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阅读是一种学生有效的交流形式,它能使学生通过与课本标准语言的交流来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知道,很多高年级对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的学生就是数学的阅读能力差,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低,在阅读和理解数学题目上显得无能为力,在听讲上接受信息差,所以学习数学时感受到非常吃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不会再感到难学。
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的字词句的阅读,我认为数学阅读应该包括对语言符号、文字符号、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所以在教学时要着重从这些方面出发研究,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文字和总结归纳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下面说说我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是如果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符号形式”和“图表表示关系”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成“语言的形式”进行阅读,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的用运算律时,教材都是给出了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律,要求学生记忆并应用进行简便方法计算。学生在阅读记忆字母公式时很容易把不同的运算律记混淆,应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在教学时,指导学生把每个字母表示的运算律用自己容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如“乘法分配律”(a+b)×c= a × c + b× c,学生在应用这个定律时很容易和乘法交换律混淆,教学时我指导学生这样进行阅读,用文字描述这个公式“两个加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分别把两个加数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次的积加起来”。因为文字说了分别相乘的积再加起来,学生理解了意思,应用计算时就不会那么容易把其中一个加数不去乘这个乘数了而直接加这个加数了。还有的学生会用有趣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定律:把两个加数代表爸爸和妈妈,乘数代表家里的孩子,这样用文字来描述“爸爸+妈妈”一起爱孩子,等于爸爸爱孩子+妈妈爱孩子,有趣的语言表达,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应用起来就不容易出错了。
教科书很多定义概念都是用大篇幅的文字来描述的,学生读起文字来繁琐难懂,影响了理解。对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尝试可以把“语言文字形式表达的关系式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来帮助理解。比如:六年级下册的“正比例的意义”,教材上是这样描述的“像这样,路程和时间两个量,时间在变化,所行使的路程也随着变化,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文字较多,而且是用情境例子说明两个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而且这个例子有没有包括普遍性呢,没有详细的说明。因此有些理解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很难把握正比例的关系式如何判断的,所以我在教学时试着让学生根据文字的描述用字母x和y来表示两个变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那么y:x = k (一定)就可以很好地表示正比例的关系式了,关系式简单易懂易记,学生只要计算两个量的比值一定时,就能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的关系。
很多数学公式,定理都是用字母来表示的,有时学生对公式只是机械的记忆,根本不理解,所以应用时不会灵活应用,很多情况下你让他背诵公式默写公式时都是滚瓜烂熟的,但做起题目来时又根本不会用,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于公式的阅读,一定要让学生是理解后才去记忆,这样才可以加深印象,掌握牢固,灵活应用。比如:五年级的梯形面积公式,教材上只是字母的表述“s=(a+b)h÷2”,字母表达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公式表示的意思和记忆,可以改成文字的形式让学生记忆:”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在这里记忆公式时文字比字母更好理解。
数学老师都知道,应用题是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考试最容易丢分的,因为理解能力不行,就找不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那么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读题能力培养,要读懂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非常重要,只要数量关系明白了,才会列式计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题目中能很好地表达数量关系式的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阅读时可以用画圈,画线或用符号的方法把关键字词画出来,关键字词里面很多情况下就隐藏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或等量关系了,有了清楚的等量关系,那题目中解题思路就清晰明了了,列式计算就没有问题了。
还有“应用题”的阅读,还可以训练学生动手用画图的方法量来帮助理解,边读题目,边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目的数量,从线段中去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就容易理解题意了。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那么数学计算可以怎样进行阅读呢。(数学运算符号,运算方法,运算的步骤,每一步的运算算理)等都是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教材上经常有很多的例题上有说明运算的算理文字描述和计算方法的描述,教师要好好利用这些文字资源教会学生如何去通过阅读和理解。比如: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这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最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教材上有很多文字表述计算时注意的问题(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注意应在商的首位商0;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这一位应该商0占位,让学生说说占位的意思,)这样学生读懂了文字表达的意思,在计算时就不会容易出错了。还有学生有时计算会把运算方法看错,(加做成减,乘写成除,)做题前可以让学生用符号先标注一下再动笔计算。
统计图表中隐藏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如何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图表的阅读和理解呢,首先要指导学生会看懂图表的表示方法,读图时要会找到图中的标题,横轴、纵轴表示的意思,纵轴一格的单位长度,每一项的数据如何去找,怎样去根据每一项的数据进行统计图的分析。这些在教学时,教师都必须要认真指导阅读方法,学生才能更好的分析统计图表的信息。
总之,对于上面这些数学问题在教学中都可以转化成相关的阅读问题来进行教学,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注意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而且要注意培養学生用“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作参与,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的字词句的阅读,我认为数学阅读应该包括对语言符号、文字符号、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所以在教学时要着重从这些方面出发研究,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文字和总结归纳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下面说说我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是如果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 关于“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关系”的题目的阅读教学
“符号形式”和“图表表示关系”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成“语言的形式”进行阅读,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的用运算律时,教材都是给出了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律,要求学生记忆并应用进行简便方法计算。学生在阅读记忆字母公式时很容易把不同的运算律记混淆,应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在教学时,指导学生把每个字母表示的运算律用自己容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如“乘法分配律”(a+b)×c= a × c + b× c,学生在应用这个定律时很容易和乘法交换律混淆,教学时我指导学生这样进行阅读,用文字描述这个公式“两个加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分别把两个加数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次的积加起来”。因为文字说了分别相乘的积再加起来,学生理解了意思,应用计算时就不会那么容易把其中一个加数不去乘这个乘数了而直接加这个加数了。还有的学生会用有趣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定律:把两个加数代表爸爸和妈妈,乘数代表家里的孩子,这样用文字来描述“爸爸+妈妈”一起爱孩子,等于爸爸爱孩子+妈妈爱孩子,有趣的语言表达,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应用起来就不容易出错了。
- 关于“语言文字表达的关系式”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教科书很多定义概念都是用大篇幅的文字来描述的,学生读起文字来繁琐难懂,影响了理解。对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尝试可以把“语言文字形式表达的关系式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来帮助理解。比如:六年级下册的“正比例的意义”,教材上是这样描述的“像这样,路程和时间两个量,时间在变化,所行使的路程也随着变化,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文字较多,而且是用情境例子说明两个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而且这个例子有没有包括普遍性呢,没有详细的说明。因此有些理解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很难把握正比例的关系式如何判断的,所以我在教学时试着让学生根据文字的描述用字母x和y来表示两个变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那么y:x = k (一定)就可以很好地表示正比例的关系式了,关系式简单易懂易记,学生只要计算两个量的比值一定时,就能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的关系。
- 关于“数学公式、定理、概念”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很多数学公式,定理都是用字母来表示的,有时学生对公式只是机械的记忆,根本不理解,所以应用时不会灵活应用,很多情况下你让他背诵公式默写公式时都是滚瓜烂熟的,但做起题目来时又根本不会用,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于公式的阅读,一定要让学生是理解后才去记忆,这样才可以加深印象,掌握牢固,灵活应用。比如:五年级的梯形面积公式,教材上只是字母的表述“s=(a+b)h÷2”,字母表达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公式表示的意思和记忆,可以改成文字的形式让学生记忆:”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在这里记忆公式时文字比字母更好理解。
- 关于“应用题”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数学老师都知道,应用题是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考试最容易丢分的,因为理解能力不行,就找不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那么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读题能力培养,要读懂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非常重要,只要数量关系明白了,才会列式计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题目中能很好地表达数量关系式的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阅读时可以用画圈,画线或用符号的方法把关键字词画出来,关键字词里面很多情况下就隐藏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或等量关系了,有了清楚的等量关系,那题目中解题思路就清晰明了了,列式计算就没有问题了。
还有“应用题”的阅读,还可以训练学生动手用画图的方法量来帮助理解,边读题目,边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目的数量,从线段中去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就容易理解题意了。
- 关于计算题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那么数学计算可以怎样进行阅读呢。(数学运算符号,运算方法,运算的步骤,每一步的运算算理)等都是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教材上经常有很多的例题上有说明运算的算理文字描述和计算方法的描述,教师要好好利用这些文字资源教会学生如何去通过阅读和理解。比如: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这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最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教材上有很多文字表述计算时注意的问题(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注意应在商的首位商0;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这一位应该商0占位,让学生说说占位的意思,)这样学生读懂了文字表达的意思,在计算时就不会容易出错了。还有学生有时计算会把运算方法看错,(加做成减,乘写成除,)做题前可以让学生用符号先标注一下再动笔计算。
- 关于“统计图、表”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统计图表中隐藏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如何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图表的阅读和理解呢,首先要指导学生会看懂图表的表示方法,读图时要会找到图中的标题,横轴、纵轴表示的意思,纵轴一格的单位长度,每一项的数据如何去找,怎样去根据每一项的数据进行统计图的分析。这些在教学时,教师都必须要认真指导阅读方法,学生才能更好的分析统计图表的信息。
总之,对于上面这些数学问题在教学中都可以转化成相关的阅读问题来进行教学,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注意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而且要注意培養学生用“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作参与,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