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中一切知识的源泉都来自于科学的化学实验.但是,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往往忽视了化学实验的操作,而是以“画实验—讲实验—抄实验—背实验”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得“活”的化学实验变“死”了,学生只是单纯地对实验进行记忆,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为了改进这种低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笔者根据多年化学实验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只有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例如,在开学第一课,为了吸引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了“魔棒点灯”的实验.在上课伊始,笔者拿着一盏酒精灯和一根玻璃棒,对学生说:“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变魔法了,老师不用火柴,用这根玻璃棒就能将酒精灯点燃,你们信吗?”课堂上顿时闹腾开了,学生纷纷议论,都不相信老师用玻璃棒可以将酒精灯点燃.于是在学生的怀疑声中,笔者开始了“魔棒点灯”.先取少量高锰酸钾品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然后在高锰酸钾上滴二三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真得被玻璃棒点燃了,学生顿时安静了下来,深深地被这种神奇的化学现象所吸引.
这个简单、神奇的化学实验,给同学们带来了极大的新奇与震撼,激发了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为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开启第一步.
二、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生活中、课堂中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达到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探究性学习注重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而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用极少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点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大化学实验的探究力度,将传统的45分钟课堂教学变为“10 35”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为35分钟或者大于35分钟.教师只对学习的内容讲解10分钟或者更少的时间,充分确立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教师提前在课堂上准备好学生可能会用到的实验器材,如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等.其实展示准备的实验器材,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提示.接下来,教师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以及教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基本设计出了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如下:实验步骤: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步骤①中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证明蜡烛有氢元素;步骤②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有碳元素.这样,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策略,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的同时,学生增长了化学知识,也提高了动手能力,真正实现了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三、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学会组内协作,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协调作用,做到“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使得各个小组总体的水平相近,这样组间才能公平的竞争.同时,教师要把握小组间男女搭配的原则,尽量让小组内男女比例搭配适中,这样可以让组内成员各自发挥所能,促进组内合作.教师除了发挥协调和指导的作用外,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对小组中学生的表现及时地做出反馈.
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课本上是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后结合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的拟定.当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降低实验方案的设计难度.教师可以提示性地提出问题:如用双氧水分解,可以制取氧气吗?如何设计可行的实验装置?加热氯酸钾固体可以制取氧气吗?这个实验还要注意什么?如何设计可行的实验装置?在下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点评,指出各组方案的优势和不足.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上的有效时间,还能使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加深印象.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抓住初中生对什么事情都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个特点,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只有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例如,在开学第一课,为了吸引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了“魔棒点灯”的实验.在上课伊始,笔者拿着一盏酒精灯和一根玻璃棒,对学生说:“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变魔法了,老师不用火柴,用这根玻璃棒就能将酒精灯点燃,你们信吗?”课堂上顿时闹腾开了,学生纷纷议论,都不相信老师用玻璃棒可以将酒精灯点燃.于是在学生的怀疑声中,笔者开始了“魔棒点灯”.先取少量高锰酸钾品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然后在高锰酸钾上滴二三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真得被玻璃棒点燃了,学生顿时安静了下来,深深地被这种神奇的化学现象所吸引.
这个简单、神奇的化学实验,给同学们带来了极大的新奇与震撼,激发了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为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开启第一步.
二、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生活中、课堂中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达到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探究性学习注重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而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用极少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点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大化学实验的探究力度,将传统的45分钟课堂教学变为“10 35”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为35分钟或者大于35分钟.教师只对学习的内容讲解10分钟或者更少的时间,充分确立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教师提前在课堂上准备好学生可能会用到的实验器材,如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等.其实展示准备的实验器材,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提示.接下来,教师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以及教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基本设计出了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如下:实验步骤: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步骤①中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证明蜡烛有氢元素;步骤②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有碳元素.这样,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策略,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的同时,学生增长了化学知识,也提高了动手能力,真正实现了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三、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学会组内协作,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协调作用,做到“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使得各个小组总体的水平相近,这样组间才能公平的竞争.同时,教师要把握小组间男女搭配的原则,尽量让小组内男女比例搭配适中,这样可以让组内成员各自发挥所能,促进组内合作.教师除了发挥协调和指导的作用外,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对小组中学生的表现及时地做出反馈.
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课本上是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后结合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的拟定.当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降低实验方案的设计难度.教师可以提示性地提出问题:如用双氧水分解,可以制取氧气吗?如何设计可行的实验装置?加热氯酸钾固体可以制取氧气吗?这个实验还要注意什么?如何设计可行的实验装置?在下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点评,指出各组方案的优势和不足.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上的有效时间,还能使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加深印象.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抓住初中生对什么事情都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个特点,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