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培训中循证思维的培养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l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科医师是基层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多渠道培训是提高其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以问题为先导,循证—评价—决策”的循证思维模式的培养有助于临床决策的科学化、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终身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全科医师;教学;循证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26-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专科医疗已难以满足基层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要。全科医学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和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等于一体,涉及各种年龄、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是一个综合性的临床二级学科[1]。作为基层的医疗保健体系,全科医疗已得到医学界和公众的普遍认可。我国目前合格的全科医师匮乏,提高专业技能的诉求迫在眉睫。近十年来,虽然在全科医学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于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全科医师尚缺乏统一、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试图就全科医师培训中循证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全科医师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0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试点工作,自2010年起又将全科医学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7个学科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培训的具体方法和内容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我国全科医师的培养现处于过渡期,主要的途径包括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强化全科医师的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在岗医师的学历层次、鼓励大医院医师到基层服务。
  目前注册的全科医师仅占执业总数的4.3%,而在发达国家,可占到总数的1/3甚至1/2以上。现有的全科医师来自不同的社区和基层医院,年龄跨度大,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总体学历偏低、业务素质薄弱,知识更新较慢,最突出的特点是临床思维缺乏系统性,显著阻碍了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
  二、循证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21世纪的医学进展日新月异,仅仅依靠医学院校教育远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因此,院校教育结束之后,延续的职业培训和持续终身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循证思维模式的培养在临床决策的制定以及继续教育中都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长期以来,传统的经验式教学偏重灌输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以教科书或专家意见为指导制定医疗决策,却忽视了临床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与传统医学相比,循证医学以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基础,不断获取最新、证据级别最高的临床研究,使临床决策的依据更加可靠[3],同时以问题为先导,“循证—评价—决策”的思维模式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4],是一种高效的终身学习的临床教育模式。运用循证思维解决临床问题是快速提高全科医师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5]:首先,促进了诊疗决策的合理化,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其次,可以督促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也有助于自我继续教育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训练循证思维
  在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中,临床思维的培养可以针对循证医学的各个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分步进行系统化训练。
  1.发现并提出临床问题。以“病人为中心”是循证医学的精髓,本阶段需要引导学生详细了解患者的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心理状态、对疾病诊疗的期望值等,结合病史、体征和辅检,针对不同的病人,帮助学生准确地寻找疾病流行病学、诊疗和预后中的特殊情况,提出针对性的临床问题。不断产生的问题激励创新,创新思维的成果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能成为新的证据。
  2.搜集临床证据。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在课下需提前做大量的自学和预习工作,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演变过程及后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检索,包括书籍、期刊、电子光盘以及一些未发表的学术报告、会议论文等,选择性、批判性地寻找出最可靠的证据,证据的来源可以是研究原著、系统评价报告、实践指南以及针对指南的综合研究证据或者专家共识。查阅文献的过程,既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也培养了追求知识更新的自觉性,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证据的可靠性及实用性评价。证据搜集完毕,需要对检索结果进行系统性评价,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的科学性,是否盲法比较,样本有无代表性等。不同类型的研究有不同的评判标准[6],治疗性研究需强调前瞻性及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预后性研究则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随访的完整性、结果评定标准的科学性。Meta分析法对用统一评价体系筛选出来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可定量并能及时更新,体现了最佳的证据等级;临床诊治指南是专家讨论制定的关于疾病诊治及预防的原则,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评估临床证据的过程,既增强了评判性循证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培养科研意识。
  4.研究结果的应用和评价。循证研究的成果用以指导疾病的诊疗和预后,是医疗实践和循证思维的重要阶段。循证证据与临床的结合,既积累了自身的临床经验,也加深了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理解。同时,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不违反医学原则的前提下允许患者参与诊疗方案的制定;还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提高诊疗的依从性。
  循证决策的利弊,可从疾病确诊率、疗效评定、预后判断和患者的依从性4个方面评价,但要兼顾时效性、地域性和科学的局限性。
  四、展望
  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全科医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建立以高素质全科医师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团队,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
  循证医学不仅推动了临床实践和决策的科学化进程,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循证的思维模式,是临床教育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它有助于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学能力、提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全科医师培训中融入循证思维的教育理念,必将为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秉辉.全科医学概论[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詹思延.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循证医学革新传统医学实践模式[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5):391.
  [3]SackettDL,St raus SE,Richardson WS,et al. Evidence based medicine:how to p ractice and teach EBM[M].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2000:1-2.
  [4]黄丽虹,樊毫军,李晓雪,等.循证医学、创新意识与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6):547-549,553.
  [5]边琪,宋彬,郭志勇,等.在诊断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循证思维[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60-61.
  [6]KILLEEN M B,BARNFATHER J S.A successful teaching strategy for apply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J].Nurse Educ,2009,30(3):127-132.
  作者简介:马军,女,上海市人,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同济医院内教研室,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和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8例进行实验对比研究,采用抛掷硬币法将
20世纪初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的轰轰烈烈,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定的时代产生特定的思想,思想中蕴含着特定的时代内容。在革命斗争和战争犀利的年代,列宁形成并发展了国家监督思想,但当时这并不是列宁研究的重心;俄共(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逐渐深入研究国家监督思想,并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充实修正自己的监督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中国也必
<正> 建筑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由于其管路繁多,动作复杂,且往往出现内部故障并伴随着一些表面的假象,给判断液压系统的故障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在判断液压系统的故障时,不仅
<正> 一、设备本身提出的问题 1.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问题 过去,为了将同一类设备的修理复杂系数统一在一个标准上,采用了0.6千瓦三相鼠笼式电动机、3号离心式通风机和C620-1/
近年来,偶尔有人把教育学称为人文学科。把教育学归属于人文学科,这本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并不是把教育学纳入人文学科之中,它就一定是真正的人文之学,教育学必须靠自身建设来赢
<正> 企业电平衡是以企业为对象,研究电能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消耗与有效利用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对外界供给的电量在某一确定用电体系内的输送、转换、分布、流向进行考察、分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是天津市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占地98716平方米,拥有包括3座教学楼,2座实验楼,1座综合办公楼,报告厅。多功能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学生宿舍楼,餐厅,艺术
成都中医药大学吴军教授采用验方消痤饮治疗经前期痤疮,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及用法夏枯草、生地黄各20g,女贞子12g,旱莲草24g,白芷、郁金、白茅根、知母、黄柏、牡丹皮
目的观察醋酸甲羟孕酮(MPA)对卵巢上皮癌患者化学治疗(化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方法将卵巢上皮癌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MPA
我国是紫薯种植大国,紫薯营养丰富,且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为了拓展紫薯粉在面粉食品中的应用,本文以紫薯粉和小麦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紫薯粉对小麦粉的物化性质影响,以及紫薯淀粉和小麦淀粉间的相容性、紫薯淀粉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小麦粉中依次添加0%、5%、10%、15%和20%的紫薯粉,研究其对小麦粉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紫薯粉含量的增加,小麦粉的吸水率和弱化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