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教具 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ao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在小学教育中表现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笔者总结了多年利用学具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经验,发现利用学具不仅可以化解教学中的难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尤其对于小学生这个特定的学习群体,是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学具 教学难点 学习兴趣 创新意识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应试教育正逐步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各种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直观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变静为动、变孤立为相互联系,使学生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学得牢。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首先,利用学具可以化解教学中的难点。所谓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或难以掌握的知识,或较抽象、或较复杂。难,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由于学生难学,也导致了教师难教。如果我们把抽象的知识利用学具,形象、生动、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中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时间教学就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时间比较抽象,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一样能具体的表现出来,单位间进率也比较复杂。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钟面,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观察讨论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钟面模型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即时针走了一小时,分针走了多少分?就很容易得出1小时=60分。学生在操作中就掌握了所学知识,不仅理解得透彻,还记得深刻,老师也通过这种方法提高了课堂效果,使复杂难懂的问题化难为易,突破了教学难点。
  其次,利用学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当一个人对某种活动产生兴趣,才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学习活动更是如此。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数学学具,则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增强学习趣味性,避免教师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例如,在小学数学“分的认识”的课堂上,利用钟表模型开展一些比赛活动:教师拨针,学生抢答;学生拨针,老师回答;一名学生拨针,其余学生抢答;或教师给出时间,让学生拨针表示,看谁拨得又对又快等。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每个学生趣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第三,利用学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容的氛围,并在此氛围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展现学生思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的个体潜能充分释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欲望,以健康的心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不拘泥于教师及他人的意见和结论,不拘泥于教科书和标准答案,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操作性开放性的题,让每个学生积极操作:用同样长度的小棒,3根、4根、5根、6根,能否摆出△?各能摆几个?大部分学生用6根小棒摆了2个三角形,但有些学生的思维就很富有创造性,同样的6根小棒能摆出4个△(摆出一个立体的三棱锥)。这样的操作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对每个人的个性发展起到了很大地促进作用。
  第四,利用学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个人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往往切断了思维的联系”。儿童的学习最初就是从“动作”开始的,其认知规律也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动作及有关的表象是他们认识客观事物和规律的基础及起点。我们运用学具教学,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展开学习,完成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表层到深层的认知过程。操作活动本身,一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过程,二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笔者在教学中总结运用学具操作要注意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
  1.把操作与观察结合起来
  观察本身是一种内化的手段,当它与各种形式的动手操作结合时,使视觉与触觉、运动觉协调起来,便能充分地发挥内化功能,从而形成敏锐的洞察能力,在操作活动中获取对知识的独到见解。例如,教授“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先出示几组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让学生去操作观察,讨论有什么现象;进一步引导他们在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底、等高时,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这样通过观察后得出结论就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
  2.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
  “手使脑得到了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镜子”。教学时加强手与脑的联系,运用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亲自去感知、发现、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亲自创造事物”中快快乐乐地学习。例如,教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使用学具操作几次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空格填满?每次填进空格的学具个数为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通过判断推理与初学的抽象概括,把外部的动作系列内化为凑十的算理算法,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
  3.把操作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展示思维的外在表现。知识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语言内化过程而内化,而操作过程归根到底要上升为抽象的内化过程,必须借助于描述学具操作过程的语言向概括结论的语言转化。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减法”时,在学生几次操作后,引导他们作出概括性的表达:“8比10少2,就把3分成2和1,8加2得10,10加1得11。”这样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就构成了相辅相成的交互过程。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利用学具等教学手段,能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培养高科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朴雪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使用RAISE规范语言RSL给出了UML状态机视图的形式描述.通过这一形式化提出了一种对图形化的UML状态机视图模型的形式化和RSL规范进行集成的框架,这一工作是对UML类图在RSL中
【摘 要】初中生的阅读鉴赏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本人尝试着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初中生阅读鉴赏的探索,并有点收获。本文分成有效计划、有效操作、有效指导、鉴赏效果几个过程来阐述。  【关键词】阅读鉴赏 有效教学 计划操作指导    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学生阅读的理解领悟能力比较低,较严重地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文水平。在学习了新课程背
【摘 要】能力是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在应用中得到发展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能力培养    历史课是初中学生的考试科之一,也是文科生参加高考的必考课之一。中学历史,不是简单的史实堆积,亦不是公式化的条框,而是能够体现历史因果关系及内在联系的具体史实系
全文录出无名氏文章<构施赋>.认识其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从自然生态、景观生态、文化生态几个方面阐明该文章对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