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26岁的李琳任某外企销售经理,年收入10万元以上。如此优秀的她,自然只会把有才识的帅哥作为目标。然而,一旦追求到手,与男友相处一段时间后,李琳就会变得尖酸、刻薄,还常常无理取闹,想尽各种办法折磨他们,以获得快感。事后,她也知道自己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她因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折磨男友:惩罚坏人的快感
李琳已经谈了近二十次恋爱,却至今没有爱上一个人。往往是短则一个月分手,长则三四个月告吹。因为李琳与男友相处时间一长,觉得自己喜欢了,就常常会用一些无理要求去折磨他们。
一次约会,男友迟到了几分钟,李琳就让他跑到一个有三站路远的超市去买一个口香糖。其实这口香糖她也不是真想吃,就是借此“惩罚”男友。还告诉男友买了口香糖要在超市打一个收据,回来给她看。等男友买回口香糖给她时,李琳并不罢休,要他当面认几十遍错,还要说自己是猪,还让男友在附近一个操场里跑步。
有时候,李琳给男友打电话,对方说在家里,她就会要求:那你敲个碗给我听听。反正,李琳觉得自己提出的要求,男友都要去做,不做也得做。真不愿去做,那正好就此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但李琳从没因为这样做,有男友提出与她分手,反倒是她先提出分手。她也说不清怎么会有一种惩罚坏人的快感。她所追求的那些男友,可以说又有才,又很帅,可是在李琳的眼里就成了坏人。
李琳自认,好像都是自己的错。自己突然间变得像巫婆一样恶毒,有时候自己都没办法接受自己,觉得辜负了男友的一腔真情。但是她发现只要爱上一个男人以后,就有强烈的嫉妒心和报复欲,越爱他就越要整他。她也知道这样不好,经历那么多次与男友分手,感觉就好比一个农夫在天亮前捡到一袋石头,扔完后才发现这是一袋宝石,会有这种痛心的感觉。但与男友相处的时候李琳却想着:他最初是爱我的,谁知道若干年后,他会不会变成坏人?到将来他负我,还不如我先负他得了,提前惩罚他。一般女孩子,如果觉得爱上了一个人,肯定会更加投入,而李琳则会赶紧离开他,怕将来陷得太深再被男友抛弃,除了能抱着孩子哭就什么都没有了。
李琳记得自己初中时看过一篇小说,里面说,男人在爱女人的时候,把女人比作天使、星辰、小鸟,而当他不爱这个女人时,他就把天空占为己有,而把女人放回到地面。这在李琳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李琳就更加觉得男人都很坏。既然男友在爱自己的时候什么都能做,那就什么都让他做好了,如果不愿做,不听话,正好借此分手。
童年追忆:被爱抛弃的苦妞
李琳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出生半年后,父亲就抛弃了她和母亲。在父亲离开的第三年,母亲也和另一个男人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李琳很小就有这样的印象,那时候睡觉忽然醒来,总是妈妈抱着自己在哭,泪水一滴一滴落到脸上,把她砸醒了。渐渐地,她就觉得男人真是坏的,总让女人哭,还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然后出去找别的女人。她也听到周围人说:你爸爸很坏,在哪里哪里又有女人了。
长大以后,经过太多次与男友的分分合合,李琳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太过极端,便想到求助心理医生。在治疗课上,北京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教授选用了一个木偶构型,开始为她做治疗性工作。教授让她选择一个木偶代表妈妈,一个代表爸爸,再一个代表自己。她选了一个高个子的象征妈妈,她说妈妈是又漂亮、又善良的女性。她觉得一个呲牙咧嘴、有点像坏蛋的木偶可以代表爸爸。在李琳摆出的家庭构型中,专家看出了问题:在李琳的记忆中没有和父亲一起生活过,父亲也一直没有给过她们关怀,因而父亲在李琳心中与妈妈和自己的距离非常远。李琳觉得父亲从没负过任何责任。记得上小学时,为了交学费,她去找过父亲,父亲却告诉她没钱。后来,李琳那一学期就没交学费,之所以没退学是因为她在学校的成绩名列第一。到了期末,还是她外婆给补上学费的。如果让李琳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父亲的话,那就是丑陋、恶心、肮脏。在她眼里,父亲就是一个没文化、没修养、丑陋的男人。
教授拿出几件打击乐器,让李琳尝试把用语言不能充分表达的对父亲的情绪,用乐器来表达。李琳选了类似板鼓的乐器,用力敲击,她觉得能从中感觉出一种愤怒,越敲越愤怒。她说:我要再敲下去,估计能把它敲烂了。其实,这是专家让她尝试着把她从小就被父亲抛弃的长年郁积的巨大愤怒释放出来。但心理学家发现,李琳在平时谈到对父亲极大的愤怒时,并没有太多情绪。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刻意去淡忘父亲带给自己的伤害,她把愤怒压抑在内心,把自己包裹得太紧,这就必然造成心理的不健康发展。
专家支招:从恐惧的壳里跳出来
李琳小时候对亲人就没有真正建立起信赖感,没有安全感,爸爸很小就抛弃了她,妈妈后来走了也没给她音讯,外婆又在她14岁的时候去世了,李琳一直没得到真正的爱。她在以后与男友的交往中逐渐形成这样一种模式:总害怕像小时候被爸爸妈妈抛弃,以及外婆去世这样生离死别的痛苦经历,会在自己身上重演。实际上,她特别害怕如果爱上一个男人,那男人离开她以后,她又会像小时候一样的无奈和无助。妈妈深夜抱着她哭,眼泪把她砸醒的悲剧情形,在她内心留下了强烈的印记。所以,她不愿意成为一个妻子,不愿意成为一个母亲,她要回避自己处在那个悲剧的情景中。
她爱上一个男人,又会和那个男人分开,实际上就是害怕重复妈妈这样的人生悲剧。既然如此,李琳为什么还要主动去跟这么多男友交往呢?专家指出:这说明李琳的内心是不协调的。她有作为一个年轻少女对爱的需求,但她内心又有一个从小被父亲抛弃的悲剧情结。这两种力量同时存在。当她没有朋友时,她渴望被一个男孩子接受,当这样的欲望占上风,她就去恋爱。而一旦坠入爱河,又变得软弱,因为这时候妈妈给她带来的阴影开始活化了。她会想,这些男孩子比我爸爸还好,有学识、有才华,还很帅,我的结局肯定会更惨,内心就更加恐惧了。这样一来,李琳始终没形成一个正常的、比较平和的恋爱关系,如此下去,李琳将会慢慢失去正常恋爱的能力,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
专家支招:第一,要学会表达爱。不要永远都是接受别人的爱,然后又害怕将来不再被爱。一定不要自卑。
第二,要多与人交流。要马上改变与男友的关系,可能会有困难。建议李琳从周围的人,或者自己的妈妈身上开始改变,通过不同爱的方式去面对这些人,不去逃避,而是去接触对方、接受对方。母亲不在身边的话,也可以给她写一些话留在日记上,把心情倾诉出来。以后有机会重逢时给她看。如果能学会从对母亲的爱开始,也许后面的路会一步一步走过去。
第三,挖掘深层的温暖。自小缺失父爱的人,并非找不到生活中有父亲般的温暖。比如,被一个男性长辈关爱,这种没有性色彩的爱,在你内心尽管看不到,但是有一天,如果你在男朋友身上找到了它,你发现男友就像大哥一样呵护你,你也喜欢上他,你忽然就从那个束缚你的恐惧的壳里跳出来了。
第四,学会缓冲术。当自己还不能够处理爱的情绪的时候,想逃开,想攻击他,这时候要停一停,要再想一想,给自己来一个缓冲。不要一感到不舒服,马上就走,马上就有敌意。也许有一天,敌意消失了,爱就上升了一级。(与央视《心理访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