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通常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复习巩固、新课引入或提出问题;第二阶段,思考并解决问题;第三阶段,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并对学生的成果做出适当点评。其中,第二阶段在课堂中往往所占比重最大,教师常会采用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这时候,教师就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对不同学生进行适当的辅导,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到一些课堂辅导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对于接触电脑较少的学生:创造机会,亲身经历
受地区、学校、家庭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平时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电脑,久而久之,动手能力变得越来越弱。
例1:某学生因电脑不能正常访问网络,无法从FTP下载课堂作业而焦急万分。经仔细观察,我发现是电脑的网线接口松了(如图1),但我并不急于告知学生原因,而是给他一个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于是,我帮他分析了无法访问网络的可能原因,他马上判断出可能是网线与主机连接的问题。我鼓励他自己找到网线并连接好,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计算机课堂上,电脑的硬件故障在所难免,譬如显示器连接线松了、内存条松动、键盘鼠标连接不正常……教师在处理此类课堂问题时不要局限于位置的临时调换或让两人共用一台电脑,更应抓住时机,给学生一次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使用与维护电脑的技能。
对于接受较缓慢的学生:耐心讲解,树立信心
课堂上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些学生,别人都做完了他还在犹豫。问他为什么没做好,他低着头告诉你:“老师,你讲的我都听不懂,不知道怎么做。”他们接受知识缓慢,操作能力一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别人的指导和帮助。其他学生一遍就会,而他们却需要两遍、三遍,甚至多遍才能掌握。
例2:Excel公式计算第一课时。教师讲授完公式计算的规则,要求学生完成“2006年比2005年的增长额”计算(如图2)。随后,教师发现有的学生无处着手、鼠标乱点,有的在单元格D3输入公式(=c3-B3)计算出第一个值后,纠结于无法成功实现自动填充。于是,我将这些学生集中在同一位置,先询问操作疑点,再一一讲解。辅导后,学生都顺利地完成了作业,后续观察中发现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落实和应用也较好。
个别辅导面向的范围小,容易抓住学生思维的困惑点,又不影响其他学生的自主学习,辅导的效率高。教师在辅导时应把重点放在对题意的理解、对新授知识或技能的重复讲解和演示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善于提问,树立自信心,循序渐进,“不会的时代”必将终结。
对于注意力易分散的学生:对症下药,发展身心
接受知识较慢的学生,虽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但态度大多还是好的,所以只要多些耐心,问题基本可以解决。然而碰上态度出状况的,如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则需与之智斗了。除了需要耐心,还需对其攻心。
例3:教师再三地讲解如何使用FTP来收发课堂作业。接收作业时,有学生在叫嚷:“老师,我还没有收到作业,您再发一遍。”原来,他还停留在原来的作业收发方式——使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软件。观察到他周边的学生已成功地使用FTP来接收,我微微一笑,轻轻地提醒他请教边上的同学。课后,我找了他谈话,了解到他未认真听讲的原因是:与某同学起了争执,影响了上课的情绪,分散了注意力。
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对于概念认识不清的学生:引导探究,从做中学
有些学生读读、背背是强项,但计算机中有些概念仅靠死记硬背是很难灵活应用的。
例4:文件的命名。一个Word文档经学生重命名后(如图3),学生以为是电脑中病毒了。教师若直接要求学生在文件名后面加上“doc”,学生可能会重蹈覆辙,文件名的概念仍然模糊不清。于是,我请这位学生对另一文件重新命名,并在旁边观察他的操作方法,当出现Windows提示窗口(如图4)时,提醒他仔细分析提示信息,并回忆文件名的命名规则:主文件名,扩展名,查看文件夹选项的设置(如图5):要显示已知类型文件的扩展名,文件的扩展名限制了文件的打开类型。学生明白了这种情况下必须写上文件的扩展名。概念不是死的,教师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通过巧妙地设计,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缘由,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与已有的概念相比较,从做中学,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加深理解。
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还应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要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使他们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课堂,还能自主地学习与成长,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
对于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因势利导,张扬个性
教师在第一阶段花了大量的精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实际过程中,有些学生仍兴趣索然,做睡觉或无精打采状,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无动于衷。
例5:《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一课,教师给出一则关于食品安全的笑话,请学生们以“食品安全”为大主题,自己确定相关小主题,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用Word软件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主题报告。任务布置下去后,我认真观察学生的进展,发现某一学生一直在看苹果公司的网站。我慢慢地走过去,问:“你还没开始老师的作业啊?”他把网站关了,坐在那仍然不动。
师:“你喜欢苹果手机吗?”
生:“当然喜欢。”
师:“那你知道乔布斯吗?”
生:“他去世了,可惜。”
师:“你喜欢他,能否给大家做一份关于乔布斯的图文并茂的报告呢?”
生:“这个内容也行吗?”
师:“当然……”
经过一番短暂的对话后,这位学生迅速着手关于乔布斯的报告。课后批阅他的作业,完成得很好。
在不违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若能根据个别学生的兴趣适当改变任务内容或形式,因势利导,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鼓励个性的发挥,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操作技能好、但喜欢搞“小动作”的学生:另开“小灶”,满足所需
当教师让学生自主实践时,观察到有几个学生在下面偷偷地做其他事。教师走过去询问,听到的回答是:“老师,我都做好了,您教的我都会了。”打开他的作品检查,还真是按要求完成了。
例6:Photoshop图像处理复习课中,教师选用嘉兴平湖中学胡海忠老师开发的“信息技术学习支持系统”软件,要求学生完成3~5个Photoshop操作题(每题分为2个小题),做完后自己批改并订正。约25分钟后,有10个左右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师的要求,还开始玩起了小游戏。当时,我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要求继续做题,而是请他们担当各组的“辅导员”,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作业。实践证明:同伴的辅导有时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在接下来的第二次Photoshop复习课中,教师给这些学生安排了特殊的作业:利用Photoshop为本班设计一个班徽,评选出最优设计奖。图6为学生们设计的班徽作品。
这些学生一般能较快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对信息技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创新能力较强。仅完成课堂作业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若能给他们创造一个合适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吃饱”(当辅导员、设计班徽),不仅能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也能维持课堂纪律,更能体现他们的价值。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接触电脑较少的学生:创造机会,亲身经历
受地区、学校、家庭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平时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电脑,久而久之,动手能力变得越来越弱。
例1:某学生因电脑不能正常访问网络,无法从FTP下载课堂作业而焦急万分。经仔细观察,我发现是电脑的网线接口松了(如图1),但我并不急于告知学生原因,而是给他一个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于是,我帮他分析了无法访问网络的可能原因,他马上判断出可能是网线与主机连接的问题。我鼓励他自己找到网线并连接好,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计算机课堂上,电脑的硬件故障在所难免,譬如显示器连接线松了、内存条松动、键盘鼠标连接不正常……教师在处理此类课堂问题时不要局限于位置的临时调换或让两人共用一台电脑,更应抓住时机,给学生一次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使用与维护电脑的技能。
对于接受较缓慢的学生:耐心讲解,树立信心
课堂上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些学生,别人都做完了他还在犹豫。问他为什么没做好,他低着头告诉你:“老师,你讲的我都听不懂,不知道怎么做。”他们接受知识缓慢,操作能力一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别人的指导和帮助。其他学生一遍就会,而他们却需要两遍、三遍,甚至多遍才能掌握。
例2:Excel公式计算第一课时。教师讲授完公式计算的规则,要求学生完成“2006年比2005年的增长额”计算(如图2)。随后,教师发现有的学生无处着手、鼠标乱点,有的在单元格D3输入公式(=c3-B3)计算出第一个值后,纠结于无法成功实现自动填充。于是,我将这些学生集中在同一位置,先询问操作疑点,再一一讲解。辅导后,学生都顺利地完成了作业,后续观察中发现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落实和应用也较好。
个别辅导面向的范围小,容易抓住学生思维的困惑点,又不影响其他学生的自主学习,辅导的效率高。教师在辅导时应把重点放在对题意的理解、对新授知识或技能的重复讲解和演示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善于提问,树立自信心,循序渐进,“不会的时代”必将终结。
对于注意力易分散的学生:对症下药,发展身心
接受知识较慢的学生,虽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但态度大多还是好的,所以只要多些耐心,问题基本可以解决。然而碰上态度出状况的,如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则需与之智斗了。除了需要耐心,还需对其攻心。
例3:教师再三地讲解如何使用FTP来收发课堂作业。接收作业时,有学生在叫嚷:“老师,我还没有收到作业,您再发一遍。”原来,他还停留在原来的作业收发方式——使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软件。观察到他周边的学生已成功地使用FTP来接收,我微微一笑,轻轻地提醒他请教边上的同学。课后,我找了他谈话,了解到他未认真听讲的原因是:与某同学起了争执,影响了上课的情绪,分散了注意力。
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对于概念认识不清的学生:引导探究,从做中学
有些学生读读、背背是强项,但计算机中有些概念仅靠死记硬背是很难灵活应用的。
例4:文件的命名。一个Word文档经学生重命名后(如图3),学生以为是电脑中病毒了。教师若直接要求学生在文件名后面加上“doc”,学生可能会重蹈覆辙,文件名的概念仍然模糊不清。于是,我请这位学生对另一文件重新命名,并在旁边观察他的操作方法,当出现Windows提示窗口(如图4)时,提醒他仔细分析提示信息,并回忆文件名的命名规则:主文件名,扩展名,查看文件夹选项的设置(如图5):要显示已知类型文件的扩展名,文件的扩展名限制了文件的打开类型。学生明白了这种情况下必须写上文件的扩展名。概念不是死的,教师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通过巧妙地设计,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缘由,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与已有的概念相比较,从做中学,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加深理解。
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还应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要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使他们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课堂,还能自主地学习与成长,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
对于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因势利导,张扬个性
教师在第一阶段花了大量的精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实际过程中,有些学生仍兴趣索然,做睡觉或无精打采状,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无动于衷。
例5:《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一课,教师给出一则关于食品安全的笑话,请学生们以“食品安全”为大主题,自己确定相关小主题,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用Word软件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主题报告。任务布置下去后,我认真观察学生的进展,发现某一学生一直在看苹果公司的网站。我慢慢地走过去,问:“你还没开始老师的作业啊?”他把网站关了,坐在那仍然不动。
师:“你喜欢苹果手机吗?”
生:“当然喜欢。”
师:“那你知道乔布斯吗?”
生:“他去世了,可惜。”
师:“你喜欢他,能否给大家做一份关于乔布斯的图文并茂的报告呢?”
生:“这个内容也行吗?”
师:“当然……”
经过一番短暂的对话后,这位学生迅速着手关于乔布斯的报告。课后批阅他的作业,完成得很好。
在不违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若能根据个别学生的兴趣适当改变任务内容或形式,因势利导,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鼓励个性的发挥,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操作技能好、但喜欢搞“小动作”的学生:另开“小灶”,满足所需
当教师让学生自主实践时,观察到有几个学生在下面偷偷地做其他事。教师走过去询问,听到的回答是:“老师,我都做好了,您教的我都会了。”打开他的作品检查,还真是按要求完成了。
例6:Photoshop图像处理复习课中,教师选用嘉兴平湖中学胡海忠老师开发的“信息技术学习支持系统”软件,要求学生完成3~5个Photoshop操作题(每题分为2个小题),做完后自己批改并订正。约25分钟后,有10个左右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师的要求,还开始玩起了小游戏。当时,我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要求继续做题,而是请他们担当各组的“辅导员”,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作业。实践证明:同伴的辅导有时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在接下来的第二次Photoshop复习课中,教师给这些学生安排了特殊的作业:利用Photoshop为本班设计一个班徽,评选出最优设计奖。图6为学生们设计的班徽作品。
这些学生一般能较快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对信息技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创新能力较强。仅完成课堂作业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若能给他们创造一个合适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吃饱”(当辅导员、设计班徽),不仅能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也能维持课堂纪律,更能体现他们的价值。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