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r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许多英语教师都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理论指导,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模式陈旧单一,教学效果不显著。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笔者试图在图式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并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分为三个阶段:阅读前阶段、阅读中阶段和阅读后阶段,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有利于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 图式理论;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一、引言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阅读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英语水平。很多专家认为,要学好外语,大量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肖礼全[1]指出:没有阅读,英语学习寸步难行;有了阅读,英语学习节节提高;阅读越少,进步越慢;阅读越多,进步越快。对于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同时,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可知,阅读是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因此,许多英语教师都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和缺乏必要理论指导,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先教生词,再讲语法,逐句讲解,回答课后习题,朗读背诵。这种教学模式拘泥于学生对文章的浅层理解,强调通过对句子、单词的分析来理解文章,重视语言知识获得,并没有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角度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信息状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阅读兴趣不高,严重地制约了交际能力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传统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现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笔者试图在图示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并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二、图示理论概述
  图式是读者原先获得的知识结构,即读者大脑中与所读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图式概念最先是由哲学家康德(Kant)于1781年提出的,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专用术语。最终由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哈特(Rumelhart)把它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在阐述图式理论之前不得不提到两种阅读模式:“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和“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是由高夫(Gough)提出,这一模式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从识别英语语言中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到理解句法、语篇的整体意义。也就是说,按照该模式,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依赖于对构成篇章的句子、单词和语法结构等基础语言知识的理解。“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是由古德曼(Goodman)提出,他认为阅读是“一场心理语言猜测游戏”,是读者积极主动思考的过程。按照这个模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读者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对文章内容不断进行假设、预测、推理与推断,并在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和预测。后来研究者又发现,阅读过程中如果处理的文字和信息没有超出读者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那么读者多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一旦超出,读者会采用“自下而上”模式。由此可见,阅读过程并非单方向处理信息,而是相互作用。鲁姆哈特(Rumelhart)在此基础上提出“相互补偿模式”( Interactive Model),也称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该理论认为,文本自身没有固定的意义,它只向读者提供利用背景知识重构文本意义的方向。[2]该阅读模式综合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阅读模式,主张阅读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互作用的过程。“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帮助读者把文本中的新信息输入大脑,激活大脑中已存在的相关背景知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帮助读者利用已激活的相关背景知识并结合文本信息对文本进行预测,然后从这些预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上述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读者对文本的理解。
  三、图式阅读模式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上面对图式理论的概述可知:读者头脑中背景知识有助于阅读,阅读过程实质就是读者头脑中已有相关背景知识与文章信息动态地相互作用的过程。当读者把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时,才能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达到读者与作者互相交流的目的,否则就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3]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应考虑到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文章信息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读者的背景知识,即图式,主要包括三种: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语言图式是指读者的词汇、短语、句法等语言方面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涉及主题的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主要指不同类型文章的总体结构及段落修辞组织结构。语言图式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掌握相应的内容图式有利于促进对文章的理解,掌握相应的形式图式有利于读者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和结构,去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具体地说,图式阅读模式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基本阶段。
  1、阅读前阶段(pre-reading process)—激活图式。这一阶段阅读教学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与文章相关信息并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预测并推断文本内容。可以采用读前讲授、提问、讨论、“头脑风暴”等方法。“头脑风暴”是其中最佳的方法,具体地说,在进行文章阅读教学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展开问答或讨论,激活和丰富学生头脑中与文章内容相关背景知识,并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形成共识,为学习文章作好准备。如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Senior High English必修模块2第6单元第4课《Dream Houses》时,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观察课文中图片,大胆发挥想象,集体自由讨论,阐述自己的梦想房屋,激活和丰富头脑中关于梦想房屋的相关背景知识,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合理预测和推断。
  2、阅读中阶段(while-reading process)—构建图式。这一阶段阅读教学主要目的是教师利用阅读前阶段学生已经得到激活和丰富的图式,并结合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预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内涵。主要教学步骤可以分为三步:首先,通过略读、找读,抓住文章主题句、起首句和结尾段落,了解文章基本信息,归纳总结文章主旨大意。然后,重点理解文章细节并结合原有对文章的假设,在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来验证假设,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后,理解文章结构、理清文中逻辑指代关系、评价作者意图和文章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
  3、阅读后阶段(post-reading process)—巩固图式。这一阶段阅读教学主要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和扩大学生头脑中相关背景知识。主要方法有:(1)读后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的兴趣,丰富和扩大学生头脑中的内容图式。(2)分析文章结构,通过分析篇章结构可以丰富学生大脑中的形式图式,下次碰到同类型文章时,学生就能激活相应的形式图式。(3)缩写,就是让学生保留文章作者的观点和保持原文的思想,去掉不必要的和重复的细节,用自己的语言高度概括文章大意,丰富和扩大学生头脑中的内容图式。
  四、结束语
  传统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是在单一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阅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图式理论是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理论充分结合起来,既强调激活已有的图式知识,也重视构建和巩固图式知识,为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开辟了新天地,创建了一种全新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注释
  1 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2 何军好,郭晓洋.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2006,8(6).
  3 腾延江.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与教学[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4).
其他文献
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关键是要迅速提高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的内涵。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工具性、社会性的综合功能。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除了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外,更重要的
期刊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一、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
期刊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进行,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它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开展语文活动课,是新课改的需要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是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
期刊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
期刊
学生进入高中后,生活感受能力和美感体验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教师在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中时时相机引导刻刻着意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定能日益深刻,美感体验定将日见真切,学生的作文灵性也会逐渐显露。那么,如何引导和培养呢?如何理顺编定这一作文教学之经线呢?  首先,确定内容。即感受什么体验什么。具体内容大致可概括为:感受家庭,体验亲情美;感受交往,体验友情美;感受交际,体验人情美;感受风俗,体验风
期刊
当前的教育形势使老师普遍感到学生难教,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社会不同层面的不良信息影响(包括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老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只要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差生”。但作为老师心目中应该是承认学生有差别而没有“差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老师、同学应及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基础的不同,自身素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等存在着差异,自然学生之间存在差别。所谓“差生”
期刊
【摘要】 学习方式具有自己特殊的定位。学习方式因学习目标的多面性、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性而具有多样性,每一种学习方式都具有自身特定的功能价值和适用范围。学习方式的变革不应是简单地放弃接受性学习,只使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而应确立学习方式多样性的观念,依据发展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关键词】 学习方式;多样性    学
期刊
文本探究:  《散步》是一篇叙事散文,写的是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散步的事。文字清新优美,玲珑剔透,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歌,颂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写出了中年人的责任重大,写出了爱和责任承载着一个家庭甚至社会的和谐发展,写出了一家人在春天的田野里的亲切融洽,其乐融融。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发展,英语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尤其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要求我们应加强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研究使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快速提高。    众所周知现在英语教学缺少语言环境,大多都是课上进行简单的口语训练,可是这根本无益于学生口语的提高。另外无论是教师
期刊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我们认为,用辩证的观点,对课堂提问作逆反处理,应该说是一种比较聪明而新颖的方法,恰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即以中学语文教学为视角,对“辩证与逆反”的提问艺术进行讨论。  深与浅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