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饭后的美育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zlf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龄前孩子的各种学习,是无法脱离他们的生活、情感与文化背景的。美术课上依葫芦画瓢,有的孩子很擅长画“宇宙” “地球”……感觉他们的认知水平好像很高,但是当我说出一个常见的动植物名称时,孩子们大多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然后回答说:“老师没教过,我不会画!”孩子们缺少对身边的环境认知,我就鼓励他们去大自然中寻找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创作素材,因为这比单纯的画画更能激发孩子的创作潜力。
   餐后散步的即兴创作
   餐后散步,我带着孩子们在大树下捡树枝和落叶。
   我们在宽敞的水泥地上摆放造型,用树叶、树枝拼搭出一个个“跳舞的小人”。
   我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只见小杰用自己的鞋子摆出了一个可爱的“大嘴哥”,孩子们都聚拢过来,讨论“大嘴哥”的造型,接着,他们也纷纷用自己的鞋子来创作属于自己的“跳舞的大嘴小人”。
   大自然是我们创作的素材库,这次即兴创作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不仅学到了有关树、落叶、季节变换等知识,回家还拉着爸爸妈妈玩了很多延伸游戏,比如用落叶做书签、摆各种其他造型。
   “我是孙悟空,瞧我漂亮的帽冠上还有两条翎子!”孩子把京剧中美猴王的舞台造型用落叶展现出来了!
   衣服摆一摆造型,就是一个美丽又潇洒的花瓶,落叶插花瓶,配色真鲜亮!
   “生态式美术”观点:你可以经常问孩子“你想到了什么?你喜欢表现什么?你有什么好点子?”
   把主动权放给孩子,给孩子自主创作的空间和机会。成人要善于做观察者和思考者。
   绘本故事再创作
   “大嘴哥”游戏之后,孩子们对捡落叶热情不减,正好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了绘本故事《阿文的小毯子》,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很好的创作契机。
   我让孩子们讨论“假如我有一条小毯子”的话题,有的孩子说“我想把小毯子当枕头,睡个美美的觉”,有的孩子说“我想和妹妹一起玩毯子秋千游戏”……我把孩子们收集的落叶拿出来,让他们每人挑一片树叶,然后再发给大家彩色的图画纸和事先准备好的小老鼠“阿文”,孩子们一下子来了精神,纷纷创作起属于他们的故事来:
   树叶变成了小朋友,跟阿文一起玩游戏!
   树叶变成了小毯子,阿文睡得香喷喷。
   树叶变成了蝴蝶,飞到了阿文的手上。
   树叶变成了扫把,阿文帮妈妈扫地。
   落叶在孩子们的创意下变得生动有趣,使得绘本故事《阿文的小毯子》深入他们的内心,很长一段时间,“阿文”成了小班孩子们嘴里最常提到的词语,似乎它就在孩子们身边,就是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伙伴。
   “生态式美术”观点:美育并不都是在课堂中实现的,我经常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在树林间,走在石子路上,听鸟语闻花香,捡拾落叶畅谈感受。对美的感受,对大自然的体验,这本身也是美育的一部分。
   厨房里的大宝贝
   豆豆妈妈是美食达人,经常会在朋友圈发一些自制美食的照片和大家分享。
   这一天,豆豆妈妈出乎意料地发了张菜叶子照片,说“豆豆在剩菜堆里找宝贝”,原因是“老师说,扔掉的东西说不定也是宝贝”。
   豆豆妈妈哭笑不得,老师却抓住了热点,在课堂上抛出“厨房里有什么宝贝”的话题和孩子们聊。
   有的孩子说“钢丝球不仅可以刷锅,沾上洗洁精还可以在桌上画出泡沫图案”,有的孩子说“鸡蛋壳上面可以画人,煮熟了就是蛋人”,还有的孩子说“妈妈切掉的、没用的菜可以用来做手工”……
   豆豆赶紧站起来,一副经验十足的样子:“我发现葱的根可以当胡子,藕的头可以当帽子,菜叶子像裙子!”
   蔬菜叶子卷曲伸展的部分弯弯曲曲,还真像裙子呢!
   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们进行了生菜叶、青菜叶的造型活动。
   来自豆豆的菜叶子创意:
   这是穿裙子的公主。
   穿着菜叶裙子的女孩们在开派对呢!
   “生态式美术”观点:幼儿园里有很多可利用的生态材料,家里、厨房里、社区里也有孩子们需要的素材和机会。在生态式美术的活动中,教师是支持者、观察者、欣赏者,同时,也少不了家长们的支持与帮助!家长们的生态式理念直接或间接给予了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助力!
   而在“作品展示” 环节,生态式美术作品不同于其他作品,它的辅助物必须是灵活、机动、循环利用的。比如菜叶子的底纸、夹子和各种彩色贴纸,它们以最好的状态满足孩子们的情感表征,当一段时间过去后,蔬菜叶子干枯后,底纸、夹子与贴纸可以取下收回,继续使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材料的开支也发挥了材料的更多价值。
   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入画
   传统的“废纸变画”活动,一般是用好纸头刻意撕出一定的形状,再让孩子们进行有主题的粘贴画,比如粘贴成妈妈的裙子、装饰花瓶等。而生态式美术活动,则追求材料、孩子创作、课堂氛围的自然流畅。
   生活中的废纸、瓜子壳、花生壳等看似无用,可是在孩子们的眼里也是创作的材料,在孩子们的手中,通过摆一摆、转一转、看一看、画一畫,就会变出奇妙的世界:
   废纸变成了房子,外面下雪了。
   我拿“吹风机”给妈妈吹头发。
   火车呜呜呜地出发了。
   好朋友们一起去玩吧!
   刮风了,我们快点回家!
   “生态式美术”观点:生活中有很多不起眼的物品,只要有一双艺术的眼睛,就可以把它们变成艺术品。这些物品成本低、数量多、低结构,恰恰可以满足幼儿的反复操作、游戏,满足他们对于生活的主动探究与体验认识。
其他文献
栋栋今年2岁了,我们生活在市区,但因为栋栋外婆家在郊区,所以家里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农产品。和小区里的孩子们玩得熟悉了,小伙伴的阿婆妈妈们也经常要我从老家带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孩子们吃得安全。  栋栋还有一个姐姐,现在读高中,因为我坚信0~3岁对孩子的早期发展极为重要,所以姐姐3岁前也是我全职带的。我把全职带娃当成正式的工作认真去完成,带孩子玩就不看手机,全心全意陪伴,一起玩一起探索。  姐姐早期建立
期刊
孩子的眼睛,是从整体认知世界的   有一次,我去邻居家做客,看到了有趣的一幕。   3岁多的乐乐正趴在地上玩拼图,只见他用小手抓着每一个碎片,认真观察,试图将它插到正确的地方。当乐乐拼好了大半时,被一片绿色的碎片难住了。他拿起这个碎片,按颜色区分,找到了正确的位置,想把它放进去。但是,因为没找对角度,放了几次都没成功。这时,他做出了令人驚讶的举动,只见他从地板上爬起来,站到一米之外的地方,从远处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