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农村学校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机制,没有教研,教学就没有活力,没有高质量的教研,教学不可能发生深刻的嬗变和飞跃。然而05年通过对我县20多所农村学校的教学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学校教研活动很不正常,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 思想上不重视,教研理念陈旧。一些领导和教师对教学研究工作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就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好。一些学校的教研组教研活动以完成上级任务为宗旨,往往是执行事务,教研组没有一种“研”的机制和行为,教研活动实际成了教学例会,甚至有一些教师把教研活动当成是谈心交流的机会,对教研活动很不重视。
1.2 工作计划性不强,活动流于形式。学校及教研组计划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且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研活动表面化、程式化,有的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就是“公开课+教研组评课”,活动形式极为单一,缺少专题研究,集体备课没有集体讨论,教师缺乏真正的协作交流,对课的研讨层次浅,只讲长处,不谈不足,更没有质疑,教学反思乏力,教研活动效率不高,质量较差。
1.3 理论学习薄弱,学习资源有限。理论是旗帜,是方向,可以说,没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很可能陷入盲目,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实践更需要理论的支撑。然而,我们绝大多数学校对教研理论的学习没有明确的要求,有的教师则以“教书忙”“没有时间”为由,对现代教育理论和课改理论知之甚少,教学教研只是跟着经验走,跟着感觉走,找不准最佳切入点,把握不住理论上的制高点,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另外,由于农村学校经费紧张,学校为教师购买的理论书籍很少,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也不多。
1.4 农村学校规模小,教研气氛不浓。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需求,不少学生选择到城区择校,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渐减少,许多学校同一年级的学科教师仅有1-2人,学校无法开展备课组活动,而且不少学校学科教师不配套,骨干教师偏少,难以形成浓郁的教研氛围。
除上述存在问题以外,教研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师教科研工作考评手段单一、学校教研信息化程度的滞后等都制约着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
2. 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上述状况,现就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2.1 加强领导,在制度上予以保证。学校领导首先要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要带头更新教育观念,要为校本教研“出思路、建体系、立机制”,即要建立健全“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一线教师”构成的“四位一体”的教研网络体系,着力加强教研组建设,制定《教研组工作条例》、《集体备课基本要求》、《听课评课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教研组活动情况要加强检查与督查,并与教研组工作考核、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挂钩。要以创建市、县、校“先进教研组”为目标,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教研组工作的整体提高。学校领导要深入教研一线,全面了解教研,亲自参与教研,与教师共同成长,要给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要给教师减压,使他们从繁重的课务负担中解放出来,还教师学习、教研的时间与空间,让教师更多感受教研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
2.2 加强培训,在方法上予以指导。加强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教学研究观,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研水平。在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要以问题中心,主体参与,侧重互动,加强交流,要突出重点,如“课例研究”“教学反思”“集体备课”等。要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深入研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校本教研。
2.3 建立平台,在技术上予以支持。在营造良好的教研环境的前提下,学校要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可以建立校本教研的资源库,依托校校通工程,开设教研网站,,利用视频点播系统,提供优质课实况和专家讲座,让教师在BBS讨论板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观点,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要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优课评比、教学案例评比、教学论文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另外,针对农村学校规模小、地域分散的特点,可以以片为单位成立校本教研协作区,进行合作探究、平等交流,从而实现农村学校教研活动质量的共同提高。
收稿日期:2011-10-28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机制,没有教研,教学就没有活力,没有高质量的教研,教学不可能发生深刻的嬗变和飞跃。然而05年通过对我县20多所农村学校的教学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学校教研活动很不正常,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 思想上不重视,教研理念陈旧。一些领导和教师对教学研究工作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就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好。一些学校的教研组教研活动以完成上级任务为宗旨,往往是执行事务,教研组没有一种“研”的机制和行为,教研活动实际成了教学例会,甚至有一些教师把教研活动当成是谈心交流的机会,对教研活动很不重视。
1.2 工作计划性不强,活动流于形式。学校及教研组计划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且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研活动表面化、程式化,有的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就是“公开课+教研组评课”,活动形式极为单一,缺少专题研究,集体备课没有集体讨论,教师缺乏真正的协作交流,对课的研讨层次浅,只讲长处,不谈不足,更没有质疑,教学反思乏力,教研活动效率不高,质量较差。
1.3 理论学习薄弱,学习资源有限。理论是旗帜,是方向,可以说,没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很可能陷入盲目,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实践更需要理论的支撑。然而,我们绝大多数学校对教研理论的学习没有明确的要求,有的教师则以“教书忙”“没有时间”为由,对现代教育理论和课改理论知之甚少,教学教研只是跟着经验走,跟着感觉走,找不准最佳切入点,把握不住理论上的制高点,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另外,由于农村学校经费紧张,学校为教师购买的理论书籍很少,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也不多。
1.4 农村学校规模小,教研气氛不浓。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需求,不少学生选择到城区择校,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渐减少,许多学校同一年级的学科教师仅有1-2人,学校无法开展备课组活动,而且不少学校学科教师不配套,骨干教师偏少,难以形成浓郁的教研氛围。
除上述存在问题以外,教研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师教科研工作考评手段单一、学校教研信息化程度的滞后等都制约着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
2. 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上述状况,现就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2.1 加强领导,在制度上予以保证。学校领导首先要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要带头更新教育观念,要为校本教研“出思路、建体系、立机制”,即要建立健全“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一线教师”构成的“四位一体”的教研网络体系,着力加强教研组建设,制定《教研组工作条例》、《集体备课基本要求》、《听课评课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教研组活动情况要加强检查与督查,并与教研组工作考核、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挂钩。要以创建市、县、校“先进教研组”为目标,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教研组工作的整体提高。学校领导要深入教研一线,全面了解教研,亲自参与教研,与教师共同成长,要给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要给教师减压,使他们从繁重的课务负担中解放出来,还教师学习、教研的时间与空间,让教师更多感受教研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
2.2 加强培训,在方法上予以指导。加强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教学研究观,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研水平。在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要以问题中心,主体参与,侧重互动,加强交流,要突出重点,如“课例研究”“教学反思”“集体备课”等。要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深入研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校本教研。
2.3 建立平台,在技术上予以支持。在营造良好的教研环境的前提下,学校要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可以建立校本教研的资源库,依托校校通工程,开设教研网站,,利用视频点播系统,提供优质课实况和专家讲座,让教师在BBS讨论板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观点,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要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优课评比、教学案例评比、教学论文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另外,针对农村学校规模小、地域分散的特点,可以以片为单位成立校本教研协作区,进行合作探究、平等交流,从而实现农村学校教研活动质量的共同提高。
收稿日期:201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