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软式排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下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项目,特别是其趣味性、观赏性、广泛性、简易性、多样性特点,更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相比于硬式排球,软式排球更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简单易学、适宜开展比赛等优势。本文将结合软式排球的特点,就其实施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探析,并对软式排球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软式排球;特点;作用
软式排球自日本传入我国以来,因其重量轻、不伤手,且动作技术难度低等特点,在校园人群中具有良好的欢迎度。为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基于软式排球的体育运動项目,更以其多样化特点成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广价值。我校在推进软式排球课程教学中,从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软式排球促进大学生积极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软式排球成为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健身方法和手段。
一、软式排球的一般特点
(一)趣味性
软式排球规则简单,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软式排球运动方式上,可以4对4竞技,也可以6对6比赛。同时,软式排球球体轻,在运动中多样化的运行轨迹,增加了落点的多元化判断难度,而由此衍生出更多的趣味性。在与其他排球相比,软式排球更具娱乐性,弹性较差,飞行速度较慢,降低了运动员的运动量,却增加了运动兴致,赢得了广大排球爱好者的热情参与,更有助于推进全面健身活动的开展。
(二)观赏性
从软式排球自身特点来看,因重量轻,体积大,降低了排球在空中的运行速度,也给技术防守提供了充足时间,便于运动员结合软式排球的运动轨迹,判断落点方向,增进攻防双方的回球次数,也让比赛活动更加激烈,为观众提供了较高的视觉美感与观赏价值。据统计,在软式排球运动比赛项目中,来回球的次数平均为1.58次,最多高达8次,平均每得一分双方触球次数为5次,最高可达28次。
(三)广泛性
在运动类型上,软式排球的最大特点是球体软,不易伤手,降低了广大参与者对排球项目的恐惧感,也更好的保护了手指、手腕。软式排球球速较慢,无论是发球、扣球、接球,都不会产生过强的砸伤危险,无形中拓展了参与者的广泛性。同时,软式排球采用隔网方式,避免了攻守双方的肢体接触与碰撞,降低了运动损伤几率。另外,软式排球适宜不同年龄、体力、经验的爱好者参与,更使其成为全面健身运动的优秀项目之一。
(四)简易性
所谓的简易性,主要体现在软式排球的基本动作及要领掌握上,虽然软式排球也讲究传球技术,但因软式排球球体大、质量轻,表面柔软,更适宜不同手型的练习者,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言,更易掌握技术性动作。
(五)竞技多样性
软式排球在竞技方式上,规则较为灵活,赛制多样。可以有3人制、4人制,还可以有6人制、男女混合制等,根据运动需要来灵活制定赛制规则。另外,还可以根据参赛者年龄、技术水平进行不同赛制划分,体现了软式排球的多样化竞技特色,更在健身及常规体育运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高校体育开展软式排球的意义
从软式排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来看,其简单易学、健身安全等特点,使其在高校大学生健身运动及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软式排球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高潮
软式排球对场地、赛制方式的自由性选择,更显示出其实用性、健身性、全民性特点。不同人群的参与,拓展了软式排球的运动范围,大到操场、绿地,小到社区、家庭,都可以以不同形式参与到软式排球竞技运动中,从而为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提升国民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软式排球促进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对于高校而言,更应该从体育教学改革中,增强广大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软式排球运动项目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程,其广泛的参与者基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大学生身心健康,也提高了体质,提升了健身热情。因此,积极宣传软式排球,进一步完善高校软式排球教学环境,为实现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软式排球增强了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结合高校对大学生软式排球的普及与调查发现,软式排球因其自身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受到广泛欢迎,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积极推进软式排球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广大学生对软式排球运动的主动性,也让很多大学生能够从软式排球运动中获得身体锻炼,培养了良好的健身习惯,激发了终身体育意识。当然,在高校体育运动宣传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参与软式排球的范围,特别是将软式排球与大学生体育锻炼结合起来,促进全民健身意识的发展。
(四)软式排球为硬式排球运动发展做足了铺垫
排球运动学习周期长,大学生参与排球项目的积极性不够,而推进排球运动的发展,借助于软式排球,来营造良好的排球氛围,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排球运动中,夯实排球运动人口基数,为推进硬式排球运动的选拔奠定基础。另外,根据硬式排球运动的特点,借助于软式排球的基础性优势,为排球运动的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三、软式排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在软式排球运动中,软式排球自身设计质量轻、体积大、适用人群广泛、竞赛模式趣味性强,无论是在平时的练习还是竞技运动,总能够从“起死回生”的热烈场面,带给观赏者、参与者无尽的快乐,从而达到健身、娱乐身心的育人目标。同时,软式排球在满足健身的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特别是在参与者运动过程中,从对抗、竞技、合作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坚韧的耐挫力,促进大学生优秀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所以说,对于软式排球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其作用表现在四大方面。 (一)多样化的健身功能
从软式排球运动项目的健身价值来看,对参与者的身心、精神、品质等都具有良好的改善与促进作用。在软式排球运动中,参与者可以从活动中增强体质,加强自身骨骼筋脉的锻炼,特别是在改善新陈代谢,改善人的血液循环,增进腕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适应力,增强肌腱、软骨、韧带的机能。对于大学生、久坐人群具有良好的强身健体功能。软式排球运动可以让参与者从活动中缓解疲劳,提高充沛的精力,特别是软式排球属于有氧运动,能够在运动中,锻炼参与者的心肺功能,长期参加软式排球运动,可以改善身体形态,增强机体的协调性,也让参与者的体格肌肉更加均衡发展。同时,在软式排球运动中,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在下肢移动跳跃、上肢挥臂击球、四肢骨骼肌肉协同运动中,血流量增加,降低了肌肉、关节、韧带的粘滞度,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骼老化具有促进作用。
(二)趣味化的娱乐功能
生活、学习节奏的加快,闲暇的时间里如何去调节生活,可以是喝茶、打牌、看电视等,但这些活动并未融入体育锻炼,也不利于改善人体体质。软式排球运动项目,以其多样化的训练、竞赛模式,可以根据场地、条件自由组合,获得热烈的运动效果,无疑更具有娱乐性。同时,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赏者,都能从软式排球运动中获得良好的观赏体验。规制的灵活,带来的软式排球运动的多样化特色,每一方都可以进攻,都可以根据自身优势灵活占位,从增加来回球的数量上来提高运动观赏性,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三)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教育功能
在软式排球运动中,根据参与者的多寡,可以设置不同的组合,每组参与者要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攻防应对。软式排球作为群体性运动项目,需要将各自参与者的技能、经验融入团队中,通过团队合力来获得最佳的竞技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协作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在参与中,学会配合,关注每个参与者的优势,发挥综合战斗力,要能够从自己与他人的协作中,做出正确判断,把握更有利的进攻机会。由此而来,软式排球运动参与者,要从观察力、判断力、协同力等方面,激发自主性,开发创造力思维,进而实现锻炼全身的目标,也让更多的参与者,从协作中获得团队意识,体现软式排球的教育意义。
(四)促进自身精神文化的提升
软式排球运动的推广,还表现在精神文化价值层面。如软式排球所需要的场地、设施,鲜艳的排球,热烈的竞技氛围,不同人群的多元互动合作,都能够在运动中,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如在软式排球制度上,通过设置规则、组织,竞争秩序,来促进软式排球运动更具运动态度与健身意义;通过对不同参与者的统一化规范,让参与者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意识;利用搭建的运动平台,让更多的人群从运动中增进情感,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尊重意识;在公平竞争环境下,激发大学生的拼搏意识,提升团队合作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高校体育中实施软式排球课程的教学思路
将软式排球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细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现层次化教学特色。合理目标的确定,有助于增强软式排球运动的指向性,也为推广实施提供有效指导。在教学目标上,要体现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锻炼需要。如水平一以兴趣为导向,增进大学生参与软式排球运动的积极性;水平二以掌握软式排球运动基本技术为主,增进比赛趣味性、培养运动习惯;水平三突出赛制规则与体育精神,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运动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进行分层实施。如在水平一阶段,以介绍软式排球的特点,突出基本动作要领的学习,增进大学生软式排球运动兴趣。在教学上,以示范摸球、拍球、抛球等动作为主,让学生感受排球的弹性、柔性,消除排球抵触情绪。在水平二阶段,重点挖掘排球运动的趣味性,以简易的规则要求,竞赛性活动,来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排球技能。如熟悉抛接球、地滚球、环绕球等内容,以小范围竞赛来展现软式排球的魅力。在水平三阶段,根据学生对软式排球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引入竞赛活动,如垫球比赛,看谁垫球次数多;还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广大学生参与软式排球活动,组织兴趣小组、社团,为深入推广软式排球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希哲,胡永芳,曾玲玲.“轻体育”背景下的排球“软式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当代体育科技,2017,7 (24):204-205.
[2]徐嘉阳,杨海鹏.创新高校体育课思维,推广软式排球课程——内蒙古民族大学公共体育课开设软式排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 (04):361-363.
[3]劉昌鑫.时代需求背景下大众排球运动形式演变的文化背景探析[J].运动,2016 (02):143-144+102.
关键词:高校体育;软式排球;特点;作用
软式排球自日本传入我国以来,因其重量轻、不伤手,且动作技术难度低等特点,在校园人群中具有良好的欢迎度。为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基于软式排球的体育运動项目,更以其多样化特点成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广价值。我校在推进软式排球课程教学中,从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软式排球促进大学生积极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软式排球成为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健身方法和手段。
一、软式排球的一般特点
(一)趣味性
软式排球规则简单,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软式排球运动方式上,可以4对4竞技,也可以6对6比赛。同时,软式排球球体轻,在运动中多样化的运行轨迹,增加了落点的多元化判断难度,而由此衍生出更多的趣味性。在与其他排球相比,软式排球更具娱乐性,弹性较差,飞行速度较慢,降低了运动员的运动量,却增加了运动兴致,赢得了广大排球爱好者的热情参与,更有助于推进全面健身活动的开展。
(二)观赏性
从软式排球自身特点来看,因重量轻,体积大,降低了排球在空中的运行速度,也给技术防守提供了充足时间,便于运动员结合软式排球的运动轨迹,判断落点方向,增进攻防双方的回球次数,也让比赛活动更加激烈,为观众提供了较高的视觉美感与观赏价值。据统计,在软式排球运动比赛项目中,来回球的次数平均为1.58次,最多高达8次,平均每得一分双方触球次数为5次,最高可达28次。
(三)广泛性
在运动类型上,软式排球的最大特点是球体软,不易伤手,降低了广大参与者对排球项目的恐惧感,也更好的保护了手指、手腕。软式排球球速较慢,无论是发球、扣球、接球,都不会产生过强的砸伤危险,无形中拓展了参与者的广泛性。同时,软式排球采用隔网方式,避免了攻守双方的肢体接触与碰撞,降低了运动损伤几率。另外,软式排球适宜不同年龄、体力、经验的爱好者参与,更使其成为全面健身运动的优秀项目之一。
(四)简易性
所谓的简易性,主要体现在软式排球的基本动作及要领掌握上,虽然软式排球也讲究传球技术,但因软式排球球体大、质量轻,表面柔软,更适宜不同手型的练习者,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言,更易掌握技术性动作。
(五)竞技多样性
软式排球在竞技方式上,规则较为灵活,赛制多样。可以有3人制、4人制,还可以有6人制、男女混合制等,根据运动需要来灵活制定赛制规则。另外,还可以根据参赛者年龄、技术水平进行不同赛制划分,体现了软式排球的多样化竞技特色,更在健身及常规体育运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高校体育开展软式排球的意义
从软式排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来看,其简单易学、健身安全等特点,使其在高校大学生健身运动及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软式排球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高潮
软式排球对场地、赛制方式的自由性选择,更显示出其实用性、健身性、全民性特点。不同人群的参与,拓展了软式排球的运动范围,大到操场、绿地,小到社区、家庭,都可以以不同形式参与到软式排球竞技运动中,从而为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提升国民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软式排球促进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对于高校而言,更应该从体育教学改革中,增强广大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软式排球运动项目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程,其广泛的参与者基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大学生身心健康,也提高了体质,提升了健身热情。因此,积极宣传软式排球,进一步完善高校软式排球教学环境,为实现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软式排球增强了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结合高校对大学生软式排球的普及与调查发现,软式排球因其自身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受到广泛欢迎,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积极推进软式排球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广大学生对软式排球运动的主动性,也让很多大学生能够从软式排球运动中获得身体锻炼,培养了良好的健身习惯,激发了终身体育意识。当然,在高校体育运动宣传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参与软式排球的范围,特别是将软式排球与大学生体育锻炼结合起来,促进全民健身意识的发展。
(四)软式排球为硬式排球运动发展做足了铺垫
排球运动学习周期长,大学生参与排球项目的积极性不够,而推进排球运动的发展,借助于软式排球,来营造良好的排球氛围,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排球运动中,夯实排球运动人口基数,为推进硬式排球运动的选拔奠定基础。另外,根据硬式排球运动的特点,借助于软式排球的基础性优势,为排球运动的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三、软式排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在软式排球运动中,软式排球自身设计质量轻、体积大、适用人群广泛、竞赛模式趣味性强,无论是在平时的练习还是竞技运动,总能够从“起死回生”的热烈场面,带给观赏者、参与者无尽的快乐,从而达到健身、娱乐身心的育人目标。同时,软式排球在满足健身的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特别是在参与者运动过程中,从对抗、竞技、合作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坚韧的耐挫力,促进大学生优秀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所以说,对于软式排球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其作用表现在四大方面。 (一)多样化的健身功能
从软式排球运动项目的健身价值来看,对参与者的身心、精神、品质等都具有良好的改善与促进作用。在软式排球运动中,参与者可以从活动中增强体质,加强自身骨骼筋脉的锻炼,特别是在改善新陈代谢,改善人的血液循环,增进腕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适应力,增强肌腱、软骨、韧带的机能。对于大学生、久坐人群具有良好的强身健体功能。软式排球运动可以让参与者从活动中缓解疲劳,提高充沛的精力,特别是软式排球属于有氧运动,能够在运动中,锻炼参与者的心肺功能,长期参加软式排球运动,可以改善身体形态,增强机体的协调性,也让参与者的体格肌肉更加均衡发展。同时,在软式排球运动中,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在下肢移动跳跃、上肢挥臂击球、四肢骨骼肌肉协同运动中,血流量增加,降低了肌肉、关节、韧带的粘滞度,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骼老化具有促进作用。
(二)趣味化的娱乐功能
生活、学习节奏的加快,闲暇的时间里如何去调节生活,可以是喝茶、打牌、看电视等,但这些活动并未融入体育锻炼,也不利于改善人体体质。软式排球运动项目,以其多样化的训练、竞赛模式,可以根据场地、条件自由组合,获得热烈的运动效果,无疑更具有娱乐性。同时,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赏者,都能从软式排球运动中获得良好的观赏体验。规制的灵活,带来的软式排球运动的多样化特色,每一方都可以进攻,都可以根据自身优势灵活占位,从增加来回球的数量上来提高运动观赏性,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三)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教育功能
在软式排球运动中,根据参与者的多寡,可以设置不同的组合,每组参与者要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攻防应对。软式排球作为群体性运动项目,需要将各自参与者的技能、经验融入团队中,通过团队合力来获得最佳的竞技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协作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在参与中,学会配合,关注每个参与者的优势,发挥综合战斗力,要能够从自己与他人的协作中,做出正确判断,把握更有利的进攻机会。由此而来,软式排球运动参与者,要从观察力、判断力、协同力等方面,激发自主性,开发创造力思维,进而实现锻炼全身的目标,也让更多的参与者,从协作中获得团队意识,体现软式排球的教育意义。
(四)促进自身精神文化的提升
软式排球运动的推广,还表现在精神文化价值层面。如软式排球所需要的场地、设施,鲜艳的排球,热烈的竞技氛围,不同人群的多元互动合作,都能够在运动中,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如在软式排球制度上,通过设置规则、组织,竞争秩序,来促进软式排球运动更具运动态度与健身意义;通过对不同参与者的统一化规范,让参与者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意识;利用搭建的运动平台,让更多的人群从运动中增进情感,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尊重意识;在公平竞争环境下,激发大学生的拼搏意识,提升团队合作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高校体育中实施软式排球课程的教学思路
将软式排球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细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现层次化教学特色。合理目标的确定,有助于增强软式排球运动的指向性,也为推广实施提供有效指导。在教学目标上,要体现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锻炼需要。如水平一以兴趣为导向,增进大学生参与软式排球运动的积极性;水平二以掌握软式排球运动基本技术为主,增进比赛趣味性、培养运动习惯;水平三突出赛制规则与体育精神,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运动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进行分层实施。如在水平一阶段,以介绍软式排球的特点,突出基本动作要领的学习,增进大学生软式排球运动兴趣。在教学上,以示范摸球、拍球、抛球等动作为主,让学生感受排球的弹性、柔性,消除排球抵触情绪。在水平二阶段,重点挖掘排球运动的趣味性,以简易的规则要求,竞赛性活动,来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排球技能。如熟悉抛接球、地滚球、环绕球等内容,以小范围竞赛来展现软式排球的魅力。在水平三阶段,根据学生对软式排球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引入竞赛活动,如垫球比赛,看谁垫球次数多;还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广大学生参与软式排球活动,组织兴趣小组、社团,为深入推广软式排球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希哲,胡永芳,曾玲玲.“轻体育”背景下的排球“软式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当代体育科技,2017,7 (24):204-205.
[2]徐嘉阳,杨海鹏.创新高校体育课思维,推广软式排球课程——内蒙古民族大学公共体育课开设软式排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 (04):361-363.
[3]劉昌鑫.时代需求背景下大众排球运动形式演变的文化背景探析[J].运动,2016 (02):143-14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