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矽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的效果。方法入组85例矽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无创通气治疗组(A组)和基础治疗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类指标,包括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WD)、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记录随访1年中两组患者住院频次、住院天数、年死亡率等。结果随访1年结束后,A
【机 构】
:
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呼吸科,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市人工细胞重点实验室,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0017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 300052,天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矽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的效果。
方法入组85例矽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无创通气治疗组(A组)和基础治疗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类指标,包括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WD)、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记录随访1年中两组患者住院频次、住院天数、年死亡率等。
结果随访1年结束后,A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6MWD、mMRC较B组有显著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频次、住院天数均低于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家庭NPPV治疗矽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表现为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减少住院频次、缩减住院时间、降低医保负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茶多酚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原件(Nrf-2/ARE)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9周龄正常(db/m)小鼠1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茶多酚对照组,雄性9周龄同源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1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和茶多酚治疗组,每组5只。其中茶多酚对照组与茶多酚治疗组均给予50 mg/(kg·d)茶多酚灌胃,而空白对照组与造模组均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
目的研究肌动蛋白家族成员C1 (KIFC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KIFC1蛋白在82例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KIFC1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肿瘤结节、肿瘤分级、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及甲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分析,分析HCC患者中KIFC1表达水平对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通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型号胰岛素笔用针头切面设计及尺寸与其穿刺力、流速、按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建立人体皮肤组织和针头模型,并进行针头穿刺的有限元模拟分析。使用测试平台检测25种具有不同几何参数针头的穿刺力、推药压力、流速等参数,分析几何参数对针头性能的影响。结果针头穿刺力与其切面设计密切相关。与三切面针头相比,五切面针头增加了二级倾角和壁角,其针头与组织接触面积更大,接触角度的变化更平缓,降低了针头
目的探讨阿魏菇总三萜(PFTP-E)、齐墩果酸(OA)和紫杉醇(PTX)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和CT26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PFTP-E成分;噻唑蓝实验检测PFTP-E、OA、PTX体外抑制HCT116、CT26细胞的增殖活性;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PFTP-E、OA、PTX对细胞凋亡、周期、线粒体膜电位及胞内活性氧的影响;蛋白
临床上,尿常规检查项目包括尿蛋白、尿酸碱度、尿胆红素等10多项。通常采用干化学方法进行分析,即将尿液浸润多联试剂带后,每联均会发生颜色改变,颜色深浅与该联测定的成分浓度有关,颜色越深,测定的成分浓度越大,反之亦然。介绍了目前临床尿液干化学分析中采用的4种颜色识别技术,分别是基于积分球光电转换的分析技术、基于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的分析技术、基于颜色传感器的分析技术和基于颜色传感器加光纤束的分析技术
目的评价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肩周炎患者15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实际完成治疗的患者120例,其中治疗组67例,对照组53例。治疗组采用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联合肩关节松动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肩关节松动治疗,共治疗2周,每周5次,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每次10 min,关节松动治疗
随着学术交流的国际化,高等院校间公派研究生和访问学者也越来越普遍。详细介绍了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生物医学工程系和放射系的光学成像实验室,同时对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研究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前者的课程设置更加偏向基础理论,培养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而后者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培养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联合人尿液干细胞(hUSCs)移植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5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05只SD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将建模成功的100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黄芪多糖治疗组、hUSCs治疗组和黄芪多糖+hUSCs联合治疗组,每组25只。治疗后2周,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浓度、胰岛素和C肽质量浓度及体质量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hUS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遗传突变和表观遗传变异逐渐累积的结果,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出现症状时已发展至中晚期,接受手术治疗和化疗后的效果往往不理想。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逐渐成为趋势。随着人们对结直肠癌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关于结直肠癌的分子标志物不断被发现,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将分子标志物应用于结直肠癌的筛查有助于疾病的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化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 165)在烟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采用耳静脉注射马血清的方法建立烟雾病动物模型,并通过包装慢病毒的方法原位过表达VEGF16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耳白兔脑组织中VEGF165、EZH2和H3K27me3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