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产业效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点,从管理体制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着手,探讨优化管理高校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效益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8-000-01
引言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的国有资产规模也随之扩大,国有资产的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产权不明、资产配置不太合理等问题,必须进行创新和优化管理,既不能让国有资产流失,又要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点
(一)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太合理,国有资产的产权不明。以前高校投入是以政府计划拨款为主,而政府的财政经费不能完全满足高校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结果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的融资渠道也多样化,高校的资产构成也日益复杂,产权界定不明,出现产权分散和多元化;有时还出现政府和高校的权力界定模糊,使国有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甚至有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规范,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管理过程不完善。大多数高校采用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有时还有政府的过度干预,整个管理机制落后,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不同资产多个部门管理,学校没有统一的配置和调度,资产不能多部门共享,造成资产浪费;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责任,造成资产损坏或流失;高校无形资产更是监管无力,有的部门或个人为了私利,擅自将无形资产转让,使学校的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受到损害[1]。
二、高校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创新与优化的动因
(一)适应市场经济和自身发展需要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的招生计划、教育经费、资产配置等全部依靠国家统一配给,这种体制造成高校重分配、轻管理的状况普遍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除了原有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外,逐步加入到市场经济中,在其他领域如投资、办企业、办对外培训、承接对外项目等,来增加学校的经济创收,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在此大环境下,国有资产的构成和运作模式发生变化,管理也更加复杂,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创新与优化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率和合理配置资源的需要
由于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给制度,高校缺乏成本管理观念,对国有资产也只是要求管住,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些资源一旦配置给某个部门,就会被这个部门长期占用,逐渐变成这个部门的私有财产,其他部门很难使用到;还有设备和其他资产的购置,由于缺乏资源共享和相互调剂的有效渠道,会造成资产闲置和重置浪费现象;以上情况也需要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创新和优化,才能在全校统一考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率。
(三)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由于思想上一直没有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造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乱管理状况,资产越多,问题也就越多,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规范、管理意识和观念不强、管理手段不到位、管理权责不分明、资产配置不合理、管理人员专业不够等等。这些因素制约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而会影响到高校长远的发展。
三、高校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创新与优化的策略
(一)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
首先高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并要求相关部门和所有教职员工密切配合和支持;资产管理的部门要加大国有资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帮助全体教职员工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观念,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2]。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明确资产管理的职责。其次要建立一支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引进精通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员,对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和能力。最后还要建立國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化的科学管理平台,收集完整的数据,做到帐物合一,对国有资产进行即时动态管理;利用系统还可以实现多部门间资源协调和配置,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升资产管理水平,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3]。
(三)建立完善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高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完整的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和制度,比如设备,从使用规划、购置、使用、验收、保管、出借、转让、维护、报废等各个环节都要管理到;其他如无形资产管理、项目招投标、资产评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都要有相关管理制度来规范,使国有资产管理能有章可依,管理过程有迹可循。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国有资产管理高效有序进行。
(四)加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手段
高校的科研工作成果带来大量的无形资产,要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并纳入规范管理,借助合适的渠道,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利用,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四、结语
高校要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必须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创新与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合理统一配置资源,增加国有资产的使用率,提高国有资产的附加效益,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障高校教育事业持续 、稳定地发展,达到高校和国家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颜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定位和优化策略的系统思考[J].江苏高教,2013(03):58
[2]史学军,刘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与优化[J].经营管理者, 2013 (16):273
[3]周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与优化策略浅析[J].经济师, 2013 (10):78
作者简介:闵筱薇(198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现就职于华南理工大学资产资源管理处。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8-000-01
引言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的国有资产规模也随之扩大,国有资产的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产权不明、资产配置不太合理等问题,必须进行创新和优化管理,既不能让国有资产流失,又要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点
(一)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太合理,国有资产的产权不明。以前高校投入是以政府计划拨款为主,而政府的财政经费不能完全满足高校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结果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的融资渠道也多样化,高校的资产构成也日益复杂,产权界定不明,出现产权分散和多元化;有时还出现政府和高校的权力界定模糊,使国有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甚至有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规范,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管理过程不完善。大多数高校采用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有时还有政府的过度干预,整个管理机制落后,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不同资产多个部门管理,学校没有统一的配置和调度,资产不能多部门共享,造成资产浪费;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责任,造成资产损坏或流失;高校无形资产更是监管无力,有的部门或个人为了私利,擅自将无形资产转让,使学校的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受到损害[1]。
二、高校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创新与优化的动因
(一)适应市场经济和自身发展需要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的招生计划、教育经费、资产配置等全部依靠国家统一配给,这种体制造成高校重分配、轻管理的状况普遍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除了原有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外,逐步加入到市场经济中,在其他领域如投资、办企业、办对外培训、承接对外项目等,来增加学校的经济创收,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在此大环境下,国有资产的构成和运作模式发生变化,管理也更加复杂,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创新与优化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率和合理配置资源的需要
由于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给制度,高校缺乏成本管理观念,对国有资产也只是要求管住,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些资源一旦配置给某个部门,就会被这个部门长期占用,逐渐变成这个部门的私有财产,其他部门很难使用到;还有设备和其他资产的购置,由于缺乏资源共享和相互调剂的有效渠道,会造成资产闲置和重置浪费现象;以上情况也需要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创新和优化,才能在全校统一考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率。
(三)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由于思想上一直没有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造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乱管理状况,资产越多,问题也就越多,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规范、管理意识和观念不强、管理手段不到位、管理权责不分明、资产配置不合理、管理人员专业不够等等。这些因素制约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而会影响到高校长远的发展。
三、高校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创新与优化的策略
(一)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
首先高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并要求相关部门和所有教职员工密切配合和支持;资产管理的部门要加大国有资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帮助全体教职员工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观念,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2]。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明确资产管理的职责。其次要建立一支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引进精通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员,对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和能力。最后还要建立國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化的科学管理平台,收集完整的数据,做到帐物合一,对国有资产进行即时动态管理;利用系统还可以实现多部门间资源协调和配置,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升资产管理水平,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3]。
(三)建立完善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高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完整的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和制度,比如设备,从使用规划、购置、使用、验收、保管、出借、转让、维护、报废等各个环节都要管理到;其他如无形资产管理、项目招投标、资产评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都要有相关管理制度来规范,使国有资产管理能有章可依,管理过程有迹可循。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国有资产管理高效有序进行。
(四)加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手段
高校的科研工作成果带来大量的无形资产,要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并纳入规范管理,借助合适的渠道,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利用,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四、结语
高校要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必须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创新与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合理统一配置资源,增加国有资产的使用率,提高国有资产的附加效益,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障高校教育事业持续 、稳定地发展,达到高校和国家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颜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定位和优化策略的系统思考[J].江苏高教,2013(03):58
[2]史学军,刘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与优化[J].经营管理者, 2013 (16):273
[3]周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与优化策略浅析[J].经济师, 2013 (10):78
作者简介:闵筱薇(198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现就职于华南理工大学资产资源管理处。