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经济形势与以往不同,地方经济发展越发得到重视,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与教育进步共同选择,这种育人模式能够更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将市场需求与及人才培养相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满足了人才培养和市场发展的双重需求。这种模式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实现地区平衡经济发展与教育进步提供了有利优势。
关键词:高校;产教融合;育人
产教融合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产教融合政策机制不健全
我国职业教育学校的独特存在就体现出了专业型的技术类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进程所扮演的角色,并且发挥重要的角色意义,为实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但是,就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政策而言,在原则性、目标性等制度建设上过于强调其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践和经济实际支持领域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校企合作的政策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无论是教育部的相关领导还是具体高校的负责人,亦或是社会企业都非常重视这一合作,并且也寄希望于这个工作,但是,很多措施都还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并没有采取具有实际价值的行动,同时,也比较缺乏系统、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更不要说这个合作模式的监督管理机制了。有的高校或许存在监督管理机制,但是这种监督也是流于表面,问责制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很多其他的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如校企合作的奖惩机制。其次,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一现象存在的大致原因可能是企业领导没有重视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以及校企合作模式。产教融合机制的不健全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人才的培养。
二、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性未得到体现
校企合作很难对行业企业带来短期的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企业却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参与和支持校企合作,這对一些看中短期利益的企业来说,实在是不可取的。故而,这些企业只专注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极少参加校企合作举行的各种实践活动。但是,有些企业为了应对国家的政策以及赢取良好的社会名声,从而不得不参加校企合作,但是这种形式的参与度是非常低的,更有甚者,有些企业只出现在校企合作的开始和结束两个阶段,全程未参与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材课程设置以及社会实践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高,这是因为某些企业已成为大型企业,规模大、人员管理体系也比较成熟,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培养出与自身企业相关的人才,并且这些企业在人才引进上是非常有优势的,再加上国家和政府对这一类大型企业是有政策扶持和人才计划的,无需这些企业担心人才不足的情况,也无需提供任何资金和场地等,可以减少很多校企合作的问题和麻烦。还有一类企业就是自身的责任感比较低,认为企业只负责出钱,而其他的制度建设和课程建设都是搞笑负责的事情,二者“分工明确,互不干扰”,显然,没有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模式、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真正内涵,也忽视了这种模式对自身发展的推进作用。
三、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尚待提升
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已成为我国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这种结合发展模式在高校的培养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及企业经济利益三者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产学研以区域经济社会服务和区域行业企业服务为基础的,实现技术的进步与革新,从而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更高端的研究,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进步。就现在的高校科研能力而言,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不足,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尚待提升,因为科研能力的限制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进一步需求。一方面,高校的人力和资金方面存在很大问题,高校不仅要负责科技研发,更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以及高校自身的实际运作等,教育部下发高校的教育基金是非常有限的,故而在科技研发上的能力非常欠缺。另一方面,人才力量也是限制高校科技研发的重要因素,有些高校在人才吸引力上不足,也无法承担相应的研发费用,久而久之,高校的人才吸引力只会越来越下降,后续的科技研发更是一大难题。
(一)推动产教一体化发展的结合机制
产教结合的“产”是指社会及企业的生产,“教”则主要指人才教育与科技研发,在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等方面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可能性,实现了一体化的发展结合机制。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是建立在教育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新型教育模式和生产模式,如果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得到良好的实现,将会在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都带来非常可观的效益,同时还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其他行业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解决高校、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些困难,对于高校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推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发展的动力机制
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强调多方的合作与共赢,具有高度的联合性与关联性,也正是因为产教融合鱼人模式的这些突出特点,越发受到企业与高校的重视。这也是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与高校发展、企业进步的长远目标相符合的结果。企业的发展是需要科研技术的不断支持,高校的发展也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高校能为企业带来新的科研项目以及科研人才,帮助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高校能从中获得企业的科研资金以及科研设备,同时还能进行实践与科研。这些有利的条件都是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所提供的,也显示出了育人模式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这也是推进育人模式更加深入的有力举措。
(三)加快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发展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管理机制对于产教融合模式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产教融合是高校、企业共同组成的,由不同的机构所合成的独立机构,因此,必须要协调好双方的职责与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正常运行,发挥出育人模式的育人作用和推进作用。对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产教融合的联合体领导机构,由双方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在各项决策面前共同决定,同时,在开始之初就设定好相关的比例,兼顾双方的利益与公平。同时,必须将相关的规定和制度规范等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出现, 并送至权威机构进行公证,减少后续麻烦。在管理环境上,我们同样要引起重视,优化管理环境,顺应高校的发展规律和企业的经济规律以及社会市场规律等,利用规律,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与管理环境。(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肖劲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高等教育,2018(4):157.
关键词:高校;产教融合;育人
产教融合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产教融合政策机制不健全
我国职业教育学校的独特存在就体现出了专业型的技术类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进程所扮演的角色,并且发挥重要的角色意义,为实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但是,就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政策而言,在原则性、目标性等制度建设上过于强调其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践和经济实际支持领域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校企合作的政策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无论是教育部的相关领导还是具体高校的负责人,亦或是社会企业都非常重视这一合作,并且也寄希望于这个工作,但是,很多措施都还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并没有采取具有实际价值的行动,同时,也比较缺乏系统、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更不要说这个合作模式的监督管理机制了。有的高校或许存在监督管理机制,但是这种监督也是流于表面,问责制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很多其他的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如校企合作的奖惩机制。其次,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一现象存在的大致原因可能是企业领导没有重视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以及校企合作模式。产教融合机制的不健全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人才的培养。
二、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性未得到体现
校企合作很难对行业企业带来短期的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企业却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参与和支持校企合作,這对一些看中短期利益的企业来说,实在是不可取的。故而,这些企业只专注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极少参加校企合作举行的各种实践活动。但是,有些企业为了应对国家的政策以及赢取良好的社会名声,从而不得不参加校企合作,但是这种形式的参与度是非常低的,更有甚者,有些企业只出现在校企合作的开始和结束两个阶段,全程未参与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材课程设置以及社会实践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高,这是因为某些企业已成为大型企业,规模大、人员管理体系也比较成熟,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培养出与自身企业相关的人才,并且这些企业在人才引进上是非常有优势的,再加上国家和政府对这一类大型企业是有政策扶持和人才计划的,无需这些企业担心人才不足的情况,也无需提供任何资金和场地等,可以减少很多校企合作的问题和麻烦。还有一类企业就是自身的责任感比较低,认为企业只负责出钱,而其他的制度建设和课程建设都是搞笑负责的事情,二者“分工明确,互不干扰”,显然,没有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模式、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真正内涵,也忽视了这种模式对自身发展的推进作用。
三、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尚待提升
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已成为我国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这种结合发展模式在高校的培养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及企业经济利益三者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产学研以区域经济社会服务和区域行业企业服务为基础的,实现技术的进步与革新,从而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更高端的研究,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进步。就现在的高校科研能力而言,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不足,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尚待提升,因为科研能力的限制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进一步需求。一方面,高校的人力和资金方面存在很大问题,高校不仅要负责科技研发,更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以及高校自身的实际运作等,教育部下发高校的教育基金是非常有限的,故而在科技研发上的能力非常欠缺。另一方面,人才力量也是限制高校科技研发的重要因素,有些高校在人才吸引力上不足,也无法承担相应的研发费用,久而久之,高校的人才吸引力只会越来越下降,后续的科技研发更是一大难题。
(一)推动产教一体化发展的结合机制
产教结合的“产”是指社会及企业的生产,“教”则主要指人才教育与科技研发,在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等方面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可能性,实现了一体化的发展结合机制。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是建立在教育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新型教育模式和生产模式,如果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得到良好的实现,将会在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都带来非常可观的效益,同时还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其他行业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解决高校、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些困难,对于高校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推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发展的动力机制
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强调多方的合作与共赢,具有高度的联合性与关联性,也正是因为产教融合鱼人模式的这些突出特点,越发受到企业与高校的重视。这也是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与高校发展、企业进步的长远目标相符合的结果。企业的发展是需要科研技术的不断支持,高校的发展也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高校能为企业带来新的科研项目以及科研人才,帮助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高校能从中获得企业的科研资金以及科研设备,同时还能进行实践与科研。这些有利的条件都是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所提供的,也显示出了育人模式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这也是推进育人模式更加深入的有力举措。
(三)加快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发展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管理机制对于产教融合模式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产教融合是高校、企业共同组成的,由不同的机构所合成的独立机构,因此,必须要协调好双方的职责与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正常运行,发挥出育人模式的育人作用和推进作用。对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产教融合的联合体领导机构,由双方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在各项决策面前共同决定,同时,在开始之初就设定好相关的比例,兼顾双方的利益与公平。同时,必须将相关的规定和制度规范等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出现, 并送至权威机构进行公证,减少后续麻烦。在管理环境上,我们同样要引起重视,优化管理环境,顺应高校的发展规律和企业的经济规律以及社会市场规律等,利用规律,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与管理环境。(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肖劲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高等教育,2018(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