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激素”这个名词,人们并不陌生。然而,对“环境激素”可能还很不了解。
人类用化学方法制取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各种渠道混入食物和空气中,进入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成为干扰人体内分泌的一种力量,致使内分泌失调。科学家把这种能起到类似于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环境激素”,又称“类激素”。
其实,日本早在1977年就提出过“环境激素”这一概念,后来美国环境记者戴安·达玛诺斯给它下了一个定义:这是一种并不直接毒害生命的化学物质,但它以“激素”的面貌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会使生物体内的内分泌失调,出现生殖器畸形等诸多病变。到目前为止,已经列入“环境激素”的化学物质有22种,其中包括二■英、苯乙烯、多氯联苯、三丁锡和三苯锡涂料、DDT等。不少除草剂和用于塑料、树脂原料及洗涤剂的化学物质也在此列。
据调查,上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有关部门发现出生不久的海鸥大批死亡,幸存者也多有畸形;80年代,美国佛罗里达州又发现鳄鱼的孵化率从90%降到18%,幸存的雄性鳄鱼阴茎短小,生殖能力低下;日本东京附近多摩川中捕捉到的13条鲤鱼中,发现有12条生殖器是畸形的。进入90年代,丹麦首先发现了男子精液中精子数量减少,生殖机能发生异常。最近几年,日本的调查发现,30~50岁的日本男子平均1毫升精液中有8400万个精子,而20岁左右的男子只有4600万个,几乎少一半,这造成了男性不育症大大增加。女性也存在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等生殖系统被损害的问题。美国的调查也表明,由于“环境激素”的摄取,引起女性性早熟,美国48.3%的黑人女孩和14.7%的白人女孩在8岁以前就开始月经初潮。
“环境激素”类似于激素,为什么产生的作用却又与激素大相径庭,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这些“环境激素”的分子结构与人体内激素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当它们进入人体后,就会轻而易举地与它们的“受体”相结合,这些冒名顶替者混杂其中,鱼目混珠,诱使机体渐渐改变某些生物化学反应。久而久之,它们就会使人和其他生物的机体与生殖系统发生严重的差错和病变。
科学家认为,“环境激素”问题同地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一样,已成为全球性环境大问题。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历史中,又一次面临着自己创造的“恶魔”的挑战。为了降伏这一“恶魔”,尽可能减轻“环境激素”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专家们建议,赶紧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对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从生产到使用的管理;提高对环境的监测水平和医疗水平;不要购买塑料制的婴儿用品;不长期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要尽可能多吃谷物和新鲜水果、蔬菜,因为它们均能将“环境激素”排出体外。
据《健康周报》
人类用化学方法制取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各种渠道混入食物和空气中,进入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成为干扰人体内分泌的一种力量,致使内分泌失调。科学家把这种能起到类似于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环境激素”,又称“类激素”。
其实,日本早在1977年就提出过“环境激素”这一概念,后来美国环境记者戴安·达玛诺斯给它下了一个定义:这是一种并不直接毒害生命的化学物质,但它以“激素”的面貌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会使生物体内的内分泌失调,出现生殖器畸形等诸多病变。到目前为止,已经列入“环境激素”的化学物质有22种,其中包括二■英、苯乙烯、多氯联苯、三丁锡和三苯锡涂料、DDT等。不少除草剂和用于塑料、树脂原料及洗涤剂的化学物质也在此列。
据调查,上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有关部门发现出生不久的海鸥大批死亡,幸存者也多有畸形;80年代,美国佛罗里达州又发现鳄鱼的孵化率从90%降到18%,幸存的雄性鳄鱼阴茎短小,生殖能力低下;日本东京附近多摩川中捕捉到的13条鲤鱼中,发现有12条生殖器是畸形的。进入90年代,丹麦首先发现了男子精液中精子数量减少,生殖机能发生异常。最近几年,日本的调查发现,30~50岁的日本男子平均1毫升精液中有8400万个精子,而20岁左右的男子只有4600万个,几乎少一半,这造成了男性不育症大大增加。女性也存在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等生殖系统被损害的问题。美国的调查也表明,由于“环境激素”的摄取,引起女性性早熟,美国48.3%的黑人女孩和14.7%的白人女孩在8岁以前就开始月经初潮。
“环境激素”类似于激素,为什么产生的作用却又与激素大相径庭,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这些“环境激素”的分子结构与人体内激素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当它们进入人体后,就会轻而易举地与它们的“受体”相结合,这些冒名顶替者混杂其中,鱼目混珠,诱使机体渐渐改变某些生物化学反应。久而久之,它们就会使人和其他生物的机体与生殖系统发生严重的差错和病变。
科学家认为,“环境激素”问题同地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一样,已成为全球性环境大问题。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历史中,又一次面临着自己创造的“恶魔”的挑战。为了降伏这一“恶魔”,尽可能减轻“环境激素”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专家们建议,赶紧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对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从生产到使用的管理;提高对环境的监测水平和医疗水平;不要购买塑料制的婴儿用品;不长期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要尽可能多吃谷物和新鲜水果、蔬菜,因为它们均能将“环境激素”排出体外。
据《健康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