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相对于以往也越来越激烈。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传统讲授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音乐思维发展,也伤害学生学习积极性。儿童音乐剧的出现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为音乐教学注入新鲜活力理念,作为一种歌唱手段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则从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剧、创设音乐剧教学情境及教师分类指导音乐剧等分析其具体教学措施,望为教师同行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儿童音乐剧;教学
传统小学音乐教学受学生年龄因素限制,无论是音乐教材还是教学方式都以基础知识为主,常见课堂模式即教师领唱,学生跟唱,或者在中间穿插部分简单的音乐技巧,但归根结底仍然是领唱和跟唱的教学模式。长期以往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事实上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引入儿童音乐剧形式改善传统教学情况,借以音乐为灵魂,故事为根基,通过学生表演和歌唱展现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剧 为音乐剧奠定基础
儿童作为音乐剧的主体,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以自由活泼的形式最大限度满足儿童情感需求,使儿童处于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积极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意义,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音乐课上表演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音乐剧,音乐剧类型等,音乐教师可先运用通俗易懂的理论知识介绍音乐剧概念和其艺术特色,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之后再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剧作品加深学生理解。受课堂时间限制和学生鉴赏能力等因素影响,音乐教师可采取分场景和分角色的方式指导学生带着疑问欣赏音乐剧,例如音乐剧中有哪些特别角色,他们是如何表演以及他们在剧中说了哪些经典台词,由此一提高音乐剧教学针对性。欣赏之后教师应点评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剧外在形式与内涵,感悟音乐剧思想感情,学生能从深层次了解儿童音乐剧,自然也会明白如何演绎音乐剧。歌曲、舞蹈、剧本是儿童音乐剧的表现核心,音乐教师在学生了解音乐剧概念后就可结合音乐教材在课堂上开展简单的歌舞剧形式教学,即学生一边歌唱一边跳舞,打破传统被动式听讲课堂教学模式。小学阶段学生本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天性活泼,这种载歌载舞的课堂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期音乐剧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音乐剧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儿童音乐剧是集表演、歌唱和舞蹈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儿童音乐剧就可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时,首先请一位学生上台单独演奏这首歌曲,并引出作品背景。故事两位主人公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成为一段佳话。歌曲副歌在二人结拜兄弟后转入慢板,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寓意二人就要分别,由此表现长亭惜別和十八相送的依恋之情。教师挑选数名学生表演这首歌曲最经典的三段情境,分别为抗婚、楼台会和哭灵投坟。第一部分运用钢管乐奏表现封建势力的残暴,采用戏曲散板的小提琴演奏出祝英台惶惶不安的心情。音乐突然停下转入慢板阶段,扮演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两名学生就可在音乐的衬托下进行表演,展现如泣如诉的悲壮情境。着音乐急转而下,运用戏曲中紧拉慢唱的手法拉开哭灵投坟大戏的帷幕,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在归家后不久病故,下定决心要共赴黄泉,于是在出嫁当天穿素服上花轿并前往梁山伯坟前祭奠,弦、管、鼓、锣齐鸣表现祝英台纵深投坟的同时也将歌曲推向最高潮。音乐剧最后一个小高潮也因此开展,即当祝英台撞向墓碑,墓穴突然打开,祝英台毫不犹豫就纵身一跳,合上的墓穴飞出两只蝴蝶,再次点名主题。学生在音乐剧中可以充分感悟主人公时而憧憬、时而欢喜、时而悲愤的情感,增强对音乐的理解。
三、教师分类指导音乐剧 加深学生对音乐剧感悟
当学生欣赏和表演过音乐剧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将所学歌曲运用歌、舞及剧三者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此过程中为学生设定场景,并给予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表演题目,让学生充分调动想象能力进行表演,而教师就通过学生实际表演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儿童音乐剧要点,检验学生是否正确理解儿童音乐剧基本功能,同时指出学生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再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调整教学方案。通过音乐剧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具备音乐天赋,对于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伴舞、服装、道具制作、伴唱等内容学习,让这一部分学生也能感受到音乐剧的氛围。对于音乐底子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对其进行重点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音乐潜能。教师在儿童音乐剧教学中除了要具备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和音乐本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与音乐剧有关的戏剧、美术、文学知识等其他艺术学科知识,同时在学生表演中给予客观的评价指导,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儿童音乐剧效果显著,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能很好地解决传统被动式学习的局限,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教师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主体,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音乐剧实践中丰富自身音乐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锋.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儿童音乐剧[J].新课程学习·上旬, 2014(8):186-187.
[2]伍晓霞.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儿童音乐剧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12(8):238.
[3]周泉.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 2016(4):76-77.
【关键词】小学音乐;儿童音乐剧;教学
传统小学音乐教学受学生年龄因素限制,无论是音乐教材还是教学方式都以基础知识为主,常见课堂模式即教师领唱,学生跟唱,或者在中间穿插部分简单的音乐技巧,但归根结底仍然是领唱和跟唱的教学模式。长期以往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事实上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引入儿童音乐剧形式改善传统教学情况,借以音乐为灵魂,故事为根基,通过学生表演和歌唱展现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剧 为音乐剧奠定基础
儿童作为音乐剧的主体,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以自由活泼的形式最大限度满足儿童情感需求,使儿童处于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积极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意义,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音乐课上表演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音乐剧,音乐剧类型等,音乐教师可先运用通俗易懂的理论知识介绍音乐剧概念和其艺术特色,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之后再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剧作品加深学生理解。受课堂时间限制和学生鉴赏能力等因素影响,音乐教师可采取分场景和分角色的方式指导学生带着疑问欣赏音乐剧,例如音乐剧中有哪些特别角色,他们是如何表演以及他们在剧中说了哪些经典台词,由此一提高音乐剧教学针对性。欣赏之后教师应点评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剧外在形式与内涵,感悟音乐剧思想感情,学生能从深层次了解儿童音乐剧,自然也会明白如何演绎音乐剧。歌曲、舞蹈、剧本是儿童音乐剧的表现核心,音乐教师在学生了解音乐剧概念后就可结合音乐教材在课堂上开展简单的歌舞剧形式教学,即学生一边歌唱一边跳舞,打破传统被动式听讲课堂教学模式。小学阶段学生本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天性活泼,这种载歌载舞的课堂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期音乐剧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音乐剧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儿童音乐剧是集表演、歌唱和舞蹈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儿童音乐剧就可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时,首先请一位学生上台单独演奏这首歌曲,并引出作品背景。故事两位主人公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成为一段佳话。歌曲副歌在二人结拜兄弟后转入慢板,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寓意二人就要分别,由此表现长亭惜別和十八相送的依恋之情。教师挑选数名学生表演这首歌曲最经典的三段情境,分别为抗婚、楼台会和哭灵投坟。第一部分运用钢管乐奏表现封建势力的残暴,采用戏曲散板的小提琴演奏出祝英台惶惶不安的心情。音乐突然停下转入慢板阶段,扮演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两名学生就可在音乐的衬托下进行表演,展现如泣如诉的悲壮情境。着音乐急转而下,运用戏曲中紧拉慢唱的手法拉开哭灵投坟大戏的帷幕,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在归家后不久病故,下定决心要共赴黄泉,于是在出嫁当天穿素服上花轿并前往梁山伯坟前祭奠,弦、管、鼓、锣齐鸣表现祝英台纵深投坟的同时也将歌曲推向最高潮。音乐剧最后一个小高潮也因此开展,即当祝英台撞向墓碑,墓穴突然打开,祝英台毫不犹豫就纵身一跳,合上的墓穴飞出两只蝴蝶,再次点名主题。学生在音乐剧中可以充分感悟主人公时而憧憬、时而欢喜、时而悲愤的情感,增强对音乐的理解。
三、教师分类指导音乐剧 加深学生对音乐剧感悟
当学生欣赏和表演过音乐剧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将所学歌曲运用歌、舞及剧三者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此过程中为学生设定场景,并给予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表演题目,让学生充分调动想象能力进行表演,而教师就通过学生实际表演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儿童音乐剧要点,检验学生是否正确理解儿童音乐剧基本功能,同时指出学生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再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调整教学方案。通过音乐剧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具备音乐天赋,对于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伴舞、服装、道具制作、伴唱等内容学习,让这一部分学生也能感受到音乐剧的氛围。对于音乐底子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对其进行重点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音乐潜能。教师在儿童音乐剧教学中除了要具备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和音乐本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与音乐剧有关的戏剧、美术、文学知识等其他艺术学科知识,同时在学生表演中给予客观的评价指导,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儿童音乐剧效果显著,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能很好地解决传统被动式学习的局限,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教师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主体,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音乐剧实践中丰富自身音乐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锋.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儿童音乐剧[J].新课程学习·上旬, 2014(8):186-187.
[2]伍晓霞.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儿童音乐剧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12(8):238.
[3]周泉.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 2016(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