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资源消耗不断增加,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加大。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资源及区位优势,优化矿业开发区域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尽早谋划主导产业的优势转换,培育新兴产业,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我市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1.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评价
1.1巴彦淖尔市基本情况
1.1.1地理概况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国土总面积为6.44万平方公里。全市地貌特征明显,分为三大类:北部为乌拉特高原,中部为山地与丘陵,南部为平原。北部乌拉特高原有广阔的天然牧场,盛产牛、羊、骆驼及肉苁蓉、黄芪等名贵特产品;南部为著名的河套平原(在地貌上可划分为乌兰布和沙漠、后套平原、明安川、三湖河平原四部分),水资源丰富,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市,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中部为阴山山脉,呈东西向,横亘在巴彦淖尔市中部和东南部(根据分布位置可分为狼山、色尔腾山、乌拉山三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铜、铅、锌、铁、硫铁等资源储量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依托独特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业已成为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农畜产品加工、矿山与冶金、化学工业和电力四大产业)。
1.1.2交通概况
巴彦淖尔市处于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市)-包(头)-银(川)-兰(州)经济带上,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是华北通往大西北的重要交通要道。北与蒙古国有368.9公里的边境线,是国家和自治区向北开放的重要前沿阵地,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京包、包兰、京临、甘(其毛都)-泉(包头市万水泉)、乌(拉山)-锡(杭锦旗锡尼站)铁路等;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东西贯通全境,在建的临哈(临河-哈密)高速、临河-甘其毛都口岸的一级公路等;航空方面,巴彦淖尔市机场的通航营运,使我市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的交通网络格局。
1.2巴彦淖尔市矿业经济总体发展现状
巴彦淖尔市矿山工业发展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本世纪初,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国有矿山转制、重组和引进,一大批有实力的矿业公司在我市进行矿产开发,形成了西部铜业(全国六大铜矿之一)、东升庙矿业、万城商务矿业、紫金矿业、齐华矿业、双利铁矿业、太平金矿、甲生盘铅锌硫铁矿业、大中铁矿业、内蒙古金辉稀矿硫铁矿业、中联水泥矿业等大中型矿业公司,使我市的矿山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并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影响下,矿业总产值连年呈现上升态势,实现了我市矿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2.巴彦淖尔市矿产资源及开发现状
2.1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2.1.1矿产资源赋存状况
巴彦淖尔市地域辽阔,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频繁的岩浆活动、长期的区域变质作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地质构造框架,同时也孕育了品种齐全、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地层发育完整、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条件多样性是我市的重要地质特征。境内有闻名全国的狼山一渣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是自治区铜、铅、锌、铁、硫铁等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探明的矿产共有八大类68种,有46个矿种查明了资源储量,有13种矿产居自治区之首,有6种矿产列自治区第二位。
2.1.2矿业开发现状
构成全市矿产资源优势矿产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可观,潜在经济价值巨大。
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是全市矿产资源主要开发地区。目前正着力逐步打造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能源矿产等探、采、选、冶、加一条龙的链式格局。
3.促进资源型城市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3.1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有经验表明,在资源型城市处于成长期、资源还比较充足时就开始着手转型,既可以少付出许多成本,减少代价,又可以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所以要将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别是产业多元化转型作为事关未来发展的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来研究和推进,可以说,早转型,早主动。
3.2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产业强市工程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继续做大经济总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产提效,二产提质,三产提档,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来抓,着重以工业园为载体,以转型升级为取向,以构建产业集群为重点,按照“提升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型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构建产业集群为重点,努力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就业吸纳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4.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促进资源型城市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矿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矿业基础业薄弱,企业效益较低。当前全市起骨干作用的大型龙头矿山企业还较少。矿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还较低,资源的整体优势没有体现出来,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优势。矿业企业发展呈现“头重脚轻”的局面,资源采掘业多,矿产品加工业少,精深加工更少,矿产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合理开发利用。大多数矿山属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较小,投入不足,整体开发意识不强,技术力量薄弱,生产的产品大都属初级原料型产品,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缺乏竞争优势,产品价格随市场变化涨落很大。
4.1.2矿业经济结构单一,收入稳定性差。一方面,矿产品采掘业及相关产业构成支柱产业,并带动了选洗业、冶炼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在当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新兴产业不多,替代产业少。受矿业巨额利润吸引,大部分社会资金仍选择投向该行业,使产业结构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而矿产资源型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地区资源优势和矿产品市场价格的拉动,受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制约大,不稳定因素多,增收基础不牢,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从长远看,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4.1.3企业自身发展粗放,管理机制不完善。矿业企业中懂生产、善管理、会经济的企业家和生产技术^员少。部分企业业主规范内部管理的意识不强,管理工作不少是由企业所有者自己兼任,或是把各种管理职能尽可能地简化合并集中于少数兀个^手中。由于管理者缺乏专门的专业化训练,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表现简单化和集权化,造成企业管理粗放,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1.4矿业开发前期准备不足,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薄弱,投资存在风险性和盲目性。一些项目建设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就轻易上马,资源的保证程度低,综合回收率低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制约我市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等。
4.2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2.1未雨绸缪,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矿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从开采、高产稳产、衰退直到枯竭的过程。我市目前矿业经济还处于成长期,资源丰富,部分优势矿种新近探明的资源储量在不断增加,但面对我们这样一个西部城市,挑战也更加严峻,如生态环境脆弱、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等突出问题,就必须提前做好主导产业更替前论证和准备工作,积极选择和培育新兴产业,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化,即三大产业根据需求结构,形成恰当协调的比例关系。工业内部要进一步扩展延伸,使以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的采掘工业向以高、精、尖技术为主的深加工工业推进,促使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推进,并利用工矿企业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逐步把产业重心转移到其他支柱产业上,实行主导产业的优势转换,实现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4.2.2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战略应定位清晰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将决定其未来的城市发展路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关键是确立城市定位,再造区域竞争优势。转型发展需要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着手进行,国家层面研究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层面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战略。现阶段,我市资源储备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也要提前谋划,因为资源型城市崛起是依托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资源型产业和下游产业的竞争优势,随着资源储量减少和开采难度的增大,作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产业将逐渐失去竞争优势,所以就必须有新的主导产业来接替。主导产业更替,要立足于资源现状、区位条件、技术实力和投资来源等要素,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和资产存量优化,使资产增量转移到效益较高的产业部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势替代。
4.2.3借鉴经验,加大政府推动力度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因其资源型城市转型较早,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法国的北加莱地区的转型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做法大致上有几条:一是高层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老工业基地重振工作。二是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如对矿工进行免费转岗培训;给矿工进行创业咨询同时提供小额优惠贷款;答应不够正常退休年龄的矿工提前退休并给以较高的退休待遇,并对其免费培训;创造再就业条件;确保矿工的医药费来源,并对职业病进行免费治疗;由国家出资对矿区旧房进行改造等。三是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资源枯竭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进行生产力布局时优先在矿城布点,同时给予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补贴、环保资助、增加研究和发展补助等措施支持矿区。四是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五是建立培养从事老工业基地重振工作的专业队伍。我们应该提前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和做法。国内一些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这方面也做出了有益尝试,如辽宁抚顺、大庆等城市,其转型发展主要是由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同时积极调整城市经济发展布局,最终形成企业向外围工业园区聚集的产业格局和城市居民向城市中心集中发展的格局。这些经验和做法使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4.2.4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
充分利用本地区位、资源、文化底蕴、工矿企业的优势,创新发展思路、突出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培育化工、新型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政策,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增强多渠道融资能力。我市基础原材料工业雄厚而中高端产业薄弱,这正是发达地区转移资本和技术所追求的核心内容,这也正为外部资本进入留下了产业拓展空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内外资本与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态势日渐明晰,项目和资本聚焦我市的态势正逐步显现,这些无疑为我市发挥后发赶超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转移,全面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实现新兴产业替代传统矿业的初步格局。
4.2.5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大力提高行政效率,完善机构设置,优化行政组织结构,理顺职能分工,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合理划分事权,从体制上解决办事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理顺行政执法管理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推行检查报批制、收费登记制。推行电子政务,加强政府网站和数据库建设,采用行政审批电子管理和监控系统,深化集中治理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活动,加大对“慢作为”的治理力度,提高行政机关效能。加强服务和监管,规范和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大力推进政府部门信息公开。
4.2.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发挥交通、区位、特色产业、矿产资源、生态资源等优势,加快融入呼包鄂榆经济圈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引资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把以往“政府主导、偏重鼓励、主要依靠能人”的招商方式转变为“依靠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招商引资”。改进招商手段,采取政府倡导与民间组织、集中推介与分散推广、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上门招商、以情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和网上招商,努力营造一个“重商、亲商、富商”的发展环境。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重点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高度重视科技含量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优势项目的吸引和引进,推进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产业扩张,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引入战略投资者,靠大联强,抱团发展,依托科技创新,延伸能源、有色、黑色金属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扩大引资总量与提高招商水平的全面突破。
五、结论
政府作为一个地区的决策者和国家利益代表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是各种资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是各种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不能只靠市场、企业自发、自主地完成,往往需要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更为科学合理地配置。其中,既有对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和水资源整合,也有对人力、教育、文化、旅游等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组合。只有通过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公平、公正的协调,资源型城市转型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1.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评价
1.1巴彦淖尔市基本情况
1.1.1地理概况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国土总面积为6.44万平方公里。全市地貌特征明显,分为三大类:北部为乌拉特高原,中部为山地与丘陵,南部为平原。北部乌拉特高原有广阔的天然牧场,盛产牛、羊、骆驼及肉苁蓉、黄芪等名贵特产品;南部为著名的河套平原(在地貌上可划分为乌兰布和沙漠、后套平原、明安川、三湖河平原四部分),水资源丰富,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市,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中部为阴山山脉,呈东西向,横亘在巴彦淖尔市中部和东南部(根据分布位置可分为狼山、色尔腾山、乌拉山三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铜、铅、锌、铁、硫铁等资源储量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依托独特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业已成为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农畜产品加工、矿山与冶金、化学工业和电力四大产业)。
1.1.2交通概况
巴彦淖尔市处于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市)-包(头)-银(川)-兰(州)经济带上,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是华北通往大西北的重要交通要道。北与蒙古国有368.9公里的边境线,是国家和自治区向北开放的重要前沿阵地,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京包、包兰、京临、甘(其毛都)-泉(包头市万水泉)、乌(拉山)-锡(杭锦旗锡尼站)铁路等;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东西贯通全境,在建的临哈(临河-哈密)高速、临河-甘其毛都口岸的一级公路等;航空方面,巴彦淖尔市机场的通航营运,使我市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的交通网络格局。
1.2巴彦淖尔市矿业经济总体发展现状
巴彦淖尔市矿山工业发展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本世纪初,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国有矿山转制、重组和引进,一大批有实力的矿业公司在我市进行矿产开发,形成了西部铜业(全国六大铜矿之一)、东升庙矿业、万城商务矿业、紫金矿业、齐华矿业、双利铁矿业、太平金矿、甲生盘铅锌硫铁矿业、大中铁矿业、内蒙古金辉稀矿硫铁矿业、中联水泥矿业等大中型矿业公司,使我市的矿山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并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影响下,矿业总产值连年呈现上升态势,实现了我市矿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2.巴彦淖尔市矿产资源及开发现状
2.1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2.1.1矿产资源赋存状况
巴彦淖尔市地域辽阔,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频繁的岩浆活动、长期的区域变质作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地质构造框架,同时也孕育了品种齐全、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地层发育完整、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条件多样性是我市的重要地质特征。境内有闻名全国的狼山一渣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是自治区铜、铅、锌、铁、硫铁等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探明的矿产共有八大类68种,有46个矿种查明了资源储量,有13种矿产居自治区之首,有6种矿产列自治区第二位。
2.1.2矿业开发现状
构成全市矿产资源优势矿产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可观,潜在经济价值巨大。
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是全市矿产资源主要开发地区。目前正着力逐步打造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能源矿产等探、采、选、冶、加一条龙的链式格局。
3.促进资源型城市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3.1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有经验表明,在资源型城市处于成长期、资源还比较充足时就开始着手转型,既可以少付出许多成本,减少代价,又可以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所以要将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别是产业多元化转型作为事关未来发展的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来研究和推进,可以说,早转型,早主动。
3.2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产业强市工程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继续做大经济总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产提效,二产提质,三产提档,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来抓,着重以工业园为载体,以转型升级为取向,以构建产业集群为重点,按照“提升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型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构建产业集群为重点,努力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就业吸纳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4.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促进资源型城市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矿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矿业基础业薄弱,企业效益较低。当前全市起骨干作用的大型龙头矿山企业还较少。矿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还较低,资源的整体优势没有体现出来,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优势。矿业企业发展呈现“头重脚轻”的局面,资源采掘业多,矿产品加工业少,精深加工更少,矿产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合理开发利用。大多数矿山属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较小,投入不足,整体开发意识不强,技术力量薄弱,生产的产品大都属初级原料型产品,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缺乏竞争优势,产品价格随市场变化涨落很大。
4.1.2矿业经济结构单一,收入稳定性差。一方面,矿产品采掘业及相关产业构成支柱产业,并带动了选洗业、冶炼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在当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新兴产业不多,替代产业少。受矿业巨额利润吸引,大部分社会资金仍选择投向该行业,使产业结构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而矿产资源型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地区资源优势和矿产品市场价格的拉动,受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制约大,不稳定因素多,增收基础不牢,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从长远看,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4.1.3企业自身发展粗放,管理机制不完善。矿业企业中懂生产、善管理、会经济的企业家和生产技术^员少。部分企业业主规范内部管理的意识不强,管理工作不少是由企业所有者自己兼任,或是把各种管理职能尽可能地简化合并集中于少数兀个^手中。由于管理者缺乏专门的专业化训练,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表现简单化和集权化,造成企业管理粗放,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1.4矿业开发前期准备不足,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薄弱,投资存在风险性和盲目性。一些项目建设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就轻易上马,资源的保证程度低,综合回收率低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制约我市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等。
4.2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2.1未雨绸缪,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矿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从开采、高产稳产、衰退直到枯竭的过程。我市目前矿业经济还处于成长期,资源丰富,部分优势矿种新近探明的资源储量在不断增加,但面对我们这样一个西部城市,挑战也更加严峻,如生态环境脆弱、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等突出问题,就必须提前做好主导产业更替前论证和准备工作,积极选择和培育新兴产业,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化,即三大产业根据需求结构,形成恰当协调的比例关系。工业内部要进一步扩展延伸,使以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的采掘工业向以高、精、尖技术为主的深加工工业推进,促使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推进,并利用工矿企业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逐步把产业重心转移到其他支柱产业上,实行主导产业的优势转换,实现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4.2.2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战略应定位清晰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将决定其未来的城市发展路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关键是确立城市定位,再造区域竞争优势。转型发展需要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着手进行,国家层面研究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层面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战略。现阶段,我市资源储备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也要提前谋划,因为资源型城市崛起是依托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资源型产业和下游产业的竞争优势,随着资源储量减少和开采难度的增大,作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产业将逐渐失去竞争优势,所以就必须有新的主导产业来接替。主导产业更替,要立足于资源现状、区位条件、技术实力和投资来源等要素,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和资产存量优化,使资产增量转移到效益较高的产业部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势替代。
4.2.3借鉴经验,加大政府推动力度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因其资源型城市转型较早,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法国的北加莱地区的转型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做法大致上有几条:一是高层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老工业基地重振工作。二是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如对矿工进行免费转岗培训;给矿工进行创业咨询同时提供小额优惠贷款;答应不够正常退休年龄的矿工提前退休并给以较高的退休待遇,并对其免费培训;创造再就业条件;确保矿工的医药费来源,并对职业病进行免费治疗;由国家出资对矿区旧房进行改造等。三是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资源枯竭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进行生产力布局时优先在矿城布点,同时给予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补贴、环保资助、增加研究和发展补助等措施支持矿区。四是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五是建立培养从事老工业基地重振工作的专业队伍。我们应该提前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和做法。国内一些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这方面也做出了有益尝试,如辽宁抚顺、大庆等城市,其转型发展主要是由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同时积极调整城市经济发展布局,最终形成企业向外围工业园区聚集的产业格局和城市居民向城市中心集中发展的格局。这些经验和做法使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4.2.4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
充分利用本地区位、资源、文化底蕴、工矿企业的优势,创新发展思路、突出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培育化工、新型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政策,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增强多渠道融资能力。我市基础原材料工业雄厚而中高端产业薄弱,这正是发达地区转移资本和技术所追求的核心内容,这也正为外部资本进入留下了产业拓展空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内外资本与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态势日渐明晰,项目和资本聚焦我市的态势正逐步显现,这些无疑为我市发挥后发赶超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转移,全面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实现新兴产业替代传统矿业的初步格局。
4.2.5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大力提高行政效率,完善机构设置,优化行政组织结构,理顺职能分工,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合理划分事权,从体制上解决办事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理顺行政执法管理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推行检查报批制、收费登记制。推行电子政务,加强政府网站和数据库建设,采用行政审批电子管理和监控系统,深化集中治理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活动,加大对“慢作为”的治理力度,提高行政机关效能。加强服务和监管,规范和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大力推进政府部门信息公开。
4.2.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发挥交通、区位、特色产业、矿产资源、生态资源等优势,加快融入呼包鄂榆经济圈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引资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把以往“政府主导、偏重鼓励、主要依靠能人”的招商方式转变为“依靠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招商引资”。改进招商手段,采取政府倡导与民间组织、集中推介与分散推广、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上门招商、以情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和网上招商,努力营造一个“重商、亲商、富商”的发展环境。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重点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高度重视科技含量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优势项目的吸引和引进,推进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产业扩张,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引入战略投资者,靠大联强,抱团发展,依托科技创新,延伸能源、有色、黑色金属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扩大引资总量与提高招商水平的全面突破。
五、结论
政府作为一个地区的决策者和国家利益代表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是各种资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是各种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不能只靠市场、企业自发、自主地完成,往往需要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更为科学合理地配置。其中,既有对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和水资源整合,也有对人力、教育、文化、旅游等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组合。只有通过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公平、公正的协调,资源型城市转型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