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为红色资源融入“青马工程”提供根本遵循。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功能多样,价值特殊,具有显著的育人优势。红色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融汇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逐渐凝聚而成的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一部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鲜活历史教材。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1月印发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广大青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把红色文化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还多次深入革命老区、党和国家事业重要发生地瞻仰革命先烈,在烈士纪念日、清明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向全国人民作出传承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的表率,圍绕红色文化发表一系列的重要论述。红色资源融入高校“青马工程”中能够使这一项历史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重要战略工程提质增效,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注入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
高校“青马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态势。自2007年实施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青马工程”,逐渐形成了全国、省、高校三级“青马工程”培养格局和许多成功经验。“青马工程”2012年被纳入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并在各高校师生中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十余年来,“青马工程”成为许多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高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红色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洼地。广东、内蒙古、安徽等省级团委汇编出版了一批高校“青马工程”学术成果和教材读本。各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党群部门和各院系形成“青马工程”工作合力,持续加强领导、指导和投入力度,从网络培训平台、特色课程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培养体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贵州大学等首批28家“青马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依托所在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马克思主义国家重点学科和专家队伍等优势,为深入实施高校“青马工程”提供理论研究、课程开发、示范培训、咨询智库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支持。武汉大学在全国首创“青马班”双学位培养模式,每年在新生中遴选50名学员进行两年的专项培养。
红色资源可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补钙壮骨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高校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地,要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健康成长注入丰厚滋养,用红色资源为他们补钙壮骨。
强化政治担当。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肩负和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应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革命前辈的担当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感。红色文化作为优质的精神教育资源具有以文化人和以人育人的德育功能,能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激励高校青年向革命先烈和英雄前辈学习,在学习“四史”中筑牢理想信念,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强化奉献意识。奉献是传统美德,讲奉献、有作为是检验党员是否合格的标准。新中国的诞生就是用约2000万名英勇牺牲的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在今天,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在面对复杂形势、应对重大挑战、完成艰巨任务时,同样要像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一样不怕牺牲,学习他们扎根基层一线的奉献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撸起袖子、迈开步子,到群众中去做好事、办实事。
激发奋斗精神。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句话并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把个人奋斗和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保持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奋斗精神,同人民一起奋斗,为实现让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梦想接续奋斗。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设计与安排
马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个长期过程,理想和信仰的磨砺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力量、价值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国史知识只有被青年师生主体所认同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与行,才能转化为青年师生的信仰体系。因此,做好以下设计与安排尤其重要。
知识传授和实践锻炼相结合。要重视主渠道作用,选聘校内外理论功底扎实、熟悉党史国史和世情国情的师资授课,把教授做人和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将“总体灌输”和“精准滴灌”结合起来,将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内涵与青年师生关注关心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将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红色资源纳入教学案例,增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理想信念的形成规律和青年成长规律,尊重青年师生的主体性。高校要落实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把红色基因教育融入实践育人环节,增强青年师生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针对不同年龄、年级的青年师生设置不同的生活实践、劳动体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锻炼任务,注重目标导向性,通过实践锻炼实现提高青年师生政治素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实质、完善青年师生能力结构的目标要求。
榜样指引和自我修炼相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需要高校教师长期的言传身教、思想交流和行为引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设计了路径、指明了方向。高校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也离不开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的榜样引领和价值塑造。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帮助青年深切感悟“四个自信”、理性看待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认同感。爱国情、强国志的内化都要依靠青年师生的自我修炼。高校可以通过引导教育、自我教育增强青年师生自我修炼的主动性,比如:开展红色经典图书和经典影片观后感征集活动,为青年师生编制推荐《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故事》《邓小平文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经典阅读书单,组织他们定期分享、交流阅读的收获和感悟,通过阅读学习领袖毛泽东同志勤奋学习、注重实践和刻苦磨砺的成长经历,学习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人民情怀以及他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风貌,努力做一个信念坚定、学习勤奋、道德高尚,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有志青年。
短期培养和长期跟踪相结合。一方面,高校要完善短期的培养对象教育考核和管理机制,利用每年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党团教育活动,形成日常化、链条式的激勵和约束,要制定《“青马工程”学员管理与使用办法》《“青马工程”学员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炼考核办法》等制度,要设立“红色党小组”“红色班级”“红色社团”等红色组织,并对组织内部成员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营造组织监督、内部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氛围,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培养对象进行预警或诫勉教育,记入个人档案,要将培养对象参与知识学习、实践锻炼、主题班会、网络讨论、公益劳动等方面的表现,作为发展入党、评优评先和干部选拔使用的重点依据之一。另一方面,要完善长期的协作机制,包括与全国各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协作机制,与所在地党委、纪委、群团组织和党史研究机构的协作机制,与所在地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的协作机制,与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和保障部门的协作机制,从而形成红色资源融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合力,将红色资源固化为“青马工程”的长期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青马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因人而异建立一套学员跟踪评价档案,因势而新办好一批特色课程、教学章节或专题。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趋势探析
2017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全面促进青年发展的国家规划,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高度重视。对于如何把青年培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党和国家的栋梁这一重要战略命题,《发展规划》将“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列为十项发展措施重点项目之首,将这项工作上升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和国家战略。可以预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高校“青马工程”将继续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在我国红色资源的坚实保障之下,“青马工程”培养机制将更加完善,培养模式将更加科学规范,更加突出对培养对象的理想信念教育,激励更多高校青年在新时代成长发展,勇做弄潮儿,争做追梦人。
(此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0361105和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9A009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