宣传效果,营造永胜他留文化的浓郁氛围,提升他留文化知名度。
  (二)生态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并举
  他留歌舞艺术、他留服饰、他留饮食、他留节日、他留坟林等他留文化品味特色与他留山秀丽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开发他留风情文化旅游项目,逐步形成文化研究、旅游牵线、民间参与的共同开发他留文化局面,变民族文化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16]。把他留山的生态保护与边屯文化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筹管理。保护和开发并举,打造丽江文化品牌[17]。参与丽江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建设,争取成为滇西北旅游环线上的一个景点,使宝贵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三)以本土教育带动本体文化
  重视本土知识与本土教育创新,是对社会转型的最好回应[18]。可以在永胜成立他留文化志愿者讲解团,即在各中学中采取“自愿报名,择优考虑”的方式从中选出一批学生到他留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并组成一个志愿讲解团队,赋予他们使命和荣誉,在重要节日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承担讲解任务,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他留民俗博物馆人员紧张的情况,最为重要的是文化与教育的结合,让永胜人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从永胜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这种文化的熏陶也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向前的灵魂所在。
  (四)多民族文化互动发展
  做好他留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充分活化纳西族文化、彝族文化、傈僳族文化、普米族文化、白族文化、他留文化资源与边屯文化的良性互动,实现整体发展。借助华丽高速把他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深入到云南、四川的发展中去,并使之发展成为宁蒗文化、华坪文化、丽江文化中的闪光点。
  (五)打造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与旅游互融共赢,要富于创造性[19]。设计好旅游专线,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做好他留文化点、线、面结合的产业群建设,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项目,寓教于乐,寓文化于产业,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与绿色产业、旅游产业融会贯通的文化产业,构建生态旅游文化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最大化,实现永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开发他留粑粑、他留红米、他留酒、他留梨、他留乌骨鸡等他留独特饮食产业。增强旅游的地域文化形象就是旅游产品的附加价值所在[20]。可以打造一批创意文化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使他留文化产品变成丽江旅游特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民族元素的云南特色,最后走出云南。把他留文化资源变成产业资源,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把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经济优势转化为特色优势。推出具有良好性价比的綠色产品,打造绿色产业品牌,使他留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陈洪金.高氏族源与他留山诸“谜”[J].社会主义论坛,2012(11):54-55.
  [2]杨如刚.他留人: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典型[J].社会主义论坛,2010(09):52-54.
  [3]唐嘉荣.他留文化的当代价值[J].社会主义论坛,2014(04):49-50.
  [4]黄彩文,蒋潞杨.永胜彝族他留人社会生活中的礼物馈赠[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29-35.
  [5]王舫,蒋育聪.永胜他留人的传统生计方式及其现代变迁[J].理论研究,2010(05):173.
  [6]子志月,梁锐.永胜彝族他留人火草麻布纺织技艺的保护与传承[J].民族学刊,2015(02): 40-45.
  [7]张璐.坚守中的开放与开放中的坚守—以云南他留人现存的两种民俗文化与民间音乐为中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01):95-100.
  [8]官绍刚.从“青春棚”看他留人婚恋方式的独特性[J].文化.民俗,2016(07):75-77.
  [9]杨如刚.奇异的他留人婚俗[J].社会主义论坛,2010(05):44-45.
  [10]杨春山.他留山他留人的文化脉络[J].社会主义论坛,2013(01):56-57.
  [11]李佳.论铎系与他留文化—兼论他留文化面临的全球化机遇与挑战[J].西部学刊,2013(08):60-63.
  [12]袁园.丽江永胜六德乡他留人丧葬仪式象征符号的解读[J].青年文学家·文化论坛,2013(06):223.
  [13]李佳.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观察—以他留人铎系为案例[J].青年文学家·文化论坛,2013(19):210-213.
  [14]杨宝琼.边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社会主义论坛,2013(03):51-52.
  [15]冯忠.打造新常态下永胜发展升级版[J].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99-101.
  [16]李书燕.把他留文化打造成知名品牌[J].社会主义论坛,2013(11):56-57.
  [17]和慧军.推进丽江文化产业发展实践探索[J].社会主义论坛,2006(02):17-18.
  [18]胡迪雅.少数民族社会转型与基础教育:以云南丽江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03):53-57.
  [19]陶建群,王志远.文化与旅游互融共赢的丽江探索[J].专题调研,2011(12):66-69.
  [20]陈汗青,周祎德.服务设计理念下丽江文化旅游产品系统性开发问题[J].设计艺术研究,2014(04):6-9.
  作者简介:冷天玉(1994-),女,云南丽江人,学士,西南林业大学。
  陈澄(1994-),女,江苏常州人,西南林业大学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交通事故是近几年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且重大车祸伤发生率逐年攀升,严重威胁伤员生命安全,因此院前有效急救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几年我院对重大车祸伤院前急救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
目的 探讨KISS1蛋白在转移性胃癌(MG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3例MGC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其中50例癌旁组织(距离阴性切缘>5 cm)标本,另收集
19岁那年,我在休斯敦太空总署的太空梭实验室工作,同时也在总署旁边的休斯敦大学主修计算机专业.我整天处在学习、睡眠和工作之间,这些几乎占据了我每天的全部时间,但是,只要
分析作品塑造的中国形象,了解西方世界关于中国形象的否定想象及文化传统中社会集体想象的本质,探究“他者”背后的差异机制和权力话语。在作品中,中国形象以“他者”姿态映
目的:分析小儿腹泻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 2018年8月收治的92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单独
《他们眼望上苍》是佐拉·尼尔·赫斯顿最为著名的小说,其以女主人公珍妮追求自我的反抗历程为主线再现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生活状态.对其研究大多从女性文学、小说特征、
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初,由于学习方式、生活状况等各种环境关系发生改变,新生不可避免地面临适应性问题。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
期刊
巴西耳通过探究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中的意象渊源,使其《灰姑娘》中的自然意象具有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面的思想性。象征不仅给童话故事增添了戏剧性,并通过对自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