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性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发挥内在的能动性,向未来领域探索的学习活动。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性学习。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以讲代“思”,以讲代“学”。总是将知识掰开来,揉碎了“喂”给学生,总是喜欢充当学生的眼睛,满足与口耳相传。在参加了《适应小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自主性学习”的教研活动以来,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途径上。深深地体会到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涉及教材、教法、教师和学生等方方面面。现从自学、探究、实践、反思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1 自主性学习的前提——自学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首先应有先学(自主阅读)的权利。而小学数学教科书有教强的可读性。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是学习新知识)首先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同时为学生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的空间,指导学生借助教材、借助精心设计的预习题自主阅读,使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并用语言把自学体会和亲身感受表达出来,鼓励学生通过自学的途径来获取数学新知识。其次,让学生提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接着,在组织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前,先安排学习小组内的交流汇报: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不懂?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同学们提出的现存问题,交流对新知识的想法和解题“经验”,集思广益,互帮互学,及时矫正,为学生在相互的自学中完成第二次自学。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获取新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具有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自学能力的培养,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前提。
2 自主性学习的核心——探究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自主性探究,就是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亲身经历探究观察,使学习活动“知情合一”,并“再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来。例如:本期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不暗示学生,也没有采用一问一答的“启发”,而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但为学生提供许多操作材料:①用量角器量。②用三个角拼。③动手折……让学生选择验证。在学生探究实践过程中,有了真切的体验,得到的结论是属于自己的,发自内心而不是外加的,亲历探究过程。又如:16100÷300=53……?学生们的意见不一致:有的认为余数是200,理由是“161个百除以3个百,余数该是几个百。”有的认为应该应用商不变性质把16100÷300看作161÷3,余数200比除数大了,错了。在争论的过程中迫使学生继续思考更好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最后终于找到可以用验算的方法来知道余数该是几?这次学习活动,让学生们切切实实地经历了学习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了知识自我构件和自我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尽可能地提供探究机会,确保自主探究的时间,让新知成为学生探究的所得,“创造”的所得。
3 自主性学习的目标——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实践应用中,进一步探究实际问题的各种关系,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学过了“长方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房间内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学过了“时、分的认识”,要求学生记录自己每天做家庭作业的起止时间,并计算完成作业所用的时间。统计妈妈每天做家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这些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纷纷行动起来,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切实感受了“数学就在身边”。
4 自主性学习的延伸——反思
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培养反思性思维能力。反思,一般是指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是自我矫正,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参加《适应小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自主性学习”的教研活动中,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了改进,教学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启发了我,在教学中也让学生进行反思,给他们创设反思的氛围,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把反思运用到学习的各个环节。①借鉴反思。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解答思路往往不同,我就引导学生对照他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对待“一题多解”,让每种算法的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对照别人的计算方法反思,这种方法我为什么没想到?自己只须深入想想就可以想到这种算法,为什么没这样做呢?这些算法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开拓了思路,学到了不同算法。②结果反思。在教学中不仅仅满足于得出结论,还要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如:在批改作业时,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反思:错在哪儿?原因是什么?怎样改正?使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反思,提高思辨能力。又如:常常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引导学生反思:这节课我学会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的要点是什么?我是怎样学会的?还有哪些问题?……
总之,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和习惯,不仅可以促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以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自主学习。真正达到“矛盾亲身体验,方法自主寻找,思路自主选择,规律自主发现”的教学目的。
收稿日期:2011-11-21
1 自主性学习的前提——自学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首先应有先学(自主阅读)的权利。而小学数学教科书有教强的可读性。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是学习新知识)首先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同时为学生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的空间,指导学生借助教材、借助精心设计的预习题自主阅读,使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并用语言把自学体会和亲身感受表达出来,鼓励学生通过自学的途径来获取数学新知识。其次,让学生提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接着,在组织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前,先安排学习小组内的交流汇报: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不懂?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同学们提出的现存问题,交流对新知识的想法和解题“经验”,集思广益,互帮互学,及时矫正,为学生在相互的自学中完成第二次自学。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获取新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具有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自学能力的培养,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前提。
2 自主性学习的核心——探究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自主性探究,就是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亲身经历探究观察,使学习活动“知情合一”,并“再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来。例如:本期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不暗示学生,也没有采用一问一答的“启发”,而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但为学生提供许多操作材料:①用量角器量。②用三个角拼。③动手折……让学生选择验证。在学生探究实践过程中,有了真切的体验,得到的结论是属于自己的,发自内心而不是外加的,亲历探究过程。又如:16100÷300=53……?学生们的意见不一致:有的认为余数是200,理由是“161个百除以3个百,余数该是几个百。”有的认为应该应用商不变性质把16100÷300看作161÷3,余数200比除数大了,错了。在争论的过程中迫使学生继续思考更好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最后终于找到可以用验算的方法来知道余数该是几?这次学习活动,让学生们切切实实地经历了学习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了知识自我构件和自我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尽可能地提供探究机会,确保自主探究的时间,让新知成为学生探究的所得,“创造”的所得。
3 自主性学习的目标——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实践应用中,进一步探究实际问题的各种关系,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学过了“长方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房间内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学过了“时、分的认识”,要求学生记录自己每天做家庭作业的起止时间,并计算完成作业所用的时间。统计妈妈每天做家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这些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纷纷行动起来,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切实感受了“数学就在身边”。
4 自主性学习的延伸——反思
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培养反思性思维能力。反思,一般是指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是自我矫正,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参加《适应小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自主性学习”的教研活动中,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了改进,教学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启发了我,在教学中也让学生进行反思,给他们创设反思的氛围,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把反思运用到学习的各个环节。①借鉴反思。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解答思路往往不同,我就引导学生对照他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对待“一题多解”,让每种算法的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对照别人的计算方法反思,这种方法我为什么没想到?自己只须深入想想就可以想到这种算法,为什么没这样做呢?这些算法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开拓了思路,学到了不同算法。②结果反思。在教学中不仅仅满足于得出结论,还要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如:在批改作业时,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反思:错在哪儿?原因是什么?怎样改正?使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反思,提高思辨能力。又如:常常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引导学生反思:这节课我学会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的要点是什么?我是怎样学会的?还有哪些问题?……
总之,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和习惯,不仅可以促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以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自主学习。真正达到“矛盾亲身体验,方法自主寻找,思路自主选择,规律自主发现”的教学目的。
收稿日期:201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