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为切入点,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分析,确定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依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得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课程真正为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所需,保证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并阐述了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和成效。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满足行业企业的岗位工作需求,使人才培养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广西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结合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要求,深入市场调研分析,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岗位,依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并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1.深入市场调研,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经过对汽车行业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市场调研情况分析,召开由汽车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与的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分析研讨会,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所确定的就业岗位,并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依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得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课程真正为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所需,保证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
2.以职业基本素养为重点,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编排,采用“教学做训一体”的课程组织实施方式,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减少流失率,构建四个模块式课程体系,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环节三类课程的能力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场所,培养学生“多元”化岗位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递进;并将职业基本素养融会贯通到整个课程体系中,满足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美容、汽车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修接待、汽车配件管理、汽车及摩托车装配等9种岗位的人才需求。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使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设置三类课程“4M”模块课程体系:汽车机电运用技术(M1)、汽车钣金涂装技术(M2)、汽车商务营销技术(M3)、汽车整车及摩托车装配(M4),如图1所示。
1.公共基础课
根据广泛的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并召开才需求研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分析会,本着“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专业人才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指导思想,明确每门公共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作用和教学目标,形成了四大类别的公共基础课,即思想品德类、职业素质类、身心健康类、应用基础类,如表1所示。
2.专业技能课
通过汽车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根据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将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技能)方向核心能力模块。而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能力,本专业开设了专业核心模块——汽车机电运用技术(M1)和三个专业拓展模块——汽车钣金涂装技术(M2)、汽车商务营销技术(M3)、汽车整车与摩托车装配(M4)共四个专业方向模块,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岗位的需要。如下页表2所示。
三、“三岗”实训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逐步构建和实施“岗位能力导向,教学做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常规实训、“识岗”实习、专业方向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如下页图2所示。
其中,课程常规实训由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单项实训、专业课综合实训组成。岗前模拟实训是在校内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汽车技术服务中心、汽车美容中心进行,将学生分组组成学习团队完成汽车维修、汽车保养、汽车钣金喷涂、汽车装配、汽车维修前台接待、汽车营销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业务流程的模拟实训;摩托车装配则在“校中厂”——广州飞肯摩托车有限公司整车装配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生产性实训。“识岗”实习是派送学生到合作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为期10周的教学实习,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辅助企业人员完成初步接触企业实际工作的相关业务流程,形成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实施流程如表3所示。
四、构建“岗位能力导向,教学做训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1.以工作过程为主的评价体系
为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本专业“教学做训一体”的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评估,因此,首先采用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多元”评价模式,特别是操作实训项目,引入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评价;其次,专业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特别是实训项目、综合实训环节的考核,重点评价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识、习惯、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最后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转向对其工作能力的评价,反映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为完成各工作项目所采用的方法科学性、行动规范性、计划周详性等能力。
2.构建“素质与技能”并重的评价体系
采用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教学评价模式,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由知识储备向提升工作技能的大转变。同时考虑到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素质与技能并重”的特点,本专业实施了“素质与技能”并重的评价模式:建立第三方评价小组,分别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企业代表、学校管理层代表共同组成第三方评价小组,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评价和全程评价。定量评价以档案记录的原始数据为准,按照学校既定的要求进行;定性评价带有主观色彩,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定和企业评定(顶岗实习和教学实习)。全程评价包含“起点评价——阶段性评价——学年评价——毕业评价”的全过程。
五、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成效显著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从2012、2013级的学生开始实施此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实践(历时两年建设),试点班级有的已经毕业。通过改革试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很大提高,98%以上的学生获技能鉴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课程真正为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所需,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学生得到企业欢迎,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徐岳清 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研究,2006,(12)。
[2]蔡燕生 水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
[3]张晓英 铁道车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满足行业企业的岗位工作需求,使人才培养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广西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结合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要求,深入市场调研分析,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岗位,依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并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1.深入市场调研,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经过对汽车行业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市场调研情况分析,召开由汽车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与的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分析研讨会,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所确定的就业岗位,并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依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得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课程真正为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所需,保证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
2.以职业基本素养为重点,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编排,采用“教学做训一体”的课程组织实施方式,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减少流失率,构建四个模块式课程体系,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环节三类课程的能力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场所,培养学生“多元”化岗位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递进;并将职业基本素养融会贯通到整个课程体系中,满足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美容、汽车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修接待、汽车配件管理、汽车及摩托车装配等9种岗位的人才需求。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使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设置三类课程“4M”模块课程体系:汽车机电运用技术(M1)、汽车钣金涂装技术(M2)、汽车商务营销技术(M3)、汽车整车及摩托车装配(M4),如图1所示。
1.公共基础课
根据广泛的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并召开才需求研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分析会,本着“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专业人才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指导思想,明确每门公共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作用和教学目标,形成了四大类别的公共基础课,即思想品德类、职业素质类、身心健康类、应用基础类,如表1所示。
2.专业技能课
通过汽车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根据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将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技能)方向核心能力模块。而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能力,本专业开设了专业核心模块——汽车机电运用技术(M1)和三个专业拓展模块——汽车钣金涂装技术(M2)、汽车商务营销技术(M3)、汽车整车与摩托车装配(M4)共四个专业方向模块,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岗位的需要。如下页表2所示。
三、“三岗”实训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逐步构建和实施“岗位能力导向,教学做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常规实训、“识岗”实习、专业方向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如下页图2所示。
其中,课程常规实训由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单项实训、专业课综合实训组成。岗前模拟实训是在校内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汽车技术服务中心、汽车美容中心进行,将学生分组组成学习团队完成汽车维修、汽车保养、汽车钣金喷涂、汽车装配、汽车维修前台接待、汽车营销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业务流程的模拟实训;摩托车装配则在“校中厂”——广州飞肯摩托车有限公司整车装配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生产性实训。“识岗”实习是派送学生到合作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为期10周的教学实习,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辅助企业人员完成初步接触企业实际工作的相关业务流程,形成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实施流程如表3所示。
四、构建“岗位能力导向,教学做训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1.以工作过程为主的评价体系
为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本专业“教学做训一体”的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评估,因此,首先采用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多元”评价模式,特别是操作实训项目,引入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评价;其次,专业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特别是实训项目、综合实训环节的考核,重点评价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识、习惯、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最后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转向对其工作能力的评价,反映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为完成各工作项目所采用的方法科学性、行动规范性、计划周详性等能力。
2.构建“素质与技能”并重的评价体系
采用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教学评价模式,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由知识储备向提升工作技能的大转变。同时考虑到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素质与技能并重”的特点,本专业实施了“素质与技能”并重的评价模式:建立第三方评价小组,分别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企业代表、学校管理层代表共同组成第三方评价小组,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评价和全程评价。定量评价以档案记录的原始数据为准,按照学校既定的要求进行;定性评价带有主观色彩,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定和企业评定(顶岗实习和教学实习)。全程评价包含“起点评价——阶段性评价——学年评价——毕业评价”的全过程。
五、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成效显著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从2012、2013级的学生开始实施此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实践(历时两年建设),试点班级有的已经毕业。通过改革试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很大提高,98%以上的学生获技能鉴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课程真正为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所需,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学生得到企业欢迎,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徐岳清 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研究,2006,(12)。
[2]蔡燕生 水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
[3]张晓英 铁道车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