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溪流纵横的大山深处,在欢腾的白马爷河畔,生活着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崇拜日月山川、风雨雷电,他们就是古氐族的后裔——白马藏族。白马藏族常年居住在甘肃文县偏僻封闭的山寨中,远离城市喧嚣,保留了原始古朴的民俗风情与传统礼仪。
“池哥昼”就是白马藏族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今的一种传统祭祀活动和民间舞蹈。“池哥”是白马藏族对于“面具”的读音,“昼”意译为“跳”,“池哥昼”意思是跳面具舞,又称“神面舞”、“跳曹盖”或“鬼面子”。每逢重大节日,好多村寨都要进行表演,意在驱邪逐鬼,祈祷安宁。起舞时,以锣鼓伴奏,鸣炮开道,节奏明快,粗犷威武,风趣幽默,特别是那踢腿跳步、摇肩晃膀的动作构成了古朴独特、粗犷剽悍的舞姿。
“池哥昼”一般由九个人表演,均为男性。其中四人扮成受白马藏族尊崇的四位山神,叫“池哥”,传说是白族藏人祖先达嘎、达玛的四个儿子,依次是龙王、天王、金刚、门神;两人扮成“菩萨”,也叫“池姆”,传说都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因姿和慈母;两人扮成一对老夫妻,叫“池玛”,还有一个小孩子扮成的“猴娃子”。
表演时,四个“池哥”头戴青面獠牙的木雕彩绘面具,上插锦鸡翎,反穿羊皮袄,身背一串铜铃,足蹬牛皮靴,左手持宝剑,右手握牛尾刷,形象威武可怖,舞步遒劲粗犷,有反映杀野猪、打老虎、剥猴皮等动作的舞蹈。两位“池姆”头戴菩萨面具,眉慈面善,端庄秀丽,身穿洒脱漂亮的宽袖对襟长裙,手持一方花手巾,紧跟“池哥”之后,舞姿以模仿种庄稼和做家务活为主。夫妻“池玛”中,老头身穿麻布长衫,头戴草帽,老妪身着白马藏人平常的妇女装束,他们唱说着白马藏人的苦难和历史变迁。“猴娃子”脸上抹锅灰,身穿破衣烂衫,相当于戏剧中的丑角,表演滑稽可爱,充满欢乐的气氛。
“池哥昼”的舞蹈动作和整个气氛表现了白马藏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与邪恶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池哥昼”所采用的大量面具又在美术、文物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08年,被文化部公示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池哥昼”就是白马藏族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今的一种传统祭祀活动和民间舞蹈。“池哥”是白马藏族对于“面具”的读音,“昼”意译为“跳”,“池哥昼”意思是跳面具舞,又称“神面舞”、“跳曹盖”或“鬼面子”。每逢重大节日,好多村寨都要进行表演,意在驱邪逐鬼,祈祷安宁。起舞时,以锣鼓伴奏,鸣炮开道,节奏明快,粗犷威武,风趣幽默,特别是那踢腿跳步、摇肩晃膀的动作构成了古朴独特、粗犷剽悍的舞姿。
“池哥昼”一般由九个人表演,均为男性。其中四人扮成受白马藏族尊崇的四位山神,叫“池哥”,传说是白族藏人祖先达嘎、达玛的四个儿子,依次是龙王、天王、金刚、门神;两人扮成“菩萨”,也叫“池姆”,传说都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因姿和慈母;两人扮成一对老夫妻,叫“池玛”,还有一个小孩子扮成的“猴娃子”。
表演时,四个“池哥”头戴青面獠牙的木雕彩绘面具,上插锦鸡翎,反穿羊皮袄,身背一串铜铃,足蹬牛皮靴,左手持宝剑,右手握牛尾刷,形象威武可怖,舞步遒劲粗犷,有反映杀野猪、打老虎、剥猴皮等动作的舞蹈。两位“池姆”头戴菩萨面具,眉慈面善,端庄秀丽,身穿洒脱漂亮的宽袖对襟长裙,手持一方花手巾,紧跟“池哥”之后,舞姿以模仿种庄稼和做家务活为主。夫妻“池玛”中,老头身穿麻布长衫,头戴草帽,老妪身着白马藏人平常的妇女装束,他们唱说着白马藏人的苦难和历史变迁。“猴娃子”脸上抹锅灰,身穿破衣烂衫,相当于戏剧中的丑角,表演滑稽可爱,充满欢乐的气氛。
“池哥昼”的舞蹈动作和整个气氛表现了白马藏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与邪恶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池哥昼”所采用的大量面具又在美术、文物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08年,被文化部公示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