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银率网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情况报告显示,3月份共有3718款理财产品到期,其中有2468款产品披露了到期收益数据。在披露了到期收益数据的产品中,有2457款产品达到了预期收益,而未到期的11款产品均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其中有部分产品到期实际收益甚至远远不如同期存款利率。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已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1916款,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有6502款。已公布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共有24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这些产品也均为结构性理财产品。
事实上,近一年多来,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未达最高预期收益水平的情况屡见不鲜,也遭受不少诟病。那么,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究竟缘何跌宕起伏?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这类产品?
产品结构导致收益波动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投资于不同风险收益特性标的的金融产品,一般意义上专指既投资于金融衍生产品,又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融产品。一个简单的理解是,结构性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固定收益类产品。
也就是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另一部分是衍生金融合同所带来的收益,投资者能否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取决于后一部分的表现。此产品收益起伏区间的大小与产品的风险级别大小成正比。有两种极端的情况:如果固定收益部分投资比例为100%,衍生工具部分投资比例为0%,则此产品风险较低,收益较低;如果衍生工具部分投资比例为100%,则收益高、风险高。
比如,农行“金钥匙·如意组合”2014年21期看涨看跌沪深300指数人民币理财产品,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一种,其衍生品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该产品投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财产品本金的100%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二是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部分与沪深300指数挂钩。在看涨组合中,当此产品到期前一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的收盘价大于产品起息日沪深300指数收盘价,则到期投资者获得7.3%的年化收益率;如指数小于或等于期初指数,到期时投资者获得3%的年化收益率。看跌组合则相反。
普益财富研究员魏可表示,由于结构性产品挂钩标的的丰富性以及各自具有显著不同的市场特点,产品在结构设计上千差万别,由此带来的收益表现也不尽相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到期收益由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所带来的收益共同决定。而银行在产品收益设计上,通常将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与金融衍生工具的最终投资标的表现相挂钩,投资者是否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收益大小。”
高收益并不适合所有人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设定上较其它类产品有明显优势,可以达到10%甚至14%。然而看起来很美的高预期收益理财产品,很多时候最后的实际收益率往往达不到最高预期收益率,这犹如给投资者画了一张大饼,但最后可能啥也得不到。
为何理想与现实间相差巨大?这是由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结构性产品拿到高收益条件的限制较为苛刻等所导致的。“很多预期收益率很高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条件很苛刻。预期收益率只是产品设计部门根据模型得出的数据,而外资行多是联手海外的投行,最后确定预期收益率。这是在相对理想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但市场却是极其多变的。”一位外资银行理财经理表示。
对有经验的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来说,投资高收益与高风险的新奇挂钩标的稀奇古怪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那可能让人欣喜,也可能让人忧愁的收益,或能以平和的态度来面对。对于无经验的谨慎型的投资者,如果也想涉足于此,不妨先尝试风险级别较低的、简单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让自己在风险可控的范围里适度的心跳。
相对而言,固定收益类产品及混合投资类产品的优势比较明显,投资方向稳健,达到预期收益率的几率高。
TIPS
三招看清结构性理财产品
一看:预期收益有区间
风险承受能力弱的投资者可以比较各行最低预期收益,先将最低预期收益与同期存款利率进行对比筛选,然后再在各行之间比较。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则可比较各行最高预期收益。
二看:挂钩标的
投资者应该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标的市场挂钩的产品。对挂钩标的市场的判断、投资时点的选择,还有另外一些突发不可控因素等,都是影响结构性理财产品能否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主要原因。
三看:挂钩收益形式
投资者要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知识,在把握好收益类型中的几点要素前提下,最好对标的市场有自己的判断,选择与自己预期一致的产品,避免盲目投资。此外,投资者也需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选择不同的收益挂钩形式。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已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1916款,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有6502款。已公布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共有24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这些产品也均为结构性理财产品。
事实上,近一年多来,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未达最高预期收益水平的情况屡见不鲜,也遭受不少诟病。那么,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究竟缘何跌宕起伏?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这类产品?
产品结构导致收益波动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投资于不同风险收益特性标的的金融产品,一般意义上专指既投资于金融衍生产品,又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融产品。一个简单的理解是,结构性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固定收益类产品。
也就是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另一部分是衍生金融合同所带来的收益,投资者能否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取决于后一部分的表现。此产品收益起伏区间的大小与产品的风险级别大小成正比。有两种极端的情况:如果固定收益部分投资比例为100%,衍生工具部分投资比例为0%,则此产品风险较低,收益较低;如果衍生工具部分投资比例为100%,则收益高、风险高。
比如,农行“金钥匙·如意组合”2014年21期看涨看跌沪深300指数人民币理财产品,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一种,其衍生品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该产品投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财产品本金的100%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二是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部分与沪深300指数挂钩。在看涨组合中,当此产品到期前一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的收盘价大于产品起息日沪深300指数收盘价,则到期投资者获得7.3%的年化收益率;如指数小于或等于期初指数,到期时投资者获得3%的年化收益率。看跌组合则相反。
普益财富研究员魏可表示,由于结构性产品挂钩标的的丰富性以及各自具有显著不同的市场特点,产品在结构设计上千差万别,由此带来的收益表现也不尽相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到期收益由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所带来的收益共同决定。而银行在产品收益设计上,通常将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与金融衍生工具的最终投资标的表现相挂钩,投资者是否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收益大小。”
高收益并不适合所有人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设定上较其它类产品有明显优势,可以达到10%甚至14%。然而看起来很美的高预期收益理财产品,很多时候最后的实际收益率往往达不到最高预期收益率,这犹如给投资者画了一张大饼,但最后可能啥也得不到。
为何理想与现实间相差巨大?这是由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结构性产品拿到高收益条件的限制较为苛刻等所导致的。“很多预期收益率很高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条件很苛刻。预期收益率只是产品设计部门根据模型得出的数据,而外资行多是联手海外的投行,最后确定预期收益率。这是在相对理想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但市场却是极其多变的。”一位外资银行理财经理表示。
对有经验的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来说,投资高收益与高风险的新奇挂钩标的稀奇古怪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那可能让人欣喜,也可能让人忧愁的收益,或能以平和的态度来面对。对于无经验的谨慎型的投资者,如果也想涉足于此,不妨先尝试风险级别较低的、简单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让自己在风险可控的范围里适度的心跳。
相对而言,固定收益类产品及混合投资类产品的优势比较明显,投资方向稳健,达到预期收益率的几率高。
TIPS
三招看清结构性理财产品
一看:预期收益有区间
风险承受能力弱的投资者可以比较各行最低预期收益,先将最低预期收益与同期存款利率进行对比筛选,然后再在各行之间比较。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则可比较各行最高预期收益。
二看:挂钩标的
投资者应该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标的市场挂钩的产品。对挂钩标的市场的判断、投资时点的选择,还有另外一些突发不可控因素等,都是影响结构性理财产品能否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主要原因。
三看:挂钩收益形式
投资者要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知识,在把握好收益类型中的几点要素前提下,最好对标的市场有自己的判断,选择与自己预期一致的产品,避免盲目投资。此外,投资者也需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选择不同的收益挂钩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