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求助:花季少女,怎么做了“宅女”
女儿小希从小听话懂事,很少让父母操心。可升入初中后,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让我们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入读初中后,小希变得郁郁寡欢,还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不喜欢新学校。我没当回事,心想:刚到新环境中学习,不习惯是正常的,适应一段时间,培养出对新学校的感情就好了。
没想到一段时间后,她不但没有培养出对新学校的感情,反而学会了逃学!那天,老师打电话问我:“小希为什么没来上学?”我纳闷:不会啊,我把她送到学校,看她走进校门后才走的,她怎么会没去上学呢?不上学她能去哪儿?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我赶紧给丈夫打电话,两人分头去找。结果,当我气喘吁吁、两腿发软地推开家门时,竟看到小希斜靠在客厅沙发上,若无其事地摆弄着绒毛狗玩具!
我冲小希发了火,质问她为什么逃学。她只是哭,不肯说出逃学的理由。看她没出意外,我对她逃学的理由也就不再追究了。但此后她又接连几次逃学,让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郑重地和她谈话,希望她能说出逃学的理由。可她只是说,不喜欢上学,就想待在家里。我只好去了一趟学校,希望能从老师那里了解到一些情况。老师说,小希别的都不错,就是性格太内向,在班里很少说话,上课也不积极发言,安静得有些自闭。这种评价并不新鲜。小希上小学时,老师就说孩子太内向。我曾试图让她活泼、外向些,可收效甚微,也就放弃了,心想:女孩子柔弱些也没什么。
这边我还没找到问题的症结,那边小希对学校的抵触情绪却一天比一天强烈,后来连家门也不出,赖在家里死活不去学校!我和丈夫磨破了嘴皮,小希就是不出门。我终于失去耐心,冲她咆哮:“再不上学,我们就不要你了,直接送你去福利院算了!”咆哮换来的是小希越发顽固的抵抗。她看着我,咬着嘴唇,如一枚钉子牢牢地钉在门框边上。看她铁了心的样子,我又气又急,但毫无办法。
再逼她去学校,她就绝食,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不吃饭。这下我们不得不妥协,去学校给她办了休学手续,让她在家休养一段时间。
正是上学的年龄却整天待在家里,况且没病没灾的……一想到这,我就来气,回家看到女儿自然没有好脸色。女儿看出我的怨恨,只要我一回家,她就扭身回卧室,不到吃饭的时间不出来。
结果,小希待在自己卧室的时间越来越长,性格也越发孤僻,一天也听不到她说一句话。这孩子整天待在自己房间里做什么呢?我偷偷观察过几次,她不是抱着玩具狗玩,就是叠幸运星、纸鹤,也没做别的。
丈夫说,这样下去对孩子的身心不利。这提醒了我,我开始调整情绪,努力和女儿交流。可这时我发现我和孩子之间很难对话,因为无论我说什么,她的回答最多两个字——“是”或者“不是”。有时,我想带她去动物园、公园、商场转转,可她一概拒绝:“不喜欢。”
现在,小希的生活简单至极:早晨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餐,然后把自己关在卧室,中午吃点饼干。晚上我回家做饭,她从自己房间到餐厅吃饭,算是扩大了活动范围,饭后依旧回自己卧室,比时下的“宅女”还“宅”。
为了让她有所改变,我好言相劝,我长吁短叹,我苦口婆心,我冲她吆喝,我掉下眼泪……软的硬的都用了,可一点作用也没有。
这下,我才真正焦急和害怕起来。别的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活蹦乱跳的,而我的孩子却闭门不出,耽误学业事小,耽误一生麻烦就大了!
专家分析:过度呵护,导致过分懦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小希母亲说女儿的变化是从升入初中时开始的,但我明白引发孩子变化的根源绝非眼前之事。我请小希母亲多讲讲女儿小时候的事情。小希的母亲说——
小希从小胆小。刚会走路时,看到差不多大的孩子内心喜欢,想走过去和人家一起玩,可就是不敢,总要拉着我,才有勇气走过去。后来上幼儿园,每天回家都哭,说谁谁欺负她了……总之,柔弱得就像一只刚出壳的小鸟,处处需要保护。
我结婚晚,37岁才有女儿,加上孩子身体弱,难免对她娇惯些。可以说,小希长到12岁,我在她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力,有时候真是累,这个累主要是心累。你想,她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即使被人欺负了,也没有一点反击意识。我成天担心她受委屈,受伤害。尤其小希上小学后,我发现她一天比一天漂亮,骄傲之余,担心就更多了。你说,现在的社会多复杂啊,危险无处不在。可小希的眼睛纯净得没有一点杂质,对身边一切毫无防范。你说,我这做母亲的能不担心吗?
一次,我在厨房忙,小希在外面玩,我不时探头看看孩子在干什么。这时,我听到有人和小希对话:“我怎么不认识你?你叫什么名字?”“小希。”“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我心里发毛,该不会是坏人吧,于是赶紧喊小希回家。
回家后,我给小希上了一课:以后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说话,更不能随便告诉别人家里的情况。有陌生人走近,一定要提高警惕,能躲就躲,躲不开要往人多的地方走。独自在家时,谁敲门都不要开,电话也不要接……此后,我更是不断提醒女儿,要懂得自我保护,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可她总是记不住,还是经常回答陌生人的问话。我曾试着回家不用钥匙开门,而是按门铃,结果小希连问都没问就打开了门!
我终于失去耐心,不再给她讲道理,而是直接简单粗暴地说:“再这么大意,早晚有一天,你会被坏人抓走!”除此之外,我只能自己更加用心地保护她。或许是我的努力起了作用,或许是长大懂得了道理,小希日渐听话,不再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也很少独自出门,让人放心不少,但性格也更加孤僻,不愿跟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只喜欢自己安静地待着。我曾为此苦恼,觉得女儿不够外向活泼。可后来渐渐想开了:与其让她蹦蹦跳跳地到处玩耍,我在其后提心吊胆,不如让她安静地待在家里,离危险远些。
可现在倒好,她彻底待在家里,连学都不上了。安全倒是安全了,可整个人不就废了吗?
小希妈妈的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
我隐约看到了问题的根源:小希的父母过于呵护孩子,严重阻碍了孩子自我照顾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他们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更是失当。过度强调危险,甚至恐吓孩子,导致孩子对社会失去了信任,甚至对融入社会产生了恐惧和排斥心理。
为验证我的判断,我请小希的母亲第二次来访时带上小希。
和小希的见面颇费周折,因为小希母亲根本无法说服女儿出门,只能我去小希家,直到小希愿意和我交流。也就是从这次简单的交流中,我看到小希父母在小希心中植下的恐惧的种子——
我特别害怕到人多的地方,总觉得前后左右到处都有危险。我的眼睛盯着前面,但又担心有人从后面袭击我,于是就转身去看后面;看完后面,我又担心前面。结果,经常自己在原地转圈,被周围的人当成“怪物”。
我感到特别害怕的时候,会赶紧跑到墙角,背靠墙站着,这样后面就安全了,不会被袭击。这是我摸索了很长时间之后才得出的经验。
走在马路上,如果对面走过来的人多看我一眼,我就会害怕,觉得他图谋不轨,要绑架我。
有陌生人向我打听路怎么走,我从来都装没听到,我担心他编着理由要骗我……
小希说,自从到了新学校,她看每个人都面带诡异之色。老师关心她,多和她说几句,她就想:老师是别有用心吧?同学找她借铅笔,她觉得这是同学接近她的借口,下一步或许就会对她实施阴谋……另外,新学校离家远,她坐在教室里,一想到如果自己在学校遭遇不测,父母不能及时赶到,内心就充满恐惧。只有放学回家,坐在自己房间里,惶恐的心才会放下来。就这样,她越来越讨厌去学校,到了学校也不敢跟人说话、和人对视,内心的孤独和恐惧几乎把她压垮。与此同时,她越来越感到待在家里宁静、安全、轻松、自在……终于,她彻底放弃上学,做起了“宅女”。
矫治方法:万般爱护,不如孩子自护
显然,小希目前的生活方式存在严重问题,但更严重的问题是小希的父母对孩子的不当教育。因此,要解决小希的问题,得先从小希父母的问题入手。我建议小希母亲从两方面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教育观念:
1.停止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小希虽然柔弱,但母亲没有必要像母鸡保护鸡崽一样,时时处处把女儿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万般爱护,不如让孩子学会自护。越柔弱的孩子,越需要培养和锻炼自我保护能力。道理很简单:父母不能跟随孩子一辈子,总有一天,孩子得自己保护自己。
2.取消对孩子过多的限制。社会虽然复杂,需要提高警惕,但父母不该过分强调防范,过多渲染社会的阴暗面。否则,在给孩子灌输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也将对社会的不信任,对社会交往的恐惧一并植入孩子的心里。
针对小希,我提出矫治意见,请小希母亲拿出时间和精力,用爱心和耐心引领小希走出封闭生活:
1.减少小希一个人待在家里的时间。若暂时不能说服她出门,就不定期地请亲朋好友到家里来玩,增加小希和他人交往的机会。
2.请小希小学谈得来的朋友来家做客。请对方协助,说服小希出门,哪怕只是到小区里走走,然后逐步扩大活动范围。
3.带小希参加朋友聚会,并请朋友尽可能带上孩子。
4.请小希出门买家里急用的生活用品,用恳切的态度谢谢她能帮这个忙。
5.带小希参加某团体,经常和他人一起活动。每次活动,哪怕她总是沉默,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心理学上称之为“系统脱敏疗法”,一定要在前一步取得一定效果后再实施第二步,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流露出急躁和失望情绪,否则会加剧孩子内心的恐惧,从而更加封闭自我,导致前功尽弃。
最后,我再三叮嘱小希母亲:不要像以前那样,努力后看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泄气了,然后听之任之;更不要把孩子扔在家里一待一天,自己该上班上班,回家后却给孩子脸色看。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用科学的爱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获得克服自身弱点的信心和勇气!
此后几个月里,我和小希进行了多次交流,使她逐渐认识到:社会虽复杂,但绝非处处是坏人,时时需防范;人是群居动物,需要交往和相互帮助,没有谁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存;陌生人并不是“坏人”的代名词,绝大多数人和我们一样,是善良、正义、有爱心的……
经过半年多的疏导和强化训练,小希有了很大改变。8月底,小希母亲高兴地打来电话,说和小希一起去海南旅游了,小希玩得很开心。另外,9月,小希就要去学校上学了。
【编辑:杨子】
女儿小希从小听话懂事,很少让父母操心。可升入初中后,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让我们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入读初中后,小希变得郁郁寡欢,还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不喜欢新学校。我没当回事,心想:刚到新环境中学习,不习惯是正常的,适应一段时间,培养出对新学校的感情就好了。
没想到一段时间后,她不但没有培养出对新学校的感情,反而学会了逃学!那天,老师打电话问我:“小希为什么没来上学?”我纳闷:不会啊,我把她送到学校,看她走进校门后才走的,她怎么会没去上学呢?不上学她能去哪儿?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我赶紧给丈夫打电话,两人分头去找。结果,当我气喘吁吁、两腿发软地推开家门时,竟看到小希斜靠在客厅沙发上,若无其事地摆弄着绒毛狗玩具!
我冲小希发了火,质问她为什么逃学。她只是哭,不肯说出逃学的理由。看她没出意外,我对她逃学的理由也就不再追究了。但此后她又接连几次逃学,让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郑重地和她谈话,希望她能说出逃学的理由。可她只是说,不喜欢上学,就想待在家里。我只好去了一趟学校,希望能从老师那里了解到一些情况。老师说,小希别的都不错,就是性格太内向,在班里很少说话,上课也不积极发言,安静得有些自闭。这种评价并不新鲜。小希上小学时,老师就说孩子太内向。我曾试图让她活泼、外向些,可收效甚微,也就放弃了,心想:女孩子柔弱些也没什么。
这边我还没找到问题的症结,那边小希对学校的抵触情绪却一天比一天强烈,后来连家门也不出,赖在家里死活不去学校!我和丈夫磨破了嘴皮,小希就是不出门。我终于失去耐心,冲她咆哮:“再不上学,我们就不要你了,直接送你去福利院算了!”咆哮换来的是小希越发顽固的抵抗。她看着我,咬着嘴唇,如一枚钉子牢牢地钉在门框边上。看她铁了心的样子,我又气又急,但毫无办法。
再逼她去学校,她就绝食,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不吃饭。这下我们不得不妥协,去学校给她办了休学手续,让她在家休养一段时间。
正是上学的年龄却整天待在家里,况且没病没灾的……一想到这,我就来气,回家看到女儿自然没有好脸色。女儿看出我的怨恨,只要我一回家,她就扭身回卧室,不到吃饭的时间不出来。
结果,小希待在自己卧室的时间越来越长,性格也越发孤僻,一天也听不到她说一句话。这孩子整天待在自己房间里做什么呢?我偷偷观察过几次,她不是抱着玩具狗玩,就是叠幸运星、纸鹤,也没做别的。
丈夫说,这样下去对孩子的身心不利。这提醒了我,我开始调整情绪,努力和女儿交流。可这时我发现我和孩子之间很难对话,因为无论我说什么,她的回答最多两个字——“是”或者“不是”。有时,我想带她去动物园、公园、商场转转,可她一概拒绝:“不喜欢。”
现在,小希的生活简单至极:早晨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餐,然后把自己关在卧室,中午吃点饼干。晚上我回家做饭,她从自己房间到餐厅吃饭,算是扩大了活动范围,饭后依旧回自己卧室,比时下的“宅女”还“宅”。
为了让她有所改变,我好言相劝,我长吁短叹,我苦口婆心,我冲她吆喝,我掉下眼泪……软的硬的都用了,可一点作用也没有。
这下,我才真正焦急和害怕起来。别的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活蹦乱跳的,而我的孩子却闭门不出,耽误学业事小,耽误一生麻烦就大了!
专家分析:过度呵护,导致过分懦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小希母亲说女儿的变化是从升入初中时开始的,但我明白引发孩子变化的根源绝非眼前之事。我请小希母亲多讲讲女儿小时候的事情。小希的母亲说——
小希从小胆小。刚会走路时,看到差不多大的孩子内心喜欢,想走过去和人家一起玩,可就是不敢,总要拉着我,才有勇气走过去。后来上幼儿园,每天回家都哭,说谁谁欺负她了……总之,柔弱得就像一只刚出壳的小鸟,处处需要保护。
我结婚晚,37岁才有女儿,加上孩子身体弱,难免对她娇惯些。可以说,小希长到12岁,我在她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力,有时候真是累,这个累主要是心累。你想,她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即使被人欺负了,也没有一点反击意识。我成天担心她受委屈,受伤害。尤其小希上小学后,我发现她一天比一天漂亮,骄傲之余,担心就更多了。你说,现在的社会多复杂啊,危险无处不在。可小希的眼睛纯净得没有一点杂质,对身边一切毫无防范。你说,我这做母亲的能不担心吗?
一次,我在厨房忙,小希在外面玩,我不时探头看看孩子在干什么。这时,我听到有人和小希对话:“我怎么不认识你?你叫什么名字?”“小希。”“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我心里发毛,该不会是坏人吧,于是赶紧喊小希回家。
回家后,我给小希上了一课:以后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说话,更不能随便告诉别人家里的情况。有陌生人走近,一定要提高警惕,能躲就躲,躲不开要往人多的地方走。独自在家时,谁敲门都不要开,电话也不要接……此后,我更是不断提醒女儿,要懂得自我保护,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可她总是记不住,还是经常回答陌生人的问话。我曾试着回家不用钥匙开门,而是按门铃,结果小希连问都没问就打开了门!
我终于失去耐心,不再给她讲道理,而是直接简单粗暴地说:“再这么大意,早晚有一天,你会被坏人抓走!”除此之外,我只能自己更加用心地保护她。或许是我的努力起了作用,或许是长大懂得了道理,小希日渐听话,不再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也很少独自出门,让人放心不少,但性格也更加孤僻,不愿跟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只喜欢自己安静地待着。我曾为此苦恼,觉得女儿不够外向活泼。可后来渐渐想开了:与其让她蹦蹦跳跳地到处玩耍,我在其后提心吊胆,不如让她安静地待在家里,离危险远些。
可现在倒好,她彻底待在家里,连学都不上了。安全倒是安全了,可整个人不就废了吗?
小希妈妈的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
我隐约看到了问题的根源:小希的父母过于呵护孩子,严重阻碍了孩子自我照顾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他们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更是失当。过度强调危险,甚至恐吓孩子,导致孩子对社会失去了信任,甚至对融入社会产生了恐惧和排斥心理。
为验证我的判断,我请小希的母亲第二次来访时带上小希。
和小希的见面颇费周折,因为小希母亲根本无法说服女儿出门,只能我去小希家,直到小希愿意和我交流。也就是从这次简单的交流中,我看到小希父母在小希心中植下的恐惧的种子——
我特别害怕到人多的地方,总觉得前后左右到处都有危险。我的眼睛盯着前面,但又担心有人从后面袭击我,于是就转身去看后面;看完后面,我又担心前面。结果,经常自己在原地转圈,被周围的人当成“怪物”。
我感到特别害怕的时候,会赶紧跑到墙角,背靠墙站着,这样后面就安全了,不会被袭击。这是我摸索了很长时间之后才得出的经验。
走在马路上,如果对面走过来的人多看我一眼,我就会害怕,觉得他图谋不轨,要绑架我。
有陌生人向我打听路怎么走,我从来都装没听到,我担心他编着理由要骗我……
小希说,自从到了新学校,她看每个人都面带诡异之色。老师关心她,多和她说几句,她就想:老师是别有用心吧?同学找她借铅笔,她觉得这是同学接近她的借口,下一步或许就会对她实施阴谋……另外,新学校离家远,她坐在教室里,一想到如果自己在学校遭遇不测,父母不能及时赶到,内心就充满恐惧。只有放学回家,坐在自己房间里,惶恐的心才会放下来。就这样,她越来越讨厌去学校,到了学校也不敢跟人说话、和人对视,内心的孤独和恐惧几乎把她压垮。与此同时,她越来越感到待在家里宁静、安全、轻松、自在……终于,她彻底放弃上学,做起了“宅女”。
矫治方法:万般爱护,不如孩子自护
显然,小希目前的生活方式存在严重问题,但更严重的问题是小希的父母对孩子的不当教育。因此,要解决小希的问题,得先从小希父母的问题入手。我建议小希母亲从两方面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教育观念:
1.停止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小希虽然柔弱,但母亲没有必要像母鸡保护鸡崽一样,时时处处把女儿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万般爱护,不如让孩子学会自护。越柔弱的孩子,越需要培养和锻炼自我保护能力。道理很简单:父母不能跟随孩子一辈子,总有一天,孩子得自己保护自己。
2.取消对孩子过多的限制。社会虽然复杂,需要提高警惕,但父母不该过分强调防范,过多渲染社会的阴暗面。否则,在给孩子灌输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也将对社会的不信任,对社会交往的恐惧一并植入孩子的心里。
针对小希,我提出矫治意见,请小希母亲拿出时间和精力,用爱心和耐心引领小希走出封闭生活:
1.减少小希一个人待在家里的时间。若暂时不能说服她出门,就不定期地请亲朋好友到家里来玩,增加小希和他人交往的机会。
2.请小希小学谈得来的朋友来家做客。请对方协助,说服小希出门,哪怕只是到小区里走走,然后逐步扩大活动范围。
3.带小希参加朋友聚会,并请朋友尽可能带上孩子。
4.请小希出门买家里急用的生活用品,用恳切的态度谢谢她能帮这个忙。
5.带小希参加某团体,经常和他人一起活动。每次活动,哪怕她总是沉默,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心理学上称之为“系统脱敏疗法”,一定要在前一步取得一定效果后再实施第二步,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流露出急躁和失望情绪,否则会加剧孩子内心的恐惧,从而更加封闭自我,导致前功尽弃。
最后,我再三叮嘱小希母亲:不要像以前那样,努力后看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泄气了,然后听之任之;更不要把孩子扔在家里一待一天,自己该上班上班,回家后却给孩子脸色看。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用科学的爱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获得克服自身弱点的信心和勇气!
此后几个月里,我和小希进行了多次交流,使她逐渐认识到:社会虽复杂,但绝非处处是坏人,时时需防范;人是群居动物,需要交往和相互帮助,没有谁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存;陌生人并不是“坏人”的代名词,绝大多数人和我们一样,是善良、正义、有爱心的……
经过半年多的疏导和强化训练,小希有了很大改变。8月底,小希母亲高兴地打来电话,说和小希一起去海南旅游了,小希玩得很开心。另外,9月,小希就要去学校上学了。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