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测细胞膜表面分子运动的一种新方法——荧光图象漂白技术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所
【出 处】
:
中国激光
【发表日期】
:
1986年13期
其他文献
利用波长可调谐的强飞秒激光脉冲,在中红外波段系统地测量了氙原子的单电离离子产率随光强的变化关系。基于PPT模型和ADK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在整个测量区域,基于PPT模型的计算结果均与实验结果相符,而在较长波长、较高光强时基于ADK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两种理论模型在深隧穿电离区域的一致性及其描述原子单电离行为的有效性在实验中得到了直接验证,可以利用这两种模型准确地标定长波长激光脉冲的绝对光强。
为了验证海洋光学界采用的散射相函数在水下无线光通信(UWOC)系统关键性能指标仿真中的准确性,基于Monte Carlo方法,通过仿真研究了5种近似相函数在3种典型水质中对UWOC系统接收机误比特率(BER)的影响,以期获得不同水质条件下适合于UWOC系统信道仿真和系统性能检测的相函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Sahu-Shanmugam(SS)和Fournier-Forland(FF)相函数对BER仿真的影响最小;Henyey-Greenstein(HG)和Two-Term Henyey-Greenstein
在车载激光雷达系统中, 雪崩光电二级管(APD)检测微弱光信号时, 其增益和灵敏度受温度偏移影响, 导致输出信号失真, 进而影响系统测距精度、实时性与稳定性。设计了这一种带有温度控制与温度补偿功能的APD驱动电路。温度控制模块由TEC制冷器、TMP117温度传感器等器件组成。温度补偿模块采用DS1841芯片。此设计以温控为主, 温补为辅。由于TEC具有热惯性, 温控模式不能立刻使温度达到设定的目标值, 此时温补模式将被触发, 自动补偿合适的APD偏压, 达到温补目的。实验测试表明, 温控模式的控制精度为±
为了削弱激光器工作时芯片横向温度不均而导致的热透镜效应对慢轴发散角的影响,提高慢轴的光束质量,引入了边缘绝热封装方式,即在激光器芯片两侧与过渡热沉之间加入空气隙,以降低两侧的传导散热。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8.0对该封装结构中激光器芯片的温度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当工作电流为1.6 A,芯片与热沉的接触宽为200 μm时,慢轴发散角由普通封装时的11.5°减小至8.2°,降幅为28%,光束参数积和光束质量因子也分别降低了28%和24%,热阻增大了6%。边缘绝热封装对器件激射波长、阈值电流、电光转换
在混沌扩频时延估计中,使用基本互相关的运算结果中会出现主峰值旁瓣比不理想、误判点峰值过高等问题。基于广义互相关(GCC)可以对信号进行前置滤波、适当消除接收信号中的噪声及干扰的影响,对广义互相关的三种常用加权函数进行分析,发现SCOT加权函数可以同时抑制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中的噪声。将三种常用加权函数应用于混沌时延估计的Simulink仿真模型中,仿真结果表明使用SCOT加权函数的广义互相关运算的结果优于基本互相关以及其他两种常用加权函数,其主峰值旁瓣比绝对值增加了0.9 dB以上,误判点峰值与故障点峰值比
采用码分复用(CDM)和时分复用(TDM)混合复用技术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网络能大幅提升系统的复用能力,但结构复杂,动态测试性能较差,工程上不易实现。提出一种新的采用CDM和波分复用(WDM)混合复用技术的FBG传感网络结构,通过对测点直接进行二维码分多址(CDMA)编码,在不影响系统动态测试性能的同时增加了复用能力,且结构简单,便于工程实现。仿真实验表明,该结构可以在10 nm范围内布置49个测点,每个测点的量程可达10 nm。
为了防止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在车载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光谱仪造成 不良影响,保证光谱仪的信噪比及测量精度,采用角镜式干涉仪结构与单自由度减振系统相结合的FTIR光谱仪系统来提高仪 器抗振性能。对FTIR光谱仪系统进行了几组桌面振动测试实验,验证了角镜式结构具有一定抗振性能,其中单自由度减振系 统对系统抗振性能有明显提高。最后,进行了FTIR光谱仪系统车载实验,结果表明运动中测量的光谱平均信噪比达到静止过 程中平均信噪比的94%,整机系统能够在移动平台上平稳运行,具有良好的抗振性,为FTIR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