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试验通过绿豆集水保水技术及其生理生态效应研究,为绿豆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得出双沟覆膜技术是绿豆高产高效生产的最佳栽培方式。
关键词:绿豆;水分利用;双沟覆膜
1 试验目的
陕北小杂粮生产主要依赖于天然降水,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无效、微效降水日数多,有效降水日数少,降水分布不均匀,自然降水的保蓄率和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经研究,自然降水中约有60%-70%降水为无效蒸发,10%-15%以径流形式流失,20%-25%的水量用于形成初级生产力。本研究通过分析绿豆微集水种植技术增产的机理,从时间和空间上,充分接收和贮存有限的降水,减少无效蒸发,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优化设计适合绿豆沟垄比值和宽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的微生境,尤其提高耕层地温,增加土壤贮水量,并能促进养分的有效化,为作物高产打下基础;同时提前作物生育期,促进作物形态建成,形成较好的群体结构。本试验通过绿豆集水保水技术及其生理生态效应研究,为绿豆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2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6个处理。即:
(1)微集水带型LDX1:带型160cm,垄膜面65cm,两边膜各压5cm(选用80的地膜),垄沟宽85cm;垄沟内种植4行,行距28cm;平均行距40cm,株距30cm,每亩5500株;小区面积6.4m×5m 。
(2)微集水带型LDX2:带型120cm,垄膜面50cm,两边膜各压5cm(选用70的地膜),垄沟宽60cm;垄沟内种植3行,行距30cm;平均行距40cm,株距30cm;每亩5500株;小区面积4.8m×5m。
(3)微集水带型LDX3:带型80cm, 垄膜面40cm,两边膜各压5cm(选用70的地膜),垄沟宽30cm;垄沟内种植2行,行距30cm;平均行距40cm,株距30cm;每亩5500株;小区面积3.2m×5m。
(4)双沟覆膜带型LDX4:带型80cm,垄膜面50cm(垄上开双沟,双沟距30cm),两边膜各压5cm(选用70的地膜),垄沟宽20cm;垄上沟(打孔)各种植1行,平均行距40cm,穴播,穴距30cm,每亩5500株;小区面积3.2m×5m。
(5)膜上种植带型LDX5:带型160cm,垄膜面100cm,(垄上开沟,沟宽15cm)两边膜各压5cm(选用120的地膜),垄沟宽50cm;垄上沟侧(打孔)种植2行,穴播,穴距30cm,垄沟种植2行,平均行距40cm;每亩5500株;小区面积6.4m×5m。
(6)CK:露地平作带型LDX6:条播,行距40cm,株距30cm,每亩5500株;小区面积3.2m×5m。
垄高10cm,采用厚度为0.007-0.008mm的微膜人工覆膜。隨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间留30cm隔离带。处理和对照均按庄稼汉复合肥40斤/亩(其中N含量15%,五氧化二磷10%,氧化钾5%)的施肥量于播前5d用条播机施入沟中,深度10cm。
品种:横山绿豆,密度5500株/亩.
2013年试验地点设在神木县赵家沟旱作农业示范园内,土地肥料中等。
3 经济性状
4 产量结果与分析
4.1 产量结果
4.2 结果综合评述(按产量由高到低顺序排序)
(1)双沟覆膜LDX4 :株高 53.47cm,主茎分枝 4.73个,主茎节数8.67节,单株荚数 24.20个,荚长10.87cm,荚粒数 12.27粒,百粒重8.94g。平均单产1373.60kg/hm2。
(2)平膜穴播LDX5 :株高49.60cm,主茎分枝4.67个,主茎节数8.47节,单株荚数20.87个,荚长10.67cm,荚粒数11.93粒,百粒重8.48g。平均单产1336.08kg/hm2。
(3)微集水带型LDX1 :株高51.60cm,主茎分枝4.27个,主茎节数8.53节,单株荚数26.67个,荚长11.33cm,荚粒12.27粒,百粒重8.49g。平均单产1292.31 kg/hm2。
(4)微集水带型LDX2 :株高49.53cm,主茎分枝4.33个,主茎节数7.80节,单株荚数 20.53个,荚长11.40cm,荚粒12.67粒,百粒重8.37g。平均单产1210.33kg/hm2。
(5)微集水带型LDX3:株高51.00cm,主茎分枝4.20个,主茎节数8.20节,单株荚数22.07个,荚长11.40cm,荚粒数11.87 粒,百粒重8.74 g。平均单1154.74 kg/hm2。
(6)露地平作LDX6(CK):株高49.60cm,主茎分枝 4.33个,主茎节数8.33节,单株荚数23.80个,荚长10.07 cm,荚粒数11.20 粒,百粒重8.22g。平均单产960.90kg/hm2。
5 结论
从试验结果看,采用双沟覆膜栽培模式,绿豆株高、主茎分枝、单株荚数、百粒重均高于其它栽培模式,单产较传统种植方式提高了43%,是绿豆的首选栽培模式。从试验田间观察分析看,双沟覆膜种植技术在发挥地膜覆盖保温、保水,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绿豆生长发育进程的同时,双沟具有拦截地表径流、聚集降水,变无效降水为有效降水的作用,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平地覆膜虽具有地膜覆盖保温、保水,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绿豆生长发育作用,但平地覆膜不具有拦截地表径流、聚集降水功能,加之地膜不渗水,阻碍了降水进入地膜,有部分降水聚集在地膜表面直接蒸发,无效蒸发增加,水分利用减少;其他几种带型在增产方面不及以上两种栽培方式。
关键词:绿豆;水分利用;双沟覆膜
1 试验目的
陕北小杂粮生产主要依赖于天然降水,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无效、微效降水日数多,有效降水日数少,降水分布不均匀,自然降水的保蓄率和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经研究,自然降水中约有60%-70%降水为无效蒸发,10%-15%以径流形式流失,20%-25%的水量用于形成初级生产力。本研究通过分析绿豆微集水种植技术增产的机理,从时间和空间上,充分接收和贮存有限的降水,减少无效蒸发,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优化设计适合绿豆沟垄比值和宽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的微生境,尤其提高耕层地温,增加土壤贮水量,并能促进养分的有效化,为作物高产打下基础;同时提前作物生育期,促进作物形态建成,形成较好的群体结构。本试验通过绿豆集水保水技术及其生理生态效应研究,为绿豆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2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6个处理。即:
(1)微集水带型LDX1:带型160cm,垄膜面65cm,两边膜各压5cm(选用80的地膜),垄沟宽85cm;垄沟内种植4行,行距28cm;平均行距40cm,株距30cm,每亩5500株;小区面积6.4m×5m 。
(2)微集水带型LDX2:带型120cm,垄膜面50cm,两边膜各压5cm(选用70的地膜),垄沟宽60cm;垄沟内种植3行,行距30cm;平均行距40cm,株距30cm;每亩5500株;小区面积4.8m×5m。
(3)微集水带型LDX3:带型80cm, 垄膜面40cm,两边膜各压5cm(选用70的地膜),垄沟宽30cm;垄沟内种植2行,行距30cm;平均行距40cm,株距30cm;每亩5500株;小区面积3.2m×5m。
(4)双沟覆膜带型LDX4:带型80cm,垄膜面50cm(垄上开双沟,双沟距30cm),两边膜各压5cm(选用70的地膜),垄沟宽20cm;垄上沟(打孔)各种植1行,平均行距40cm,穴播,穴距30cm,每亩5500株;小区面积3.2m×5m。
(5)膜上种植带型LDX5:带型160cm,垄膜面100cm,(垄上开沟,沟宽15cm)两边膜各压5cm(选用120的地膜),垄沟宽50cm;垄上沟侧(打孔)种植2行,穴播,穴距30cm,垄沟种植2行,平均行距40cm;每亩5500株;小区面积6.4m×5m。
(6)CK:露地平作带型LDX6:条播,行距40cm,株距30cm,每亩5500株;小区面积3.2m×5m。
垄高10cm,采用厚度为0.007-0.008mm的微膜人工覆膜。隨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间留30cm隔离带。处理和对照均按庄稼汉复合肥40斤/亩(其中N含量15%,五氧化二磷10%,氧化钾5%)的施肥量于播前5d用条播机施入沟中,深度10cm。
品种:横山绿豆,密度5500株/亩.
2013年试验地点设在神木县赵家沟旱作农业示范园内,土地肥料中等。
3 经济性状
4 产量结果与分析
4.1 产量结果
4.2 结果综合评述(按产量由高到低顺序排序)
(1)双沟覆膜LDX4 :株高 53.47cm,主茎分枝 4.73个,主茎节数8.67节,单株荚数 24.20个,荚长10.87cm,荚粒数 12.27粒,百粒重8.94g。平均单产1373.60kg/hm2。
(2)平膜穴播LDX5 :株高49.60cm,主茎分枝4.67个,主茎节数8.47节,单株荚数20.87个,荚长10.67cm,荚粒数11.93粒,百粒重8.48g。平均单产1336.08kg/hm2。
(3)微集水带型LDX1 :株高51.60cm,主茎分枝4.27个,主茎节数8.53节,单株荚数26.67个,荚长11.33cm,荚粒12.27粒,百粒重8.49g。平均单产1292.31 kg/hm2。
(4)微集水带型LDX2 :株高49.53cm,主茎分枝4.33个,主茎节数7.80节,单株荚数 20.53个,荚长11.40cm,荚粒12.67粒,百粒重8.37g。平均单产1210.33kg/hm2。
(5)微集水带型LDX3:株高51.00cm,主茎分枝4.20个,主茎节数8.20节,单株荚数22.07个,荚长11.40cm,荚粒数11.87 粒,百粒重8.74 g。平均单1154.74 kg/hm2。
(6)露地平作LDX6(CK):株高49.60cm,主茎分枝 4.33个,主茎节数8.33节,单株荚数23.80个,荚长10.07 cm,荚粒数11.20 粒,百粒重8.22g。平均单产960.90kg/hm2。
5 结论
从试验结果看,采用双沟覆膜栽培模式,绿豆株高、主茎分枝、单株荚数、百粒重均高于其它栽培模式,单产较传统种植方式提高了43%,是绿豆的首选栽培模式。从试验田间观察分析看,双沟覆膜种植技术在发挥地膜覆盖保温、保水,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绿豆生长发育进程的同时,双沟具有拦截地表径流、聚集降水,变无效降水为有效降水的作用,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平地覆膜虽具有地膜覆盖保温、保水,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绿豆生长发育作用,但平地覆膜不具有拦截地表径流、聚集降水功能,加之地膜不渗水,阻碍了降水进入地膜,有部分降水聚集在地膜表面直接蒸发,无效蒸发增加,水分利用减少;其他几种带型在增产方面不及以上两种栽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