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石漠化治理正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将石漠化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为石漠化治理指明了方向,二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为石漠化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随着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对治理生态环境的认识提高,为石漠化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近几年开展石漠化科学研究和防治试点工作,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为石漠化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因而在当前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是有必要和可行的。
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P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181-1
1 普立乡石漠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普立乡石漠化现状
宣威市普立乡位于该市东北部云贵两省交界,珠江源头距市政府所在地70公里,国土面积170.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6%,人均有林地3亩。全乡下辖13个村民委员会,有人口43312人,人均有耕地0.8亩,农民人均收入1456元。普立乡属于省政府批列的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入主要。
普立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滇东北岩溶山区。全乡最高海拔主峰 2715.9米,最低处为920米,海拔高差大,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石漠化严重,有石漠化土地面积232792亩,其中非岩溶面积22508亩,潜在石漠化面积38142亩,轻度石漠化48520亩,中度石漠化66042亩,重度石漠化80088亩。
1.2 存在问题
岩溶地区虽然雨热条件好,但由于土壤流失殆尽,肥力极差,治理难度大。同时,区域经济不发达,人口密度大,各种不合理人为活动频繁,石漠化防治难度大。岩溶地区同时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偏低,财政困难;群众贫困,替生能源短缺,从而加剧了石漠化治理难度。
2 石漠化形成原因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地壳远动、毁林开垦、乱砍滥伐,致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石漠化加剧。
3 石漠化的危害
1.可利用耕地减小,土地过度垦殖。2.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农业用水及人畜饮水困难。3.旱涝灾害频繁,土地产出率低。4.水土流失严重,治理进度慢,程度低。5.草山草坡退化严重。
4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情况
国家进一步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政策出台后,普立乡积极申报争取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普立乡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规划治理范围为者麻河小流域,面积142050亩,项目区岩溶面积108315亩,项目区岩溶面积108315亩,石漠化面积94815亩,涉及6个村委会,1.664万人。项目建设为封山育林27360亩,营造人工林1140亩,(其中防护林740亩,经济林400亩);建设排洪沟渠6.13千米,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项目总投资44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80万元,地方配套65万元。普立乡协调各方,按照各年度的批复设计,认真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各年度建设工程任务和各年度投资下达任务。
5 普立乡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设管理措拖
5.1 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明确了相关工程的责任人,技术负责人等有关事项人。(2)明确责任措施 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办法,为确保项目建设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确保建设专款专用,保障安全施工。设立工程监理、工程施工、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四个工作组,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层层签订項目建设责任书,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制。
5.2 政策保障措施
实行项目责任制,做到一个项目一个负责人,切实做好工程施工中技术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乡政府与各项目实施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明确项目投资额度,工程建设规模,经济技术指标,竣工期限等内容。凡不按质量要求施工的建设项目坚决返工重建。
5.3 技术保证措施
项目建设的技术施工方案由有资质的相关设计单位完成。
5.4 资金管理措施
为确保合法、合规、合理使用建设资金,资金管理权统一集中在乡财政所。设立项目专户,指派专人管理项目资金。为保资金用于工程建设上,项目实行按投资计划和施工进度拨付项目资金,实行报帐制,项目建设单位自觉接受审计、监督检查。并在实施的村委会公示建设项目内容、地点、补助资金和涉及农户等内容。
5.5 项目建设运行管理措施
对所建工程,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管护,实行“谁受益,谁管护,谁损坏,谁恢复”的原则。
6 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设成效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减轻水土流失给当地造成的灾害损失,使项目区实现粮食增产,经济增收,开发当地有市场活力的产业。
6.1 经济效益
通过排洪沟治理,有效防止洪水对农作物的危害,减轻了农田被洪水冲毁的危险程度,可保护农田500亩,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林业保护建设上,郁闭成林后,每年增加林木蓄积2650立方米,经济效益明显。
6.2 生态效益
通过封山育林27360亩和人工造林1140亩,将新增森林面积23000亩,可有效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等作用;可改善小区气候和水资源分布状况,可有效降低暴雨地表经流及泥沙携带量,可避免林地的石漠化和沙化,生态功能将明显增强,农业生态环境将得到一定改善。
6.3 社会效益
一是较好地根治本地的石漠化问题,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提高石漠化地区土地的产出率和人口承载能力;二是强化该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林副产品的种类,为当地脱贫治富,劳动就业,增加收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三是流域内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减轻水土流失给当地造成的灾害损失,粮食经济稳步增长,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7 结语
长期以来,有些农业基础设施工程有其特殊性(如封山育林),建设工程难以按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运行,只能责成相关部门完成,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优惠攻策,制定相关法规,建立长效机制、体制、科学有效地治理。
作者简介:叶远奎(1971-),男,云南宣威人,宣威市普立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助理工程师,从事营造林技术工作。
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P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181-1
1 普立乡石漠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普立乡石漠化现状
宣威市普立乡位于该市东北部云贵两省交界,珠江源头距市政府所在地70公里,国土面积170.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6%,人均有林地3亩。全乡下辖13个村民委员会,有人口43312人,人均有耕地0.8亩,农民人均收入1456元。普立乡属于省政府批列的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入主要。
普立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滇东北岩溶山区。全乡最高海拔主峰 2715.9米,最低处为920米,海拔高差大,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石漠化严重,有石漠化土地面积232792亩,其中非岩溶面积22508亩,潜在石漠化面积38142亩,轻度石漠化48520亩,中度石漠化66042亩,重度石漠化80088亩。
1.2 存在问题
岩溶地区虽然雨热条件好,但由于土壤流失殆尽,肥力极差,治理难度大。同时,区域经济不发达,人口密度大,各种不合理人为活动频繁,石漠化防治难度大。岩溶地区同时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偏低,财政困难;群众贫困,替生能源短缺,从而加剧了石漠化治理难度。
2 石漠化形成原因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地壳远动、毁林开垦、乱砍滥伐,致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石漠化加剧。
3 石漠化的危害
1.可利用耕地减小,土地过度垦殖。2.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农业用水及人畜饮水困难。3.旱涝灾害频繁,土地产出率低。4.水土流失严重,治理进度慢,程度低。5.草山草坡退化严重。
4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情况
国家进一步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政策出台后,普立乡积极申报争取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普立乡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规划治理范围为者麻河小流域,面积142050亩,项目区岩溶面积108315亩,项目区岩溶面积108315亩,石漠化面积94815亩,涉及6个村委会,1.664万人。项目建设为封山育林27360亩,营造人工林1140亩,(其中防护林740亩,经济林400亩);建设排洪沟渠6.13千米,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项目总投资44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80万元,地方配套65万元。普立乡协调各方,按照各年度的批复设计,认真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各年度建设工程任务和各年度投资下达任务。
5 普立乡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设管理措拖
5.1 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明确了相关工程的责任人,技术负责人等有关事项人。(2)明确责任措施 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办法,为确保项目建设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确保建设专款专用,保障安全施工。设立工程监理、工程施工、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四个工作组,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层层签订項目建设责任书,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制。
5.2 政策保障措施
实行项目责任制,做到一个项目一个负责人,切实做好工程施工中技术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乡政府与各项目实施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明确项目投资额度,工程建设规模,经济技术指标,竣工期限等内容。凡不按质量要求施工的建设项目坚决返工重建。
5.3 技术保证措施
项目建设的技术施工方案由有资质的相关设计单位完成。
5.4 资金管理措施
为确保合法、合规、合理使用建设资金,资金管理权统一集中在乡财政所。设立项目专户,指派专人管理项目资金。为保资金用于工程建设上,项目实行按投资计划和施工进度拨付项目资金,实行报帐制,项目建设单位自觉接受审计、监督检查。并在实施的村委会公示建设项目内容、地点、补助资金和涉及农户等内容。
5.5 项目建设运行管理措施
对所建工程,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管护,实行“谁受益,谁管护,谁损坏,谁恢复”的原则。
6 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设成效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减轻水土流失给当地造成的灾害损失,使项目区实现粮食增产,经济增收,开发当地有市场活力的产业。
6.1 经济效益
通过排洪沟治理,有效防止洪水对农作物的危害,减轻了农田被洪水冲毁的危险程度,可保护农田500亩,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林业保护建设上,郁闭成林后,每年增加林木蓄积2650立方米,经济效益明显。
6.2 生态效益
通过封山育林27360亩和人工造林1140亩,将新增森林面积23000亩,可有效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等作用;可改善小区气候和水资源分布状况,可有效降低暴雨地表经流及泥沙携带量,可避免林地的石漠化和沙化,生态功能将明显增强,农业生态环境将得到一定改善。
6.3 社会效益
一是较好地根治本地的石漠化问题,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提高石漠化地区土地的产出率和人口承载能力;二是强化该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林副产品的种类,为当地脱贫治富,劳动就业,增加收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三是流域内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减轻水土流失给当地造成的灾害损失,粮食经济稳步增长,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7 结语
长期以来,有些农业基础设施工程有其特殊性(如封山育林),建设工程难以按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运行,只能责成相关部门完成,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优惠攻策,制定相关法规,建立长效机制、体制、科学有效地治理。
作者简介:叶远奎(1971-),男,云南宣威人,宣威市普立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助理工程师,从事营造林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