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水田园诗的脉络梳理,早在《诗经》《楚辞》汉乐府这些古诗中已有描写山川,歌咏田园的诗句,还不是山水风景或山水田园诗。曹操《观沧海》创作了中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文人创作吟咏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则始于东晋,陶渊明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南朝的谢灵运,谢脁也是这第一批山水田园诗人之列。唐代是我国山水诗发展纯熟的时期,王维、孟浩然笔下的山水田园才将山水田园诗派推向了顶峰。宋诗中的田园乡土诗,洋溢着大自然的生机和农村农人生活的繁忙景象,透出泥土的气息。南宋范成大的诗被称为“真正的田园诗”,直到清代,一直被作为田园诗的典范。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 ; 脉络梳理 ; 文人创作 ; 陶渊明 ; 王维 ; 孟浩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25-0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物我两忘中心灵得以回归;“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也走入了诗情画意的山川田园。山川田园已是我国诗歌宝库中的一粒珍品,吟诵这些诗,有“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雄壮与大气,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与奋进,有“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的泥土气与清新味。
为了更全面地、深入地解读和品味诗中的山川田园,现将山川田园诗的脉络梳理如下。
(一)
早在《诗经》《楚辞》汉乐府这些古诗中,已有描写山川,歌咏田园的诗句,但大都是民歌,多作抒情主人公活动的背景,或作比兴之物,还不是山水风景或山水田园诗。
建安时代,曹操班师路经碣石,乘兴登临,即景抒情,写下了豪迈的《观沧海》,创作了中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河粲烂,若出其里。”动静并用,虚实结合,展现了吞吐日月,含蓄星辰的雄伟气势和浩瀚景象,寄托了诗人浩大宏伟的胸怀和统一天下的壮志宏图,成为歌以咏志,借景抒怀的名篇。
(二)
文人创作吟咏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则始于东晋。魏晋时,知识分子在黑暗的统治下隐逸林野,寄情山水陶醉于大自然的秀美中,或在自然山水中探求人生哲理与超然于物外的情趣,涌现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批山水田园诗人。
其中,陶渊明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毅然辞官躬耕,在田园之中找到心灵的归宿,也开创了平淡自然,清新而浑厚的独特的田园诗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中情景交融物我两忘,情、景、理和谐统一中,含有理趣。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用纯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为我们勾勒一副恬淡祥和、充满生活情趣的归园田居图。“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日荷锄归。”他歌唱劳动,歌颂淳朴平和的田园生活和自食其力躬耕生活的欣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田家语”,平直质朴,却自然流畅,精致清丽,影响着田园诗风。
南朝的谢灵运,谢脁也是这第一批山水田园诗人之列。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写景细致,形貌逼真,借物起兴,感怀喻志。写景为了写情,以官场失意的满腹牢骚,写伤春之情和隐逸之思,但在艺术上尚有繁复平板和刻意雕琢之弊。谢珧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于作者将远离故乡的前夕。诗中景,是“情中景”,且注意构成完整的画面。诗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细致入微的观察,准确精密的语言,真切生动的绘景成为名句。以及“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展现了鸟语花香,春色闹人的美丽图景,但六朝山水诗人却多偏爱形式美,往往以纯客观的态度模山范水。虽工笔雕琢,却归之玄理,有物我不沾之弊。
(三)
唐代是我国山水诗发展纯熟的时期。统一、强大、繁荣的大唐盛世,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气概豪迈,充满理想是时代的精神。也使诗人的胸襟,气象境界更开阔。诗中的山水成了祖国大好河山的赞歌。
李白不以山水诗著称,但他的山水诗与孟王诗派长于情韵不同,以浪漫主义情调,豪迈的气势,飘逸的风格,描绘了祖国山河的雄奇壮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展开奇丽惊险的山水画卷,雄健的笔力蕴涵征服自然艰险的信念。“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胆夸张,奇特想象,雄伟景观和赞叹之情跃然而出。杜甫也是描绘山水风景的圣手。一首《望岳》写出了泰山的壮观,又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发人深省,展示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胸襟和抱负。他的其他诗作中也不乏点染山河的名句,如《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李白的豪迈,杜甫的忧郁之外,还有如初唐四杰也把诗的题材,由台阁移到江山塞漠,陈子昂、宋之问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山水风景诗,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山水诗的清秀、隽永。
然而王维、孟浩然笔下的山水田园才将山水田园诗派推向了顶峰。王维是诗人兼画家,作品以写意为主,求其神韵,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们除了吟咏山水,也注意田园风光的描绘,既受陶渊明诗风的影响,又在艺术上有所进展,描绘出一般素静优美的田园景象,使普通农家生活富有诗情画意。他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绘了一幅山居秋天的晚景图,寓静于动。皎洁的明月,清澈的泉流喧闹的竹林归浣女,摇动莲花抖落清辉的渔舟,在恬静中透露出盎然生机。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田园画,清新秀丽,让人赏心悦目,写出了后半生走入山川田园的王维的心境。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干净、平易自然、语淡而味不薄。它的朴实、恬淡、亲切,正同描写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纯朴诚挚的情谊,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农村风景画,韵味天成。 唐代的田园诗大多诗中有画。张继的《山家》,王建的《雨过山村》,都写得生机盎然别有情趣,多描绘了农村的美丽风光和纯朴风情。多是知识分子对农村的赞赏,有羡慕清静和闲适的情趣。唐中后期,以农村和农民生活为题材的诗,从白居易的新乐府,到晚唐的杜荀鹤、皮日休等人的田家诗,与上述田园风格不同,他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的传统,深刻地反映了农民生活,描写了农民的苦难及其悲惨命运,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抗议。
宋代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较多,其主题和题材有所扩展,内容有所开拓。苏轼的词《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共五首,是一组北宋农村的风俗画,他第一个把农村生活引进词作,其中包含着对农民的深切关怀,如其三:“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来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上片描写词人乍见农民收蚕的情景,下片则写对农民处于青黄不接之苦的关怀之情。秦观、辛弃疾等人也有吟唱农村风光的词,都用白描手法,以口语入词,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四)
宋诗中的田园乡土诗,描绘的农村风光画,已不同于孟王田园诗派的平淡清奇,而洋溢着大自然的生机和农村农人生活的繁忙景象,透出泥土的气息。有的诗以优美的画面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纯朴的人际关系,如孔平仲的《禾熟》: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谷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这首田园诗写金秋季节农村的丰收景象,借老牛自得的神情烘托出丰收后的宽松和喜悦气氛。陆游的《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绘出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展现丰年农村的欢欣景象,赞扬淳朴的民风,也体现了诗人和农民的关系: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萧鼓吹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
南宋范成大把《诗经》到乐府,陶渊明到孟王诗派,这两个传统融合一体,以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为代表作,描绘了秀丽的农村自然风光、农家生活场景和风习情趣,又描写了农民的优喜悲欢,展现了在残酷压榨下农民生活的艰辛。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其七)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其八)
他运用七言绝句体,吸收民歌的风格,清新活脱,情致盎然。他的诗被称为“真正的田园诗”,直到清代,一直被作为田园诗的典范。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2]《古诗选粹》中国文联出版社
[3]《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4]《宋词三百首》 时代文艺出版社 崔钟雷主编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 ; 脉络梳理 ; 文人创作 ; 陶渊明 ; 王维 ; 孟浩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25-0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物我两忘中心灵得以回归;“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也走入了诗情画意的山川田园。山川田园已是我国诗歌宝库中的一粒珍品,吟诵这些诗,有“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雄壮与大气,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与奋进,有“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的泥土气与清新味。
为了更全面地、深入地解读和品味诗中的山川田园,现将山川田园诗的脉络梳理如下。
(一)
早在《诗经》《楚辞》汉乐府这些古诗中,已有描写山川,歌咏田园的诗句,但大都是民歌,多作抒情主人公活动的背景,或作比兴之物,还不是山水风景或山水田园诗。
建安时代,曹操班师路经碣石,乘兴登临,即景抒情,写下了豪迈的《观沧海》,创作了中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河粲烂,若出其里。”动静并用,虚实结合,展现了吞吐日月,含蓄星辰的雄伟气势和浩瀚景象,寄托了诗人浩大宏伟的胸怀和统一天下的壮志宏图,成为歌以咏志,借景抒怀的名篇。
(二)
文人创作吟咏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则始于东晋。魏晋时,知识分子在黑暗的统治下隐逸林野,寄情山水陶醉于大自然的秀美中,或在自然山水中探求人生哲理与超然于物外的情趣,涌现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批山水田园诗人。
其中,陶渊明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毅然辞官躬耕,在田园之中找到心灵的归宿,也开创了平淡自然,清新而浑厚的独特的田园诗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中情景交融物我两忘,情、景、理和谐统一中,含有理趣。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用纯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为我们勾勒一副恬淡祥和、充满生活情趣的归园田居图。“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日荷锄归。”他歌唱劳动,歌颂淳朴平和的田园生活和自食其力躬耕生活的欣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田家语”,平直质朴,却自然流畅,精致清丽,影响着田园诗风。
南朝的谢灵运,谢脁也是这第一批山水田园诗人之列。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写景细致,形貌逼真,借物起兴,感怀喻志。写景为了写情,以官场失意的满腹牢骚,写伤春之情和隐逸之思,但在艺术上尚有繁复平板和刻意雕琢之弊。谢珧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于作者将远离故乡的前夕。诗中景,是“情中景”,且注意构成完整的画面。诗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细致入微的观察,准确精密的语言,真切生动的绘景成为名句。以及“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展现了鸟语花香,春色闹人的美丽图景,但六朝山水诗人却多偏爱形式美,往往以纯客观的态度模山范水。虽工笔雕琢,却归之玄理,有物我不沾之弊。
(三)
唐代是我国山水诗发展纯熟的时期。统一、强大、繁荣的大唐盛世,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气概豪迈,充满理想是时代的精神。也使诗人的胸襟,气象境界更开阔。诗中的山水成了祖国大好河山的赞歌。
李白不以山水诗著称,但他的山水诗与孟王诗派长于情韵不同,以浪漫主义情调,豪迈的气势,飘逸的风格,描绘了祖国山河的雄奇壮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展开奇丽惊险的山水画卷,雄健的笔力蕴涵征服自然艰险的信念。“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胆夸张,奇特想象,雄伟景观和赞叹之情跃然而出。杜甫也是描绘山水风景的圣手。一首《望岳》写出了泰山的壮观,又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发人深省,展示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胸襟和抱负。他的其他诗作中也不乏点染山河的名句,如《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李白的豪迈,杜甫的忧郁之外,还有如初唐四杰也把诗的题材,由台阁移到江山塞漠,陈子昂、宋之问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山水风景诗,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山水诗的清秀、隽永。
然而王维、孟浩然笔下的山水田园才将山水田园诗派推向了顶峰。王维是诗人兼画家,作品以写意为主,求其神韵,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们除了吟咏山水,也注意田园风光的描绘,既受陶渊明诗风的影响,又在艺术上有所进展,描绘出一般素静优美的田园景象,使普通农家生活富有诗情画意。他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绘了一幅山居秋天的晚景图,寓静于动。皎洁的明月,清澈的泉流喧闹的竹林归浣女,摇动莲花抖落清辉的渔舟,在恬静中透露出盎然生机。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田园画,清新秀丽,让人赏心悦目,写出了后半生走入山川田园的王维的心境。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干净、平易自然、语淡而味不薄。它的朴实、恬淡、亲切,正同描写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纯朴诚挚的情谊,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农村风景画,韵味天成。 唐代的田园诗大多诗中有画。张继的《山家》,王建的《雨过山村》,都写得生机盎然别有情趣,多描绘了农村的美丽风光和纯朴风情。多是知识分子对农村的赞赏,有羡慕清静和闲适的情趣。唐中后期,以农村和农民生活为题材的诗,从白居易的新乐府,到晚唐的杜荀鹤、皮日休等人的田家诗,与上述田园风格不同,他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的传统,深刻地反映了农民生活,描写了农民的苦难及其悲惨命运,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抗议。
宋代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较多,其主题和题材有所扩展,内容有所开拓。苏轼的词《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共五首,是一组北宋农村的风俗画,他第一个把农村生活引进词作,其中包含着对农民的深切关怀,如其三:“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来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上片描写词人乍见农民收蚕的情景,下片则写对农民处于青黄不接之苦的关怀之情。秦观、辛弃疾等人也有吟唱农村风光的词,都用白描手法,以口语入词,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四)
宋诗中的田园乡土诗,描绘的农村风光画,已不同于孟王田园诗派的平淡清奇,而洋溢着大自然的生机和农村农人生活的繁忙景象,透出泥土的气息。有的诗以优美的画面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纯朴的人际关系,如孔平仲的《禾熟》: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谷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这首田园诗写金秋季节农村的丰收景象,借老牛自得的神情烘托出丰收后的宽松和喜悦气氛。陆游的《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绘出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展现丰年农村的欢欣景象,赞扬淳朴的民风,也体现了诗人和农民的关系: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萧鼓吹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
南宋范成大把《诗经》到乐府,陶渊明到孟王诗派,这两个传统融合一体,以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为代表作,描绘了秀丽的农村自然风光、农家生活场景和风习情趣,又描写了农民的优喜悲欢,展现了在残酷压榨下农民生活的艰辛。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其七)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其八)
他运用七言绝句体,吸收民歌的风格,清新活脱,情致盎然。他的诗被称为“真正的田园诗”,直到清代,一直被作为田园诗的典范。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2]《古诗选粹》中国文联出版社
[3]《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4]《宋词三百首》 时代文艺出版社 崔钟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