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影响,家长和教师只有通力合作,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才能帮助幼儿习得并内化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实践以及对家长和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在当前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有的家长片面地追求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忽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的家长缺乏家园共育的理念,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事情,自己只需要负责好幼儿的生活就行了;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事事包办替代,剥夺了幼儿学习与成长的机会,致使幼儿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家长盲目地依赖网络上五花八门的教育方法,不能结合实际开展家庭教育,严重影响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幼儿园教育方法不科学
有的幼儿教师怕家长投诉,一味地迎合家长的需求,过度照顾幼儿,无节制地迁就幼儿,难以科学规范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的幼儿园的习惯养成教育方法不够科学,教师没有较为具体全面的方法可参照,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
(三)家园教育不一致
有的幼儿园会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教师的指导能力欠佳,不能很好地引导家长和幼儿园保持一致教育步调,导致幼儿在园和在家表现大相径庭,使得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缺乏连贯性和衔接性。
二、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两个重要场域,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则是制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两大因素。因此,幼儿园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价值,积极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促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幼儿园要积极协调、利用和完善各种教育资源和平台,多途径、全方位地给予家长高质量的教育指导和引领,有效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与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适宜的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在班级生活区投放“我会叠衣服”图示,让幼儿根据图示轻松学会叠衣服。班级各个区角的物品较多,教师引导幼儿分梯度、按标志摆放,做到整洁有序,无形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收拾整理习惯。幼儿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进行学习的。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例如,要求幼儿不乱扔垃圾,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做到主动将垃圾扔到垃圾桶,并分类投放。另外,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幼儿生活技能大赛”“小小值日生”“争做文明小天使”“好习惯打卡”等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分年龄段设定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經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园课题组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汇编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卫生、文明礼貌、学习习惯的相关课程。例如,为了让小班幼儿爱上洗澡,设计小班健康活动“不爱洗澡的小猪”;依据《指南》健康领域4~5岁幼儿发展目标中的“知道保护眼睛”,设计中班健康活动“爱护眼睛”;为了帮助大班幼儿学会基本的用餐礼仪,懂得爱惜粮食,设计大班社会活动“餐桌礼仪”;等等。活动中,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学展示,让幼儿在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三)将习惯养成教育渗透进一日生活
教师和家长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紧紧抓住教育契机,将习惯养成教育渗透进一日生活,通过不断引导和提醒来规范幼儿的行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和家长可以在班级或家中制作“奖星榜”,对幼儿表现良好的行为给予贴画奖励,不断肯定和鼓励幼儿的正确行为;还可以通过讲道理、适当表扬等方式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巧用过渡环节
一日生活中包含着许多过渡环节,如饭前、饭后、离园前等待时间等。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过渡环节,穿插上幼儿喜欢的手指游戏等,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园课题组共搜集了22个关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文明礼貌、学习习惯的手指游戏视频,如小班的《七步洗手法》、中班的《叠衣服》、大班的《爱读书》等,并录制了相关视频上传到网络APP上,家长可以带领幼儿自行观看和学习。
此外,各种各样有趣的绘本故事对幼儿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幼儿可以从故事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启发。我园课题组共搜集了18个关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文明礼貌、学习习惯的绘本故事,如《根本就不脏嘛》《完美的客人》《小熊想要当邮差》等,并录制了相关音频上传到网络APP上。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每日午睡前的过渡环节播放故事音频,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播放给幼儿听,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多途径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1.定期召开家长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我们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解幼儿教育相关问题,明确家长的教育责任,与家长形成共识,从而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例如,向家长介绍不同年龄段幼儿应该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参考标准,为家长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提供方法指导,从而使家园保持一致教育,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
2.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可以不断挖掘家长资源,邀请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较好经验的家长来园,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不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我园一名幼儿的家长是收纳整理师,教师可以邀请该家长来园为幼儿传授一些整理物品的小技巧。如此,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收纳整理知识,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有效地弥补了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家园合作。 3.构建信息化家园联系平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信息化家园联系平台,使家园保持紧密联系,持续对幼儿开展教育。例如,教师利用班级微信群及时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行为表现,并请家长在家持续教育幼儿,密切家园联系;教师还可以组织家长观看“幼教三六五”微信平台每周五晚上的专家直播,不斷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此外,教师在网络APP上录制的故事、发布的手指游戏视频等,都为家长提供了同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资源,促进了家园共育。
4.科学使用指导用书。幼儿园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的幼儿教育指导用书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动漫界·幼教365》家教版杂志独创了“幸福七日”家庭教育法,每天都有一个科学、系统、有梯度的家庭教育方案,其中不乏一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案例,如“转走坏情绪”“排队进公园”等。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班级家委会的作用,请家委会成员根据杂志相关内容每天向家长推送一个家庭教育方案,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高质量的陪伴变得具体可操作,让科学育儿变得轻松有趣。
5.个别家庭教育指导。针对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家访的形式,对幼儿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家访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在家情况,同时向家长传达幼儿的在园情况,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例如,小班的皮皮刚入园时有咬大拇指的习惯,教师看到后及时进行了纠正,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持续了两个月都没有改善。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到,皮皮妈妈觉得咬大拇指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大影响,在家也试图劝过皮皮,但他没有听,就没有再劝了,想着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不会咬了。于是,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向家长普及了咬大拇指对幼儿的危害,不仅会让幼儿养成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还会对幼儿的个人形象和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较大影响。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坚信孩子咬大拇指的习惯是可以改掉的。同时,教师向家长介绍了帮助孩子改掉咬大拇指习惯等一系列方法,请家长和幼儿园保持同步教育,共同帮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家长和教师的不断渗透和反复强化。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有机结合,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后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P
参考文献
[1]徐思婕.家园共育模式下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J].吉林教育,2020(22).
[2]蒋丽敏.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
[3]王宏霞.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
[4]江晖.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现状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
一、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实践以及对家长和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在当前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有的家长片面地追求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忽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的家长缺乏家园共育的理念,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事情,自己只需要负责好幼儿的生活就行了;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事事包办替代,剥夺了幼儿学习与成长的机会,致使幼儿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家长盲目地依赖网络上五花八门的教育方法,不能结合实际开展家庭教育,严重影响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幼儿园教育方法不科学
有的幼儿教师怕家长投诉,一味地迎合家长的需求,过度照顾幼儿,无节制地迁就幼儿,难以科学规范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的幼儿园的习惯养成教育方法不够科学,教师没有较为具体全面的方法可参照,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
(三)家园教育不一致
有的幼儿园会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教师的指导能力欠佳,不能很好地引导家长和幼儿园保持一致教育步调,导致幼儿在园和在家表现大相径庭,使得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缺乏连贯性和衔接性。
二、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两个重要场域,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则是制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两大因素。因此,幼儿园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价值,积极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促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幼儿园要积极协调、利用和完善各种教育资源和平台,多途径、全方位地给予家长高质量的教育指导和引领,有效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与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适宜的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在班级生活区投放“我会叠衣服”图示,让幼儿根据图示轻松学会叠衣服。班级各个区角的物品较多,教师引导幼儿分梯度、按标志摆放,做到整洁有序,无形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收拾整理习惯。幼儿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进行学习的。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例如,要求幼儿不乱扔垃圾,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做到主动将垃圾扔到垃圾桶,并分类投放。另外,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幼儿生活技能大赛”“小小值日生”“争做文明小天使”“好习惯打卡”等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分年龄段设定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經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园课题组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汇编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卫生、文明礼貌、学习习惯的相关课程。例如,为了让小班幼儿爱上洗澡,设计小班健康活动“不爱洗澡的小猪”;依据《指南》健康领域4~5岁幼儿发展目标中的“知道保护眼睛”,设计中班健康活动“爱护眼睛”;为了帮助大班幼儿学会基本的用餐礼仪,懂得爱惜粮食,设计大班社会活动“餐桌礼仪”;等等。活动中,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学展示,让幼儿在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三)将习惯养成教育渗透进一日生活
教师和家长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紧紧抓住教育契机,将习惯养成教育渗透进一日生活,通过不断引导和提醒来规范幼儿的行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和家长可以在班级或家中制作“奖星榜”,对幼儿表现良好的行为给予贴画奖励,不断肯定和鼓励幼儿的正确行为;还可以通过讲道理、适当表扬等方式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巧用过渡环节
一日生活中包含着许多过渡环节,如饭前、饭后、离园前等待时间等。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过渡环节,穿插上幼儿喜欢的手指游戏等,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园课题组共搜集了22个关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文明礼貌、学习习惯的手指游戏视频,如小班的《七步洗手法》、中班的《叠衣服》、大班的《爱读书》等,并录制了相关视频上传到网络APP上,家长可以带领幼儿自行观看和学习。
此外,各种各样有趣的绘本故事对幼儿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幼儿可以从故事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启发。我园课题组共搜集了18个关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文明礼貌、学习习惯的绘本故事,如《根本就不脏嘛》《完美的客人》《小熊想要当邮差》等,并录制了相关音频上传到网络APP上。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每日午睡前的过渡环节播放故事音频,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播放给幼儿听,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多途径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1.定期召开家长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我们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解幼儿教育相关问题,明确家长的教育责任,与家长形成共识,从而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例如,向家长介绍不同年龄段幼儿应该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参考标准,为家长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提供方法指导,从而使家园保持一致教育,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
2.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可以不断挖掘家长资源,邀请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较好经验的家长来园,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不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我园一名幼儿的家长是收纳整理师,教师可以邀请该家长来园为幼儿传授一些整理物品的小技巧。如此,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收纳整理知识,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有效地弥补了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家园合作。 3.构建信息化家园联系平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信息化家园联系平台,使家园保持紧密联系,持续对幼儿开展教育。例如,教师利用班级微信群及时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行为表现,并请家长在家持续教育幼儿,密切家园联系;教师还可以组织家长观看“幼教三六五”微信平台每周五晚上的专家直播,不斷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此外,教师在网络APP上录制的故事、发布的手指游戏视频等,都为家长提供了同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资源,促进了家园共育。
4.科学使用指导用书。幼儿园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的幼儿教育指导用书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动漫界·幼教365》家教版杂志独创了“幸福七日”家庭教育法,每天都有一个科学、系统、有梯度的家庭教育方案,其中不乏一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案例,如“转走坏情绪”“排队进公园”等。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班级家委会的作用,请家委会成员根据杂志相关内容每天向家长推送一个家庭教育方案,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高质量的陪伴变得具体可操作,让科学育儿变得轻松有趣。
5.个别家庭教育指导。针对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家访的形式,对幼儿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家访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在家情况,同时向家长传达幼儿的在园情况,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例如,小班的皮皮刚入园时有咬大拇指的习惯,教师看到后及时进行了纠正,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持续了两个月都没有改善。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到,皮皮妈妈觉得咬大拇指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大影响,在家也试图劝过皮皮,但他没有听,就没有再劝了,想着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不会咬了。于是,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向家长普及了咬大拇指对幼儿的危害,不仅会让幼儿养成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还会对幼儿的个人形象和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较大影响。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坚信孩子咬大拇指的习惯是可以改掉的。同时,教师向家长介绍了帮助孩子改掉咬大拇指习惯等一系列方法,请家长和幼儿园保持同步教育,共同帮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家长和教师的不断渗透和反复强化。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有机结合,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后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P
参考文献
[1]徐思婕.家园共育模式下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J].吉林教育,2020(22).
[2]蒋丽敏.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
[3]王宏霞.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
[4]江晖.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现状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