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理念,视唱练耳的教学课程进行改革。视唱练耳教学越来越注重从实际音乐作品入手,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在课堂的教学中。强调听觉分析的重要性体现在对于音乐作品的结构、音乐作品的风格、音乐作品的演绎等环节中。文章以视唱练耳音乐会的教学模式,培养符合现代音乐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创新性思维人才路径。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会;教学模式;音乐要素
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将音乐作品的内涵与内部结构进行精准的教学设计,提升音乐听觉训练的效果。实践表明,传统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更无法适应当代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需求。视唱练耳音乐会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弥补高师视唱练耳的教学不足。文章浅析视唱练耳音乐会教学模式中音乐要素的表达将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作品的音乐要素选择
在音乐审美中要把握声音对于人的感觉,要重视视唱练耳教学中所要追求的基本条件。音乐的节奏、旋律与和声等是音乐理论中的音乐要素。通过这些音乐要素演绎音乐作品、欣赏音乐作品,以便提升人们欣赏音乐的审美水平。
(一)音乐作品中的基本音乐要素
音乐作品中包含了众多的基本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程、节拍、调式、调性、声、复调、音色等。但是,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是构成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无论哪一类音乐艺术,这四种基本成份的形式使它们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音乐艺术作品。节奏的训练包括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音值,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重点是准确掌握音符的时值,各种基本节拍,能理解乐句中节奏进行的轻重、缓急和趋向,应将节奏视为音乐的命脉,是音乐的核心,又是旋律的骨架。如何掌握和运用好,就要追求敏锐的节奏与感悟音乐作品中节奏的美感。旋律也称作曲调,是一连串乐音的有组织的进行。与其他要素相比,旋律在音乐中的地位最突出,是音乐的灵魂。在音乐作品中能够体现作品内涵的最主要的音乐要素,它是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所必需的重要手段。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名曲名段,体现曲目中的旋律流畅以及旋律的美。
音色是音乐的表现手段,每一种音色都有着特殊的意味。男女声部的特有音色的艺术表现力规范,且呈现在各类作品演唱中。在器乐作品中,各种乐器都代表一定的个性和音乐形象。所以,音色在曲谱的变化组合中就成为各类重奏重唱、合奏合唱以及交响乐的重要手段。特定的音色与特定的音乐有必然的联系,这种看法是逐渐形成的。两个音同时发声,叫做和声音程。和声现一般指音乐中同时发响而又相互协和的不同高低的音的结合所构成的多声部。和声对音乐的影响,其实质是结构功能即和声对音乐形式构成,色彩功能即和声的音响作用。
(二)注重音乐会“要素”提取和表达
在音乐要素中,音程又是在乐音体系中两音之间的高低关系,旋律大、小二度是常用的音程,是构成旋律的基础,给人一种流畅、优美的感觉。旋律为主的音乐要素,构成了音乐艺术作品的语言和体裁。音乐的语言包括音阶、调式、调性、和声复调、曲式结构、配器等音乐艺术的表情和描写手段。优秀的艺术家总是选择最恰当的音乐语言来表现作品的内涵。在教学中还要注重乐曲中的力度、速度等要素。呈现众多的基本音乐要素,从中提取相应的音乐要素并运用于视唱练耳音乐会课堂教学对于丰富教学手段,扩展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等有着积极地意义。通过认真分析音乐作品,对其各项细节进行研究是了解音乐要素与提取音乐要素的前提条件。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院校一门基础性学科发展到今天已远不止传统意义上的“视唱”与“练耳”所涉及的范畴。它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其“技能要素”、“知识要素”和“人文要素”正体现出相互交融,彼此影响,综合发展的特点。音乐作品是一切音乐活动赖以依存的源泉,因此从实际作品中提取各种音乐要素作为教学的材料与内容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地实现技术与理论的融会贯通,达到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互溶。
二、音乐会的教学精准设计
视唱练耳音乐会的教学设计一定应将作品内涵付诸于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上来,这些教学内容又回归于整体的音乐会中。
(一)教学设计注重音准感与音高感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学生入学的考试科目之一,也是提升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知识素质与音乐能力素质必修的课程。教学设计:通过视唱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及和弦的听辨模唱、节奏模仿、曲调记忆模唱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音准感,音乐记忆能力及识谱能力。以此衡量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条件。在视唱练耳音乐会教学中,和声音程的出错误率是最多的。提升音高的分辨能力就是要学生打听,多唱,同时也将记忆能力得到加强。提高听音的准确率的基础是要对于学生固定的音高感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体会到旋律音程、构唱音程转位、节奏(格子节奏)、上加线问位置及下加线间位置等内容对于视唱练耳音乐会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将这些重点和难点的部分从音乐作品的曲段中提取,进行有目的针对性的练习。
(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必须有高水准的灵敏的耳朵,才能有效地去感受和理解音乐。一位音乐家说过“音乐是不能用语言解释的,而是需要感觉”。经典音乐作品运用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视唱练耳课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兴趣来提高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培养了学生的乐感意识。欣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意象中浮现出一系列生动的农庄的田园风光,乐曲能够唤起作品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形象,刻画了乡间乐趣与自然景象。
要根据学生的音乐知识素质及个体发展的需求,采取多种的授课方式运用在听音方面,如视唱:泛唱、精唱、构唱、模仿等,以达到培养与掌握听音的乐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综合的音乐素养,能够在美的旋律中欣赏音乐、体验音乐,逐步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视唱练耳音乐会作品的运用
视唱练耳音乐会作品的运用其实质是对于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视唱音乐会具有艺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一部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是通过音乐作品的风格、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音乐作品的演绎来完成作曲家的主观愿望,而音乐会所演绎的音乐作品只是运用自身的“音乐要素”、“知识要素”和“人文要素”来诠释作品情感的效果。
(一)音乐会二度创作心理情绪外在表达
当视唱练耳音乐会演奏(演唱)进入一定的情感状态俗称“情绪状态”,其发生最大的变化是演奏者(演唱者)的姿态和动作,尤其表现在面部的表情变化。“音乐表情”就是诸如音乐音调、节奏、音色与速度等方面构成,这些构成的要素变化也是表示音乐的情绪状态。音乐的情绪是受着音乐作品内涵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自身器官的生理功能与生理心理功能出现一系列反应。视唱练耳音乐会情感状态随着音乐要素出现的变化而表现有不同的情绪外在状态:音调高昂,节奏轻快,眉飞色舞,音色优美。呼吸心跳加快,肢体动作等的改变。一部音乐作品能够唤起和体验到乐曲的喜、怒、哀、乐等感觉,音乐表情就是显露心理活动情绪与情感的重要表达。
(二)音乐会二度创作心理情绪内在意蕴
一部音乐作品中要理解和体会作曲家心中的情感意愿与情感结构,并将其情感结构出现的类别的层次与程度,以及乐曲色调的变化、情感变化的幅度与力度,这些都需要准确的把握与传递。《解放军进行曲》开始的”向前!向前!向前!”表现出革命军队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其乐曲特点仅以音高不变,节奏的变化足以呈现作品的特征。就一般说来旋律表达情感:上行旋律常可表现欢快、舒畅、振奋、鼓舞等情绪和感觉。反之,下行旋律就常带着难过、寂寞、忧伤、哀怨的情绪。具有审美价值音乐作品的旋律都常体现出特有的个性,例如: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音乐格调清新生动,颇具歌唱性的旋律蕴涵了蒙古族音乐特有的风格韵昧与辽阔无垠的草原景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配器和演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在交响乐队中充分地运用小提琴独特的音色以及组合所产生的混合音色,成功地塑造出的艺术形象,使这一作品情意绵长,风格独特。
在二度创作的乐曲中,和声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很复杂的要素。和声对音乐的影响,则主要是功能和色彩两方面,即:结构功能与和声的音响作用。简单地说,它是烘托主旋律,表现多层次、多结构丰满的组体。捷克作曲家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前有一连串和声出现,铜管乐器低音区呜咽的和弦悲惨而凄切。弦乐加上了弱音器,一幅暗夜般的大自然景象。让人体验到孤独、寂寞和愁怅。
总之,随着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理念,视唱练耳的教学课程进行改革,能促进教师研究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视唱练耳教学越来越注重从实际音乐作品人手,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在课堂的教学中。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入视唱音乐会有效地提高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会;教学模式;音乐要素
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将音乐作品的内涵与内部结构进行精准的教学设计,提升音乐听觉训练的效果。实践表明,传统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更无法适应当代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需求。视唱练耳音乐会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弥补高师视唱练耳的教学不足。文章浅析视唱练耳音乐会教学模式中音乐要素的表达将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作品的音乐要素选择
在音乐审美中要把握声音对于人的感觉,要重视视唱练耳教学中所要追求的基本条件。音乐的节奏、旋律与和声等是音乐理论中的音乐要素。通过这些音乐要素演绎音乐作品、欣赏音乐作品,以便提升人们欣赏音乐的审美水平。
(一)音乐作品中的基本音乐要素
音乐作品中包含了众多的基本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程、节拍、调式、调性、声、复调、音色等。但是,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是构成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无论哪一类音乐艺术,这四种基本成份的形式使它们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音乐艺术作品。节奏的训练包括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音值,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重点是准确掌握音符的时值,各种基本节拍,能理解乐句中节奏进行的轻重、缓急和趋向,应将节奏视为音乐的命脉,是音乐的核心,又是旋律的骨架。如何掌握和运用好,就要追求敏锐的节奏与感悟音乐作品中节奏的美感。旋律也称作曲调,是一连串乐音的有组织的进行。与其他要素相比,旋律在音乐中的地位最突出,是音乐的灵魂。在音乐作品中能够体现作品内涵的最主要的音乐要素,它是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所必需的重要手段。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名曲名段,体现曲目中的旋律流畅以及旋律的美。
音色是音乐的表现手段,每一种音色都有着特殊的意味。男女声部的特有音色的艺术表现力规范,且呈现在各类作品演唱中。在器乐作品中,各种乐器都代表一定的个性和音乐形象。所以,音色在曲谱的变化组合中就成为各类重奏重唱、合奏合唱以及交响乐的重要手段。特定的音色与特定的音乐有必然的联系,这种看法是逐渐形成的。两个音同时发声,叫做和声音程。和声现一般指音乐中同时发响而又相互协和的不同高低的音的结合所构成的多声部。和声对音乐的影响,其实质是结构功能即和声对音乐形式构成,色彩功能即和声的音响作用。
(二)注重音乐会“要素”提取和表达
在音乐要素中,音程又是在乐音体系中两音之间的高低关系,旋律大、小二度是常用的音程,是构成旋律的基础,给人一种流畅、优美的感觉。旋律为主的音乐要素,构成了音乐艺术作品的语言和体裁。音乐的语言包括音阶、调式、调性、和声复调、曲式结构、配器等音乐艺术的表情和描写手段。优秀的艺术家总是选择最恰当的音乐语言来表现作品的内涵。在教学中还要注重乐曲中的力度、速度等要素。呈现众多的基本音乐要素,从中提取相应的音乐要素并运用于视唱练耳音乐会课堂教学对于丰富教学手段,扩展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等有着积极地意义。通过认真分析音乐作品,对其各项细节进行研究是了解音乐要素与提取音乐要素的前提条件。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院校一门基础性学科发展到今天已远不止传统意义上的“视唱”与“练耳”所涉及的范畴。它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其“技能要素”、“知识要素”和“人文要素”正体现出相互交融,彼此影响,综合发展的特点。音乐作品是一切音乐活动赖以依存的源泉,因此从实际作品中提取各种音乐要素作为教学的材料与内容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地实现技术与理论的融会贯通,达到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互溶。
二、音乐会的教学精准设计
视唱练耳音乐会的教学设计一定应将作品内涵付诸于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上来,这些教学内容又回归于整体的音乐会中。
(一)教学设计注重音准感与音高感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学生入学的考试科目之一,也是提升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知识素质与音乐能力素质必修的课程。教学设计:通过视唱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及和弦的听辨模唱、节奏模仿、曲调记忆模唱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音准感,音乐记忆能力及识谱能力。以此衡量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条件。在视唱练耳音乐会教学中,和声音程的出错误率是最多的。提升音高的分辨能力就是要学生打听,多唱,同时也将记忆能力得到加强。提高听音的准确率的基础是要对于学生固定的音高感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体会到旋律音程、构唱音程转位、节奏(格子节奏)、上加线问位置及下加线间位置等内容对于视唱练耳音乐会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将这些重点和难点的部分从音乐作品的曲段中提取,进行有目的针对性的练习。
(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必须有高水准的灵敏的耳朵,才能有效地去感受和理解音乐。一位音乐家说过“音乐是不能用语言解释的,而是需要感觉”。经典音乐作品运用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视唱练耳课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兴趣来提高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培养了学生的乐感意识。欣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意象中浮现出一系列生动的农庄的田园风光,乐曲能够唤起作品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形象,刻画了乡间乐趣与自然景象。
要根据学生的音乐知识素质及个体发展的需求,采取多种的授课方式运用在听音方面,如视唱:泛唱、精唱、构唱、模仿等,以达到培养与掌握听音的乐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综合的音乐素养,能够在美的旋律中欣赏音乐、体验音乐,逐步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视唱练耳音乐会作品的运用
视唱练耳音乐会作品的运用其实质是对于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视唱音乐会具有艺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一部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是通过音乐作品的风格、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音乐作品的演绎来完成作曲家的主观愿望,而音乐会所演绎的音乐作品只是运用自身的“音乐要素”、“知识要素”和“人文要素”来诠释作品情感的效果。
(一)音乐会二度创作心理情绪外在表达
当视唱练耳音乐会演奏(演唱)进入一定的情感状态俗称“情绪状态”,其发生最大的变化是演奏者(演唱者)的姿态和动作,尤其表现在面部的表情变化。“音乐表情”就是诸如音乐音调、节奏、音色与速度等方面构成,这些构成的要素变化也是表示音乐的情绪状态。音乐的情绪是受着音乐作品内涵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自身器官的生理功能与生理心理功能出现一系列反应。视唱练耳音乐会情感状态随着音乐要素出现的变化而表现有不同的情绪外在状态:音调高昂,节奏轻快,眉飞色舞,音色优美。呼吸心跳加快,肢体动作等的改变。一部音乐作品能够唤起和体验到乐曲的喜、怒、哀、乐等感觉,音乐表情就是显露心理活动情绪与情感的重要表达。
(二)音乐会二度创作心理情绪内在意蕴
一部音乐作品中要理解和体会作曲家心中的情感意愿与情感结构,并将其情感结构出现的类别的层次与程度,以及乐曲色调的变化、情感变化的幅度与力度,这些都需要准确的把握与传递。《解放军进行曲》开始的”向前!向前!向前!”表现出革命军队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其乐曲特点仅以音高不变,节奏的变化足以呈现作品的特征。就一般说来旋律表达情感:上行旋律常可表现欢快、舒畅、振奋、鼓舞等情绪和感觉。反之,下行旋律就常带着难过、寂寞、忧伤、哀怨的情绪。具有审美价值音乐作品的旋律都常体现出特有的个性,例如: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音乐格调清新生动,颇具歌唱性的旋律蕴涵了蒙古族音乐特有的风格韵昧与辽阔无垠的草原景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配器和演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在交响乐队中充分地运用小提琴独特的音色以及组合所产生的混合音色,成功地塑造出的艺术形象,使这一作品情意绵长,风格独特。
在二度创作的乐曲中,和声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很复杂的要素。和声对音乐的影响,则主要是功能和色彩两方面,即:结构功能与和声的音响作用。简单地说,它是烘托主旋律,表现多层次、多结构丰满的组体。捷克作曲家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前有一连串和声出现,铜管乐器低音区呜咽的和弦悲惨而凄切。弦乐加上了弱音器,一幅暗夜般的大自然景象。让人体验到孤独、寂寞和愁怅。
总之,随着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理念,视唱练耳的教学课程进行改革,能促进教师研究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视唱练耳教学越来越注重从实际音乐作品人手,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在课堂的教学中。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入视唱音乐会有效地提高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